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渗流阈值时早龄期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齐丰妍 胡清荣 +2 位作者 陈坚 陈志伟 张坚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共4页
水渗透系数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为了明确各试验变量对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影响,通过稳定渗流法系统探究了水灰比、骨料含量和龄期对水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骨料含量的增加,混凝土水渗透系数逐渐减小,一旦骨料含量超过... 水渗透系数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为了明确各试验变量对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影响,通过稳定渗流法系统探究了水灰比、骨料含量和龄期对水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骨料含量的增加,混凝土水渗透系数逐渐减小,一旦骨料含量超过50%,在渗流阈值的影响下渗透系数开始出现增大的趋势;当水灰比在0.3~0.5变化时,混凝土水渗透系数会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在养护龄期28 d内,混凝土水渗透系数随龄期的增长而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渗透系数 灰比 养护龄期 骨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水渗透系数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欣竹 杨德蓝 郑建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438,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尺寸效应.试验中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0.5,0.6,骨料体积率为55%,65%,75%,过水截面面积为0.008,0.015,0.025m^2.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给定水灰比和骨料体积率,混凝土水渗透系数随着过水截面面积的增大而增... 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尺寸效应.试验中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0.5,0.6,骨料体积率为55%,65%,75%,过水截面面积为0.008,0.015,0.025m^2.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给定水灰比和骨料体积率,混凝土水渗透系数随着过水截面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当过水截面面积达到0.015m^2时,水渗透系数趋于稳定.应用极值理论,分析了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尺寸效应,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Fréchet分布中的形状参数与骨料体积率和水灰比间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渗透系数 尺寸效应 Frqchet分布 形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水渗透系数预测的随机行走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建军 张堃 +1 位作者 周欣竹 李政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3-476,共4页
多孔材料的水渗透性在土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水渗透系数是材料耐久性设计和评估的关键参数.将多孔材料细观结构模拟与随机行走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多孔材料水渗透系数预测的数值方法.基于数值结果,给出了随机行走粒子数和对应于不同... 多孔材料的水渗透性在土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水渗透系数是材料耐久性设计和评估的关键参数.将多孔材料细观结构模拟与随机行走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多孔材料水渗透系数预测的数值方法.基于数值结果,给出了随机行走粒子数和对应于不同初始种子数的多孔材料细观结构模拟次数的合理值.通过与文献中四组代表性的结果比较,初步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颗粒尺寸分布对多孔材料水渗透系数的影响,发现水渗透系数与比表面积的平方近似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水渗透系数 随机行走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石水渗透系数预测的数值方法
4
作者 郑建军 汪志威 周欣竹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28,134,共5页
基于水泥石结构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水渗透系数估计的随机行走算法。在该算法中,将水泥颗粒模拟成各种尺寸的球体,应用水化反应原理,在微观水平上重构水泥石结构,并进一步计算水化度和毛细孔隙率。与实测值和经验公式对比,验证了水泥水... 基于水泥石结构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水渗透系数估计的随机行走算法。在该算法中,将水泥颗粒模拟成各种尺寸的球体,应用水化反应原理,在微观水平上重构水泥石结构,并进一步计算水化度和毛细孔隙率。与实测值和经验公式对比,验证了水泥水化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微观水平上重构的水泥石结构,应用随机行走算法计算水渗透系数。与有效介质方法相比,初步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也详细分析了该算法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 随机行走算法 水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的水渗透性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方赵峰 王建东 +2 位作者 边帆 章玉容 张俊芝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2,共3页
设计了水胶比不同的5种混凝土配合比,利用稳定渗流法测定了试验混凝土的水渗透系数,用MIP法测试了试验混凝土的总孔隙率、孔径分布等微观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混凝土水渗透性与水胶比的关系在大水胶比时增加快;混凝土水渗透性与总孔隙率... 设计了水胶比不同的5种混凝土配合比,利用稳定渗流法测定了试验混凝土的水渗透系数,用MIP法测试了试验混凝土的总孔隙率、孔径分布等微观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混凝土水渗透性与水胶比的关系在大水胶比时增加快;混凝土水渗透性与总孔隙率相关性较高,但掩盖了孔径分布对渗透性的影响;混凝土的水渗透性与100~1 000 nm的孔径贡献率的相关度很高,相关系数大于0.95,该孔径区间的孔径贡献率可用作评价混凝土渗透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渗透系数 孔隙率 孔径分布 孔径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水渗透性试验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郑书成 郑建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共3页
混凝土水渗透性与耐久性密切相关,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评估的重要参数。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基于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水灰比、养护龄期和骨料体积百分数对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影响,发现混凝土水渗透系数随着水灰比... 混凝土水渗透性与耐久性密切相关,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评估的重要参数。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基于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水灰比、养护龄期和骨料体积百分数对混凝土水渗透系数的影响,发现混凝土水渗透系数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减小,也发现当骨料体积百分数小于55%时,混凝土水渗透系数随着骨料体积百分数的增大而减小,但当骨料体积百分数大于55%时,混凝土水渗透系数随着骨料体积百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这些结论为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渗透系数 灰比 养护龄期 骨料体积百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混凝土渗透相关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建东 吕萌 +2 位作者 章玉容 吴嘉 张俊芝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1,共5页
