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在桥面铺装结构中的力学行为 被引量:4
1
作者 逯艳华 杨璐 +1 位作者 徐岩 朱浮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51,共7页
为了减少桥面铺装在运营中的各类病害,将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应用于桥面铺装的下层,并取代防水粘结层,对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力学分析方法,通过变换结构层的厚度来模拟该桥面结构层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增大水泥-乳化沥青... 为了减少桥面铺装在运营中的各类病害,将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应用于桥面铺装的下层,并取代防水粘结层,对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力学分析方法,通过变换结构层的厚度来模拟该桥面结构层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增大水泥-乳化沥青结构层的厚度时,各层之间的剪应力均减小,与桥面板之间的剪应力减小幅度较为明显,该层本身所承受的压应力也随之减小,当该层的厚度增加到3 cm以上时,上下层之间的剪应力下降幅度开始减缓.通过对新型桥面铺装结构力学行为特点进行研究,表明该材料适用于中、小型混凝土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 桥面铺装 力学分析 数值模拟 结构层 应力 剪应力 防水粘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桥面铺装下面层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逯艳华 武泽锋 朱浮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4-147,150,共5页
水泥-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将其应用于桥面铺层下层并取代黏结层,以解决桥面铺装的早期水损坏通病。通过室内试验的研究了混合料的拌和顺序、养护条件、击实方法等几个关键方法,并按照总结的方法制成试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的... 水泥-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将其应用于桥面铺层下层并取代黏结层,以解决桥面铺装的早期水损坏通病。通过室内试验的研究了混合料的拌和顺序、养护条件、击实方法等几个关键方法,并按照总结的方法制成试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的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的强度比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材料良好的水稳定性。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试验法的基础上可以用经验法确定外加水的最佳用水量;两次击实时机应的选择应考虑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和水泥初凝时间;试件在室内试验60℃烘箱养护48 h的试件基本达到自然条件下实际其终期强度,该研究为此类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 水稳定性 试件 拌和 养护 击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逯艳华 武泽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5-293,共9页
目的为确保水泥-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全面准确评价材料的路用性能.方法根据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材料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该材料相关试件制备、成型与方法,对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感温性能、防水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 目的为确保水泥-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全面准确评价材料的路用性能.方法根据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材料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该材料相关试件制备、成型与方法,对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感温性能、防水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揭示了水泥用量、乳化沥青用量及油灰比对其材料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兼顾高、低温性能,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和抗干缩性能;强度和回弹模量与油灰比成反比,感温性与油灰比成正比.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具有很好的防水性与高低温性能.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通过调整油灰配比来调整材料的刚-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 油灰比 水稳定性 抗干缩性能 感温性 -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连续加荷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细观损伤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闫小虎 杨华全 +1 位作者 石妍 李明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78,84,共5页
利用CT技术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观测,获得了混凝土试件在连续加荷下的CT图像。通过采用直观分析法、CT数分析法、CT数与损伤变量关系3种方法分析表明,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可分为压密、扩容、裂纹... 利用CT技术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观测,获得了混凝土试件在连续加荷下的CT图像。通过采用直观分析法、CT数分析法、CT数与损伤变量关系3种方法分析表明,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可分为压密、扩容、裂纹扩展、破坏4个阶段,同时混凝土在受压过程中具有韧性,在极限荷载之前各断面处于压密和微扩容的强化阶段,极限荷载之后混凝土从损伤到破坏发展比较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 CT试验 CT图像 CT数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与混凝土层间界面黏结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田冬梅 邓德华 +2 位作者 彭建伟 王世雄 艾永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8-85,共8页
采用高低温循环模拟试验,研究温度对板式轨道砂浆充填层与混凝土底座板层间界面黏结的影响.分别用沥灰比(A/C)为0.3、0.5、0.7、0.9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和C40混凝土,制备不同砂浆层与相同混凝土层2层黏结的复合试件,置于变温范围为-20... 采用高低温循环模拟试验,研究温度对板式轨道砂浆充填层与混凝土底座板层间界面黏结的影响.分别用沥灰比(A/C)为0.3、0.5、0.7、0.9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和C40混凝土,制备不同砂浆层与相同混凝土层2层黏结的复合试件,置于变温范围为-20℃~60℃试验箱内,在设定的高低温循环变化制度下,用表面粘贴应变片法测试复合试件中各层和界面的变形规律,并用Z字型夹具测试经一定温度循环后复合试件的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在温度升降过程中,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的热变形行为不同于混凝土,砂浆层的热变形值大于混凝土层的热变形值,且随沥灰比增加而增大;砂浆层的热变形速率有温度和时间依赖性;复合试件中混凝土层对砂浆层的热变形具有较大约束作用,导致复合试件界面处产生温度应力;在高低温循环变化条件下,温度应力引起砂浆层出现表面开裂,并导致界面剪切强度不断下降,最终引起层间离缝和界面完全脱黏.由此证明了环境温度变化和砂浆与混凝土的热行为差异是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服役中出现砂浆充填层开裂和层间离缝等劣化现象的2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混凝土 热变形 界面黏结 板式无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机理 被引量:32
