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等温电流法研究自由基清除剂的作用机理——聚合物电老化陷阱理论的实验验证 被引量:66
1
作者 尹毅 屠德民 +1 位作者 李明 李忠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5,25,共4页
首先对含有自由基清除剂以及纯聚乙烯的薄膜试样进行了准均匀电场下的电老化试验 ,发现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提高均匀电场下聚乙烯的电老化寿命。对老化试样进行等温电流衰减试验 ,测得其中的陷阱能级分布 ,结果表明作为浅陷阱存在于试样中... 首先对含有自由基清除剂以及纯聚乙烯的薄膜试样进行了准均匀电场下的电老化试验 ,发现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提高均匀电场下聚乙烯的电老化寿命。对老化试样进行等温电流衰减试验 ,测得其中的陷阱能级分布 ,结果表明作为浅陷阱存在于试样中的自由基清除剂 ,能够有效地减少电老化过程中深陷阱的产生 ,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聚合物电老化的陷阱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电老化 自由清除剂 等温电流 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思思 邱春孝 +3 位作者 徐婉珍 姜博 马鹏飞 王宁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611-3615,3621,共6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二苯并噻吩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SiO2表面合成了适合分离油品中二苯并噻吩的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实验、电子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二苯并噻吩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SiO2表面合成了适合分离油品中二苯并噻吩的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实验、电子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在模拟油中的静态吸附实验,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SiO2表面成功的合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分子印迹层,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二苯并噻吩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吸附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线符合Freundich等温线模型,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以熵驱动为主的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一锅法”合成嵌段聚合物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撒宗朋 刘彦晶 +3 位作者 李亚鹏 祝明 李玉祥 王静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70-1775,共6页
用酶促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相结合的'一锅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嵌段聚10-羟基癸酸[PBMA-b-P(10-HD)],通过核磁共振(1H 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以及分子量与其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 用酶促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相结合的'一锅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嵌段聚10-羟基癸酸[PBMA-b-P(10-HD)],通过核磁共振(1H 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以及分子量与其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L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所得嵌段聚合物纳米粒子呈球形结构,平均直径为135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锅 酶促自缩聚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双嵌段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法合成HEC-g-(AM-AA)/SiO_2高吸水性树脂 被引量:8
4
作者 肖春妹 林松柏 +1 位作者 萧聪明 李云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7期20-22,32,共4页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交联型HEC g (AM AA) /SiO2 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与单体总量的比例、单体间配比、硅溶胶用量和反应时间、温度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交联型HEC g (AM AA) /SiO2 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与单体总量的比例、单体间配比、硅溶胶用量和反应时间、温度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树脂的结构 ,热重分析测定树脂的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分析表征树脂的拉伸强度。结果表明 ,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达 86 7g/g ,吸NaCl溶液 (质量分数为 0 9% )达 10 2 g/g。同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 N N-亚甲双丙烯酰胺 水溶液聚合 合成 HEC-g-(AM-AA)/SiO2高吸水性树脂 羟乙纤维素 硅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引发自由基聚合体系(Ⅰ)──基原法合成超高分子量聚合物
5
作者 杨万泰 刘涛 尹梅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45-347,共3页
There are presently two ways to realize “controlled/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ne is by a reversible termination or reversible chain transfer to make active polymer chains continuously propagate; the other is ... There are presently two ways to realize “controlled/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ne is by a reversible termination or reversible chain transfer to make active polymer chains continuously propagate; the other is by a physical method to suppress chain termination and to prolong radical lifetime. Here we report a new method called Graduation Initiat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ystem for realizing “controlled/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ts