设计水胶比为0.40,粉煤灰分别代替5种不同质量水泥的混凝土,以自制的设备测定水和气体渗透系数,用直流电量法测定氯离子扩散系数并通过MIP测定孔隙率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小于30%时,试验混凝土的水、气渗透系数及氯离子扩... 设计水胶比为0.40,粉煤灰分别代替5种不同质量水泥的混凝土,以自制的设备测定水和气体渗透系数,用直流电量法测定氯离子扩散系数并通过MIP测定孔隙率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小于30%时,试验混凝土的水、气渗透系数及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随着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混凝土的水渗透性和气体渗透性及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最佳掺量不同;粉煤灰混凝土三种渗透性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气体渗透系数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混凝土 水渗透系数 气体渗透系数 氯离子扩散系数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Bayesian invers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s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 An earth dam case study
8
作者 AN Lu CARVAJAL Claudio +4 位作者 DIAS Daniel PEYRAS Laurent JENCK Orianne BREUL Pierre ZHANG Ting-t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930-3947,共18页
Most earth-dam failures are mainly due to seepage,and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to avoid a disaster.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re encountered in the seepage analysis,... Most earth-dam failures are mainly due to seepage,and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to avoid a disaster.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re encountered in the seepage analysis,and may be reduced by an inverse procedure that calibrat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o observations on the real system being simulated.This work proposes an adaptive Bayesian inversion method solved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based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simulation.The optimized surrogate model achieves a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at 0.98 by ANN with 247 samples,whereby the computational workload can be greatly reduced.It is also significant to balanc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ANN model by adaptively updating the sample database.The enrichment sampl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posterior distribution after iteration,which allows a more accurate and rapid manner to the target posterior.The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the hydraulic analysis of an earth dam.After calibrating the global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earth dam with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at the downstream unsaturated location,it was validated by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values at the upstream saturated location.In addition,the uncertainty in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s reduced,from 0.5 to 0.05.It is shown that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prior information is valuabl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yesian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dam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data bayesian invers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SiO_(2)/GO复合夹层结构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扬 王琛 +1 位作者 冯伟忠 贾子奇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9,共12页
为了提高氧化石墨烯(GO)纳滤膜的纳滤性能,采用静电喷涂技术制备了大面积的GO纳滤膜,进一步结合静电纺丝技术,设计并制备了PVA/GO复合夹层结构纳滤膜,极大地提高了纳滤膜的结构稳定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PVA/GO纳滤膜的纳滤性能,采用... 为了提高氧化石墨烯(GO)纳滤膜的纳滤性能,采用静电喷涂技术制备了大面积的GO纳滤膜,进一步结合静电纺丝技术,设计并制备了PVA/GO复合夹层结构纳滤膜,极大地提高了纳滤膜的结构稳定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PVA/GO纳滤膜的纳滤性能,采用亲水性二氧化硅(SiO_(2))纳米粒子插层GO,增大了GO纳滤膜的层间距。最后,对所制备的PVA/SiO_(2)/GO复合夹层结构纳滤膜(PS@GS-NF)的纳滤性能、结构稳定性、可重复利用性能和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S@GS-NF的稳态纯水渗透系数高达21.1 L/(m^(2)·h·bar),有机染料截留率的保持率高达98%。同时夹层结构还保证了PS@GS-NF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此外,PS@GS-NF还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能和对带正电荷的有机染料分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纯水渗透系数恢复率可达92%,对带正电荷的亚甲基蓝有机染料分子的吸附率可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硅 纳滤膜 夹层结构 水渗透系数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沉积法修补地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寿命研究
10
作者 H.Minagawa 《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4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电沉积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 表面水渗透系数 半晶格电位 极化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