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湿地草海不同覆被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
1
作者 龙云川 蒋娟 +1 位作者 胡菁 万合锋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6-906,共11页
土地覆被类型差异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探究高原湿地不同覆被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贵州草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三维... 土地覆被类型差异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探究高原湿地不同覆被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贵州草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及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解析草海湿地林地、耕地、草地、灌丛和滩涂等5种覆被土壤DOM的组成及特征。结果表明:①草海湿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51.11±10.58)g/kg,DOM含量为0.37~1.02 g/kg。DOM以植物源等陆源输入为主,呈弱腐殖化、较强自生源特征。土壤DOM共解析出3种组分,即类富里酸(C1)、陆源类腐殖质(C2)和类蛋白(C3)。②土地覆被类型影响土壤DOM特征,滩涂和灌丛土壤中C1组分占优势,林地和耕地土壤中C2组分相对占优,草地土壤中以C3组分为主。不同覆被土壤中DOM含量表现为滩涂>灌丛>耕地>草地>林地,林地土壤中DOM含量最低;耕地和草地土壤中DOM呈现较低的芳香化程度,滩涂和灌丛土壤中则有较高的芳香性,且DOM光谱参数呈表聚性。③共现网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显示,C1组分与陆源输入密切相关,C2和C3组分与微生物活动联系紧密。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分析(VPA)表明,pH和总氮(TN)浓度是影响草海湿地土壤DOM光谱特征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高原湿地不同土地覆被通过植物资源输入、微生物转化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对土壤DOM组成产生重要影响,其中pH和TN浓度是关键环境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高原湿地土壤碳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高原湿地 紫外-可见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中水溶性有机质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100
2
作者 黄泽春 陈同斌 雷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目前水溶性有机质 (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已逐步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系统地评述了陆地生态系统中 DOM的组成特点及其环境效应。尽管关于陆地生态系统中 DOM的研究还不完善 ,至今对其性质、组成和分类方法等问题看... 目前水溶性有机质 (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已逐步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系统地评述了陆地生态系统中 DOM的组成特点及其环境效应。尽管关于陆地生态系统中 DOM的研究还不完善 ,至今对其性质、组成和分类方法等问题看法不一 ,但现有结果已经表明 DOM是一种十分活跃的重要化学组分 ,它对陆地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吸收、迁移和生物毒性、微生物活动以及土壤形成过程等均有显著的影响。影响 DOM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 :DOM与污染物的络合作用、污染物溶解 /沉淀作用、土壤对 DOM的吸附作用、土壤质地、酸碱缓冲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质 dom 陆地生态系统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质对吸附磷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圣瑞 金相灿 +1 位作者 赵海超 周小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5-811,共7页
以分别属于不同营养水平的五里湖和东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质(DOM)对沉积物吸附磷酸盐等温线和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DOM没有改变沉积物吸附磷动力学曲线的基本趋势,在前10 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 以分别属于不同营养水平的五里湖和东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质(DOM)对沉积物吸附磷酸盐等温线和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DOM没有改变沉积物吸附磷动力学曲线的基本趋势,在前10 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具有较大速度,20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DOM提高了沉积物吸附磷的速度,特别是提高了0-0.5 h内的吸附速度,其中东太湖沉积物由82.34 mg kg-1h-1增加到97.18 mg kg-1 h-1,五里湖沉积物由12.21 mg kg-1h-1增加到59.17 mg kg-1h-1;(2)DOM明显改变了沉积物吸附磷等温线,对沉积物吸附磷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沉积物吸附磷的效率,其中东太湖沉积物,DOM使其对磷的吸附效率由123.3 L kg-1增加到164.8 L kg-1,五里湖沉积物,DOM使其对磷的吸附效率由94.56 L kg-1增加到206.3 L kg-1;(3)DOM对有机质含量较高、严重污染的五里湖沉积物吸附磷的影响大于对有机质含量较低、中营养水平的东太湖沉积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水溶性有机质 磷酸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土壤水溶性有机质的分组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4
