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凝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先涛 陈拴发 +2 位作者 祝斯月 李鑫 豆怀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研究了不同水泥含量(C/A为0.8、1.0和1.2)的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凝材料(CECM)7d龄期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不同复合材料分别在40℃~80℃、0.0159Hz^15.9Hz环境下进行温度扫描试验和频率扫描试验,获得了不同温度和频率下... 研究了不同水泥含量(C/A为0.8、1.0和1.2)的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凝材料(CECM)7d龄期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不同复合材料分别在40℃~80℃、0.0159Hz^15.9Hz环境下进行温度扫描试验和频率扫描试验,获得了不同温度和频率下复数模量和相位角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温度时的疲劳性能指标.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建立了50℃时不同复合材料的相位角主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复数模量显著减小,相位角线性增加,粘性特征增强.与矿粉相比,水泥的加入明显地改变了复合材料的粘弹性比例.CECM在相对低频区域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且C/A越大,抗变形能力越强,但疲劳性能指标随之降低.相位角主曲线表明在广泛的荷载频率范围内CECM仍具有优异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结果为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凝材料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乳化沥青复合材料 动态力学性能 复数模量 相位角 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沥青胶凝材料的弹性模量与组成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田青 邓德华 彭建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CRTSⅠ型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不同配合比水泥—沥青胶凝材料(CAB)进行应力—应变压缩试验,并结合真空饱水、沥青抽滤等方法分析其物相组成。依据高沥灰比(A/C)CAB的物理结构模型,将其视为水化产物增强沥青... 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CRTSⅠ型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不同配合比水泥—沥青胶凝材料(CAB)进行应力—应变压缩试验,并结合真空饱水、沥青抽滤等方法分析其物相组成。依据高沥灰比(A/C)CAB的物理结构模型,将其视为水化产物增强沥青基复合材料。借鉴颗粒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相关理论,得到CAB的弹性模量与其组成参数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水泥水化物相的体积分数是影响CAB弹性模量的本质因素;Mooney方程最适合表征CAB的弹性性能,且CAB的弹性模量与水化物相的体积分数呈指数关系。为增强公式的实用性,在CAB各物相体积分数与其配合比参数的定量关系基础上,推导出CAB的弹性模量与沥灰比、水灰比和水化度等组成参数的数学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材料 弹性模量 组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早期开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肖佳 郭庆伟 +1 位作者 成丹 吴婷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12,共5页
研究了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的早期开裂性能,并对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中开裂指数、开裂龄期及石灰石粉掺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曲面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产生首条裂缝的时间先提前后推迟;石灰石粉掺量小于10%时,... 研究了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的早期开裂性能,并对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中开裂指数、开裂龄期及石灰石粉掺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曲面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产生首条裂缝的时间先提前后推迟;石灰石粉掺量小于10%时,随着其掺量的增加,裂缝产生时间提前,裂缝长度由短变长,对应的裂缝宽度由窄变宽,且裂缝数目逐渐增加,胶砂的开裂指数逐渐增大;当石灰石粉掺量大于10%时,随着其掺量的增加,裂缝产生时间推迟,裂缝长度由长变短,对应的裂缝宽度由宽变窄,且裂缝数目逐渐减少,胶砂的开裂指数逐渐减小。通过Matlab软件拟合得到了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中开裂指数、开裂龄期及石灰石粉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石灰石粉材料 早期开裂 曲面拟合 开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氯氧镁水泥基多相胶凝材料改性固化淤泥的水力-力学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协群 刘宁 +2 位作者 李智奇 韩仲 邹维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04-2013,共10页
