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样性热点区域模拟
1
作者 张立冬 邢凯峰 +3 位作者 朱仔伟 张剑 戎俊 赵耀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水生蔬菜作物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驯化作物中的独特类群,其野生近缘种是育种和品种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从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获取了10种水生蔬菜作物的36个野生近缘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并进行了校对,结合相... 水生蔬菜作物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驯化作物中的独特类群,其野生近缘种是育种和品种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从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获取了10种水生蔬菜作物的36个野生近缘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并进行了校对,结合相应的气候因子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构建生态位模型,并对物种未来分布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样性热点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与长江流域农耕文明起源地相重合,表明农耕文明对植物资源的就近利用。在未来升温的气候情景下,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适宜分布热点区域可能会进一步扩张,多样性热点区域中心向高纬度地区迁移,这有利于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样性的维持和提升,并为其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蔬菜作物 野生近缘种 多样性热点区域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水生经济作物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正春 李逢喜 贺学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01年第5期6-8,共3页
分析了湖南省水生经济作物现状 ,阐述了发展水生经济作物的目的、意义及趋势 ,提出了“十五”期间湖南发展水生经济作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水生经济作物 发展现状 湖南 新品种繁育 市场开发 产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园区水产养殖排水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效果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秋卓 李华 +1 位作者 王娟 徐亚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3-1260,共8页
以上海市松江五厍生态农业园区水产养殖排水为研究对象,在调查试验区域内水产养殖情况及排换水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园区自身特点,开展水生植物组合净化示范工程建设。在示范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试验区... 以上海市松江五厍生态农业园区水产养殖排水为研究对象,在调查试验区域内水产养殖情况及排换水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园区自身特点,开展水生植物组合净化示范工程建设。在示范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试验区域水产养殖排水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对CODCr、TN及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3.5%、24.9%及67.4%。通过比较组合技术与单项技术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可知,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要优于单项技术的水质净化效果,组合技术比水生经济作物浮床单项技术对TN、TP、亚硝态氮和CODCr去除率平均分别提高了13.7%、40.1%、78.7%及114.4%。此外,对水生经济作物浮床上的空心菜定期收割,共收获11907kg,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将空心菜移植于螃蟹塘,不仅可供螃蟹食用,还可净化螃蟹塘的水质,有利于维持养殖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符合循环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排水 水质改善 生态农业园区 水生经济作物浮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制剂防治作物病害
4
作者 梁海鹏 《农村科学实验》 2009年第8期11-11,共1页
作物细菌性病害一般容易在光照不足、通风不畅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在25—32摄氏度、湿度在70%以上有利发病。叶部病害一般在4—5月份或者8—9月份发生.经济作物和水生作物一般在6—8月份发生。大风和暴雨会促使病情加重。与连作制度、... 作物细菌性病害一般容易在光照不足、通风不畅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在25—32摄氏度、湿度在70%以上有利发病。叶部病害一般在4—5月份或者8—9月份发生.经济作物和水生作物一般在6—8月份发生。大风和暴雨会促使病情加重。与连作制度、施用未腐熟农家肥、种植感病品种、田间管理制度、农事操作等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病害 铜制剂 防治 细菌性病害 光照不足 水生作物 经济作物 叶部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生态池对稻田排水的减污效应分析
5
作者 许怡 曾艳丽 +4 位作者 刘敏芝 刘天 张轩 吴巍 周星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分析人工生态池不同水生生物对于稻田排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不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开展稻田排水人工生态池净化试验,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于稻田排水中的TN和NH4+-N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人工生态池对于稻田排水中TN、NH4+-... 分析人工生态池不同水生生物对于稻田排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不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开展稻田排水人工生态池净化试验,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于稻田排水中的TN和NH4+-N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人工生态池对于稻田排水中TN、NH4+-N的净化效果明显,不同水生植物在净化后第6~7 d左右均能够将污染物浓度降低到排水前的水平。其中黑藻对于TN、NH4+-N的去除效果最好,净化4天即可达到90%以上的去除效果。人工生态池能够有效地净化稻田排水水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黑藻的净化效果最好,适宜在人工生态池中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态池 稻田排水 水生作物 减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螺养殖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贵善 《农村新技术》 2010年第4期22-22,共1页
一、建池。养殖池设在水源充足、管理方便的地方。池宽1.5米,长10米,深0.6米,畦宽0.5米。在池的南北端分别开设入水口和出水口,并安装防逃铁丝网。池内栽培茭白、荸荠、慈姑(茨菰)等水生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并为田螺创造荫蔽... 一、建池。养殖池设在水源充足、管理方便的地方。池宽1.5米,长10米,深0.6米,畦宽0.5米。在池的南北端分别开设入水口和出水口,并安装防逃铁丝网。池内栽培茭白、荸荠、慈姑(茨菰)等水生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并为田螺创造荫蔽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技术 田螺 水生作物 生态环境 养殖池 出水口 入水口 铁丝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寿螺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3
7
作者 钱冬兰 郑永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福寿螺 防治 识别 亚马逊河流域 农业有害生物 国家环保总局 水生作物 亚洲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寿螺的危害及其防治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肖汉祥 《植物医生》 2000年第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福寿螺 危害 水生作物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谢乐财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53-54,共2页
从田地选择、品种选择、催芽育苗及大田管理各个环节,总结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生作物 荸荠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传芬 《福建农业科技》 2008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荸荠属 栽培技术要点 碳水化合物 水生作物 维生素c 大田种植 莎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路 水路 草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宾 姚章村 《水利天地》 2003年第10期28-29,共2页
三江平原是我国有名的低湿平原。土地资源丰富,但微地形复杂。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农业开发有难度;水热等资源丰富,但年际年内异常天气多,涝渍旱冷害常有发生;土地平坦,适宜机械化现代化高效农业,但土壤经常过湿,严重影响机械化生产效... 三江平原是我国有名的低湿平原。土地资源丰富,但微地形复杂。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农业开发有难度;水热等资源丰富,但年际年内异常天气多,涝渍旱冷害常有发生;土地平坦,适宜机械化现代化高效农业,但土壤经常过湿,严重影响机械化生产效率。所以尽管解放后,建立以机械化为主的国营农场群,多为旱作农业,称走“旱路”,但又无能力在农田建设上下足功夫,达到可“排降蓄灌”,因而“旱路”走得很艰难,长期单产总徘徊在1500公斤/公顷左右。粮豆产品又受国际市场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学技术 旱田 水稻 水生作物 畜牧业 发展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三旱栽培”的实践与探索
12
作者 许海德 杨征 姚章村 《水利天地》 2009年第2期46-47,共2页
水稻是半水生作物,可在湿润土壤中生长,可实施无水层管理,干湿交替灌溉,也称为“控灌”(即控制土壤水分灌溉),可实现最大真实节水(减少蒸发蒸腾量,提高水分生产率)。但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每年需泡田、整地、水封闭除草、保... 水稻是半水生作物,可在湿润土壤中生长,可实施无水层管理,干湿交替灌溉,也称为“控灌”(即控制土壤水分灌溉),可实现最大真实节水(减少蒸发蒸腾量,提高水分生产率)。但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每年需泡田、整地、水封闭除草、保持水层施肥及水层保温防冻等。同时,为了满足水稻分蘖与抽穗扬花水分敏感期需水,有的还要保持水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层管理 栽培 三旱 土壤水分 蒸发蒸腾量 水分生产率 水生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养泥鳅法
13
作者 李加里 《农村新技术》 1996年第1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养泥鳅 水生作物 水田 消毒方法 放养密度 农药防治 合理密植 敌百虫 日常管理 天然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