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冻融对伊犁草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徐俏
崔东
+1 位作者
王兴磊
朱振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4-251,共8页
以伊犁托乎拉苏大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0~20 cm草地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多点采集,实验室内依据干筛法取得各粒级大团聚体,模拟不同含水率、冻融试验,利用湿筛法获得每种粒级的水稳性大团聚体质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草地土壤...
以伊犁托乎拉苏大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0~20 cm草地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多点采集,实验室内依据干筛法取得各粒级大团聚体,模拟不同含水率、冻融试验,利用湿筛法获得每种粒级的水稳性大团聚体质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草地土壤在冻融环境条件下其水稳性大团聚体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初始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关键因素。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提高,>5 mm、5~4mm、4~2 mm、2~1 mm四个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呈现出逐渐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0.5 mm、0.5~0.25 mm呈现先降低后增加、或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冻融循环次数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重要因素。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各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表现出的规律性不尽相同,>1 mm水稳性团聚体整体有降低趋势,1~0.5 mm、0.5~0.25 mm两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则整体呈现增加趋势。(3)冻结温度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另一重要因素,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5 mm与5~4 mm水稳性团聚体有降低的趋势,1~0.5 mm与0.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升高的趋势,4~2 mm与2~1 mm两个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并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性大团聚体
草地土壤
冻融作用
湿筛法
冻融循环次数
冻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冻融对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秦胜金
刘景双
+1 位作者
丁洪
张玉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18,共4页
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是土壤侵蚀和质量的重要表征指标。通过室内培养,在不同含水量、冻融次数和压实处理条件下,研究冻融过程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过程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但压...
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是土壤侵蚀和质量的重要表征指标。通过室内培养,在不同含水量、冻融次数和压实处理条件下,研究冻融过程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过程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但压实和土壤起始含水量对湿地土壤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影响较小,而冻融次数影响显著。4次冻融前,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不同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4次冻融后,高含水量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变化不明显,而低含水量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含量有微弱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过程
水稳性大团聚体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典型黑土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冯晓彤
翟车宇
+2 位作者
刘昌杰
张娟
孟庆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69,共8页
“漫川漫岗”是东北黑土区典型地貌,其典型黑土土壤结构受径流、冻融等作用影响。为探明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选取坡耕地的坡下、坡中、坡上位置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稳定性指标及土壤性质,...
“漫川漫岗”是东北黑土区典型地貌,其典型黑土土壤结构受径流、冻融等作用影响。为探明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选取坡耕地的坡下、坡中、坡上位置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稳定性指标及土壤性质,分析水稳性大团聚体与土壤pH、有机质、钙镁比关系及稳定性指标与团聚体粒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均表现为<0.25 mm团聚体含量占比最高,>2 mm团聚体含量占比最少。<0.25 mm团聚体表现为坡下位显著高于坡中位及坡上位(P<0.05),0.25~0.5 mm、0.5~1 mm、1~2 mm、>2 mm团聚体均表现为坡上位显著高于坡下位(P<0.05)。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其中坡下位与坡上位、坡中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团聚体水稳性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均表现为与>0.25 mm团聚体呈正相关,与<0.25 mm团聚体呈负相关,其中受>2 mm团聚体影响最大(P<0.01)。有机质、pH、钙镁比均与>0.25 mm团聚体呈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典型黑土坡耕地较高的有机质含量、pH、钙镁比有利于土壤团聚,促进>0.25 mm团聚体形成,提高团聚体水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性大团聚体
坡耕地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铁铝氧化物的关系
被引量:
30
4
作者
赵友朋
孟苗婧
+2 位作者
张金池
马洁怡
刘胜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81,86,共8页
[目的]探究浙江省凤阳山保护区内土壤铁铝氧化物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为该区恢复与保护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凤阳山保护区内黄棕壤地带4种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
[目的]探究浙江省凤阳山保护区内土壤铁铝氧化物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为该区恢复与保护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凤阳山保护区内黄棕壤地带4种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水稳定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不同形态的铁铝氧化物含量,分析各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1)4种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含量均在90%以上,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MWD)均表现为: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竹林。(2)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大小整体上表现为:游离态氧化铁Fe_d>>游离态氧化铝Ald>无定形氧化铁Fe_o>无定形氧化铝Alo>络合态氧化铁Fe_p>络合态氧化铝Al_p,各形态的氧化铁含量随土层加深均增加。(3)增强回归树BRT分析结果显示,对土壤团聚体MWD影响最大的是Al_p,贡献率为43.6%;其次是Ald(23.5%)和Fe_d(19.5%);Fe_o(6.9%),Alo(4%)及Fe_p(2.4%)的影响程度较小。[结论]Al_p,Ald和Fe_d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稳定,络合态氧化铝Al_p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大于游离态铁铝氧化物Ald和Fe_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类型
铁铝氧化物
团聚
体
稳定性
水稳性大团聚体
平均质量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森林火烧迹地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格局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明怀
崔芳科
+5 位作者
吴泽鹏
许秀玉
欧世坤
陈景欢
马胜杰
蔡志全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探究森林火烧迹地中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内不同火烧恢复年限(2.5~16.0年)的样地和未被火烧过的森林公园(对照样地)样地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记录样方内...
