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以硅藻为指示生物
1
作者 唐红亮 徐琛琛 +2 位作者 马金龙 彭松耀 何瑞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6,共6页
药物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其生态功能。硅藻作为初级生产者和敏感的生物指示物,是评估这些影响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水环境中药物污染的现状、归趋及其对水生系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药物对硅藻的... 药物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其生态功能。硅藻作为初级生产者和敏感的生物指示物,是评估这些影响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水环境中药物污染的现状、归趋及其对水生系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药物对硅藻的敏感性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估中的潜在作用。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包括药物使用、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和农牧渔养殖业废水等。在水环境中,药物的归趋受到其物理化学属性和环境参数的共同影响,可能导致其在水体中长期存在,并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硅藻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其对药物污染的响应能够反映水体健康状况。研究表明,不同药物对硅藻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一些药物可能导致硅藻的细胞结构破坏、光合作用抑制等。通过综合分析,建议在未来的水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进一步关注硅藻的应用,并通过多种手段综合应对药物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威胁,以实现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污染 硅藻 水生生态系 指示物生物 环境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中高氯酸盐与铬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婉文 杜宁宁 +3 位作者 周娟娟 秦俊豪 黎华寿 陈桂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探究ClO_(4)^(−)和Cr^(6+)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分别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使其暴露于不... 【目的】探究ClO_(4)^(−)和Cr^(6+)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分别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使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ClO_(4)^(−)和Cr^(6+)及其复合污染的水体中,研究ClO_(4)^(−)和Cr^(6+)在单一和复合条件下对水葫芦、隆线溞和福寿螺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随着暴露时间增加,隆线溞的种群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02 mg·L^(−1)的Cr^(6+)可促进隆线溞生长,200 mg·L^(−1)的ClO_(4)^(−)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隆线溞生长起抑制作用。0.02 mg·L^(−1)的Cr^(6+)对福寿螺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单一的ClO_(4)^(−)(20和200 mg·L^(−1))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福寿螺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水葫芦各器官中的ClO_(4)^(−)和Cr^(6+)含量相应增加;相同浓度水平下,水葫芦各器官中ClO_(4)^(−)的含量高低顺序为:叶>茎>根,Cr^(6+)含量的顺序为:根>茎>叶。与水葫芦相比,隆线溞和福寿螺体内的ClO_(4)^(−)含量较低。【结论】ClO_(4)^(−)与Cr^(6+)的单一和复合污染均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了毒害作用。水葫芦对ClO_(4)^(−)和Cr^(6+)均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富集ClO_(4)^(−)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富集Cr^(6+)的主要器官是根部,隆线溞和福寿螺对ClO_(4)^(−)也有一定的吸收,但吸收能力弱于水葫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六价铬 复合污染 水生生态系 水葫芦 隆线溞 福寿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蓝藻固氮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4
3
作者 叶琳琳 张民 +4 位作者 孔繁翔 阳振 史小丽 闫德智 刘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8,共10页
固氮蓝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优势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如营养盐浓度及形态、氮磷比、水温和微量元素等.一般认为,湖泊中正磷酸盐浓度≥0.01 mg/L、溶解性无机氮浓度≤0.1 mg/L时,固氮蓝藻出现,并且低的氮磷比是表征水体中固氮蓝藻出现... 固氮蓝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优势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如营养盐浓度及形态、氮磷比、水温和微量元素等.一般认为,湖泊中正磷酸盐浓度≥0.01 mg/L、溶解性无机氮浓度≤0.1 mg/L时,固氮蓝藻出现,并且低的氮磷比是表征水体中固氮蓝藻出现的重要指标,但引起固氮与非固氮蓝藻分异的驱动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此外,光照、无机氮浓度与形态、异形胞丰度和溶解性有机物对蓝藻固氮速率有重要影响,进而决定蓝藻氮释放通量及对水体中氮库的贡献作用.固氮蓝藻是贫营养盐海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氮库的重要贡献者,但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其贡献作用还存在争议.因此就目前国内外对固氮蓝藻相关研究做综述,以期待业界同行能够对蓝藻固氮作用及其氮释放对水生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贡献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蓝藻 固氮速率 氮库 水生生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湿沉降向太湖水生生态系统输送氮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68
4
