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巷道模型构建及其在巷道水淹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长春 王宝山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61,共4页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应用于矿山信息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各种地质现象模型,尤其是构建井下巷道虚拟模型,进行各种虚拟安全模拟(灾害模拟、逃生模拟、水淹模拟和采矿模拟等)和空间分析,从而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应用于矿山信息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各种地质现象模型,尤其是构建井下巷道虚拟模型,进行各种虚拟安全模拟(灾害模拟、逃生模拟、水淹模拟和采矿模拟等)和空间分析,从而实现矿山的现代化管理。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巷道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如何利用虚拟巷道进行水淹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巷道 模型构建 虚拟现实 水淹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淹水对池杉和栓皮栎光合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衣英华 樊大勇 +1 位作者 谢宗强 陈芳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025-6033,共9页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我国亚热带河岸带和库塘消落区常见的植物,对于河岸带和库塘消落区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通过测定二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曲线、二氧化碳饱和曲...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我国亚热带河岸带和库塘消落区常见的植物,对于河岸带和库塘消落区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通过测定二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曲线、二氧化碳饱和曲线、根/茎/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的比叶重(leafmass perunitarea,LMA)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研究了模拟淹水(50d)对两年生栓皮栎和池杉树苗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在淹水过程中,栓皮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不断下降,到试验结束时淹水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为对照的9%,而且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而在整个淹水过程中池杉则在处理和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淹水胁迫下:(1)淹水导致栓皮栎表观量子效率(φ)不断下降,淹水第6天降为对照的59.9%左右(P<0.001),第26天降为对照的40.9%左右(P<0.001),而26d的淹水对池杉的光饱和曲线却影响不大;(2)淹水导致栓皮栎羧化效率(CE)的不断下降,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栓皮栎的CE为(0.331±0.075)μmolm-2s-1Pa-1。淹水第10天栓皮栎的CE下降到对照的22.1%,淹水第30天降到对照的16.8%,且差异均显著(P<0.001)。淹水对池杉的二氧化碳饱和曲线没有造成显著影响;(3)淹水导致两个种的根/茎/叶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动态变化。50d的淹水导致栓皮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相比于对照略有上升,茎和根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而池杉根/茎/叶可溶性糖含量对照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4)淹水导致栓皮栎的比叶重持续升高,池杉的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5)淹水导致栓皮栎的根系活力持续下降,池杉则开始时下降后又升高,这可能与池杉在淹水过程中产生了有利于吸收氧气的不定根,而栓皮栎没有产生不定根有关。以上实验结果说明相对池杉,栓皮栎应属于对淹水较敏感的树种。短期淹水(1~10d)导致栓皮栎光合速率下降的生理生态原因应该至少包括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下降两个原因。而长期淹水条件下,叶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LMA升高)导致的负反馈效应也可能是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杉 栓皮栎 模拟 生理生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57种树种水淹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廖浩斌 谭宗健 +4 位作者 孙红梅 刘盼盼 袁森 丁释丰 冯志坚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26-128,共3页
为筛选可应用于珠三角地区湿地的树种,采用人工模拟水淹的试验方法,研究了57个树种的受水淹胁迫后的耐水淹能力。在水淹90 d后,有27个树种死亡,其中40~59 d为死亡峰值。有9个种在试验结束后未出现明显水淹伤害,且耐水淹适应形态明显。5... 为筛选可应用于珠三角地区湿地的树种,采用人工模拟水淹的试验方法,研究了57个树种的受水淹胁迫后的耐水淹能力。在水淹90 d后,有27个树种死亡,其中40~59 d为死亡峰值。有9个种在试验结束后未出现明显水淹伤害,且耐水淹适应形态明显。57个树种在受水淹伤害程度、耐水淹形态变化、水淹死亡极限天数和综合评价得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树种水淹极限死亡天数以及其耐水淹形态特征变化对57个树种进行耐水淹能力评分,可分为耐水淹能力最强、耐水淹能力较强、耐水淹能力一般等6个耐水淹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模拟 胁迫 湿生树种 形态变化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QG的全球地形实时可视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磊 赵学胜 殷楠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75-1979,共5页
以球面退化四叉树格网(Degenerate Quadtree Grid,DQG)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全球地形实时可视化系统。利用球面退化四叉树对全球地形数据进行分层、分块组织,综合考虑视距及瓦片中心到视野中心的距离两个因素,利用综合因子确定要绘制的地... 以球面退化四叉树格网(Degenerate Quadtree Grid,DQG)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全球地形实时可视化系统。利用球面退化四叉树对全球地形数据进行分层、分块组织,综合考虑视距及瓦片中心到视野中心的距离两个因素,利用综合因子确定要绘制的地形瓦片的层次,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消除同层和不同层之间的裂缝;应用Visual C#语言及Microsoft DirectX三维图形接口对系统进行开发,利用全球GTOPO30地形数据及局部高精度SRTM地形数据进行实验,并与原有系统进行对比;利用本文系统进行水淹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地形的多分辨率表达及渲染帧率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能够实现实时、动态的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可视化 退化四叉树格网 层次细节 多分辨率 实时可视化 水淹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桤木与芦苇在潮滩湿地的适应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燕 王天慧 陆健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5,122,共10页
以林泽工程物种江南桤木和崇西潮滩优势种芦苇为研究对象,进行半日潮的潮汐淹水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不同潮汐淹水时间下两种植物的光合特征、生理指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持续淹水天数的增加,江南桤木和芦苇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 以林泽工程物种江南桤木和崇西潮滩优势种芦苇为研究对象,进行半日潮的潮汐淹水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不同潮汐淹水时间下两种植物的光合特征、生理指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持续淹水天数的增加,江南桤木和芦苇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下降趋势;江南桤木和芦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随持续淹水天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一定程度的淹水促进了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两种植物表现出一定的耐水淹能力.随着日淹水时间的增加,江南桤木的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芦苇POD活性先下降后增加,MDA含量无积累;不同日淹水处理下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在潮滩湿地周期性淹水条件下,江南桤木具有和芦苇类似的耐水淹能力,是一种适用于林泽湿地工程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西湿地 江南桤木 芦苇 模拟 生理生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大井距多层合采稠油油田剩余油定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苏彦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82-85,共4页
海上油田注采井距大,多采用多层合采的开发模式,且测试资料较少,剩余油定量描述难度较大。以渤海A油田为例,综合利用单砂体剩余油描述技术与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水淹层测井解释等方法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剩余油分布进行定量描述,形成了一套... 海上油田注采井距大,多采用多层合采的开发模式,且测试资料较少,剩余油定量描述难度较大。以渤海A油田为例,综合利用单砂体剩余油描述技术与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水淹层测井解释等方法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剩余油分布进行定量描述,形成了一套海上油田剩余油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剩余油定量描述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剩余油分布平面上呈"岛状分布、局部连片"、纵向上呈"千层饼、工字型、三明治型"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实施渤海A油田整体加密调整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剩余油定量描述技术具有较高精度,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QHD、CB、LD等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大井距多层合采 层测井解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 剩余油定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