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均匀沉淀法合成中孔氧化锆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虎民 马玉荣 +2 位作者 廖复辉 马季铭 齐利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6-328,共3页
以尿素为均匀沉淀剂,用水热法合成了中孔ZrO2前体,经热处理(500~550℃,2h)得到晶态(t或m相)短程有序中孔ZrO2.BJH脱附孔径约为4~6nm,BET比表面积约为60~90m2·g-1.
关键词 水热均匀沉淀 合成 中孔氧化锆 尿素 沉淀 中孔分子筛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Zn-Sr-HA微球
2
作者 王萍 李国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6-360,367,共6页
通过调整反应溶液中Zn/Sr摩尔比和水热反应时间,制备了锌锶替代羟基磷灰石(Zn-Sr-HA)微球。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微球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当初始溶液... 通过调整反应溶液中Zn/Sr摩尔比和水热反应时间,制备了锌锶替代羟基磷灰石(Zn-Sr-HA)微球。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微球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当初始溶液中Zn/Sr摩尔比为3∶2或1∶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3~4 h时,产物全部由HA微球组成。微球的平均直径约10~20μm,大小均匀、分散性好。随着初始溶液中Zn/Sr摩尔比的增加,HA微球中Zn/Sr摩尔比逐渐增加,晶胞参数a值和c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均匀沉淀 离子替代 Zn/Sr摩尔比 羟基磷灰石(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掺杂水热均匀沉淀高温制备TiO_2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勾英姿 何代平 +2 位作者 廖运文 江平 汪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559-1562,共4页
向水热均匀沉淀、800℃焙烧制得的高活性、易分离TiO2(TiO2-800)中掺杂金(Au),以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染料X-3B作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掺Au量、制备条件、Au的价态等对Au/TiO2-800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作为沉淀剂,200℃焙烧的0.5%... 向水热均匀沉淀、800℃焙烧制得的高活性、易分离TiO2(TiO2-800)中掺杂金(Au),以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染料X-3B作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掺Au量、制备条件、Au的价态等对Au/TiO2-800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作为沉淀剂,200℃焙烧的0.5%Au/TiO2-800的光催活性较TiO2-800有较大提高,染料X-3B的降解率由93%提高到了100%。还原实验显示,0.5%Au/TiO2-800表面存在的离子态Au能有效提高TiO2-800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Au掺杂 光催化 水热均匀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均匀沉淀-熔盐煅烧法制备YAG:Ce^(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袁乐 徐华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8-21,共4页
以Na2SO4-K2SO4为熔盐,采用水热均匀沉淀-熔盐煅烧法制备了YAG:Ce3+黄色荧光粉,应用XRD、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熔盐辅助煅烧对粉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 以Na2SO4-K2SO4为熔盐,采用水热均匀沉淀-熔盐煅烧法制备了YAG:Ce3+黄色荧光粉,应用XRD、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熔盐辅助煅烧对粉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经Na2SO4-K2SO4熔盐辅助煅烧,900℃时已完全转变为YAG相,与固相法相比,YAG相的完全转变温度降低了600℃,与前躯体直接煅烧相比,YAG相的完全转变温度降低了300℃,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提高了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YAG:Ce^3+ 发光 水热均匀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锐 王珊珊 薛永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32,共7页
纳米氧化镁(nano-MgO)在陶瓷、水处理、催化和材料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不同粒径的nano-MgO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范围。以MgCl2为镁源,尿素为沉淀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首次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研究了nano-MgO的制备,考察了反应物浓... 纳米氧化镁(nano-MgO)在陶瓷、水处理、催化和材料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不同粒径的nano-MgO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范围。