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雨-干湿循环-荷载综合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志刚 何斯华 +2 位作者 黎凯 黄红明 章泽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为研究酸雨环境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水泥稳定碎石受酸雨、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对试件进行中性化测试和微观检测,揭示不同酸度、干湿循环周期和荷载循环次数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劣... 为研究酸雨环境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水泥稳定碎石受酸雨、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对试件进行中性化测试和微观检测,揭示不同酸度、干湿循环周期和荷载循环次数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劣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7个周期的干湿循环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强度会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加,并且在短期的酸雨侵蚀试验中,试件内部的中性化程度很低;在pH=3的酸雨环境中,随着干湿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试件由外而内不断劣化,其强度随之降低;在同样的酸雨环境中,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综合作用对试件强度的削弱更为明显,而且两者作用的顺序不同亦会对试件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演化模型,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旧路改造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残余强度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干湿循环 荷载循环 水泥稳定碎石 强度 演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水泥稳定碎石损伤表征指标
2
作者 吕悦晶 李家琪 +3 位作者 魏彩霞 权磊 汤文 麻春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4,220,共6页
为了更好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损伤过程,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理论,提出了损伤表征指标——可移灰度级对(Psgl)和损伤度(D),分析了骨架空隙型和骨架密实型两种典型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损伤过程,计算水泥稳定碎石断面在不同损伤程度下的损... 为了更好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损伤过程,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理论,提出了损伤表征指标——可移灰度级对(Psgl)和损伤度(D),分析了骨架空隙型和骨架密实型两种典型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损伤过程,计算水泥稳定碎石断面在不同损伤程度下的损伤表征指标.结果表明:可移灰度级对可以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损伤过程;随着荷载级位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的损伤度以二次抛物线的形式逐步增加,损伤的发展累积损伤度约占整个加载过程的80%;骨架空隙型结构试件的损伤发展速率在整体上要高于骨架密实型结构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裂纹 损伤表征指标 CT图像 灰度共生矩阵 可移灰度级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伟军 金振洲 +3 位作者 杨建宇 刘于涵 姚钧天 贺智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为了改善再生基层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以不同掺量的再生骨料、碱激发锂渣制备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微观特性和收缩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法进一步分析了再生骨料和碱激发锂渣掺量与混合料各项性... 为了改善再生基层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以不同掺量的再生骨料、碱激发锂渣制备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微观特性和收缩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法进一步分析了再生骨料和碱激发锂渣掺量与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逐渐升高;碱激发锂渣和再生骨料的最佳掺量为别为15%和40%,较纯40%再生骨料混合料,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7 d抗压强度、7 d劈裂强度、7 d弯拉强度分别提升了12.9%、8.8%、12.7%,7 d、28 d干缩系数分别降低了15.8%、28.1%,平均温缩系数下降了5.4%。灰色关联法分析表明,碱激发锂渣掺量与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平均温缩系数的关联度更高,再生骨料掺量对混合料干缩系数的影响更显著。微观试验表明,碱激发锂渣参与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盐和钙矾石,优化了混合料的界面过渡区,使混合料的微观结构更加紧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再生骨料 碱激发锂渣 微观特性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颗粒表面处理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何占军 郭津 +1 位作者 刘晓龙 杨若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7,117,共8页
水泥稳定碎石易干缩、温缩等缺点常诱发并导致路面裂缝的产生,将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入水稳碎石中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利用橡胶的高弹性改善水稳碎石的缩裂特性。由于橡胶与水泥石之间存在巨大模量差异,二者的界面过渡区薄弱... 水泥稳定碎石易干缩、温缩等缺点常诱发并导致路面裂缝的产生,将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入水稳碎石中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利用橡胶的高弹性改善水稳碎石的缩裂特性。由于橡胶与水泥石之间存在巨大模量差异,二者的界面过渡区薄弱,降低了材料力学性能。为此,采用NaOH对橡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进行干缩、温缩和强度试验探究改性橡胶对水稳碎石缩裂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界面形态及化学组成。结果显示:加入改性橡胶粉的水稳碎石温缩和干缩均比掺加未改性橡胶颗粒进一步降低,而无侧限抗压强度则提高5%以上;表面处理橡胶与水泥石之间的裂缝间隙得到了明显改善,界面过渡区Ca/Si值下降、C—S—H生成量增加,橡胶颗粒被水泥石紧密包裹、界面结合紧密。结果表明:将橡胶粉表面改性后掺入水泥稳定碎石有效提高了其缩裂性能和强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橡胶 表面处理 水泥稳定碎石 干缩 温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余海龙 白文鼎 +2 位作者 刘梅芳 胡力群 暴英波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3-2352,共10页
