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框架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瑞玲 连煜 +5 位作者 王新功 郝伏勤 彭勃 黄锦辉 娄广艳 葛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110,114,共5页
根据黄河流域及河流生态系统特征,从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层面出发,指出湿地和鱼类栖息地规模和质量是黄河河流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黄河水生态保护的重点关注对象。在黄河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 根据黄河流域及河流生态系统特征,从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层面出发,指出湿地和鱼类栖息地规模和质量是黄河河流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黄河水生态保护的重点关注对象。在黄河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黄河上中下游及源区、河口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制定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提出了重要湿地和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湿地 鱼类栖息地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法律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君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摇篮,黄河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生态安全而言举足轻重。有必要借鉴国外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先进经验,完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法律机制。树立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法治理念,构建完备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摇篮,黄河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生态安全而言举足轻重。有必要借鉴国外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先进经验,完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法律机制。树立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法治理念,构建完备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法律规范体系,加大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力度,实现全流域的生态保护法治化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法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坡面集水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农 莫明浩 +1 位作者 聂小飞 彭道松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红壤坡地经果林开发产生的水土流失往往成为面源污染的载体,带来水环境污染。通过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设置油茶园坡面径流小区和集水区沟道取样点,试验研究红壤坡面径流在集水区中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茶园采用前埂后沟+反... 红壤坡地经果林开发产生的水土流失往往成为面源污染的载体,带来水环境污染。通过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设置油茶园坡面径流小区和集水区沟道取样点,试验研究红壤坡面径流在集水区中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茶园采用前埂后沟+反坡台地措施后侵蚀强度为微度,径流水质在Ⅲ类水水平以上,水保措施在坡地经济果木林开发的过程中可起到防控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作用;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湿地过滤带措施相结合,经"源-流-汇"系统治理,能达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流失 面源污染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红壤坡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
4
作者 李云成 王瑞玲 娄广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8,共8页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湿地 鱼类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边连通度的平原水网区水系连通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进勇 董哲仁 +3 位作者 杨晓敏 张晶 马栋 徐征和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河湖水系保持连通是流域内河流与湖泊、河道与河漫滩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保持畅通的基本条件,也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利用GIS平台和图论理论,研究河湖水系的系... 河湖水系保持连通是流域内河流与湖泊、河道与河漫滩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保持畅通的基本条件,也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利用GIS平台和图论理论,研究河湖水系的系统性连通程度定量评价技术,以胶东地区为例,分析了胶东调水东线工程和引黄济青工程实施后山东半岛东部地区水网连通情况。结果表明,胶东调水东线工程实施后连通度可提高50%。此方法可为平原水网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水系连通规划及闸坝调度方案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 图论 边连通度 邻接矩阵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