以MgCl2为镁源,尿素为沉淀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首次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研究了nano-MgO的制备,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和焙烧温度对nano-MgO粒径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规律,制备出了不同粒径的nano-MgO,并对其纯度、粒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可以制备出不同粒径的nano-MgO粉体;制备条件对nano-MgO粒径有显著的影响,反应温度和焙烧温度升高,nano-MgO的粒径增大;增大反应物浓度,nano-MgO粒径先增大后减小;MgCl2与尿素的配比增大,nano-MgO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这些实验结果为纳米氧化镁的制备、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gO 不同粒径 水热均匀沉淀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条件对均匀沉淀法制备拟薄水铝石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苏爱平 杜辉 +1 位作者 姚运海 周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4-38,共5页
以硫酸铝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结合SEM,XRD,N2吸附等表征手段考察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形貌、晶型、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由100℃升高到140℃时,拟薄水铝石晶粒由... 以硫酸铝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结合SEM,XRD,N2吸附等表征手段考察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形貌、晶型、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由100℃升高到140℃时,拟薄水铝石晶粒由球状变为纤维状,比表面积由15.7m2/g提高到190m2/g,孔体积由0.02mL/g提高到0.36mL/g,平均孔径由4.6nm提高到8.3nm。XRD结果表明,当n(Al 3+)∶n(尿素)=1∶2的混合溶液在100~160℃反应12h,生成的沉淀均为拟薄水铝石,结晶度较高,其中140℃下水热反应16h生成拟薄水铝石的比表面积为201m2/g,孔体积为0.44mL/g,平均孔径为8.7nm,孔径分布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 尿素 水热均匀沉淀 形貌 拟薄水铝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亚微米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_2O_4∶Eu,Dy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毅东 朱勇 +1 位作者 陈小博 刘应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7-330,共4页
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以尿素为沉淀剂,在聚四氟乙烯低温反应釜中160℃水热,在较低的煅烧温度下制备了亚微米级长余辉发光材料Sr0.97Al2O4∶Eu0.01,Dy0.02。XRD结果表明,在1000℃煅烧4h能得到单相的SrAl2O4∶Eu,Dy,SEM测试显示SrAl2O4∶E... 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以尿素为沉淀剂,在聚四氟乙烯低温反应釜中160℃水热,在较低的煅烧温度下制备了亚微米级长余辉发光材料Sr0.97Al2O4∶Eu0.01,Dy0.02。XRD结果表明,在1000℃煅烧4h能得到单相的SrAl2O4∶Eu,Dy,SEM测试显示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为球状形貌,粒径大小约为200~500nm,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升高,SrAl2O4∶Eu2+,Dy3+的发光强度也随之增强,其激发光谱峰值位于360nm,发射光谱峰值位于513nm,SrAl2O4∶Eu2+,Dy3+在1100℃煅烧后的余辉衰减时间比1000℃煅烧后显著提高,其热释光谱峰值在8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均匀沉淀 SrAl2O4:Eu^2+ DY^3+ 长余辉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浓度对水热法合成低密度薄水铝石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蔡卫权 李会泉 张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9-781,784,共4页
 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以硫酸铝和过量的尿素直接合成了低密度薄水铝石,结合ICP AES、XRD、FT IR、SEM和BET等分析和表征手段,着重考察了[Al3+]对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质的影响。140℃时氧化铝水合物沉淀的析出已基本完成,进一步升温导致多...  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以硫酸铝和过量的尿素直接合成了低密度薄水铝石,结合ICP AES、XRD、FT IR、SEM和BET等分析和表征手段,着重考察了[Al3+]对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质的影响。140℃时氧化铝水合物沉淀的析出已基本完成,进一步升温导致多孔、类球形针状团簇体粉体的形成,[Al3+]从0.05mol/L升高到0.40mol/L时,产物的结晶度变好,但这种结构随之逐渐受到破坏,比表面从104.3m2/g迅速下降为59.1m2/g,堆密度却从127.1kg/m3增加到234.6kg/m3。将其分别在725℃下焙烧2.0h,灼烧失重率从18.4%下降到15.4%,接近薄水铝石晶体的理论含水量15.0%,产物γ Al2O3同样表现为前驱体形貌,比表面虽然从159.3m2/g下降为115.5m2/g,但均大幅度高于前驱体的比表面。研究表明,低[Al3+]有助于合成堆密度极低和比表面较高并呈空心、类球形针状团簇体状的薄水铝石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薄水铝石 水热均匀沉淀 Γ-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