principle and experimental setup are as follows: firstly, initiatable groups(i.e. peroxide groups) were introduced onto the polymer substrates like LDPE film by photo-oxidation reaction; secondly, the films carried peroxide groups were put and fixed to the bottom of polymerization bottle containing monomer and solvent. Afterwards, they were made to produce radicals(by heating or reductive agent), and finally the system polymerization was initiated. Once these radicals are produced on the surface of these films, they will undergo three different processes: terminating by combination, diffusing to monomer solution and taking in monomers(polymerizing). The reactive diffusion makes this system produce “two graduation”: one is the graduation of radical concentration(i.e. the farther away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film, the lower radical concentration); the other is the length-graduation of living chains,\{i.e.\} the farther away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film the longer the propagating chains. By this way, we could obtain a polymerization field where the radical concentration is very low and there are no primary free radicals approximately, which are benefit to realize “controlled/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his communication reports the first experimental results based on the above idea: with benzophenone(BP) as photo-catalyst and peroxide groups introduced on the LDPE surface in a concentration 10^-8 mol/cm^2; by these peroxided films as the sources of free radicals, polyacrylamide and polyacrylic acid were obtained with molecular weights more than 20 mill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活性聚合 梯度聚合 自由聚合 聚丙烯酸 聚丙烯酰胺 超高分子量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用于以单分散树脂为基质的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贾玮 王富强 +1 位作者 常素萍 龚波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7-491,共5页
以7μm单分散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表面键合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以CuCl/CuCl2/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采用封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以乙烯基苯磺酸钠(NaSS)为单体、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溶液为溶剂,制备了强阳离子交... 以7μm单分散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表面键合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以CuCl/CuCl2/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采用封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以乙烯基苯磺酸钠(NaSS)为单体、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溶液为溶剂,制备了强阳离子交换色谱(SCX)固定相,并用元素分析与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催化剂、配体与单体的配比制备了3种不同键合量的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详细考察了3种不同键合量的填料对标准蛋白质的分离性能、pH对标准蛋白保留的影响和动态吸附容量。在催化剂、配体与单体的摩尔比为1∶5∶100时,测得动态吸附容量高达46.5 mg/g。实验结果表明,流速为1.0 mL/min时4种蛋白可在1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随着单体键合量的增加,填料对蛋白的保留时间逐渐增加,蛋白质的保留符合阳离子交换色谱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转移剂单体存在下自由基NaSCN溶液聚合制备支化聚丙烯腈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岩 崔逸 +3 位作者 黄文艳 薛小强 杨宏军 蒋必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91,共6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醋酸乙烯酯(VAc)为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3-巯基丙酰氧基乙酯(MMPOE)为链转移剂单体,45%硫氰酸钠(NaSCN)水溶液为溶剂,进行常规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支化聚丙烯腈(BPAN);研究了链转移剂单体含量对聚合物的影...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醋酸乙烯酯(VAc)为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3-巯基丙酰氧基乙酯(MMPOE)为链转移剂单体,45%硫氰酸钠(NaSCN)水溶液为溶剂,进行常规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支化聚丙烯腈(BPAN);研究了链转移剂单体含量对聚合物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GC)、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三检测凝胶渗透色谱(TD-GPC)、旋转流变仪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NaSCN水溶液体系中,以MMPOE为链转移剂单体制得了较高支化程度的支化PAN,其支化程度随MMPOE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分子量随MMPO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25℃下,15.7%固体含量的支化PAN溶液的零剪切黏度(η0=3.52 Pa·s)仅为其同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溶液黏度(η0=27.7 Pa·s)的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聚丙烯腈 链转移剂单体 NaSCN水溶液 自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聚(苯乙烯-co-丙烯酸)及其自组装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崇峰 