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OS和PFOA的水生生物基准探讨及对中国部分水体生态风险的初步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曹莹 张亚辉 +2 位作者 闫振广 朱岩 刘征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8-1194,共7页
全氟辛基磺酸盐(PFOS)和全氟辛酸盐(PFOA)是中国淡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两种典型全氟类污染物,中国目前尚缺乏PFOS和PFOA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收集PFOS和PFOA对中国本土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物种敏感度排序法推... 全氟辛基磺酸盐(PFOS)和全氟辛酸盐(PFOA)是中国淡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两种典型全氟类污染物,中国目前尚缺乏PFOS和PFOA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收集PFOS和PFOA对中国本土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物种敏感度排序法推算了这两种物质的水生生物基准,获得PFOS的急性和慢性基准阈值分别为32.9μg·L^(-1)和1.97μg·L^(-1),PFOA的急性和慢性基准阈值分别为46.1 mg·L^(-1)和5.46 mg·L^(-1),两者的基准阈值表现出数量级的差异。针对中国部分淡水水体中PFOS和PFOA的污染水平,采用商值法(RQ)评价了两种污染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PFOS和PFOA尚未对中国淡水环境中水生生物产生风险,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基磺酸盐 全氟辛酸盐 水生生物基准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效应比(BER)技术预测我国水生生物基准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南 闫振广 +2 位作者 刘征涛 王婉华 张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6-285,共10页
基于中国与美国间生物敏感性的差异,对生物效应比(BER)技术预测我国水生生物基准值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中美共有的且急性生物毒性数据符合3门8科的污染物进行筛选,然后,依据两国物种的敏感性与代表性建立基于不同生物组合的BER技术,最后... 基于中国与美国间生物敏感性的差异,对生物效应比(BER)技术预测我国水生生物基准值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中美共有的且急性生物毒性数据符合3门8科的污染物进行筛选,然后,依据两国物种的敏感性与代表性建立基于不同生物组合的BER技术,最后,对不同生物组合BER技术预测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与实测基准值进行比较与分析,筛选出预测效果较好的BER技术.结果表明:共筛选出9个中美共有且毒性数据丰富的污染物(As(III)、Cr(VI)、Hg、Cu、Zn、Pb、对硫磷、毒死蜱和三丁基锡),依据本土生物毒性数据推导出该9种污染物的我国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分别为201.72、2.64、0.74、1.32、55.83、92.25、0.12、0.36和0.38μg/L.此外,在对7种生物组合方式BER技术的预测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基于同属或科的生物组合方式的BER技术可较好地对9种污染物的本土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可为在本土生物毒性数据缺乏时充分利用现有毒性数据或进行少量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的预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效应比 水生生物基准 预测基准 中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水生生物基准推导和对中国部分水体生态风险初步评估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丽红 张瑜 +3 位作者 丁婷婷 孟甜 肖欣欣 曹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0-1616,共7页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环境中红霉素残留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而中国目前尚缺乏红霉素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因而研究适合中国流域水环境的红霉素水生生物基准,对于保护中国淡水水生生物以及水质基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环境中红霉素残留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而中国目前尚缺乏红霉素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因而研究适合中国流域水环境的红霉素水生生物基准,对于保护中国淡水水生生物以及水质基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搜集筛选了红霉素对中国淡水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共获得3门8科的10个急性毒性数据和2门4科的4个慢性毒性数据。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推导红霉素的水生生物基准,同时以log-normal SSD法和log-logistic SSD法对基准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比较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基准值之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分析了影响红霉素水生生物基准的关键因素。得出采用SSR法推导的保护中国水生生物的红霉素急性基准值(CMC)为0.47μg·L^−1,慢性基准值(CCC)为0.10μg·L^−1相对可行。将该研究推导出的红霉素慢性基准值(CCC)与中国部分江河和湖泊中红霉素暴露浓度相比较,采用风险商值(RQ)评价了红霉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辽河、海河和珠江,部分区域点位存在一定的红霉素暴露生态风险。研究结论可为红霉素水质标准制定和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水生生物基准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物水生生物基准初探及区域风险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继伟 蔡靳 +3 位作者 王伟莉 郑欣 闫振广 刘征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3,共6页