作者 宋玉芝 秦伯强 +2 位作者 杨龙元 胡维平 罗潋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测定和分析了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等7个站点大气降水化学组成,计算了水气界面TN、NH4+-N、NO3--N、T1N、TON的湿沉降率。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TN浓度变化范围为2.06±0.... 测定和分析了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等7个站点大气降水化学组成,计算了水气界面TN、NH4+-N、NO3--N、T1N、TON的湿沉降率。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TN浓度变化范围为2.06±0.30(常州)-3.71±0.43(拖山岛),太湖流域大气降水已呈富营养化水质的特征;大气降水TN、NH4+-N、NO3--N、TIN、TON的年均湿沉降率分别为2806.75kg/km2、1458.81kg/km2、631.67kg/km2、2090.48kg/km2和716.28kg/km2;每年由湿沉降直接进入太湖水体的TN约为6562.2t,NH4+-N为3410.7t,NO3--N为1476.8t,TIN为4887.5t,TON为1674.7t;TN占入湖河道年输入污染物总量的13.6%.大气湿沉降中,TIN对TN的贡献比较大,平均约占TN的78.78%.TIN的湿沉降率具有季节性分布,夏季高,春季次之,冬秋季低。这种现象无疑对太湖水体的蓝藻爆发和富营养化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大气污染 湿沉降 富营养化 大气湿沉降 太湖流域 水生生态系 NH4^+-N 估算 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铈在模拟水生生态系中的行为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寿祥 钟伟良 +2 位作者 陈传群 张永熙 孙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研究141Ce在水-底泥-水生动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消长动态。结果表明,系统各组分中141Ce浓度与时间关系由多项指数描述。其中池水中的141Ce浓度随时间延长单调地降低;底泥中141Ce浓度随时间延长增加;水生动植物中141Ce浓度则各自在经... 研究141Ce在水-底泥-水生动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消长动态。结果表明,系统各组分中141Ce浓度与时间关系由多项指数描述。其中池水中的141Ce浓度随时间延长单调地降低;底泥中141Ce浓度随时间延长增加;水生动植物中141Ce浓度则各自在经历某一最大值后逐渐降低。水生动植物对141Ce皆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大小次序依次为:金鱼藻>>螺蛳>鱼;而鱼体中的141Ce主要集中于内脏,螺壳与螺肉中141Ce浓度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铈 放射生态 水生生态系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秋园 吴桐 +2 位作者 万祎 刘学勤 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8-596,共9页
作者综述并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POPs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 作者综述并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POPs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界面的传递以及POPs的降解、沉降、再悬浮、吸附、解吸等过程,影响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行为。2)POPs的种类、分子结构、大小、亲脂性等理化性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被动扩散和代谢分解,影响生物富集性大小。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且各因素间互相影响,起到协同或拮抗作用。3)生物个体的生长率越大,生物转化越强,生物富集程度越小,脂质含量越高,生物富集能力越强。4)雌性个体的生物富集能力弱于雄性,不同条件下体型对生物富集的影响不同。当前有关POPs在环境介质、生物个体环境行为中的研究大多是独立开展的,缺少对其互相联系与影响的综合分析,也缺少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动态变化的研究。食物网是POPs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复杂多变,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未来需要更深入的探索,特别需要加强对底栖食物网、浮游–底栖耦合食物网及微食物网在POPs传递中的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水生生态系 环境介质 生物个体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细菌技术及其在物理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正魁 濮培民 +3 位作者 胡维平 胡春华 张卫东 朱佳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INCB技术 ,使INCB在PEEN试验区内表现出明显的释放效果 ,进水处氮循环细菌最大可能数 (MPN)值与试验区各处氮循环细菌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5 ) ;应用PEEN INCB技术后 ,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与无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的氮循环细菌数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物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氮循环 水生生态系 物理生态工程 富营养化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8
作者 杨平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868-6880,共13页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日益增多。基于国内外目前对湖泊、河流、水库及浅水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开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日益增多。基于国内外目前对湖泊、河流、水库及浅水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开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3个主要途径及相应观测方法。气泡排放的观测方法有倒置漏斗法、开放式动态箱法和超声探测技术;植物传输的观测方法有密闭箱法和植株切割法;扩散途径的观测方法有静态浮箱法、模型估算法/梯度法、微气象学法、TDLAS吸收光谱法等。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水动力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水生生态系 温室气体 排放途径 观测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对大气CO_2的汇 被引量:62
9
作者 严国安 刘永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27-833,共7页
水生生态系统 ,特别是海洋无疑是大气 CO2 的一个巨大的汇。海洋对大气 CO2 的汇以及大气圈和海洋之间碳的变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层碳酸盐化学、水中溶解碳的平流传输、CO2 通过空气——海水界面的扩散、海洋生物生产和所产生的... 水生生态系统 ,特别是海洋无疑是大气 CO2 的一个巨大的汇。海洋对大气 CO2 的汇以及大气圈和海洋之间碳的变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层碳酸盐化学、水中溶解碳的平流传输、CO2 通过空气——海水界面的扩散、海洋生物生产和所产生的有机碳化合物的沉降等 ,现在已建立和发展了多种海洋碳子模型以对 CO2 的汇进行估测。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 ,综述了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生物泵”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两大类主要的海洋碳子模型 :厢式模型和普通环流模型 ,采用这些模型对海洋碳汇的估算约为 1 .2~ 2 .4 Gt C/a;分析了湖泊、河流等对大气 CO2 汇的特点及向海洋的转移 ,并对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大气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 海洋 碳循环 大气CO2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Ⅰ)——浮游植物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勇军 孙刚 韩德复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0-83,共4页