易成林 +3 位作者 朱叶 江金强 陈明清 刘晓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8-723,共6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无规共聚物 P(St-co-tBA)(St 为苯乙烯,tBA 为丙烯酸叔丁酯);以三氟乙酸为催化剂,P(St-co-tBA)水解得到无规共聚物 P(St-co-AA)(AA 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无规共聚物 P(St-co-tBA)(St 为苯乙烯,tBA 为丙烯酸叔丁酯);以三氟乙酸为催化剂,P(St-co-tBA)水解得到无规共聚物 P(St-co-AA)(AA 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示差扫描量热等方法对 P(St-co-AA)进行了表征;研究了 P(St-co-AA)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激光光散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 P(St-co-AA)的自组装胶束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临界聚集水含量随 P(St-co-AA)中 AA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 P(St-co-AA)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增大;P(St-co-AA)胶束粒径随 AA 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 P(St-co-AA)溶液中水含量的减小而减小。初步探讨了聚合方法对 P(St-co-AA)自组装胶束化的影响,由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的 P(St-co-AA)的胶束粒径(250 nm)比普通自由基聚合得到的P(St-co-AA)的胶束粒径(150 nm)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 自组装 胶束 双亲性无规共聚物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聚(苯乙烯-co-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杨醛席夫碱锌配合物交联稳定化荧光聚合物胶束的合成及其对铜离子的荧光响应性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强芳 吴映红 +1 位作者 蔡志健 谢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1-709,共9页
以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DMAT)为链转移剂、2-羟基-5-乙烯基苯甲醛(HVB)为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合成结构明确、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水杨醛聚合物(PHVB)。将PHVB... 以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DMAT)为链转移剂、2-羟基-5-乙烯基苯甲醛(HVB)为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合成结构明确、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水杨醛聚合物(PHVB)。将PHVB直接地与单端胺基功能化聚乙二醇(m PEG-NH2)按n(—NH2group)/n(—CHO group)=0.50投料进行醛-胺缩合反应,获得接枝率为50%的两亲性接枝水杨醛席夫碱聚合物PHVB-graft-PEG。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合成的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了确证。将PHVB-graft-PEG直接地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自组装形成以聚乙烯水杨醛席夫碱为核、聚乙二醇为壳的胶束,然后以所得胶束为微反应器,与Zn(OAc)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外壳为可溶性链段PEG,内核为发光水杨醛席夫碱锌配合物的PHVB-graft-PEG/Zn^(2+)交联稳定化胶束。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FLL)、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对胶束的交联稳定化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交联稳定化后,PHVB-graft-PEG/Zn^(2+)胶束在干燥后仍可在水和常见有机溶剂中再分散形成粒径大小约为100 nm、在约460 nm处发射出蓝光荧光的纳米粒子,并且可作为荧光传感器,在水溶液中对Cu^(2+)离子进行选择性识别,其荧光淬灭率与Cu^(2+)离子浓度(0~5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下限至0.5μmol/L,而其它共存离子如Cd^(2+)、Mg^(2+)、Ni^(2+)、Pb^(2+)、Ca^(2+)、Hg^(2+)、Al3+、Mn^(2+)等对Cu^(2+)离子的荧光响应性没有干扰,即可实现对Cu^(2+)离子进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聚合 醛-胺缩合反应 水杨醛席夫碱聚合物/Zn2+配合物 荧光胶束 离子配位交联 铜离子荧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用于以单分散树脂为基质的温敏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欧阳康龙 曹颖 +1 位作者 王富强 龚波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5,共5页
以α-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CuCl/CuCl2/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使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键合在单分散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PGMA/EDMA树脂)表面,制备了具有温敏性的聚合物色... 以α-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CuCl/CuCl2/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使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键合在单分散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PGMA/EDMA树脂)表面,制备了具有温敏性的聚合物色谱填料,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该填料对芳香烃化合物的分离性能、温敏性能、稳定性和重现性。元素分析得出NIPAM单体的接枝率为10.4%;通过改变温度,可以有效地分离对羟基苯甲醛、邻甲酚和4-丁基苯胺3种混合物。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固定相具有很好的色谱性能和温敏性能,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N-异丙丙烯酰胺 温敏固定相 色谱性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柔性酯基的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溶液聚合
11
作者 艾娇艳 刘朋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7-120,共4页
