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田如男 朱敏 +2 位作者 孙欣欣 刘曼 程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1-195,共5页
选择4种景观效果良好的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菖蒲、三白草和黑藻,构建9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 选择4种景观效果良好的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菖蒲、三白草和黑藻,构建9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均有一定的吸收,对氮的累积率最高可达53%,对磷的累积率最高可达42%;单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3.79%~65.00%、18.64%~59.63%,复合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9.61%~72.59%、9.72%~59.89%;单种植物去氮能力依次为:黑藻>三白草>黄菖蒲>水罂粟,复合植物中,结构复杂的组合较结构简单的组合具有更强的去除氮磷的能力。试验表明,这4种植物及其组合在城市景观水体净化中均有一定的实际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组合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稻田退水的氮磷净化效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洪瑜 王英 +1 位作者 王芳 刘汝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为了探索水生植物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合理应用的有效措施,选择5种当地常见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茭白(Zizania latifoli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构建5种不... 为了探索水生植物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合理应用的有效措施,选择5种当地常见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茭白(Zizania latifoli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构建5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在稻田退水沟渠原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退水中氮磷的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稻田退水中3个多月的生长,香蒲+芦苇+睡莲组合的总净增生物量最大,达到291.76 g/m^2,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达到279.59 g/m^2。氮增量最大的为香蒲+芦苇+睡莲组合中的睡莲,达到3.88 g/kg,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中的睡莲,达到3.83 g/kg;磷增量最大的为慈姑+睡莲组合中的慈姑,达到0.89 g/kg,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中的睡莲,达到0.82 g/kg。收获时香蒲+芦苇+睡莲组合氮吸收量最高,达到4289.64 mg/m^2,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达到4196.98 mg/m^2。香蒲+芦苇+睡莲组合磷吸收量最高,达到20.30 mg/m^2,其次为慈姑+睡莲组合,达到18.35 mg/m^2。香蒲+芦苇+睡莲组合TN去除率最高,达到79.19%,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达到74.73%。香蒲+芦苇+睡莲组合TP去除率最高,达到68.65%,其次为慈姑+睡莲组合,达到64.96%。推荐香蒲+芦苇+睡莲、香蒲+睡莲、慈姑+睡莲组合作为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氮磷净化的主要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组合 氮磷 净化效果 稻田退水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邢春玉 胡馨月 李景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21期10-12,共3页
本研究选取6种水生植物,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水鳖(Hydrocharisdubia)、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4种... 本研究选取6种水生植物,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水鳖(Hydrocharisdubia)、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4种植物组合,水鳖加金鱼藻、水鳖加苦草、苦草加穗状狐尾藻、荇菜加穗状狐尾藻。研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4种植物组合对水体的总氮(TN)、总磷(TP)、pH和溶解氧的影响,同时监测水生植物株高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植物组合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8.70%、73.84%、85.18%、86.57%;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0.27%、83.78%、89.19%、81.08%。其中,生物量增长较多的苦草加穗状狐尾藻组合对水体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5.18%和89.19%。4种植物组合对水体pH及溶解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组合 富营养化 总磷 总氮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玉枝 唐飞 +3 位作者 张永清 张晓红 闫弯弯 武浩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237-238,240,共3页
在室内水培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蒲草、三棱草、菹草及微齿眼子菜等4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1.0%-70.9%、37.7%-79.3%,其中蒲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为最... 在室内水培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蒲草、三棱草、菹草及微齿眼子菜等4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1.0%-70.9%、37.7%-79.3%,其中蒲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0.9%、79.3%;复合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4.8%-60.6%、51.2%-69.2%,其中蒲草+菹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60.6%、69.2%;经过18 d的植物处理,蒲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高于组合蒲草+菹草,分别为70.9%>60.6%、79.3%>69.2%,三棱草也表现出了单一植物对污水中氮的净化率高于复合植物的现象,为58.8%>54.8%,但差异并不显著。因此,在汾河临汾段,蒲草和三棱草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均超过了50%,在水生植物治理城市污水净化方面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建议在水生植物处理污水时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组合 污水 氮磷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组合对模拟高浓度氮磷影响及环境效应
5
作者 梁玉婷 王宁迪 +3 位作者 王朴 康凯丽 朱彦 夏禹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为了阐明不同湿地植物配置类型对高浓度氮、磷的响应机制,选取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3种生活型湿地植物配置成编号为A、B、C的3个组合,测定不同植物群落对模拟水体中总氮、总磷的移除效果,以及DO、pH和EC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组合对... 为了阐明不同湿地植物配置类型对高浓度氮、磷的响应机制,选取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3种生活型湿地植物配置成编号为A、B、C的3个组合,测定不同植物群落对模拟水体中总氮、总磷的移除效果,以及DO、pH和EC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组合对水中总氮有较好的移除效果,植物组合对水中TN的移除率是68%~93%;TP移除率达到44%~64%以上。组合C对总氮移除率最高(93.2%),组合A对总磷移除率最高(64.73%);TN移除方面,组合B、C与CK三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TP移除方面,CK与各植物群落无显著差异;物理指标方面,栽植植物的水样与CK水样在pH这一指标上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合A、B与CK水样中的DO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合及CK中的EC值差异显著。矮生美人蕉的生物量增长率最高(29.84%),而穗花狐尾藻的表现最差,在A和B组合中全部死亡。综上,不同植物组合类型对氮、磷的移除以及水体的物理指标改善是不同的,植物组合对总氮的移除能力高于CK,仅组合A对总磷的移除能力高于CK,不同植物组合中的植物对水体的适应能力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组合 氮移除 磷移除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