收集和筛选了石油污染物对我国海洋生物的生物毒性数据,共获得18属急性毒性数据和6属慢性毒性数据。基于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对我国石油污染物海洋生物基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油污染物的我国海洋生物长期和短期基准... 收集和筛选了石油污染物对我国海洋生物的生物毒性数据,共获得18属急性毒性数据和6属慢性毒性数据。基于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对我国石油污染物海洋生物基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油污染物的我国海洋生物长期和短期基准值分别为0.028 64 mg/L和0.142 2 mg/L;在有黄道蟹属生物分布的辽东半岛等区域,长期和短期基准值分别调整为0.004 380 mg/L和0.021 77 mg/L。依据获得的基准值对文献报道的石油暴露的相关海域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部分海域具有较高的风险,尤其珠江口的石油污染状况值得关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及海洋环境的日常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水生生物基准 风险评估 长期暴露 短期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有机磷农药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 被引量:2
5
作者 覃璐玫 周腾耀 +4 位作者 陈雪帆 张亚辉 曾鸿鹄 曹莹 刘征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69-1275,共7页
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推导了马拉硫磷、乐果、甲基对硫磷、敌敌畏和对硫磷等5种有机磷农药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得出5种有机磷农药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0.477、1.392、0.247、0.085、0.155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0.03... 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推导了马拉硫磷、乐果、甲基对硫磷、敌敌畏和对硫磷等5种有机磷农药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得出5种有机磷农药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0.477、1.392、0.247、0.085、0.155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0.030、0.688、0.092、0.056、0.030μg·L-1.将推导出的双值基准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差别较大,我国目前这5种有机磷农药的水质标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水生生物"欠保护"的情况.5种有机磷农药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可为我国淡水水生生物基准的制订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淡水水生生物基准 基准最大浓度( CMC) 基准连续浓度( C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水生生物基准及对中国部分水体的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萌硕 陈浩林 +4 位作者 郝子垚 王革林 刘莹莹 马云龙 王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03-1710,共8页
四环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中四环素残留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慢性影响,且中国目前尚缺乏四环素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搜集筛选了四环素对中国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共获得7门12科的12个急性毒性数据和7门9科的9个慢性毒性数据。... 四环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中四环素残留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慢性影响,且中国目前尚缺乏四环素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搜集筛选了四环素对中国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共获得7门12科的12个急性毒性数据和7门9科的9个慢性毒性数据。利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四环素的水生生物基准,最终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出短期水质基准为61.650µg/L,长期水质基准为9.439µg/L,可作为保护我国水生生物的水质基准。采用熵值法和安全阈值法评估了四环素在我国部分水体的生态风险,最终采用熵值法评估我国淡水环境中四环素的生态风险水平,评估结果显示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贵阳南明河,其他大部分区域基本无风险。研究结论可为四环素水质标准制定、水生生物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水生生物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熵值法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诺氟沙星的水生生物基准及典型水体中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萌硕 刘欣然 +2 位作者 董素涵 马云龙 王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2-472,共11页
诺氟沙星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医药和畜牧业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由于人体、动物对其吸收率较低等原因,它在水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可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为得到诺氟沙星的水生生物保护浓度,本研究结合其毒性数据,分别采用毒性... 诺氟沙星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医药和畜牧业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由于人体、动物对其吸收率较低等原因,它在水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可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为得到诺氟沙星的水生生物保护浓度,本研究结合其毒性数据,分别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进行水生生物基准推导,结果显示2种方法推导得到的基准值处于同一数量级,经对比发现,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基准值更能全面表征诺氟沙星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故推荐使用的短期水质基准值和长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7.28μg·L^(-1)和2.32μg·L^(-1)。此外,为探究诺氟沙星在我国淡水环境中的风险水平,本研究根据推导得到的基准值及急性毒性数据,分别采用商值法和安全阈值法对其在我国典型水体中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种方法得到的风险程度存在差异,经对比发现,基于安全阈值法得到的风险评估结果在统计学上更具代表意义,故诺氟沙星在我国水体中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水生生物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安全阈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70