以马来酸酐(MA)、氨基丙酸(Aln)、直链醇为原料,选择合适的溶剂、催化剂,通过三步两釜法合成了侧链含柔性酯基的N-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RAM);以自由基溶液聚合法进行了均聚和共聚;利用IR、TG、DTA对产物(PRAM)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侧链长... 以马来酸酐(MA)、氨基丙酸(Aln)、直链醇为原料,选择合适的溶剂、催化剂,通过三步两釜法合成了侧链含柔性酯基的N-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RAM);以自由基溶液聚合法进行了均聚和共聚;利用IR、TG、DTA对产物(PRAM)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侧链长度对均聚物溶解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链长度对溶解性、起始热分解温度影响不大,但玻璃化温度(Tg)随柔性链增长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取代马来酰亚胺 合成 溶液聚合 丙酸 柔性酯 三步两釜 自由溶液聚合 溶解性 耐热性 玻璃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端基官能化聚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苗青 曲建波 +2 位作者 张斐斐 田荟琳 张海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08,共8页
端基官能化聚合物是指那些在聚合物末端或悬垂端含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它们可发挥交联剂或扩链剂的作用,从而制备出不同结构特点的嵌段聚合物、接枝聚合物、星型、超支化或树状聚合物。文章主要对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法、原子... 端基官能化聚合物是指那些在聚合物末端或悬垂端含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它们可发挥交联剂或扩链剂的作用,从而制备出不同结构特点的嵌段聚合物、接枝聚合物、星型、超支化或树状聚合物。文章主要对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NMRP)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等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在制备端基官能化聚合物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在功能性聚合物制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活性自由聚合 官能化聚合 引发转移终止剂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氮氧自由活性聚合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PBAM的溶液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俊涛 崔平 +1 位作者 黄荣华 代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由丙烯酰胺和N-苯基对烷基丙烯酰胺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疏水缔合聚合物PBAM。研究了共聚物浓度、盐浓度、温度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共聚物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物的浓度大于临界缔合浓度时溶液的粘度急剧增加;NaCl... 由丙烯酰胺和N-苯基对烷基丙烯酰胺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疏水缔合聚合物PBAM。研究了共聚物浓度、盐浓度、温度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共聚物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物的浓度大于临界缔合浓度时溶液的粘度急剧增加;NaCl的加入使得溶液的粘度下降,但适当结构的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抗盐能力;聚合物浓度恒定时,溶液粘度随表面活性剂SDS浓度的增加急剧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聚合物稀溶液的流变行为呈现牛顿流体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 丙烯酰胺 N-苯对烷丙烯酰胺 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 表观粘度 抗盐性 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nBS-SSS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PAnBS的合成及溶液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侨 刘磊 +4 位作者 徐斌 马超 李骑伶 代华 张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79,共6页
以对正丁基苯乙烯(nBS)、对乙烯基苯磺酸钠(SSS)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阴离子型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PAnBS,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以及核磁共振氢谱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 以对正丁基苯乙烯(nBS)、对乙烯基苯磺酸钠(SSS)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阴离子型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PAnBS,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以及核磁共振氢谱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得到了具有较强增黏能力的聚合物合成工艺条件:nBS、SSS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总单体摩尔分数的1.5%、9%和0.1%,总单体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6%,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 h。与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1 970万、水解度19.43%的超高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相比,所得PAnBS在NaCl或CaCl2水溶液中具有更强的增黏能力;PAnBS在淡水或盐水溶液中于80℃下的耐老化性能优于超高分子量HPAM,表现出优良的耐温抗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 对正丁苯乙烯 对乙烯苯磺酸钠 丙烯酰胺 阴离子聚合 自由胶束聚合 聚合 溶液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接枝聚多糖的研究 Ⅰ.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子恒 张黎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57,共5页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 KMnO4/H+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酸度大小、淀粉加入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 KMnO4/H+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酸度大小、淀粉加入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聚 丙烯酰胺 二甲二烯丙氯化铵 水溶性接枝聚多糖 自由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制备聚(丙烯酸叔丁酯-b-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壳交联胶束 被引量:1
16