作者 周江敏 代静玉 潘根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60-1065,共6页
本研究以Leenheer的分组方法为基础 ,采用XAD 8树脂分组水稻土水溶性有机质 (DOM ) ,并通过元素组成、1H NMR和FTIR详细研究了疏水酸性 (HOA)、酸不溶 (AIM )、疏水中性 (HON)和亲水性 (HIM)等组分的结构特征。土壤DOM组成中HOB含量最少... 本研究以Leenheer的分组方法为基础 ,采用XAD 8树脂分组水稻土水溶性有机质 (DOM ) ,并通过元素组成、1H NMR和FTIR详细研究了疏水酸性 (HOA)、酸不溶 (AIM )、疏水中性 (HON)和亲水性 (HIM)等组分的结构特征。土壤DOM组成中HOB含量最少 ,HON含量为 7%~ 15 % ,HIM是土壤DOM中最大组成部分 ,达 35 %以上 ,HOA与AIM之和为 5 0 %左右。元素分析、FTIR及1H NMR分析结果表明DOM各组分结构特征差异显著 ,HON以含有大量的长链烷烃为主要结构特征 ,并含有较多氨基酸、多肽等含氮类物质。HOA类似于土壤富里酸 (FA) ,含有大量羧基 ,但与FA相比芳香族物质减少 ,碳水化合物增多。AIM以多酚类、腐殖质结合的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有机质 分组 结构 光谱分析技术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Cd和Zn在土壤表面竞争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妍 刘静 +2 位作者 朱俊 付庆灵 胡红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9-81,共3页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水溶性有机质(DOM)对Cd和Zn在一种碱性土壤表面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DOM、污泥DOM、菜叶DOM的存在使Cd和Zn在二元重金属共存体系中的吸附量均降低,其中稻草DOM对重金属吸附的抑制率最高,污泥DOM次之,菜叶...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水溶性有机质(DOM)对Cd和Zn在一种碱性土壤表面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DOM、污泥DOM、菜叶DOM的存在使Cd和Zn在二元重金属共存体系中的吸附量均降低,其中稻草DOM对重金属吸附的抑制率最高,污泥DOM次之,菜叶DOM的抑制强度最弱,且3种DOM对Zn吸附的抑制均强于对Cd吸附的抑制,进而减弱了Cd与Zn之间竞争吸附的强度。相对于20℃而言,稻草DOM在30℃和40℃时加剧了Zn和Cd在土壤表面竞争吸附的强度。研究结果有助于对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合理评价和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质 CD ZN 竞争吸附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水溶性有机质的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38
6
作者 周江敏 代静玉 潘根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1-735,共5页
采用元素分析,1H—NMR和FTIR研究了3种水稻土中水溶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及结构特征,并与富里酸(FA)、胡敏酸(H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OM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芳香族物质少,烷基链烃含量少且支链短,分子结构简单;HA含有大量的芳香族... 采用元素分析,1H—NMR和FTIR研究了3种水稻土中水溶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及结构特征,并与富里酸(FA)、胡敏酸(H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OM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芳香族物质少,烷基链烃含量少且支链短,分子结构简单;HA含有大量的芳香族不饱和物质,烷基链烃含量多且支链长;FA含有大量的羧基官能团。3种土壤HA的结构组成相似,而DOM则变化较大,即桑园土壤DOM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多;水杉土壤DOM烷烃物质和芳香族不饱和物质较多,而碳水化合物相对少;水田土壤DOM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有机质 结构特征 环境条件 富里酸 胡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红壤中铝和水溶性有机质溶出及重金属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7
作者 郭朝晖 黄昌勇 廖柏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在模拟酸雨作用下 ,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和未污染的酸性红壤和黄红壤中铝和水溶性有机质的溶出以及对重金属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模拟酸雨pH值下降 ,土壤pH值和盐基饱和度明显降低 ,而交换性酸度明显增加 ,污染土壤中交换性氢含量比... 在模拟酸雨作用下 ,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和未污染的酸性红壤和黄红壤中铝和水溶性有机质的溶出以及对重金属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模拟酸雨pH值下降 ,土壤pH值和盐基饱和度明显降低 ,而交换性酸度明显增加 ,污染土壤中交换性氢含量比未污染土壤高 ,而交换性铝含量比未污染土壤低。铝溶出量与模拟酸雨pH值密切相关 ,当模拟酸雨pH值在 5 .60~ 3.5 0时 ,供试红壤浸出液中铝浓度几乎在同一水平 ;当pH≥ 4 .5 0时 ,供试黄红壤中溶出铝亦未明显变化 ;当模拟酸雨pH =3.5 0时 ,未污染黄红壤中铝溶出明显增多 ;当pH =3.0 0时 ,供试土壤中铝溶出量急剧增加。随模拟酸雨pH值下降 ,污染土壤中铝溶出比未污染土壤低 ,而有效态重金属活动性明显增加 ;污染土壤中水溶性有机质比未污染土壤溶出明显增加 ,水溶性有机质 -重金属络合体促进了重金属的溶解迁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红壤 水溶性有机质 溶出 重金属 活动性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水溶性有机质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富里酸、胡敏酸的比较 被引量:35