8
作者 吴丰昌 孟伟 +4 位作者 曹宇静 李会仙 张瑞卿 冯承莲 闫振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和易残留等特点,会对水生生物及水生态系统产生有害影响.为有效控制镉给水生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镉的水生生物基准研究,为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以我国淡水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区系为保护...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和易残留等特点,会对水生生物及水生态系统产生有害影响.为有效控制镉给水生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镉的水生生物基准研究,为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以我国淡水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区系为保护对象,结合大量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镉对我国淡水生物区系中代表物种的毒理学数据,运用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等当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基准推导方法,研究我国淡水中镉的基准值及其推导过程.结果表明:评价因子法得出的基准值为单值,其值为0.15μg/L;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出的基准值包括基准最大浓度和基准连续浓度,二者分别为7.30和0.12μg/L;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得出的基准值分为短期危险浓度和长期危险浓度,二者分别为32.50和0.46μg/L.比较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基准值之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分析了影响镉的水生生物基准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基准 评价因子法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大流域氨氮水生生物水质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初探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一喆 闫振广 +3 位作者 张亚辉 杨霓云 郑欣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3,共7页
氨氮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差异性,以七大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氨氮毒性的影响,借鉴US EPA(美国国家环境... 氨氮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差异性,以七大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氨氮毒性的影响,借鉴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分夏季和非夏季2种情况推算了各流域氨氮水生生物基准值.结果显示:1流域和季节的不同导致氨氮基准值的差异均很明显,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6倍,同一流域不同季节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2倍.2淮河流域夏季和非夏季氨氮基准值均为最低,夏季氨氮急、慢性基准值分别为0.37和0.06 mg/L,非夏季分别为0.81和0.15mg/L.3氨氮暴露生态风险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风险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黄河流域风险较大;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风险最大,海河7个断面中有2个存在高风险,淮河27个断面中16个存在高风险.根据各流域不同季节氨氮基准值及氨氮暴露生态风险的差异,建议对不同流域、不同季节实行差异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大流域 氨氮 水生生物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风险商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基准本土环节动物与水生昆虫受试生物筛选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伟莉 闫振广 +1 位作者 刘征涛 郑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5-372,共8页
作为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重要的指示生物类别,水生环节动物和水生昆虫是水生生物基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准受试生物.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选择我国广泛分布的10种本土环节动物和水生昆虫,搜集、筛选对各水生物种毒性最大的3... 作为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重要的指示生物类别,水生环节动物和水生昆虫是水生生物基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准受试生物.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选择我国广泛分布的10种本土环节动物和水生昆虫,搜集、筛选对各水生物种毒性最大的3种污染物,并进行水生生物敏感性分析.在污染物毒性数据的物种敏感度分布中,若物种的累积概率小于30%则为较敏感,该物种可作为基准研究受试生物.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对污染物敏感性存在差异,颤蚓对有机锡化合物、重金属,苏氏尾鳃蚓对重金属均较敏感;仙女虫、黄翅蜻、四节蜉、扁蜉对各类农药均较敏感;尾盘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表面活性剂污染状况.