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头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生态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玉霞 沈强 +1 位作者 胡俊 王文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29,共6页
调查石头河水库的浮游生物,评价水库水生态状况,为进一步保护水库水质、优化水源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4月在石头河水库设置6个采样点,调查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利用浮游生物完整性(P-IBI)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从水生生境、人类活动... 调查石头河水库的浮游生物,评价水库水生态状况,为进一步保护水库水质、优化水源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4月在石头河水库设置6个采样点,调查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利用浮游生物完整性(P-IBI)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从水生生境、人类活动影响2方面评价生境状况。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59种(属)(其中硅藻门16属37种),平均密度20.86×10^4个/L、平均生物量0.936mg/L,膝曲裸藻在6个样点均为优势种;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4属42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16种),平均密度5107个/L、平均生物量162.56μg/L。6个采样点的P-IBI均大于4.34,水生态健康等级均为优;水生生境、人类活动影响评价等级均为优,生境状况优。石头河水库浮游生物优势种过于单一,建议加强水生生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河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水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评价方法探索——以汉江中下游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娄保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6,共13页
水生态评价是水生态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和抓手,但中国在水生态评价方法方面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研究和完善,尤其是水生态评价和以物理化学指标为主的常规水质评价之间关系的处理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在充分研究和汲取美国、欧盟等发达国... 水生态评价是水生态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和抓手,但中国在水生态评价方法方面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研究和完善,尤其是水生态评价和以物理化学指标为主的常规水质评价之间关系的处理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在充分研究和汲取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组织在水生态评价方面的先进理念基础上,以汉江中下游为例开展了水生态评价方法探索,将以物理化学指标为主的常规水质评价和水生生物指标评价相融合,提出了适于我国的水生态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及框架。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了将常规水质评价基本单位——监测断面改为水体单元(或称评价单元),为常规的水质指标及拟增的水生生物指标等提供了共同载体;(2)提出了水生生物指标筛选的3条原则“生态代表性、压力敏感性、监测便捷性”;(3)提出了以水体功能是否满足为首要原则,以物理化学指标、水生生物指标为核心,以水文、栖息地等指标作为原因解析指标的水生态评价方法。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对汉江中下游水生态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兴隆水库至汉口江段水生态环境已严重受损,其最突出的水生态问题为枯水期硅藻水华频发及底栖动物群落完整性显著下降,原因在于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升高和大坝修建等因素引起的纵向连通性下降、流速减缓、泥沙减少;河流总磷Ⅲ类标准限值0.20 mg/L已不适用于汉江中下游水生态保护的需要,建议执行更严格的总磷控制标准,并适当从严控制总氮浓度和耗氧有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评价 体单元 体功能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洞庭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生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娴 朱丹丹 王丑明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1期110-114,120,共6页
为了解洞庭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并进行水生态评价,在2020年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对洞庭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采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WQI)对洞庭湖进行水生态评价。结果表明:①洞庭湖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73属... 为了解洞庭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并进行水生态评价,在2020年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对洞庭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采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WQI)对洞庭湖进行水生态评价。结果表明:①洞庭湖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73属,优势种类有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直链藻(Melosira sp.)、尖头藻(Raphidiopsis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十字藻(Crucigenia sp.),全湖平均密度为95.7×10^(4)个/L。②洞庭湖浮游动物共检出48属,优势种是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象鼻蚤(Bosmina sp.)以及无节幼体(nauplius),全湖平均密度为74个/L。③底栖动物共检出57种,优势种类有指突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rostratus)、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钩虾(Grandidierella sp.),全湖平均密度为141个/m^(2)。④洞庭湖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6.87,为中营养。洞庭湖生境质量评价结果为92分,为中等。⑤洞庭湖水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物 群落结构 评价 水生态评价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评判法在滨州市水生态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鹏 王兴霞 王爱芹 《山东水利》 2016年第7期30-31,共2页
根据滨州市水资源现状,构建了滨州市水生态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滨州市水生态现状进行了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滨州市水生态环境的评价等级,提出滨州市目前面临的水生态问题,为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 根据滨州市水资源现状,构建了滨州市水生态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滨州市水生态现状进行了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滨州市水生态环境的评价等级,提出滨州市目前面临的水生态问题,为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州市 生态系统 多级模糊评判法 水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综述