8
作者 周江敏 代静玉 潘根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0,共5页
采用元素分析、1HNMR和FTIR研究了黄泥土中水溶性有机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并与富里酸、胡敏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胡敏酸含有大量的芳香族不饱和物质,烷基链烃多,支链长;富里酸以含有大量的羧基为主要结构特征;水溶性有机质主要由碳水化... 采用元素分析、1HNMR和FTIR研究了黄泥土中水溶性有机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并与富里酸、胡敏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胡敏酸含有大量的芳香族不饱和物质,烷基链烃多,支链长;富里酸以含有大量的羧基为主要结构特征;水溶性有机质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含有大量的羟基,芳香族不饱和物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质 结构特征 富里酸 胡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原位覆盖对含硫煤矸石的污染控制 被引量:8
9
作者 付天岭 吴永贵 +1 位作者 姚伦芳 李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2-47,64,共7页
为评价利用富含天然水溶性有机质的废水覆盖处理对含硫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原位控制效果,分别采用过滤后的沼液覆盖(水溶性有机质1,OC-1)、养殖废水覆盖(水溶性有机质2,OC-2)及清洁水源水覆盖(对照,CK)对煤矸石进行浸没(覆盖)处理。经55... 为评价利用富含天然水溶性有机质的废水覆盖处理对含硫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原位控制效果,分别采用过滤后的沼液覆盖(水溶性有机质1,OC-1)、养殖废水覆盖(水溶性有机质2,OC-2)及清洁水源水覆盖(对照,CK)对煤矸石进行浸没(覆盖)处理。经550 d的连续浸没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煤矸石在2种天然水溶性有机质覆盖处理后的550 d的内,均能显著抑制煤矸石的氧化产酸,使水溶性有机质处理后上覆水样的pH一直维持中性偏碱的水平,显著降低了煤矸石周边水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pOC-1=0.000 01;pOC-2=0.000 01),并显著降低了煤矸石上覆水样中Fe、Mn、Cu、Zn及SO42-和F-等阴阳离子的浓度(pOC-1均<0.01;pOC-2也均<0.01);且2种水溶性有机质覆盖上覆水样中的溶出离子浓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EC=0.251 5、pEh=0.319 8、pFe=0.992 8、pMn=1、pCu=0.939 7、pZn=0.993 1、pSO42-=0.124、pF-=0.073 8)。而清洁水源水(对照)处理的上覆水样则呈现煤矿山酸性废水的典型特征,即较低的pH(2.52)、较高的EC(3 730μS/cm)、Eh(502 mV)和酸度(1 383 mg/L),同时富含Fe、Mn、Cu、Zn等金属离子及SO42-和F-等阴离子。说明天然水溶性有机质覆盖处理可有效抑制含硫煤矸石的氧化酸化及多种特征污染物质的溶出释放。因此,可考虑采用一定浓度的养殖废水及沼液等天然水溶性有机质作为煤矸石覆盖材料对含硫煤矸石进行原位污染控制及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溶性有机质 覆盖 煤矸石 污染释放 原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镉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兴菊 王定勇 叶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水溶性有机质(DOM)是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化学组成之一,无疑会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和动力学试验,研究了由猪粪和稻草提取的DOM对重庆市菜地典型土壤中Cd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d在土壤中的吸附... 水溶性有机质(DOM)是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化学组成之一,无疑会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和动力学试验,研究了由猪粪和稻草提取的DOM对重庆市菜地典型土壤中Cd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d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由于土壤类型和添加的DOM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紫色土中,稻草DOM对Cd的吸附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猪粪DOM在低浓度时对Cd的吸附有抑制作用,但在较高浓度时,猪粪DOM反而表现出对Cd的促进吸附;在黄壤中,稻草DOM也有使Cd的吸附减少的趋势,而猪粪DOM对Cd的吸附有强烈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质 土壤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南京城郊菜地土壤Pb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仁英 周志高 +2 位作者 岳海燕 朱红霞 谢晓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7-873,共7页