因此,环节动物颤蚓属、尾鳃蚓属、尾盘虫属、仙女虫属,水生昆虫黄翅蜻属、四节蜉属及扁蜉属均可作为水质基准研究中的受试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基准 受试生物 环节动物 水生昆虫 物种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中轮虫、水螅、涡虫类受试生物的筛选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欣 闫振广 +4 位作者 刘征涛 刘婷婷 王晓南 武江越 王伟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轮虫、水螅、涡虫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因其对水体污染较敏感,所以对水生生物基准研究有重要意义。依据我国生物区系资料及毒性数据丰度,筛选出8种代表性本土轮虫、水螅、涡虫类生物。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搜集、筛... 轮虫、水螅、涡虫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因其对水体污染较敏感,所以对水生生物基准研究有重要意义。依据我国生物区系资料及毒性数据丰度,筛选出8种代表性本土轮虫、水螅、涡虫类生物。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这8种代表性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对各物种毒性最大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有机锡化物、表面活性剂、吡啶胺类杀菌剂。分析污染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依据累积概率对代表性生物的物种敏感性进行分类,结果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绿水螅(Hydra viridissima)、普通水螅(Hydra vulgaris)对重金属铜的累积概率为6.5%、8.5%和10.4%,普通水螅(Hydra vulgaris)对重金属汞的累积概率为6.3%;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四齿腔轮虫(Lecane quadridentata)对五氯酚钠的累积概率为5.1%和7.6%;褐水螅(Hydra oligactis)和绿水螅(Hydra viridissima)对三丁基氧化锡的累积概率为6.9%和13.8%,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对氟啶胺的累积概率为6.7%,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对四氯化碳、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累积概率分别为6.7%和7.1%。上述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绿水螅对重金属铜敏感;普通水螅对重金属铜和汞敏感;龟甲轮虫和四齿腔轮虫对农药敏感;褐水螅和绿水螅对有机锡化物敏感;萼花臂尾轮虫对吡啶胺类杀菌剂敏感;日本三角涡虫对四氯化碳、表面活性剂敏感。这7种代表性生物可作为相关污染物的水生生物基准受试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受试生物 轮虫 水螅 涡虫 水生生物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萘威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曲 郭继香 +3 位作者 孙乾耀 吴丰昌 韩梅 白英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收集、筛选出5门23科44个物种的急性毒性数据和1门1科2个物种的慢性毒性数据,分别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我国甲萘威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进行推导. 结果表明: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物种的急... 为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收集、筛选出5门23科44个物种的急性毒性数据和1门1科2个物种的慢性毒性数据,分别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我国甲萘威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进行推导. 结果表明: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物种的急性毒性平均值范围为2.25~27 609 μg/L,甲壳纲急性毒性平均值范围为2.25~1 000 μg/L,鱼纲急性毒性平均值范围为700~27 609 μg/L,最敏感的物种为棘爪网纹溞,最不敏感的物种为胡鲶.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推导出的基准最大浓度和基准连续浓度均为2.6 μg/L,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出的短期危险浓度和长期危险浓度分别为3.3和1.6 μg/L. 中美甲萘威的水质基准值差异归因于两国生物区系的不同. 甲壳纲对甲萘威的敏感度大于鱼纲. 初步统计表明,在22个天然水体样品中,有50%样品的甲萘威浓度高于淡水水质基准,存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萘威 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基准甲壳类受试生物筛选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郑欣 闫振广 +1 位作者 王晓南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6-364,共9页
为筛选我国甲壳类基准受试生物,依据其分布范围、生态学意义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甲壳类生物,从ECOTOX数据库及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搜集其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对浮游甲壳类和底栖甲壳类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为筛选我国甲壳类基准受试生物,依据其分布范围、生态学意义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甲壳类生物,从ECOTOX数据库及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搜集其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对浮游甲壳类和底栖甲壳类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溞科的溞属(大型溞、蚤状溞、僧帽溞和透明溞)、低额溞属(锯顶低额溞)和网纹溞属(模糊网纹溞)可作为浮游甲壳类基准受试生物;钩虾科的钩虾属(蚤状钩虾和淡水钩虾)、长臂虾科的沼虾属〔日本沼虾(青虾)〕和方蟹科的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可作为底栖甲壳类基准受试生物.此外,由于甲壳类生物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排序存在差异,溞属(大型溞、蚤状溞、僧帽溞和透明溞)、低额溞属(锯顶低额溞)、钩虾属(蚤状钩虾)和沼虾属(日本沼虾)适用于推导重金属污染物的水生生物基准;溞属(蚤状溞)、网纹溞属(模糊网纹溞)、钩虾属(蚤状钩虾和淡水钩虾)、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适用于推导各种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水生生物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基准 浮游甲壳类 底栖甲壳类 物种敏感度分布 基准受试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基准两栖类受试生物筛选 被引量:11