为探究森林火烧迹地中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内不同火烧恢复年限(2.5~16.0年)的样地和未被火烧过的森林公园(对照样地)样地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记录样方内林下植物种类名称、数量和覆盖度等,并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同时,测定了表层土壤(0~10 cm)的理化性质,大团聚体湿筛和微团聚体粒径质量分布。结果表明,(1)火烧后,林下植物种类、数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都低于对照样地。火烧后的样地林下植被种类、数量、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枯落物厚度随恢复时间变长总体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Fish-er′sα指数都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所测的对植物生长有主要影响的土壤理化性质多与植物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生境Fisher′sα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多样性指数负相关。(2)随着火烧样地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值、全钾、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都总体上呈现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速效钾、全氮、水解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随着火烧后恢复年限的增加,湿筛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50 mm和≤0.25 mm粒径百分比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火烧有助于短期提高表层土壤的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火烧后微团聚体≤0.25 mm的5个粒径级别,其百分比随恢复时间的延长都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火烧后短期的生态恢复增强了微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恢复
生物多样性
森林
土壤理化性质
水稳性大团聚体
微
团聚
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冻融对伊犁草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徐俏
崔东
王兴磊
朱振华
机构
污染物化学与环境治理重点实验室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4-251,共8页
基金
伊犁师范学院污染物化学与环境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科研项目资助(2016HJZD05)
文摘
以伊犁托乎拉苏大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0~20 cm草地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多点采集,实验室内依据干筛法取得各粒级大团聚体,模拟不同含水率、冻融试验,利用湿筛法获得每种粒级的水稳性大团聚体质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草地土壤在冻融环境条件下其水稳性大团聚体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初始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关键因素。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提高,>5 mm、5~4mm、4~2 mm、2~1 mm四个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呈现出逐渐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0.5 mm、0.5~0.25 mm呈现先降低后增加、或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冻融循环次数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重要因素。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各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表现出的规律性不尽相同,>1 mm水稳性团聚体整体有降低趋势,1~0.5 mm、0.5~0.25 mm两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则整体呈现增加趋势。(3)冻结温度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另一重要因素,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5 mm与5~4 mm水稳性团聚体有降低的趋势,1~0.5 mm与0.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升高的趋势,4~2 mm与2~1 mm两个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并无显著变化。
关键词
水稳性大团聚体
草地土壤
冻融作用
湿筛法
冻融循环次数
冻结温度
Keywords
water stable aggregate
grassland soil
freezing and thawing
wet sieving method
freeze-thaw cycles
freezing temperature
分类号
S155.4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冻融对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秦胜金
刘景双
丁洪
张玉树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18,共4页
基金
福建省青年人才项目(2008F3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28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9)
文摘
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是土壤侵蚀和质量的重要表征指标。通过室内培养,在不同含水量、冻融次数和压实处理条件下,研究冻融过程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过程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但压实和土壤起始含水量对湿地土壤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影响较小,而冻融次数影响显著。4次冻融前,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不同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4次冻融后,高含水量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变化不明显,而低含水量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含量有微弱增加。
关键词
冻融过程
水稳性大团聚体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Keywords
freezing-thawing
soil water-stable macro-aggregate
fresh mash
Sanjiang Plain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典型黑土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冯晓彤
翟车宇
刘昌杰
张娟
孟庆峰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69,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2YFD1500104-2)。
文摘