5
作者 易雨君 丁航 叶敬旴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系统回顾了水生态健康定义和内涵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水生态健康评价中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模型和方法,指出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分类上更加科学全面、工作流程上更加清晰、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更强,分析了基于... 系统回顾了水生态健康定义和内涵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水生态健康评价中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模型和方法,指出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分类上更加科学全面、工作流程上更加清晰、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更强,分析了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主要难点,包括指标与基准的选取、指标权重的分配、压力源的识别以及评价的准确性,以期提供更加清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相关概念,为水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健康评价 生态完整性 物理生境 理化性质 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水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6
作者 宁贝茜 聂晓 《陕西水利》 2024年第10期4-6,10,共4页
针对水生态安全评价这一问题,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熵权法来确定权重和水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值,并分析评价2012年~2021年襄阳市水生态安全水平,结果表明:2012年~2021年襄阳市水生态安全水平处于上升趋势,水生态安全水... 针对水生态安全评价这一问题,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熵权法来确定权重和水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值,并分析评价2012年~2021年襄阳市水生态安全水平,结果表明:2012年~2021年襄阳市水生态安全水平处于上升趋势,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经历了由中警状态向预警状态的转变,在降水较丰富的年份表现为较安全或安全,但在平水年和枯水年还是存在不安全的风险。为保障襄阳市的水生态安全,未来襄阳市需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熵权法 襄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鸣翠湖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构建及水生态健康评价
7
作者 陈琪 马瑞兵 谭嘉伟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为探究鸣翠湖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鸣翠湖的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对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指数间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浮游植物优势种物种... 为探究鸣翠湖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鸣翠湖的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对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指数间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浮游植物优势种物种数、浮游植物Simpson指数、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蓝藻生物量百分比作为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的参数。构建P-IBI指标体系对鸣翠湖水生态健康的评价结果显示,鸣翠湖冬季水质为优,春、秋季处于差的状态,夏季处于很差的状态;状态良好的点位有2个,状态中的点位有1个,状态差的点位有2个,状态很差的点位有1个。鸣翠湖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较高,导致P-IBI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指数(P-IBI) 浮游植物 生态健康评价 鸣翠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的城市内河水生态状况评价——以圭塘河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劼 赵娜 +1 位作者 李志威 潘保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57,共7页
圭塘河是长沙市唯一的一条城市内河,研究圭塘河的底栖动物及水生态现状对城市河流的生态管理及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16年5-7月对圭塘河的底栖动物及河流水质进行了野外调查,主要研究了圭塘河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群落多样性,... 圭塘河是长沙市唯一的一条城市内河,研究圭塘河的底栖动物及水生态现状对城市河流的生态管理及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16年5-7月对圭塘河的底栖动物及河流水质进行了野外调查,主要研究了圭塘河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群落多样性,所有采样点共鉴定底栖动物24科,其中软体动物4科、寡毛纲2科、水生昆虫13科、十足目3科、蛭纲2科、端足目1科。研究结果显示,圭塘河物种丰富度较低,从生物量来看,除S2外上下游段各点生物量较中游段各点明显偏少,至S10已降至0.054 6 g/m^2;从生物指数来看,S4~S7的各项指数较其他点明显增大,说明这一段栖息地环境得到改善。颤蚓科为圭塘河优势物种,数量百分比为85.37%,水质分析结果显示,圭塘河的水质为Ⅴ类水,颤蚓科的大量繁殖与其关系密切。在功能摄食类群上,圭塘河以直接收集者为主,其次为捕食者和刮食者。该河流的生态状况整体较差,但部分经河流生态治理工程治理后,栖息地环境和生态状况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河 底栖动物 水生态评价 空间分布 圭塘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河水生生物状况监测成果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丹妮 王军红 常静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明确以清河为典型代表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水生生物健康栖息状态,本文运用资料收集、实验检测等方法,通过分析清河2022年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清河全河段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的种类、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研究。... 为明确以清河为典型代表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水生生物健康栖息状态,本文运用资料收集、实验检测等方法,通过分析清河2022年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清河全河段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的种类、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河河道现状水质较好,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水生生物物种较为丰富,现状生态系统结构及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河 生生物 水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G1-和谐度方程的兰州市水生态文明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贡力 逯晔坤 +3 位作者 靳春玲 祁英弟 路瑞琴 马梦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6-11,共6页