通过批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水溶性有机质(DOM)对南京城郊菜地土壤铅(Pb)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OM抑制了土壤对Pb的吸附,随着DOM浓度的增加,土壤对Pb的吸附量减少,当DOM体积从0增加到21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分别减少... 通过批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水溶性有机质(DOM)对南京城郊菜地土壤铅(Pb)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OM抑制了土壤对Pb的吸附,随着DOM浓度的增加,土壤对Pb的吸附量减少,当DOM体积从0增加到21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分别减少5.34%(鸡粪)、24.12%(牛粪)和0.35%(有机肥)。不同来源的DOM也影响土壤对Pb的吸附程度。当添加低浓度的DOM(添加体积小于6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顺序为鸡粪DOM<牛粪DOM≈有机肥DOM;当添加高浓度的DOM(添加体积大于6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顺序为牛粪DOM<鸡粪DOM<有机肥DOM。反之亦然,DOM促进了土壤Pb的解吸,解吸量随添加DOM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来源的DOM对土壤Pb解吸程度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对于低污染土壤,Pb的解吸量顺序为鸡粪DOM>牛粪DOM>有机肥DOM;对于高污染土壤,Pb的解吸量顺序为鸡粪DOM>有机肥DOM>牛粪DOM。Pb吸附动力学曲线揭示,添加DOM延缓了土壤Pb吸附平衡到达的时间。本研究表明,DOM增加了土壤Pb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土壤 水溶性有机质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硝化作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崔敏 冉炜 沈其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0,共6页
以江苏省宿迁市潮土为供试土壤,设置DOC220、DOC440和DOC880 3个添加水溶性有机质(DOM)处理,分别含有机碳(DOC)220、440和880 mg.L-1。试验结果表明,DOM对硝化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培养第16天时,未添加DOM的对照中NH4+-N几乎100%已... 以江苏省宿迁市潮土为供试土壤,设置DOC220、DOC440和DOC880 3个添加水溶性有机质(DOM)处理,分别含有机碳(DOC)220、440和880 mg.L-1。试验结果表明,DOM对硝化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培养第16天时,未添加DOM的对照中NH4+-N几乎100%已经转化为NO3--N,而添加DOM的3个处理硝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7.83%、13.60%和19.12%;与对照相比,添加DOM的处理中NH4+-N含量降低缓慢,但培养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积累显著增加,对照在第12天时NO2--N达到最大积累量67.83 mg.L-1,而DOC220、DOC440和DOC880处理土壤中NO2--N积累量分别在第12、14和16天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积累量分别增加21.17%、33.91%和59.90%。此外,DOM的添加也降低了NO3--N的生成速率,到第16天时,对照已经达到最大积累量143.61 mg.L-1NO3--N,但此时DOC220、DOC440和DOC880处理中NO3--N含量比对照分别低41.97、78.09和91.30 mg.L-1。为排除因添加DOM带来外源氮所引起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相同初始氮量下添加DOM与单施(NH4)2SO4对硝化作用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同样表现出亚硝酸盐积累量的增加和NO3--N生成速率的降低,表明DOM中所含的有机碳及小分子化合物影响了硝化作用。高有机质环境下存在潜在的亚硝酸盐积累风险,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质 硝化作用 亚硝酸盐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晓丽 毕二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6-261,共6页
在自然环境中,水溶性有机质(DOM)会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产生影响.基于已有的成果,本文综合分析了DOM的有关因素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DOM的亲疏水组分比例不同;随着腐解时间的增长,亲水组分减小,疏水组分增加... 在自然环境中,水溶性有机质(DOM)会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产生影响.基于已有的成果,本文综合分析了DOM的有关因素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DOM的亲疏水组分比例不同;随着腐解时间的增长,亲水组分减小,疏水组分增加.外源DOM的极性与亲疏水组分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分子量均会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DOM的临界值浓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负相关.当DOM浓度大于临界值时抑制吸附,反之促进吸附.DOM具有酸碱缓冲作用,影响土壤溶液的pH,进而影响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由于土壤内源DOM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增溶作用,会抑制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论文最后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质 土壤 有机污染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吸附芘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赛花 吴启堂 +4 位作者 侯梅芳 孙翠香 卢普相 黄烨 邬斯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3-699,共7页