6
作者 杜少文 王振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40-1043,共4页
研究了不同水泥用量对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抗折强度和抗折回弹模量等力学参数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X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水泥乳化沥青胶浆以及混凝土界面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加入水泥后,乳化混凝土... 研究了不同水泥用量对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抗折强度和抗折回弹模量等力学参数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X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水泥乳化沥青胶浆以及混凝土界面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加入水泥后,乳化混凝土力学参数有较大提高,并随着水泥用量增加而增大;水泥与乳化沥青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水泥与乳化沥青中的水相发生了水化反应,水化产物与水泥在水中的水化产物相同;呈网状的水化产物与沥青通过物理复合形成的水泥沥青胶浆,增大了沥青胶浆的粘度,改善了胶浆与集料界面的粘结,提高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混凝土 水泥 力学性能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 被引量:9
7
作者 周述光 王振军 王笑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结合乳化沥青对水泥砂浆的作用机理、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简要论述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EACPC)强度形成机理,认为EACPC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颗粒与乳化沥青颗粒构成的“密实-骨架”结构,强调水灰比(W/C)对其... 结合乳化沥青对水泥砂浆的作用机理、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简要论述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EACPC)强度形成机理,认为EACPC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颗粒与乳化沥青颗粒构成的“密实-骨架”结构,强调水灰比(W/C)对其强度的影响,总结EACPC具有较好耐久性的原因,认为EACPC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水泥路面混凝土 热拌沥青混合料 乳化沥青混合料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闫小虎 杨华全 +1 位作者 石妍 李明霞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67,73,共3页
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并进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黏土掺量是影响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青胶比,再次是水胶比;随着龄期增长,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强度及变形... 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并进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黏土掺量是影响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青胶比,再次是水胶比;随着龄期增长,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强度及变形性能逐渐增加;早期抗压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8 d抗压强度明显高于传统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模强比低于500。期望促进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 正交试验 配合比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水泥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忠贤 王文奇 +3 位作者 文龙 谢远新 王泽 王宠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5-57,61,共4页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对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乳化沥青的工程性质,进行了乳化沥青-水泥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通过击实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密度试验、劈裂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其路用...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对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乳化沥青的工程性质,进行了乳化沥青-水泥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通过击实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密度试验、劈裂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结果表明:各项路用性能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手工拌合方式的干密度要小于通过机械拌和方式合料的干密度。因此建议室内拌和混合料时,宜采用机械拌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水泥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 废旧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细观损伤及微观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妍 彭尚仕 +1 位作者 闫小虎 杨华全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7-181,186,共6页
为了给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研究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基于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及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热重(TG)等测试手段,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规律及微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加载过程中,水泥乳化... 为了给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研究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基于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及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热重(TG)等测试手段,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规律及微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加载过程中,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试件上部分断面的CT平均数变化较小,下部分变化较大、损伤严重.试件的破坏过程分为压密、扩容、裂纹扩展及破坏4个阶段,损伤过程表现出塑性特征,这源于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低强度、低弹模的力学性能.乳化沥青与黏土不参与水泥水化,破乳后的沥青包裹水泥颗粒,减缓了水泥早期水化速度;后期水化迅速,结构逐渐致密,部分沥青与Ca(OH)_2,C_3S,C_2S及钙矾石等水化产物相互镶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 计算机断层成像试验 细观损伤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苗 田青 +4 位作者 屈孟娇 祁帅 姚田帅 许鸽龙 邓德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3-47,共5页