通过水生态文明理念,对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以兰州市为例进行水生态文明程度评价研究,从而判断重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采用熵权、变异系数、G1相结合的改进G1法较为客观地确定兰州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和... 通过水生态文明理念,对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以兰州市为例进行水生态文明程度评价研究,从而判断重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采用熵权、变异系数、G1相结合的改进G1法较为客观地确定兰州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和谐度方程(HDE)综合评价方法定量分析兰州市2014-2017年水生态文明程度。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加大对水监管和水文化的管理及宣传,其2014-2017年和谐度值分别为0.08、0.38、0.72、0.94,水生态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兰州市水生态文明程度逐年提高,2017年已达显著文明,通过打造黄河风情线,近年来兰州市水生态建设效果明显,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将伴随着不同侧重点,应需在研究中更加完善指标体系,提出不同时段的相关特点,更好地指导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评价 改进G1法 和谐度方程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QR-EGM模型的水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预警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刚 赵疏航 杜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水资源的生态安全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以TQR(威胁-质量-调控)为概念模型的水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赋权并计算2013-2018年生态安全指数来评价水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利用障碍... 水资源的生态安全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以TQR(威胁-质量-调控)为概念模型的水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赋权并计算2013-2018年生态安全指数来评价水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障碍因素诊断和安全动态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水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从较不安全上升至比较安全;质量子系统对安徽省水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最大,主要障碍因素是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人均污水排放量;安徽省水资源生态安全警情由“重警”到“轻警”,并在未来5年内保持在“无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生态安全 威协-质量-调控(TQR)模型 障碍度模型 动态预警 灰色预测 熵权法 生态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津航 卢文喜 张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6057-6059,6062,共4页
在东辽河水生态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将流域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依据划分为河岸带状况、水环境状况、底泥状况、水生生物状况4个准则,进一步筛选出河岸带植被多样性指数、底泥重金属含量、COD、总氮、总磷... 在东辽河水生态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将流域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依据划分为河岸带状况、水环境状况、底泥状况、水生生物状况4个准则,进一步筛选出河岸带植被多样性指数、底泥重金属含量、COD、总氮、总磷、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等19项具体指标,建立了由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在评价中的权重,构造各指标对各健康级别的隶属度函数并计算其隶属度,最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对东辽河流域18个调查点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8个调查点中10个为"病态",5个为"临界",1个为"亚健康",2个为"健康",并发现水生态健康状况受到洪水的影响很大。该评价成果为东辽河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法 东辽河流域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在辽河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娜 《水利技术监督》 2021年第4期59-61,129,共4页
结合栖息地质量指数构建辽河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对辽河典型断面进行健康度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辽河综合污染指数在0.12~0.35之间,水生态健康总体属于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 栖息地质量指数 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污染指数 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社区水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贤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31期152-152,共1页
结合海绵社区工程设计及施工的特点,分析其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特点,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具有海绵社区特色的水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海绵社区 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P-综合指数法的郑州市水生态文明评价
15
作者 许晓瑞 张旭 王飞寒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水节约、水管理、水文化5个准则层,25项指标的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内插法计算各指标标准化分值,综合指标权重值和标准化分值,分别...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水节约、水管理、水文化5个准则层,25项指标的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内插法计算各指标标准化分值,综合指标权重值和标准化分值,分别计算该市2013年、2016年、2019年水生态文明综合指数,并通过对比,评价其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结果表明: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前(2013年),水生态文明综合指数为0.5515,属于中等水平;实施后,2016年水生态文明综合指数为0.7649,属于良好水平;2019年水生态文明综合指数为0.8874,属于优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生态文明评价 指标体系 ANP 指标权重 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区的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飞 王世岩 +1 位作者 刘畅 王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8-484,共7页