14
作者 蔡靳 闫振广 +2 位作者 何丽 王伟莉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9-355,共7页
两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群落,是水生生物基准的重要保护对象.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12种本土代表性两栖动物的生物毒性数据,通过毒性数据分析,筛选出对两栖动物毒性最大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重金属和... 两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群落,是水生生物基准的重要保护对象.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12种本土代表性两栖动物的生物毒性数据,通过毒性数据分析,筛选出对两栖动物毒性最大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重金属和杀虫剂三大类,以及4属基准研究受试生物.在4属(5种)受试生物中,黑眶蟾蜍对硝酸银的累积概率为15%,六趾蛙对马拉硫磷的累积概率为1%,牛蛙对五氯酚的累积概率为8%,棘胸蛙对丙溴磷的累积概率为27%,虎纹蛙对硫丹的累积概率为29%.结果表明:蛙属(六趾蛙)对农药、蛙属(牛蛙)对杀虫剂、蟾蜍属(黑框蟾蜍)对重金属均为敏感物种,虎纹蛙属(虎纹蛙)对农药、棘蛙属(棘胸蛙)对杀虫剂均为较敏感物种.这4属(5种)两栖动物可以作为相关污染物的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水生生物基准 受试生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氯化石蜡对典型浮游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基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银 郑欣 +3 位作者 刘欣宇 凌佳楠 魏超 赵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5-1445,共11页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是近年增列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其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在水体中普遍检出,但对其毒性效应研究有限,难以有效评估其生态风险.本文通过开展SCCPs对4种藻、大型溞以及萼花...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是近年增列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其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在水体中普遍检出,但对其毒性效应研究有限,难以有效评估其生态风险.本文通过开展SCCPs对4种藻、大型溞以及萼花臂尾轮虫毒性试验,探究了其对典型浮游生物的毒性效应并评估了各物种敏感性,在系统梳理试验数据和文献搜集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SSD)法获得了SCCPs的5%物种危害浓度(HC5),推导了SCCPs水生生物长期基准(LWQC),对我国SCCPs生态风险评估与管控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①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显示,SCCPs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最强,其次是羊角月牙藻和舟形藻,最后是四尾栅藻,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SCCPs最敏感,四尾栅藻最不敏感.②SCCPs对大型溞24和48 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37和9.5μg/L.SCCPs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都有明显的抑制,最低观察效应浓度(LOEC)为6μg/L,无观测察效应浓度(NOEC)为4μg/L.③轮虫慢性毒性试验中,最高浓度组(80μg/L)的SCCPs对轮虫的种群增长抑制作用最强,NOEC为10μg/L.研究显示,结合试验数据和文献搜集数据构建SSD曲线比较了各物种敏感性,可知对SCCPs最敏感的是大型溞,其次是轮虫、鱼类和摇蚊,藻类最不敏感,并通过SSD外推获得SCCPs的LWQC为1.92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氯化石蜡 典型浮游生物 毒性试验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生物长期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体系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艳卿 孟伟 +4 位作者 武雪芳 韩梅 王红梅 黄翠芳 徐顺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74,共8页
美国依据《清洁水法》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水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并开展了水生生物基准、人体健康基准、营养物基准、沉积物质量基准、细菌基准、生物学基准、野生生物基准和物理基准等方面的研究.在重点分析美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基准... 美国依据《清洁水法》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水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并开展了水生生物基准、人体健康基准、营养物基准、沉积物质量基准、细菌基准、生物学基准、野生生物基准和物理基准等方面的研究.在重点分析美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基准制定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水环境质量基准研究的建议,即提高对我国开展水环境质量基准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环境基准体系和基准制订工作指南,同时做好国外水环境质量基准的采用与验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基准 人体健康基准 营养物基准 沉积物质量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17
作者 王卢燕 张昌朋 +3 位作者 王祥云 何红梅 赵学平 蒋金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0-226,共7页
