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碳纳米管对人胚肾和肝癌细胞毒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
作者 于世平 苏旭东 +6 位作者 杜晶磊 王军丽 高宇端 张利 陈琳 杨永珍 刘旭光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6,共11页
研究了聚乙二醇改性碳纳米管(PEG-CNTs)对人胚肾细胞(293T)及人肝癌细胞(HepG_2)的体外细胞毒性。在染毒24、48和72 h后,用水溶性四氮唑法检测不同浓度PEG-CNT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碘化丙啶染色研究不同浓度的PEGCNTs在对HepG_2细胞染... 研究了聚乙二醇改性碳纳米管(PEG-CNTs)对人胚肾细胞(293T)及人肝癌细胞(HepG_2)的体外细胞毒性。在染毒24、48和72 h后,用水溶性四氮唑法检测不同浓度PEG-CNT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碘化丙啶染色研究不同浓度的PEGCNTs在对HepG_2细胞染毒24 h后死亡细胞染色情况,并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细胞死亡率。结果表明:水溶性较好的PEGCNTs作用于293T细胞与HepG_2细胞,其毒性存在浓度依赖关系,毒性会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ISO2109932-5细胞毒性标准,浓度≤100μg/mL时为毒性Ⅰ级,认为PEG-CNTs没有毒性;当浓度为200μg/mL时,毒性变为Ⅱ级,为轻微毒性,说明低剂量的PEG-CNTs对细胞未显示毒性作用;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未发现随时间延长而毒性等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碳纳米管 人胚肾细胞 肝癌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镉的水溶性碳纳米管增敏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学娟 狄晓威 +1 位作者 姜冉 张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研究了以羧基化的水溶性碳纳米管(CNT)作为增敏剂,经吸附富集,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镉。讨论了吸附溶出的机理,对富集时间、富集电位、镉浓度、HCl加入量的影响及部分离子干扰等进行实验,并对含镉水样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发现... 研究了以羧基化的水溶性碳纳米管(CNT)作为增敏剂,经吸附富集,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镉。讨论了吸附溶出的机理,对富集时间、富集电位、镉浓度、HCl加入量的影响及部分离子干扰等进行实验,并对含镉水样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发现:Cd^2+在-0.65V左右出现灵敏的溶出峰,峰电流在Cd^2+浓度为2.0-10nmol/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nmol/L,回收率为94%-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的水溶性碳纳米管 玻碳电极 吸附方波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甲香豆素在刚果红功能化水溶性多壁碳纳米管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春海 张升晖 +2 位作者 余爱农 胡成国 胡胜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9-454,共6页
基于刚果红对多壁碳纳米管的非共价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水溶性多壁碳纳米管(MWNTs—CR)膜。用线性扫描法、连续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羟甲香豆素(HMC)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与裸玻碳电极相比.HMC的氧化... 基于刚果红对多壁碳纳米管的非共价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水溶性多壁碳纳米管(MWNTs—CR)膜。用线性扫描法、连续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羟甲香豆素(HMC)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与裸玻碳电极相比.HMC的氧化峰电流在MWNTs—CR膜上得到了增强,并在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得到最大增敏。HMC的浓度在8.0×10^-8~4.0×10^-6mol/L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在开路条件下富集300s后,HMC的检出限为2.0×10^-8mol/L。方法用于复方胆通片中HMC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多壁碳纳米管 羟甲香豆素 化学修饰电极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