1996年南湖浮游植物现存量 (B)全年平均为 3 549× 1 0 7个 /L ,高峰出现在 8月 (6 0 74× 1 0 7个 /L)和 5月份 (4 797× 1 0 7个 /L) .浮游植物日毛产量 (Pg)、日净产量 (P)与日呼吸强度 (R)全年平均分别为 5 4 3 g/ (m... 1996年南湖浮游植物现存量 (B)全年平均为 3 549× 1 0 7个 /L ,高峰出现在 8月 (6 0 74× 1 0 7个 /L)和 5月份 (4 797× 1 0 7个 /L) .浮游植物日毛产量 (Pg)、日净产量 (P)与日呼吸强度 (R)全年平均分别为 5 4 3 g/ (m2 ·d) ,2 83 g/ (m2 ·d)和 2 60 g/ (m2 ·d) ,高峰都出现在夏季 .浮游植物P/R值和P/B值全年分别在 0 93~ 2 0 4之间和 0 3 8~ 1 1 0之间变动 .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平均为 4 3 0 μg/L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点表明南湖属于典型的温带城市富营养型湖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 南湖 水生生态系 长春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刚 郎宇 房岩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3-667,共5页
研究了2001~2002年长春南湖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发现浮游动物94种,其中51种为轮虫.浮游动物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夏季和秋季各出现一次高峰.浮游动物年净产量为704.45kJ·m^-2,年总产量... 研究了2001~2002年长春南湖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发现浮游动物94种,其中51种为轮虫.浮游动物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夏季和秋季各出现一次高峰.浮游动物年净产量为704.45kJ·m^-2,年总产量为1642.50kJ·m^-2;全年浮游动物群落的P/B系数为41.4(以年净产量计)或96.4(以年总产量计).浮游动物群落对水柱原位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的牧食力分别为2.57kJ·m^-2·h^-1和1.47μgC·L^-1·h^-1,是浮游植物和细菌同期净生产力的51.7%和32.9%.形成浮游动物净生产力的碳量是浮游植物总碳固定的8.2%.浮游动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湖为温带富营养化湖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水生生态系 长春南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量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秦传新 左涛 +2 位作者 于刚 周文礼 李纯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128,共6页
环境DNA(Environment DNA,eDNA)技术因其无创、高效、经济、灵敏等特点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评价中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围绕eDNA技术的内容、应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该技术在实验室环境和野外环境水生生态系统生... 环境DNA(Environment DNA,eDNA)技术因其无创、高效、经济、灵敏等特点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评价中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围绕eDNA技术的内容、应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该技术在实验室环境和野外环境水生生态系统生物量评估中的应用进展,探讨其优劣势、生态过程、评估错误等内容,展望了该技术在水生生物量评估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eDNA技术的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水生生态系 生物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物质消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伏彩中 肖瑜 高士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3-756,共4页
研究了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物质消减的影响。在水体、底泥和沉水植物所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的生长对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具有显著影响。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比如直接吸收、促... 研究了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物质消减的影响。在水体、底泥和沉水植物所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的生长对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具有显著影响。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比如直接吸收、促进沉降吸附和促进硝化反硝化作用等。沉水植物的存在降低了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体营养盐的平衡浓度,同时温度对营养盐的归趋也有重要影响,温度的降低会减缓营养盐从水体中的去除,而温度升高,则会加速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水生生态系 沉水植物 营养盐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排放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缓解对策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健 黄沈发 杨泽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127-129,共3页
综述了水域热排放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水体理化性质以及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生物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水域热排放的缓解对策,为水体的水温控制标准和水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热排放 水生生态系 缓解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RICE模型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稻田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连纲 周艳明 +4 位作者 张兰 张燕宁 姜辉 余海涛 蒋红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163,共11页