采用PRiME HLB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斑马鱼中肟菌酯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在0.0001~0.05 mg/L范围内,肟菌酯进样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 采用PRiME HLB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斑马鱼中肟菌酯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在0.0001~0.05 mg/L范围内,肟菌酯进样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添加水平分别为0.0005和0.05 mg/L时,肟菌酯在水样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8.9%;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1和10 mg/kg时,其在鱼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5%~104%,RSD为1.4%~3.3%。肟菌酯在水样中的定量限(LOQ)为0.0005 mg/L,在鱼肉中的LOQ为0.01 mg/kg。利用所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在水生生物鱼类的1/10急性毒性基准剂量(ALB)值(7.15×10^(-4)mg/L)和ALB值(7.15×10^(-3)mg/L)、斑马鱼的1/100 LC_(50)值(5.10×10^(-4)和1.20×10^(-3)mg/L)以及1/10 LC_(50)值(5.10×10^(-3)和1.20×10^(-2)mg/L)剂量暴露下,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肟菌酯连续暴露192 h后,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为113~178,具有中等生物富集效应。研究表明,生产中在使用肟菌酯时,应考虑其低浓度暴露下因生物富集作用而对水生生物引起的生态毒理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菌酯 斑马鱼 生物富集 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基准 水生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双酚A的水质基准研究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艾舜豪 李霁 +3 位作者 王晓南 高祥云 刘征涛 黄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1-588,共8页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的重要科学依据,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水质基准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BPA(bisphenol A,双酚A)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基于太湖流域的人群暴露参数和生物累积系数,采用HJ 837—2017《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技...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的重要科学依据,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水质基准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BPA(bisphenol A,双酚A)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基于太湖流域的人群暴露参数和生物累积系数,采用HJ 837—2017《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推荐方法,推导出太湖BPA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为0.738μg/L,通过太湖儿童暴露参数得到保护儿童BPA的人体健康基准为0.628μg/L(6~<9岁)、0.821μg/L(9~<12岁)、0.620μg/L(12~<15岁),与成人基准差异不大.基于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采用SSD(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得到水生生物慢性基准为0.189μg/L.使用RQ(risk quotient,风险商值)法评价太湖水体中BPA暴露所造成的健康与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太湖中有0.03%区域面积水体存在较高健康风险,有2.03%区域面积水体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另外,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进一步分析生态风险发现,太湖水体中BPA对1%与5%的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的概率分别为0.71%和0.33%.研究显示,我国太湖水体中BPA暴露造成的健康与生态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双酚A 人体健康水质基准 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在铜、银物种敏感度分布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颖 冯承莲 +3 位作者 穆云松 何佳 郄玉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48-1555,共8页
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构建铜和银保护中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并推导了它们的水质基准阈值.结果表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在推导IB族两种过渡金属水质基准中的稳健性和精确度都大大优于传统参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构建... 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构建铜和银保护中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并推导了它们的水质基准阈值.结果表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在推导IB族两种过渡金属水质基准中的稳健性和精确度都大大优于传统参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构建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针对不同类别的物种来看.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甲売类、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全部水生生物的HC5值都随着周期増加而减小,无脊椎动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高营养级的脊椎动物.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的提出丰富了水质基准的理论方法学,为同族或同周期元素之间水质基准阈值的进一步研究和更好地保护水生生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