“漫川漫岗”是东北黑土区典型地貌,其典型黑土土壤结构受径流、冻融等作用影响。为探明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选取坡耕地的坡下、坡中、坡上位置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稳定性指标及土壤性质,分析水稳性大团聚体与土壤pH、有机质、钙镁比关系及稳定性指标与团聚体粒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均表现为<0.25 mm团聚体含量占比最高,>2 mm团聚体含量占比最少。<0.25 mm团聚体表现为坡下位显著高于坡中位及坡上位(P<0.05),0.25~0.5 mm、0.5~1 mm、1~2 mm、>2 mm团聚体均表现为坡上位显著高于坡下位(P<0.05)。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其中坡下位与坡上位、坡中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团聚体水稳性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均表现为与>0.25 mm团聚体呈正相关,与<0.25 mm团聚体呈负相关,其中受>2 mm团聚体影响最大(P<0.01)。有机质、pH、钙镁比均与>0.25 mm团聚体呈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典型黑土坡耕地较高的有机质含量、pH、钙镁比有利于土壤团聚,促进>0.25 mm团聚体形成,提高团聚体水稳性。
关键词
水稳性大团聚体
坡耕地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黑土
Keywords
water stable macroaggregate
sloping farmland
mean weight diameter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black soil
分类号
S15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铁铝氧化物的关系
被引量:
30
4
作者
赵友朋
孟苗婧
张金池
马洁怡
刘胜龙
机构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浙江省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管理处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81,86,共8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406)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文摘
[目的]探究浙江省凤阳山保护区内土壤铁铝氧化物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为该区恢复与保护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凤阳山保护区内黄棕壤地带4种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水稳定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不同形态的铁铝氧化物含量,分析各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1)4种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含量均在90%以上,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MWD)均表现为: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竹林。(2)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大小整体上表现为:游离态氧化铁Fe_d>>游离态氧化铝Ald>无定形氧化铁Fe_o>无定形氧化铝Alo>络合态氧化铁Fe_p>络合态氧化铝Al_p,各形态的氧化铁含量随土层加深均增加。(3)增强回归树BRT分析结果显示,对土壤团聚体MWD影响最大的是Al_p,贡献率为43.6%;其次是Ald(23.5%)和Fe_d(19.5%);Fe_o(6.9%),Alo(4%)及Fe_p(2.4%)的影响程度较小。[结论]Al_p,Ald和Fe_d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稳定,络合态氧化铝Al_p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大于游离态铁铝氧化物Ald和Fe_d。
关键词
林地类型
铁铝氧化物
团聚
体
稳定性
水稳性大团聚体
平均质量直径
Keywords
forest types
Fe and Al oxides
aggregate stability
soil water-stable macro-aggregate
mean weight diameter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森林火烧迹地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格局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明怀
崔芳科
吴泽鹏
许秀玉
欧世坤
陈景欢
马胜杰
蔡志全
机构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佛山大学园艺系
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基金
广东省级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专项资金项目“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助。
文摘
为探究森林火烧迹地中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内不同火烧恢复年限(2.5~16.0年)的样地和未被火烧过的森林公园(对照样地)样地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记录样方内林下植物种类名称、数量和覆盖度等,并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同时,测定了表层土壤(0~10 cm)的理化性质,大团聚体湿筛和微团聚体粒径质量分布。结果表明,(1)火烧后,林下植物种类、数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都低于对照样地。火烧后的样地林下植被种类、数量、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枯落物厚度随恢复时间变长总体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Fish-er′sα指数都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所测的对植物生长有主要影响的土壤理化性质多与植物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生境Fisher′sα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多样性指数负相关。(2)随着火烧样地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值、全钾、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都总体上呈现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速效钾、全氮、水解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随着火烧后恢复年限的增加,湿筛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50 mm和≤0.25 mm粒径百分比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火烧有助于短期提高表层土壤的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火烧后微团聚体≤0.25 mm的5个粒径级别,其百分比随恢复时间的延长都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火烧后短期的生态恢复增强了微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关键词
火烧恢复
生物多样性
森林
土壤理化性质
水稳性大团聚体
微
团聚
体
Keywords
fire recovery
biodiversity
forest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ater stable macroag-gregates
micro-aggregates
分类号
S76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冻融对伊犁草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徐俏
崔东
王兴磊
朱振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冻融对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秦胜金
刘景双
丁洪
张玉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北典型黑土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冯晓彤
翟车宇
刘昌杰
张娟
孟庆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铁铝氧化物的关系
赵友朋
孟苗婧
张金池
马洁怡
刘胜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森林火烧迹地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格局
王明怀
崔芳科
吴泽鹏
许秀玉
欧世坤
陈景欢
马胜杰
蔡志全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