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题实景体验下的“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1
作者 周成娟 何刚树 +1 位作者 李川江 贾建华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4-27,51,共5页
地理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大亮点和新要求。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各章节中如何去具体解读?怎样施教才能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并取得一定成效?这是当下一线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季风水... 地理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大亮点和新要求。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各章节中如何去具体解读?怎样施教才能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并取得一定成效?这是当下一线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例,谈谈笔者的学习体会和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主题实景体验 季风水田农业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满成立前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农业掠夺开发——经济殖民视角下的水田农业开发模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轶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141,共12页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控制了中国东北南部,以此为据点不断对华实施殖民侵略活动。这一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水田农业开发是日本在东北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战前“资源导向型”经济殖民开发活动的典型例证。在1932年日...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控制了中国东北南部,以此为据点不断对华实施殖民侵略活动。这一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水田农业开发是日本在东北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战前“资源导向型”经济殖民开发活动的典型例证。在1932年日本建立伪满傀儡政权、实现对东北的完全统治以前,日本为解决国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粮食不足问题,妄图在中国东北占领地建立“粮食供给基地”,为此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水田农业开发。这一时期,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满铁附属地”和辽东半岛所谓“关东州租借地”的旅大地区,在水田农业开发方面逐渐形成两种模式:一是“国策会社模式”,二是“农业移民模式”。这两种模式虽然在局部层面先后取得了技术和生产上的成效,但由于其浓厚的政治和侵略属性,违背了东北地区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规律,最终沦为不可持续的“负债开发”。日本在东北建立“粮食供给基地”的战略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农业 国策会社 农业移民 经济殖民 海外粮食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4
3
作者 王静爱 商彦蕊 +2 位作者 苏筠 王志强 杨春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基于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区域组合,得到中国旱灾中心与农业承灾体的分布规律;选择雨养农业(兴和)、灌溉农业(邢台)和水田农业(鼎城)为主要承灾体类型(典型区),构建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指标体系;提出脆弱性评价的区域模型,即:雨养... 基于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区域组合,得到中国旱灾中心与农业承灾体的分布规律;选择雨养农业(兴和)、灌溉农业(邢台)和水田农业(鼎城)为主要承灾体类型(典型区),构建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指标体系;提出脆弱性评价的区域模型,即:雨养农业的易损-适应模型、灌溉农业的生产-生活压力模型和水田农业的需水-灌水模型,并以兴和为例,进行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依据构建的3个典型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形成机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出制定适应降水变化的波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区域政策、建立农业生态-生产范式、建立“水银行”管理机制、建立用水效益和开源节流的评估体系以及加强“截水—抽水—控水”为一体的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提高灌溉应急能力等对策,以期为农业旱灾的防御和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灾体脆弱性 雨养农业 灌溉农业 水田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国旱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