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淘选颗粒物分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何会军
于志刚
+2 位作者
陈洪涛
姚庆祯
米铁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2,共5页
依据斯托克斯原理制作了水淘选颗粒物分级装置,考察了流量对于颗粒物分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流量。同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现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分级,并用吸管法对方法的分级效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淘选装置对悬浮颗粒...
依据斯托克斯原理制作了水淘选颗粒物分级装置,考察了流量对于颗粒物分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流量。同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现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分级,并用吸管法对方法的分级效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淘选装置对悬浮颗粒物各粒级颗粒物的分级效率在50%~95%之间,分级效果较好。同时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在长江、长江口以及黄河获得的悬浮颗粒物进行了现场分级,获得了不同粒级悬浮颗粒物,并进而采用改进的SEDEX方法进行了磷的赋存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磷、自生磷灰石磷主要存在于细颗粒物中,而碎屑磷则主要集中粗颗粒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分级
水淘选法
颗粒磷
悬浮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水淘选分级的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颗粒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保存
被引量:
12
2
作者
潘慧慧
姚鹏
+3 位作者
赵彬
孟佳
李栋
王金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共15页
从分粒级的角度研究大河河口颗粒有机碳的输送特征是深刻理解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于2011年6月采集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盐度梯度下的表层悬浮颗粒物,采用水淘选方法对其按照水动力直径大小进行了分...
从分粒级的角度研究大河河口颗粒有机碳的输送特征是深刻理解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于2011年6月采集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盐度梯度下的表层悬浮颗粒物,采用水淘选方法对其按照水动力直径大小进行了分级分离,分析了这些颗粒物的有机碳含量、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颗粒物比表面积等参数,讨论了不同粒级颗粒物上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保存随盐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增加和粒径的增大,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分级颗粒有机碳逐渐降低,颗粒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小于32μm的粒级。相对于长江干流,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含量偏低,可能归因于河口最大浑浊带附近特殊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如细颗粒物絮凝——沉降、微生物分解等。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的计算表明长江口分级颗粒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河流和三角洲输入,海洋来源贡献较小,三者的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40%、35%和25%。在河口盐度梯度的淡水端,不同粒级颗粒物上三角洲来源的有机碳比例均随着盐度升高而增加,而在咸水端,海源有机碳的贡献比例升高,尤其是在16-32μm粒级,最高达39%。32-63μm粒级的颗粒物单位比表面积有机碳含量均大于1.0mg/m^2,小于32μm的颗粒物单位比表面积有机碳含量均在0.4-1.0mg/m^2的范围之内,符合河流颗粒物的一般特点,同时也说明细颗粒物上的有机碳可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解,不过相对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颗粒物单位比表面积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表明这些颗粒有机碳在沉降过程中或沉积之后还要经历进一步的再矿化分解,初步的估算表明,长江所输送的陆源有机碳约71%会在沉积过程中损失掉。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大河河口不同粒级颗粒物在有机碳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深化对高浊度河口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浮颗粒物
水淘选法
粒径分级
有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淘选颗粒物分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何会军
于志刚
陈洪涛
姚庆祯
米铁柱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049023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405
2005CB422305)资助
文摘
依据斯托克斯原理制作了水淘选颗粒物分级装置,考察了流量对于颗粒物分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流量。同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现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分级,并用吸管法对方法的分级效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淘选装置对悬浮颗粒物各粒级颗粒物的分级效率在50%~95%之间,分级效果较好。同时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在长江、长江口以及黄河获得的悬浮颗粒物进行了现场分级,获得了不同粒级悬浮颗粒物,并进而采用改进的SEDEX方法进行了磷的赋存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磷、自生磷灰石磷主要存在于细颗粒物中,而碎屑磷则主要集中粗颗粒物中。
关键词
颗粒物分级
水淘选法
颗粒磷
悬浮颗粒物
Keywords
particle size fractionation
water elutriation
particle phosphorus forms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分类号
P736.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水淘选分级的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颗粒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保存
被引量:
12
2
作者
潘慧慧
姚鹏
赵彬
孟佳
李栋
王金鹏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同来源有机碳在长江口-东海内陆架的水动力分选研究"(411760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洋有机生物地球化学"(41221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底边界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40920164004)
文摘
从分粒级的角度研究大河河口颗粒有机碳的输送特征是深刻理解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于2011年6月采集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盐度梯度下的表层悬浮颗粒物,采用水淘选方法对其按照水动力直径大小进行了分级分离,分析了这些颗粒物的有机碳含量、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颗粒物比表面积等参数,讨论了不同粒级颗粒物上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保存随盐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增加和粒径的增大,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分级颗粒有机碳逐渐降低,颗粒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小于32μm的粒级。相对于长江干流,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含量偏低,可能归因于河口最大浑浊带附近特殊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如细颗粒物絮凝——沉降、微生物分解等。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的计算表明长江口分级颗粒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河流和三角洲输入,海洋来源贡献较小,三者的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40%、35%和25%。在河口盐度梯度的淡水端,不同粒级颗粒物上三角洲来源的有机碳比例均随着盐度升高而增加,而在咸水端,海源有机碳的贡献比例升高,尤其是在16-32μm粒级,最高达39%。32-63μm粒级的颗粒物单位比表面积有机碳含量均大于1.0mg/m^2,小于32μm的颗粒物单位比表面积有机碳含量均在0.4-1.0mg/m^2的范围之内,符合河流颗粒物的一般特点,同时也说明细颗粒物上的有机碳可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解,不过相对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颗粒物单位比表面积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表明这些颗粒有机碳在沉降过程中或沉积之后还要经历进一步的再矿化分解,初步的估算表明,长江所输送的陆源有机碳约71%会在沉积过程中损失掉。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大河河口不同粒级颗粒物在有机碳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深化对高浊度河口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浮颗粒物
水淘选法
粒径分级
有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
Keywords
Changjiang Estuary
suspended paniculate matter
water elutriation
size fractionation
organic carbon
stable carbon isotope
分类号
P734.2 [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淘选颗粒物分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何会军
于志刚
陈洪涛
姚庆祯
米铁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水淘选分级的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颗粒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保存
潘慧慧
姚鹏
赵彬
孟佳
李栋
王金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