多环芳烃(PAHs)有高疏水特性,再加上土壤对PAHs的吸附作用,使得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十分困难。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虽仅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小部分,却是影响PAHs在土壤中的转化、迁移的重要因子。为了认清DOM在... 多环芳烃(PAHs)有高疏水特性,再加上土壤对PAHs的吸附作用,使得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十分困难。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虽仅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小部分,却是影响PAHs在土壤中的转化、迁移的重要因子。为了认清DOM在生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中的影响作用,以四环的芘作为目标污染物,以蚯蚓粪和生猪粪作为DOM的主要来源,研究了去除内源DOM土壤和原土壤吸附PAHs的区别,探索了不同用量、不同分子量、不同来源的DOM对土壤吸附芘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源DOM抑制土壤对芘的吸附作用,去除内源DOM可促进土壤对芘的吸附。(2)不同用量DOM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取决于DOM的临界值质量浓度、水土比及其吸附机理。当水土比为124,DOM小于临界值时,DOM对有机物增溶起主要作用,DOM的增加抑制芘的吸附;当DOM大于临界值时,共吸附和累积吸附起主要作用,DOM促进芘的吸附。当水土比为49时,DOM质量浓度的增大能促进芘的吸附。当水土比为24时,DOM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芘的吸附。(3)DOM的大分子量组分质量浓度越高,对芘的增溶作用越大,更能促进芘的溶解,从而抑制土壤对芘的吸附,小分子量组分DOM的作用则相反;中分子量DOM对土壤吸附芘的影响类似于大分子量DOM。研究DOM对土壤吸附芘的影响,对于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dom) 土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蕹菜镉积累品种根际土壤水溶性有机质的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玉莲 杨中艺 +4 位作者 陈爱葵 曾小龙 曾碧健 王平洁 汤域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采用FTIR和1H NMR、13C NMR研究了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低Cd品种(QLQ)和高Cd品种(T308)根际土壤水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蕹菜两个品种根际土壤DOM均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物质,烷基链... 采用FTIR和1H NMR、13C NMR研究了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低Cd品种(QLQ)和高Cd品种(T308)根际土壤水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蕹菜两个品种根际土壤DOM均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物质,烷基链烃和芳香族物质较少。两个品种根际土壤DOM的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QLQ根际土壤DOM中羧基C和长链脂肪C的相对含量较T308低,但芳香族物质含量较T308高,烷基链烃物质具有含量高、支链短、分支多的特征;QLQ根际土壤DOM中碳水化合物H含量较T308低,但碳水化合物C含量较T308高,显示碳水化合物结构可能存在品种间差异。推测QLQ根际土壤DOM的结构特征可能影响根际土壤Cd的行为与有效性,导致其对土壤Cd的活化能力较弱,这可能与其低Cd积累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低Cd品种 根际土壤水溶性有机质 FITR ^1H NMR ^13C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料堆肥施用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分子多样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杨冰玫 孙晓凡 +3 位作者 张子帅 苏婧 党秋玲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6-1837,共12页
为揭示不同物料堆肥及其施用量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的影响,本文以施用餐厨垃圾沼渣堆肥、牛粪堆肥和污泥堆肥的粉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系统解析了分别施用3种不同物料堆肥后土壤DOM分子... 为揭示不同物料堆肥及其施用量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的影响,本文以施用餐厨垃圾沼渣堆肥、牛粪堆肥和污泥堆肥的粉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系统解析了分别施用3种不同物料堆肥后土壤DOM分子特性与结构组成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施用堆肥后,土壤DOM分子的不饱和程度更高。相比于未施肥土壤,其质荷比(m/z_(wa))、氢碳比(H/C_(wa))、等效双键数(DBE_(wa))、修正芳香指数(AI_(mod,wa))值更低,而氧碳比(O/C_(wa))与碳的标准氧化态(NOSC_(wa))值更高。②餐厨垃圾沼渣堆肥(5F)施用量为5%,牛粪堆肥(10C、20C)和污泥堆肥(10S、20S)施用量分别为10%与20%时,更有利于土壤DOM的积累。③餐厨垃圾沼渣堆肥土壤中以含氮化合物(CHON和CHONS)为主,牛粪堆肥土壤中以含硫化合物(CHOS和CHONS)为主,而污泥堆肥土壤中则以CHO分子为主。从生化类型来看,木质素、单宁类与芳香结构是各处理组DOM的主要组分(相对丰度>83%)。餐厨垃圾沼渣堆肥在肽类的分布上与其他处理组表现出明显差异,表明其能促进DOM矿化,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④杂原子化合物分子多样性呈现物料特异性,且与施用量成正比,具体表现为污泥堆肥>牛粪堆肥>餐厨垃圾沼渣堆肥。研究显示,餐厨垃圾沼渣堆肥施用于粉壤土后土壤DOM矿化速率快,氮素释放效率高;而牛粪堆肥和污泥堆肥因堆肥物料中富含难降解物质,DOM矿化速率较慢,有利于土壤DOM的长期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施用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分子多样性 杂原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机制