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不同配合比的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探讨了其应力-应变的本构行为,分析了本构方程参数随CA砂浆组成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两者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分段式方程计算所得曲线与试验测试曲线符合... 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不同配合比的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探讨了其应力-应变的本构行为,分析了本构方程参数随CA砂浆组成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两者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分段式方程计算所得曲线与试验测试曲线符合良好,能够有效反映CA砂浆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特性。沥灰比(m_(A)/m_(C))与水灰比(m_(W)/m_(C))对CA砂浆微观结构的影响不同,本构方程参数随m_(A)/m_(C)的变化程度大于随m_(W)/m_(C)的变化程度。依据本构方程参数与m_(A)/m_(C)、m_(W)/m_(C)的转换关系及CA砂浆抗压强度、峰值应变的计算公式,可有效估算某一已知配合比的CA砂浆的应力-应变全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关系 配合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永江 郑新国 +3 位作者 李书明 曾志 刘竞 翁智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2-967,共6页
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不同温度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荷载一挠度曲线,通过对荷载一挠度曲线面积的积分得到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断裂能,进而获得了温度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韧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 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不同温度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荷载一挠度曲线,通过对荷载一挠度曲线面积的积分得到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断裂能,进而获得了温度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韧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微观形貌,探讨了温度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韧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40~80℃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受弯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出现由脆性断裂至韧性断裂再到柔性断裂的逐次转变.当沥灰比(质量比)为0.30时,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韧性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当沥灰比为0.45~0.90时,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韧性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10℃左右时砂浆韧性最好.随着沥灰比的增加,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韧性对温度的敏感性逐渐增大.当沥灰比逐渐增加时,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中的沥青形成连续膜;随着沥灰比的继续增加,砂浆中沥青膜厚度增加,从而导致砂浆韧性对温度的敏感性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温度 韧性 沥灰比 荷载-挠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英 凌天青 +1 位作者 乔冠华 许志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74-677,共4页
推荐了适于水泥—乳化沥青混合科这种新型半柔性路面材料特点的实验方法,并介绍了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 混合料 配合比 设计 道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浩 王平 +1 位作者 徐井芒 曾晓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5-720,共6页
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中国铁路轨道系统(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现场取样试件进行反复荷载试验,试验采用恒应变控制.结果表明:单调加载情况下CA砂浆的极限抗压强度较大,现场取样试件的极限抗压强度较室内试件大... 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中国铁路轨道系统(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现场取样试件进行反复荷载试验,试验采用恒应变控制.结果表明:单调加载情况下CA砂浆的极限抗压强度较大,现场取样试件的极限抗压强度较室内试件大;反复荷载会造成CA砂浆损伤不断积累,从而使其承载能力达到极限承载强度后迅速下降.通过试验和参数研究,提出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的反复荷载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反复荷载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荷载作用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徐变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昊 曾晓辉 +2 位作者 谢友均 龙广成 傅强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1-278,共8页
连续测试了加载3a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徐变,分析了应力水平对其徐变和徐变度的影响以及徐变后CA砂浆的力学性能与孔结构.结果表明:CA砂浆徐变速度远大于普通混凝土,应力水平为0.5时CA砂浆10d的徐变速度为普通混凝土的3~4倍,且徐... 连续测试了加载3a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徐变,分析了应力水平对其徐变和徐变度的影响以及徐变后CA砂浆的力学性能与孔结构.结果表明:CA砂浆徐变速度远大于普通混凝土,应力水平为0.5时CA砂浆10d的徐变速度为普通混凝土的3~4倍,且徐变度是普通混凝土的几十倍;应力水平对CA砂浆的徐变有严重影响,在低应力水平下,徐变在300d后几乎不再增长,而高应力水平下,徐变在后期仍增加明显;徐变后的CA砂浆强度有所提高;Ⅱ型CA砂浆变形能力有明显退化,Ⅱ型CA砂浆的长期承载力仅为其抗压强度的40%左右;徐变使CA砂浆孔结构发生变化,应力水平对孔结构演化有较大影响,这可能与长期荷载作用下沥青黏性流动、界面滑移和水的迁移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 徐变 荷载 应力水平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吸收层的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路面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0-425,共6页