为探明以绿色氯氧镁水泥为基、以工业副产品粉煤灰和矿渣为辅的多相胶凝材料对已初步固化的淤泥进一步改性而得的“改性固化淤泥”用作路基填料的长期性能,以武汉东湖段的改性固化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试验得到其经历不同次数干湿循... 为探明以绿色氯氧镁水泥为基、以工业副产品粉煤灰和矿渣为辅的多相胶凝材料对已初步固化的淤泥进一步改性而得的“改性固化淤泥”用作路基填料的长期性能,以武汉东湖段的改性固化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试验得到其经历不同次数干湿循环作用(N_(DW))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以及非饱和状态下的回弹模量(M_(R))、无侧限抗压强度(q_(u))、刚度参数(E_(1%)和S_(u1%))和累积塑性应变(ε_(p))。结果表明:(1)干湿循环使改性固化淤泥试样产生大量的宏观裂缝和微观裂隙,显著地降低了其在低吸力段的持水能力,但对高吸力段的持水能力基本无影响;(2)q_(u),E_(1%),S_(u1%)和M_(Rrep)均随着N_(DW)的增加而衰减,其衰减机理具有相似性,依此建立了衰减因子(χ_(DW))-N_(DW)关系模型:(3)经历干湿循环后,M_(R)对围压(σ_(c))变化的敏感性有所增加,而对偏压(σ_(d))则有两种不同的反应;(4)未经历干湿循环改性固化淤泥试样的ε_(p)表现为塑性稳定型,而经历干湿循环后,在高σ_(d)和低σ_(c)水平下,试样ε_(p)转变为塑性过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氯氧镁水泥基多相材料 干湿循环 路基 -水特性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水泥二元胶凝材料水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化建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4-37,共4页
为揭示煤矸石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采用等温量热仪研究了煅烧煤矸石-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动力学。煤矸石-水泥二元胶凝材料水化放热规律与纯水泥基本一致;复合盐(CaCl2—K2SO4,CaCO3—K2SO4)能够促进煤矸石-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缩... 为揭示煤矸石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采用等温量热仪研究了煅烧煤矸石-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动力学。煤矸石-水泥二元胶凝材料水化放热规律与纯水泥基本一致;复合盐(CaCl2—K2SO4,CaCO3—K2SO4)能够促进煤矸石-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缩短煤矸石-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诱导期,提高煤矸石-水泥的水化放热量;从加速期水化反应速率常数和水化放热量来看,氯盐-硫酸盐比碳酸盐-硫酸盐对煤矸石-水泥二元胶凝材料激发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水泥材料 热力学 水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偏高岭土基胶凝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娟荣 张涛 覃维祖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6-19,共4页
将粉煤灰漂珠、G碱-偏高岭土基胶凝材料Geopolymer(普通水泥为对比样)和水按比例混合,成型为3cm×3cm×3cm的试块并养护28d;将试块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煅烧,并用其剩余抗压强度来判断其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Geopolymer的剩... 将粉煤灰漂珠、G碱-偏高岭土基胶凝材料Geopolymer(普通水泥为对比样)和水按比例混合,成型为3cm×3cm×3cm的试块并养护28d;将试块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煅烧,并用其剩余抗压强度来判断其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Geopolymer的剩余抗压强度随煅烧温度升高而提高,并从800℃到1000℃呈现大幅度提高的趋势,而相应的普通水泥的剩余抗压强度随煅烧温度升高而下降.对Geopoly mer和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了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发现Geopolymer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这可能是由Geopolymer特殊的水化产物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岭土基材料 热稳定性 抗压强度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实无机胶凝材料——碱—矿渣水泥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江 周世藻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58-363,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以碱-矿渣配制高密度材料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仅以水玻璃作激发剂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从而了解其性能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在W/C=0.26,水玻璃模数为1.0,掺量为10%时,其浆体28 d抗压强度可达58.2 MPa,碱-... 本文旨在研究以碱-矿渣配制高密度材料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仅以水玻璃作激发剂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从而了解其性能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在W/C=0.26,水玻璃模数为1.0,掺量为10%时,其浆体28 d抗压强度可达58.2 MPa,碱-矿渣可配制成高密度材料,因其凝结时间快可用作检修材料,亦可用可溶性碳酸盐调节其凝结时间,对浆体结构密实的原因亦作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水泥 材料 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道路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志峰 程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97,共4页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公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的比较,以及对水泥工业发展、沥青资源利用和碱胶凝材料研究进展的分析,浅谈了绿色道路胶凝材料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制备性能优良的道路胶凝材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原...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公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的比较,以及对水泥工业发展、沥青资源利用和碱胶凝材料研究进展的分析,浅谈了绿色道路胶凝材料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制备性能优良的道路胶凝材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原则,符合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水泥路面 沥青路面 可持续发展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基胶凝材料充填试验及胶结体微观结构演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雷 郭利杰 +1 位作者 魏晓明 张海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3,共10页