17
作者 穆政源 王亚俊 +4 位作者 李卫平 魏大和 刘庆庆 方捷 肖秋香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057,共17页
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动态变化、周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水生态环境健康研究的热点,而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DOM含量、组成和来源的影响,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福建省东张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2024... 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动态变化、周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水生态环境健康研究的热点,而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DOM含量、组成和来源的影响,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福建省东张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2024年4月)和丰水期(2024年8月)采集22条入库河流水样,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光谱学,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河流DOM含量、组成成分及其变化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解析土地利用类型对DOM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①城镇流域的河流DOM荧光强度和氮、磷浓度高、生物可利用性强,是水库碳源和营养盐输入的重点区域;林地流域中土壤和凋落层富含大量有机质,使得流域输出DOM的荧光强度低、氮、磷浓度低、生物可利用性弱;农用地流域的DOM多为新近降解的自生源小分子物质,氮、磷浓度较高;混合用地流域的DOM受到城镇、林地和农用地面积占比的共同影响。②PLS-PM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土地利用类型通过UV指数(反映DOM内部结构)影响河流DOM组分,而在丰水期,土地利用类型通过荧光指数(反映污染源信息)影响河流DOM组分。研究显示,不同水文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域的DOM组分、动态特征和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该结论可为东张水库流域的污染防控和水质目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张水库流域 溶解性有机质(dom) 荧光光谱 土地利用类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源头典型农业小流域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的组成、分布及来源解析
18
作者 刘世杰 杨娟 王克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2-1790,共9页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为了更好的保护长江水生态环境,探究其上游水源地区域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分特征及来源至关重要。以滇东北赤水河源头区域(镇雄段)的龙井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EEMs)和...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为了更好的保护长江水生态环境,探究其上游水源地区域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分特征及来源至关重要。以滇东北赤水河源头区域(镇雄段)的龙井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探讨其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龙井小流域水体中DOC、CDOM和FDOM浓度在流域中从上至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DOC浓度范围在4.65~15.35 mg·L^(-1)之间,同其他类型水体相比更高。水体DOM腐殖化程度和分子量水平整体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DOM包含三个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组分C1,类蛋白质组分C2,长波类腐殖质组分C3。C2在DOM组分中贡献最大,占总荧光强度的39.35%,C1、C3分别占32.17%和28.48%。水体中DOM自生源特征较强,腐殖化特征较弱,DOM来源主要以内源为主,小部分水体同时受到内外源综合负荷的影响。等高反坡阶措施下,氮磷聚集,微生物活动旺盛,促进DOM的生成,改变DOM的分子结构。C1、C3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具有同源性,TN、TP与C1、C3呈显著正相关,龙井小流域中氮、磷通常以有机氮、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与腐殖质相结合参与DOM的外源贡献。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长江源头水域的水质情况,对保护长江水环境制定相应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源头 龙井小流域 溶解性有机质(do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EEMs)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林地表土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光谱特征差异 被引量:5