为了研究设置应力吸收层后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水泥混凝土加铺路面接缝在最不利温度时的温度-荷载耦合模型,对不同沥青加铺层厚度、模量和不同应力吸收层厚度、模量工况下的温度应力与温度... 为了研究设置应力吸收层后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水泥混凝土加铺路面接缝在最不利温度时的温度-荷载耦合模型,对不同沥青加铺层厚度、模量和不同应力吸收层厚度、模量工况下的温度应力与温度-荷载耦合应力进行研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沥青加铺层、应力吸收层的合理厚度范围,并对加铺层与吸收层的模量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沥青加铺层 应力吸收层 力学响应 温度应力 温度-荷载耦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怀兵 熊鑫 熊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83,196,共5页
针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问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修正了马歇尔试验研究,引入极差分析法分析了沥青用量、级配、水泥用量和用水量4个典型因素对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的影响,并辅以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考虑经济性,提出了... 针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问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修正了马歇尔试验研究,引入极差分析法分析了沥青用量、级配、水泥用量和用水量4个典型因素对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的影响,并辅以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考虑经济性,提出了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优化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优化的AC-13矿料级配,沥青用量3.6%、水泥用量3%、用水量5.5%的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在路用性能上较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有显著改善,接近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是一种经济性和路用性能良好的筑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 正交试验 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拌水泥沥青浆体的流动性及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孔祥明 张艳荣 +4 位作者 张敬义 马晓伟 曹恩祥 刘永亮 黄婉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9-575,共7页
研究了乳化沥青对新拌水泥沥青浆体流动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分析测试了添加不同类型及不同掺量的乳化沥青后新拌浆体的流动性(扩展度)及水化热;采用光学显微镜原位观察了分散体系显微结构的形成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的加入可大... 研究了乳化沥青对新拌水泥沥青浆体流动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分析测试了添加不同类型及不同掺量的乳化沥青后新拌浆体的流动性(扩展度)及水化热;采用光学显微镜原位观察了分散体系显微结构的形成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的加入可大大提高浆体的流动性和流动保持性,同时可延缓水泥水化进程;随乳化沥青掺量的增大,浆体流动性先增大后降低,流动保持性逐渐增强,诱导期逐渐延长;阴离子乳化沥青对浆体流动性和流动保持性的改善及其对水泥水化的延缓效果较阳离子乳化沥青更为显著;浆体显微结构的形成及演化包括乳化沥青颗粒对水泥颗粒的吸附、乳化沥青破乳同时伴随水泥水化等几个过程,最终形成水泥、水化产物和沥青膜互穿的有机-无机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水泥-沥青胶凝材料(CAB) 扩展度 水泥水化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路面水性环氧稀浆下封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黏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建华 方滢 张争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86,共8页
为了探究水泥路面水性环氧稀浆下封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黏结性能,首先通过原材料的选取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成型“半刚性基层+水性环氧稀浆封层+水泥混凝土板”组合试验试件。在此基础上,借助具有竖向荷载的直接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稀... 为了探究水泥路面水性环氧稀浆下封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黏结性能,首先通过原材料的选取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成型“半刚性基层+水性环氧稀浆封层+水泥混凝土板”组合试验试件。在此基础上,借助具有竖向荷载的直接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稀浆封层结合料条件下的封层级配、封层后期养生温度、封层成型温度和半刚性基层表面污染程度对稀浆封层和半刚性基层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保证二者层间黏结性能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质乳化沥青和SBR改性乳化沥青,水性环氧-SBR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黏结性能明显较优;各因素对不同结合料的封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黏结性能影响程度一致,均表现出封层级配、成型温度和污染程度对层间黏结性能影响较大,而后期养生温度对层间黏结性能影响较小的特点;建议采用细粒式封层,在20℃的成型温度下铺筑封层且在铺筑前清扫半刚性基层下承层的措施,以保证层间的黏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性环氧-SBR改性乳化沥青 稀浆封层 下封层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性能的冷再生上基层材料组成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江涛 孙立军 +1 位作者 刘黎萍 孙斌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66-672,共7页
通过点对点测弯沉的方法,计算出了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模量.以结构层模量为基础,对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上基层路面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冷再生混合料材料组成的设计要求,并进行了冷再生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和试验路验证.结果表明:... 通过点对点测弯沉的方法,计算出了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模量.以结构层模量为基础,对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上基层路面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冷再生混合料材料组成的设计要求,并进行了冷再生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和试验路验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设计的冷再生混合料对沥青路面进行维修,可以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能 水泥-乳化沥青 冷再生 上基层 材料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