采用矿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作为胶结剂,细尾砂作为骨料,开展了不同浓度、砂灰比下充填流动度、泌水率、沉缩率及抗压强度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压汞(MIP)对特定养护龄期下充填体中水化产物种类、分布及孔结构变化进行了表... 采用矿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作为胶结剂,细尾砂作为骨料,开展了不同浓度、砂灰比下充填流动度、泌水率、沉缩率及抗压强度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压汞(MIP)对特定养护龄期下充填体中水化产物种类、分布及孔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充填浓度的提高,料浆流动度、泌水率及沉缩率明显降低,而砂灰比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充填浓度66%~72%时,料浆流动度为16.1~27.1cm,满足充填泵送及自流输送流动度要求;充填浓度74%时,料浆流动度仅为12.25~13.40cm,且泌水率及沉缩率均较小,不适宜于输送。充填体抗压强度随充填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砂灰比的提高而下降。养护早期(3d),充填体强度普遍较低,但后期强度发展较快,尤其是28~60d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矿粉在水泥碱环境作用下持续发生火山灰反应并生成大量水化硅酸钙(C-S-H)、钙矾石(AFt)等产物细化了充填体内部孔径,增加了体系密实程度是导致充填体强度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粉-水泥复合材料 细尾砂 流动性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拌水泥沥青浆体的流动性及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孔祥明 张艳荣 +4 位作者 张敬义 马晓伟 曹恩祥 刘永亮 黄婉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9-575,共7页
研究了乳化沥青对新拌水泥沥青浆体流动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分析测试了添加不同类型及不同掺量的乳化沥青后新拌浆体的流动性(扩展度)及水化热;采用光学显微镜原位观察了分散体系显微结构的形成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的加入可大... 研究了乳化沥青对新拌水泥沥青浆体流动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分析测试了添加不同类型及不同掺量的乳化沥青后新拌浆体的流动性(扩展度)及水化热;采用光学显微镜原位观察了分散体系显微结构的形成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的加入可大大提高浆体的流动性和流动保持性,同时可延缓水泥水化进程;随乳化沥青掺量的增大,浆体流动性先增大后降低,流动保持性逐渐增强,诱导期逐渐延长;阴离子乳化沥青对浆体流动性和流动保持性的改善及其对水泥水化的延缓效果较阳离子乳化沥青更为显著;浆体显微结构的形成及演化包括乳化沥青颗粒对水泥颗粒的吸附、乳化沥青破乳同时伴随水泥水化等几个过程,最终形成水泥、水化产物和沥青膜互穿的有机-无机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水泥-沥青材料(cab) 扩展度 水泥水化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沥青砂浆的静动态力学行为 被引量:46
11
作者 刘永亮 孔祥明 +1 位作者 邹炎 阎培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研究了3种典型水泥沥青胶凝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和不同A/C的水泥沥青砂浆的静动态力学行为。采用动态黏弹谱仪测试水泥沥青胶凝材料的动态模量和滞后角随加载频率的变化关系。采用电液伺服控制材料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水泥沥青砂浆静态抗压... 研究了3种典型水泥沥青胶凝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和不同A/C的水泥沥青砂浆的静动态力学行为。采用动态黏弹谱仪测试水泥沥青胶凝材料的动态模量和滞后角随加载频率的变化关系。采用电液伺服控制材料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水泥沥青砂浆静态抗压、动态周期性压力荷载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对同一水泥沥青胶凝材料,动态模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对不同水泥沥青胶凝材料,随着A/C的增大,动态模量减少而滞后角增大,表明其黏弹性越发显著;水泥沥青砂浆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破坏能随A/C的增大而减少,且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水泥沥青砂浆的动态模量随A/C以及加载频率的变化规律与其胶凝材料的规律基本一致。基于标准固体模型,通过对水泥沥青砂浆的动态模量拟合得到其力学模型中各基本元件的力学参数,从而实现了对水泥沥青砂浆力学行为的完全本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沥青砂浆 水泥沥青材料 黏弹性 动态模量 滞后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磷酸三钙-磷酸四钙生物骨水泥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戴红莲 闫玉华 +1 位作者 李世普 贺建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1-335,共5页