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基层最常用的材料,玄武岩纤维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中粒径4.75 mm以下细集料含量较多的特点,首先研究了玄武岩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水泥稳定细集料抗压强度、抗... 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基层最常用的材料,玄武岩纤维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中粒径4.75 mm以下细集料含量较多的特点,首先研究了玄武岩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水泥稳定细集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整体的力学性能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长度的纤维在1.2‰(质量分数)的掺量下可使水泥稳定细集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达到最高,水泥稳定细集料1.2‰的纤维掺量换算为水泥稳定碎石整体的纤维掺量为0.48‰;将不同长度纤维按0.48‰掺量掺入水泥稳定碎石后发现,掺入12 mm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表现出更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采用12 mm玄武岩纤维,在0.48‰的掺量下,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7 d劈裂强度和14 d弯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3.4%、34.2%和34.1%,此外,玄武岩纤维能够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其中14 d时的降低幅度达到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水泥稳定碎石 悬浮密实结构 抗压强度 纤维掺量 基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均匀性的图像检测技术研究
6
作者 朱家剑 陈炎鑫 +2 位作者 荣鑫 刘洪海 祁金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8-864,共7页
针对水泥稳定基层摊铺施工均匀性检测主要依靠人工目测判别,存在检测精度低和判断结果主观等问题,文章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摊铺均匀性检测,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泥稳定碎石颗粒图像分割方法,将图像中各档集料分离,结合四边静矩理论检... 针对水泥稳定基层摊铺施工均匀性检测主要依靠人工目测判别,存在检测精度低和判断结果主观等问题,文章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摊铺均匀性检测,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泥稳定碎石颗粒图像分割方法,将图像中各档集料分离,结合四边静矩理论检测图像中的粗集料摊铺施工均匀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割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图像,依据图像数据客观地检测集料分布的均匀性状况,为水泥稳定基层摊铺施工均匀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图像分割 四边静矩理论 均匀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细观机理研究
7
作者 刘子龙 马士宾 +2 位作者 贺苗 梁栋 牛宗岳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4,共9页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细观演化机理,构建了细观非均质水泥稳定碎石数值模型,结合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反演出模型细观参数,引入微裂隙网络研究不同裂隙参数对微裂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裂隙数目下系统能量演化规律...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细观演化机理,构建了细观非均质水泥稳定碎石数值模型,结合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反演出模型细观参数,引入微裂隙网络研究不同裂隙参数对微裂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裂隙数目下系统能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构建的水泥稳定碎石离散元模型可较为准确地表征材料细观破坏特征;微裂损伤是二次振动加载后裂隙宽度增大和裂隙数目增多共同作用的结果,裂隙密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起决定性作用;裂隙密度增加,材料储存弹性应变能的能力减弱,峰值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输入总能量降低。验证了早期微裂对于降低收缩应力的积极作用,揭示了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微裂力学特征和细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无侧限抗压强度 离散元法 微裂技术 细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低温环境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宏观性能与微细观空隙结构
8
作者 肖寒 唐勇 +3 位作者 李浩 杨泽众 樊德林 牛豪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501-6509,共9页