19
作者 芦琛 蒋小董 +3 位作者 吴冠宇 郝爽敬 丁宏博 佟小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3,共11页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碳氮、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其有机组成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期揭示退耕林地土壤累积水溶性有机碳氮的效应和机理,为退耕还林类型选择及生态功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人工...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碳氮、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其有机组成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期揭示退耕林地土壤累积水溶性有机碳氮的效应和机理,为退耕还林类型选择及生态功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人工退耕还林19年的山杏、沙棘、油松、杨树、刺槐纯林和刺槐×山桃混交林及对照撂荒地,对比分析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SOC)、全氮(TN)、水溶性有机碳(WDOC)和水溶性有机氮(WDON)含量差异;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法探究不同退耕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质(WDOM)的有机组分及其荧光指数(API)、自身生产力指数(BIX)、新鲜度指数(β∶α)和腐殖化指数(HI)的异同。【结果】除山杏林地外,其他林地土壤的SOC和TN含量相比撂荒地平均增加131.1%和106.0%;仅山杏林地未能提高WDOC含量,刺槐×山桃混交林地WDOC含量增幅最大,达108.9%;刺槐纯林和刺槐×山桃混交林地的WDON分别比撂荒地增加173.5%和105.8%(P<0.05)。各林地土壤的WDOC/SOC百分比为0.30%~0.37%,WDON/TN百分比为0.29%~0.64%,2种比例均比撂荒地小。所有林地土壤的SOC∶TN为14.1~20.2,均显著高于WDOC∶WDON的9.0~16.5(P<0.05),油松林地土壤的SOC∶TN和WDOC∶WDON最高,分别比撂荒地高44.1%和98.9%。三维荧光分析显示,退耕林地WDOM主要由稳定性强的大分子芳香性腐殖质(C1)、低分子量富里酸和腐殖酸(C2)、类色氨酸(C3)组成;所有样地均以C1组分占比最大,且除沙棘林地外,其他林地CI组分占比相比撂荒地平均增加45.1%(P<0.05),C3组分占比最低,且各林地均比撂荒地低。不同退耕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质的荧光指数(FI)、新鲜度指数(β∶α)和自身生产力指数(API)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1.60~1.69、0.57~0.62和0.56~0.61,腐殖化指数(HI)表现为杨树、山杏林地显著高于其他林地。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WDOC和WDON分别与SOC、TN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C2组分与WDOC和WDON显著负相关(P<0.05);WDOC∶WDON与SOC∶TN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WDON/TN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相比自然恢复的撂荒地,退耕林地土壤均表现出总有机碳和全氮的累积效应,可显著提升土壤WDOC含量,特别是刺槐林和刺槐×山桃混交林地可同时提升WDOC和WDON含量;杨树、山杏林地土壤WDOM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腐殖化程度;退耕还林亦使土壤水溶性有机质趋向组成复杂和结构稳定,抗分解性提高,有利于土壤碳氮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壤水溶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特征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金霉素在猪粪中吸附-解吸附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魏瑞成 陈明 +2 位作者 郑勤 邵明诚 王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01-1807,共7页
选择来自猪粪和稻草的水溶性有机质(DOM),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我国常用抗生素金霉素(CTC)在受到内源和外源DOM作用下在猪粪中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研究表明,金霉素能被猪粪便快速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用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 选择来自猪粪和稻草的水溶性有机质(DOM),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我国常用抗生素金霉素(CTC)在受到内源和外源DOM作用下在猪粪中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研究表明,金霉素能被猪粪便快速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用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吸附数据;添加DOM能抑制猪粪对CTC的吸附,其能力大小与加入的DOM种类有关,其中内源性猪粪DOM的解吸附效果明显大于外源性稻草DOM;形成阳离子复合体和加入DOM的性质可能是抑制CTC在猪粪便上吸附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质 金霉素 动物排泄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