对α-磷酸三钙 (α TCP) 磷酸四钙 (TTCP)体系的胶凝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α TCP TTCP复合骨水泥的水化硬化过程、水化产物、水化反应动力学、反应转化率、硬化体微观结构等变化规律及强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α-磷酸三钙-磷酸四钙 生物骨水泥 磷酸钙骨水泥 特性 生物材料 结构 水化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玻璃浆液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闫勇 郑秀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1-72,81,共3页
本文针对灌浆材料应用广泛的实际 ,选择水泥 -水玻璃浆液进行研究 ,通过对其主要性能参数的试验分析 ,得出了该类浆液的最优配比方案 ,实现了性能优良、经济合理的目的 ,以便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关键词 水泥-水玻璃浆液 灌浆材料 时间 强度 安定性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ZT粉体制备及PZT/水泥基复合材料压电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雪 罗健林 +3 位作者 李秋义 张帅 王彬彬 李璐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712,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CH3COO)2Pb浓度、pH值、反应时间和煅烧温度)对PZT粉体结晶程度和晶粒大小的影响。用压制成型法制备出PZT压电陶瓷和PZT/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材料。用正交极差与方差法分析了反应...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CH3COO)2Pb浓度、pH值、反应时间和煅烧温度)对PZT粉体结晶程度和晶粒大小的影响。用压制成型法制备出PZT压电陶瓷和PZT/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材料。用正交极差与方差法分析了反应条件对PZT粉体物相与粒度及陶瓷片和复合材料的压电与介电性能的影响,得出粉体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反应条件为(CH3COO)2Pb浓度为15%,pH=5.0,反应时间2h,煅烧温度600℃;煅烧温度对陶瓷片及复合材料的压电与介电性能影响最显著;相应陶瓷片压电常数d33、相对介电常数εr分别为38.5pC/N、1.3;而复合材料的d33、εr分别为4.4pC/N、29.4,数值偏低可能是水泥水化不充分,结构不致密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PZT粉体 - PZT压电陶瓷 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 正交试验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ZT复合温石棉纤维/水泥基材料压电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璐 罗健林 +2 位作者 李秋义 孙胜伟 王旭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1-285,共5页
通过研究4种煅烧温度对Pb(Zr0.52Ti0.48)O3(PZT)粉体粒径分布及晶体结构、陶瓷片微观形貌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确定PZT最优合成条件。结合超声分散技术制备PZT/温石棉纤维/水泥材料(PZTCC),并分别测试复合粉体晶体结构及经压制极化后PZTCC... 通过研究4种煅烧温度对Pb(Zr0.52Ti0.48)O3(PZT)粉体粒径分布及晶体结构、陶瓷片微观形貌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确定PZT最优合成条件。结合超声分散技术制备PZT/温石棉纤维/水泥材料(PZTCC),并分别测试复合粉体晶体结构及经压制极化后PZTCC复合片的压电性能。800℃时PZT钙钛矿特征最明显,晶粒饱满;相应PZT陶瓷片、PZTCC复合片均具有较高压电性能,其压电常数d33分别达119.2pC/N、32.5p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温度 Pb(Zr0.52Ti0.48)O3(PZT)微/纳米粉体 - 温石棉纤维 PZT/水泥基复合材料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卫泽 朱珍平 刘振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9,共6页
以强酸为絮凝剂 ,将碱性溶液中的水性中间相沥青絮凝 ,从而使水性中间相沥青在酸性介质中形成炭基溶胶和凝胶。将此炭基溶胶和硝酸铁溶液混合形成复合溶胶、凝胶 ,进而采用醇水交换和超临界干燥制备出粒度为 5nm~ 2 0nm的Fe C复合纳米... 以强酸为絮凝剂 ,将碱性溶液中的水性中间相沥青絮凝 ,从而使水性中间相沥青在酸性介质中形成炭基溶胶和凝胶。将此炭基溶胶和硝酸铁溶液混合形成复合溶胶、凝胶 ,进而采用醇水交换和超临界干燥制备出粒度为 5nm~ 2 0nm的Fe C复合纳米材料。考察了硝酸铁和水性中间相沥青的比例 ,以及热处理条件对Fe C复合纳米材料织构和结构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物理吸附、ICP AES、X 射线衍射、热重等表征手段对Fe C复合纳米材料特性和热处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炭基溶胶中硝酸铁的加入量可以制备不同铁含量的Fe C复合纳米材料 ;在惰性气氛下 ,于较低温度热处理时 ,Fe C复合纳米粉中铁是以Fe2 O3的形式存在 ,热处理温度升高 (90 0℃ )后Fe2 O3被还原为单质铁 ,且金属颗粒团聚长大 ,在高温 (130 0℃ )时 ,铁以Fe3C的形式存在 ,颗粒进一步长大且有部分炭石墨化。在还原性气氛下 ,在 30 0℃~ 5 0 0℃热处理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复合纳米材料 制备 表征 - 水性中间相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材料学报》总目次2006年第9卷1~6期
17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I0001-I0010,共10页
关键词 再生混 水泥 土抗压强度 聚丙烯纤维 丙纶 聚烯烃纤维 建筑材料学报 力学性能 力学性质 硫铝酸钡钙 应力-应变关系 超塑化剂 粉煤灰 粉尘 常钧 王培铭 材料 结料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通报第26卷第1~6期总目次
18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55-1273,共19页
关键词 纳米粉体 TiO 表征 陶瓷材料 碳化硅复合材料 水热合成 - -工艺 SiO 粒子粒度 乔学亮 熔融石英陶瓷 水热法 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 Nano 硅酸盐 营养盐 卷第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