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为例,基于黑河流域水生态区划,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涵盖13个指标的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分析评价了流域内8个水生态区的健康状况。评价表明:黑河流域... 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为例,基于黑河流域水生态区划,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涵盖13个指标的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分析评价了流域内8个水生态区的健康状况。评价表明:黑河流域水生态区中,上游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好,中游次之,中下游极差,下游较差。主要是因为上游地区受到外在污染最轻、人为扰动相对最小;中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农业活动等外在扰动相对较多;中下游地区处于荒漠地区,河流、湖库等水体缺乏;而下游地区虽然人口数量少、水体受外来污染影响较小,流域水生态健康性压力相对较轻,但来水量相对不足、水生态系统栖息地条件极为脆弱,致使水生生物栖息地安全状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生态 生态健康评价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东伟 陈永进 +1 位作者 方弟安 周彦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评价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可判别水生态恢复成效,是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探究淮河荆涂峡鲤(Cyprinus carpio)、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20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结合... 评价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可判别水生态恢复成效,是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探究淮河荆涂峡鲤(Cyprinus carpio)、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20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结合形态功能群分类法,构建了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选择受干扰较小的采样点为参照点,对候选参数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最终的评价参数,采用比值法确定分级评价标准,对保护区水体进行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演变趋势为Ⅲ+Ⅳ+Ⅴ(春季)→Ⅲ+Ⅳ+Ⅴ+Ⅵ(夏季)→Ⅴ+Ⅵ(秋季)→Ⅳ+Ⅴ+Ⅵ(冬季),除核心区的优势功能群为Ⅲ+Ⅳ+Ⅴ+Ⅵ外,实验区、涡河和淮河干流优势功能群均为Ⅲ+Ⅳ+Ⅴ+Ⅵ。保护区68.06%的样点评价结果为“一般”及以上,总体水生态健康状况良好,具体表现为冬季优于秋季、夏季次之、春季最差的时间格局,以及淮河干流优于涡河、实验区优于核心区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区 浮游植物 生态健康评价 生物完整性指数 MBFG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2010-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云 张紫瑶 周维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0,共6页
为研究西安市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选取与之相关的24项指标构建西安市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评价西安市2010-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2010-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 为研究西安市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选取与之相关的24项指标构建西安市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评价西安市2010-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2010-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增强趋势,由2010年的Ⅳ级(超载),恢复为2018年的Ⅱ级(良好)。又结合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选取试点起始年份2013年和试点期末2016年相关指标数据,对西安市各区(县)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发现2016年各区(县)水生态承载力与2013年相比均有所增强。其中灞桥区由Ⅳ级转为Ⅱ级,未央区由Ⅳ级转为Ⅲ级,临潼区由Ⅲ级转为Ⅱ级,其余区(县)虽然水生态承载力等级无变化但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对西安市及其各区(县)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可为该地区后续水生态系统管理、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生态承载力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永远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6期80-83,共4页
为提高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利用主成分分析方式对流域水质指标进行筛选,采用生物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在水质指标筛选的基础上对其水生态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太子河上游南甸-观音阁水库段水生态污染综合指数在179~182... 为提高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利用主成分分析方式对流域水质指标进行筛选,采用生物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在水质指标筛选的基础上对其水生态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太子河上游南甸-观音阁水库段水生态污染综合指数在179~182之间,总体处于健康状态,中游观音阁水库以下-葠窝水库以上段水生态污染在182~224之间,总体处于一般健康状态,下游葠窝水库以下-唐马寨段水生态污染指数高于300,水生态系统处于较差的状态。研究成果对于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治理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质量 综合评价指数 生态综合评价 太子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后密云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哲 尹东鹏 +4 位作者 赵文 魏杰 季世琛 李博 时晓 《吉林水利》 2020年第5期1-6,17,共7页
本文采用野外生态学方法,于2016-2018年6月和9月对北京密云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浮游植物共检出8门56属108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66×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7.90mg/L,优势种为尖脆杆藻(F... 本文采用野外生态学方法,于2016-2018年6月和9月对北京密云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浮游植物共检出8门56属108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66×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7.90mg/L,优势种为尖脆杆藻(Fragilaria acus),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蓝藻占比适中,但种类和密度仍较多。蓝藻存在显示有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的可能。除氮磷指标外,其余理化指标均处在国家标准Ⅰ-Ⅱ类,氮磷仍是潜在富营养化因素。总之,南水北调后,密云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复杂,浮游植物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变化明显,多样性和均匀性均较好,但仍预示着潜在的水华和富营养化风险。水质多为中营养状态,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氮磷含量高和富营养化等问题,水库控制氮磷负荷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 浮游植物多样性 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