作者 艾长军 张晓晖 +1 位作者 马敬红 徐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以1-氯代乙苯为引发剂、氯化亚铜/N,N,N′,N″,N″-五甲基二乙撑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丁酮-异丙醇为混合溶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大分子引发剂聚丙烯酸叔丁酯(1-PECl)及不同嵌段比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丙烯... 以1-氯代乙苯为引发剂、氯化亚铜/N,N,N′,N″,N″-五甲基二乙撑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丁酮-异丙醇为混合溶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大分子引发剂聚丙烯酸叔丁酯(1-PECl)及不同嵌段比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丙烯酸叔丁酯-b-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P(tBA-b-DMAEMA))。通过1H-NMR表征了P(tBA-b-DMAEMA)的结构,GPC测试了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P(tBA-b-DMAEMA)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核-壳结构的胶束,引用了乙烯基乙二醇二碘醚(BIEE)为交联剂与链段PDMAEMA发生化学交联反应从而得到稳定的壳交联胶束结构,并通过马尔文粒径仪研究了自组装所得胶束的温度及pH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自组装 壳交联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自由基的研究(ⅩⅥ)--哌啶氮氧自由基电子转移反应的循环伏安特性
17
作者 刘有成 吴树屏 江致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哌啶氮氧自由基(1-3)在酸性甲醇中的电化学可逆氧化和还原特性。实验表明这些氮氧自由基可视为电子受体及给体的良好模型化合物,且1-3在酸性的非水溶液中的还原反应进行得很快,而减少酸性将有利于其氧化反应。
关键词 氮氧自由 水溶液 电子转移反应 模型化合物 还原特性 氧化反应 循环伏安 电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聚合物设计合成及其增效体系研究(Ⅱ)——两亲聚合物的合成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康万利 谢安清 +3 位作者 周博博 王芳 张向锋 杨红斌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1,117,共7页
两亲聚合物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疏水缔合效应,应用于复杂油藏开采,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文献调研以及本团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两亲聚合物合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两亲聚合物的发展和合成方法两方面。两亲聚合... 两亲聚合物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疏水缔合效应,应用于复杂油藏开采,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文献调研以及本团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两亲聚合物合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两亲聚合物的发展和合成方法两方面。两亲聚合物的发展介绍了其由来历程;两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阐述了目前几种合成两亲聚合物的方法,包括(非)均相合成法、微乳液聚合法、无皂自由基共聚法、自由基胶束共聚法。最后,总结了4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两亲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随着两亲聚合物合成理论日趋成熟,合成方式会更加多样高效,合成的两亲聚合物性能也会更加优良,其在复杂油藏中的使用也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 合成方 (非)均相聚合 微乳液聚合 自由胶束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酯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爱霞 左晓玲 杨学云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61-63,67,共4页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侧链上含有两个苯环和长链烷基的氨酯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 ,探讨了不同侧链链长的疏水聚合物及不同表面活性剂下共聚物溶液的增粘效果 ,当侧链上烷基碳原子数n =8及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表面活性剂时 ...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侧链上含有两个苯环和长链烷基的氨酯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 ,探讨了不同侧链链长的疏水聚合物及不同表面活性剂下共聚物溶液的增粘效果 ,当侧链上烷基碳原子数n =8及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表面活性剂时 ,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增粘性能。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合成聚合物的最佳实验条件为 :引发剂浓度 0 .2 % ,疏水单体摩尔用量 0 .5 % ,丙烯酰胺 (AM )浓度 10 %~ 15 % ,表面活性剂用量0 .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胶束聚合 疏水缔合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成胶束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淼 冯婷婷 +1 位作者 蔡孟锬 罗祥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27-5031,5036,共6页
通过开环聚合(ROP)、DCC偶合反应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3种不同臂数(线性、三臂和六臂)的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CL-PEG-PHE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 H NMR)红外谱图证明合成了设计产物。以... 通过开环聚合(ROP)、DCC偶合反应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3种不同臂数(线性、三臂和六臂)的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CL-PEG-PHE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 H NMR)红外谱图证明合成了设计产物。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胶束并进行载药实验。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束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用荧光光谱仪以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胶束载药量、包封率。结果表明,3种三嵌段共聚物均能形成稳定的载药胶束,其中具有星形结构的六臂的三嵌段共聚物具有最低的胶束粒径和临界胶束浓度、最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因此,星形六臂的PCL-PEG-PHEMA可作为新的药物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丙烯酸(2-羟乙酯) 两亲性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