为评估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882.2—2016《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2部分:水生生态系统》,采用TOP-RICE暴露模型分别单独评估了嘧菌酯... 为评估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882.2—2016《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2部分:水生生态系统》,采用TOP-RICE暴露模型分别单独评估了嘧菌酯和噻呋酰胺2种有效成分稻田滴撒方式应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其中,TOP-RICE初级暴露模型中有我国连平和南昌2个水稻-地下水暴露场景,每个场景都对分蘖期和拔节期进行分别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嘧菌酯按照申请的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生物富集风险可接受,初级风险评估对无脊椎动物(急性)和无脊椎动物(慢性)风险不可接受,但经中宇宙研究后,在连平和南昌2个场景点,均为拔节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可接受,但分蘖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不可接受;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噻呋酰胺按照申请的GAP使用,生物富集带来的风险可以接受,经初级风险评估风险均可接受。在忽略2种有效成分相互间作用时,初步认为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拔节期按照GAP要求施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可接受,但应避免在分蘖期用药,以免其中的有效成分嘧菌酯对水生无脊椎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噻呋酰胺 展膜油剂 水生生态系 TOP-RICE模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干流(惠州段)水生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优先保护顺序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豫 郭凤清 +2 位作者 胡顺军 肖红玉 丛沛桐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8,共9页
以东江干流(惠州段)生物调查资料为依据,根据东江干流(惠州段)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结构,计算水生生态系统中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比较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的大小,识别出关键物种;然后在计算每种关键物种濒危系数、遗传损失系数和物种... 以东江干流(惠州段)生物调查资料为依据,根据东江干流(惠州段)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结构,计算水生生态系统中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比较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的大小,识别出关键物种;然后在计算每种关键物种濒危系数、遗传损失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的基础上得出其优先保护的顺序.结果表明:东江干流(惠州段)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为鱼类,处于1、2、3和4级保护级别的物种分别有1、3、7和39种;鲤鱼的保护顺序系数最高;四大家鱼亦应作为优先保护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干流(惠州段) 水生生态系 关键物种 优先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金属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翔宇 吕伯升 吴文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0,共3页
阐述了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金属相互作用的3种基本形式,即胞内相互作用,胞表相互作用和胞外相互作用;论述了微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有毒金属的迁移和循环模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 微生物-金属 相互作用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标志水生生态系统营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亮 吴莹 张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 脂肪酸组成 营养关系 生物体内 代谢过程 食物来源 类脂化合物 羧酸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海彦 狄瑜 +1 位作者 宋迁红 邴旭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26-1429,共4页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品种众多,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但在现有的养殖环境下,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围绕围网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外来物种入侵等4个方面阐述了水产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品种众多,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但在现有的养殖环境下,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围绕围网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外来物种入侵等4个方面阐述了水产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我国水产养殖将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生生态系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磺胺草醚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开美玲 郭江峰 +1 位作者 金仁耀 徐步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6-489,共4页
采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方法,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氟磺胺草醚在模拟金鱼藻-麦穗鱼-底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消长等行为特征,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穴1雪水体中氟磺胺草醚由于沉降、底泥吸附、鱼体摄取及... 采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方法,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氟磺胺草醚在模拟金鱼藻-麦穗鱼-底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消长等行为特征,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穴1雪水体中氟磺胺草醚由于沉降、底泥吸附、鱼体摄取及金鱼藻的吸附、吸收而使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其消失动态符合单项指数衰减规律,Cw=0.12221e-2.96823t+0.04778;穴2雪底泥对氟磺胺草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引入药剂3d内吸附量迅速上升至最高点(0.362mg·kg-1)后下降,5d内就达到吸附动态平衡;穴3雪金鱼藻和麦穗鱼中氟磺胺草醚含量在处理后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169、1.233mg·kg-1),然后逐渐下降至近稳定,其消失动态(1 ̄25d)同样符合单项指数衰减规律,分别为:Ch=2.76517e-0.28031t+1.03765、Cf=0.76765e-0.11218t+0.45303;穴4雪金鱼藻和麦穗鱼均对氟磺胺草醚有明显的生物富集现象,其浓集系数CF值均在1d内达到最大(分别为59.21、23.20),然后缓慢下降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氟磺胺草醚 水生生态系 消失 生物富集 放射性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