为了研究寒区低温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疲劳特性与抗冻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采用5、10、15℃模拟现场低温养生条件,基于力学性能试验、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对比分析低温养生、20℃标准养生和30℃养生条... 为了研究寒区低温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疲劳特性与抗冻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采用5、10、15℃模拟现场低温养生条件,基于力学性能试验、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对比分析低温养生、20℃标准养生和30℃养生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动态回弹模量及抗疲劳性能与抗冻耐久性能差异,研究了养生温度对冻融循环试验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微细观空隙结构衰减规律的影响,建立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微细观空隙结构与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较于标准养生温度(20℃),5~10℃养生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可达20%~40%,疲劳寿命降低了40%~50%,低温养生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疲劳特性和抗冻性能有显著劣化影响,且养生温度越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和疲劳特性下降幅度越大;提高养生温度有助于降低冻融循环后微细观空隙直径衰减速率,增加冻融循环试验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空隙结构的稳定和细化微细观空隙结构,从而增加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抗疲劳耐久性能与抗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 养生温度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抗冻性能 微细观空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取芯芯样分类与整体性评价技术标准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龙 解晓光 +1 位作者 王政 姜凤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7,共9页
为了实现水泥稳碎石基层整体性质量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消除7 d取芯芯样质量评判的随意性、弥补因不考虑气候条件和公路等级等因素对施工质量评价的局限性,选择高速、一级、二级和三级共5条公路,对7 d龄期的水泥稳定粒料类基层进行了大量... 为了实现水泥稳碎石基层整体性质量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消除7 d取芯芯样质量评判的随意性、弥补因不考虑气候条件和公路等级等因素对施工质量评价的局限性,选择高速、一级、二级和三级共5条公路,对7 d龄期的水泥稳定粒料类基层进行了大量的取芯试验,系统地对取芯芯样的形态进行了调研、统计和分析,根据芯样的完整程度,将其分为完整类、残缺类和松散类3类,芯样完整性的差异代表其扩散荷载应力能力的不同,根据芯样的致密程度,将芯样进一步分成8级,芯样致密性的不同体现服役功能性差别,提出了评价路段芯样完整率的计算方法,确定了芯样完整率技术标准的确定原则,对于季冻区宜采用F(Ⅰ+Ⅱ)作为评价指标,对于非季冻区宜采用F(Ⅰ)作为评价指标,并根据回归曲线,提出了不同区域不同等级道路7 d龄期内的芯样完整率技术标准。结果表明:芯样完整率与道路等级呈线性关系,道路等级对其影响幅度为2%~9%,养生模式的影响幅度为10%左右,气候因素的影响幅度为5%左右。研究成果实现了对半刚性基层取芯芯样质量和整体性质量的定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 芯样分类 整体质量 定量评价 完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橡胶粉对水泥稳定碎石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可良 李淑媛 +1 位作者 范圣伟 黄建政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9,98,共7页
为了消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疲劳损伤产生的裂缝,采用三分点加载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废弃橡胶粉掺量下水泥稳定碎石的疲劳性能,运用三点弯曲梁法表征了掺加废弃橡胶粉的水泥稳定碎石抗疲劳机理.结果表明:掺加10、20 kg/m^(3)废弃橡胶粉... 为了消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疲劳损伤产生的裂缝,采用三分点加载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废弃橡胶粉掺量下水泥稳定碎石的疲劳性能,运用三点弯曲梁法表征了掺加废弃橡胶粉的水泥稳定碎石抗疲劳机理.结果表明:掺加10、20 kg/m^(3)废弃橡胶粉的水泥稳定碎石疲劳寿命优于基准组水泥稳定碎石;当废弃橡胶粉掺量为10、20 kg/m^(3)时水泥稳定碎石的起裂韧度是基准组的1.49、2.58倍,失稳韧度是基准组的1.30、2.21倍,断裂能也较大,抗疲劳性能显著;当废弃橡胶粉掺量为30 kg/m^(3)时,水泥稳定碎石的抗疲劳性能并没有提高,这可能与废弃橡胶粉掺量过大导致弯拉强度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废弃橡胶粉 疲劳寿命 疲劳方程 断裂韧度 断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振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与煤矸石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稷良 郭文彬 +2 位作者 宋庆凯 徐伟东 刘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765,共9页
为研究激振搅拌工艺对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准,对比分析普通搅拌与激振搅拌对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拌状态下增加激振工艺对基层混合料抗压强度的提升... 为研究激振搅拌工艺对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准,对比分析普通搅拌与激振搅拌对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拌状态下增加激振工艺对基层混合料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显著,在激振气压为0.4 MPa、激振干拌30 s后普通湿拌30 s条件下,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佳;激振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强度的平均提升幅度约为20%,对煤矸石混合料的强度提升更加显著,水泥剂量越少,提升幅度越大。SEM结果表明激振搅拌后混合料中的水化产物分布更加均匀,结构更加致密;经线性拟合计算,当水泥剂量为2.0%~7.0%(质量分数,下同)时,激振搅拌对于碎石混合料可节约8.9%~26.3%的水泥,对于煤矸石混合料可节约12.9%~30.8%水泥,且节约率与水泥剂量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材料 激振搅拌 水泥稳定碎石 煤矸石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拉压不同力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潘勤学 姜舜君 +3 位作者 郑健龙 吕松涛 张军辉 宋小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230,共13页
为解决现行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及其取值与材料实际力学特性不匹配的问题,选取典型水泥稳定碎石开展了不同水泥剂量与加载速度下的单轴压缩及直接拉伸试验,研究了其应力应变特性,并分析了压拉强度、模量及泊松比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揭... 为解决现行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及其取值与材料实际力学特性不匹配的问题,选取典型水泥稳定碎石开展了不同水泥剂量与加载速度下的单轴压缩及直接拉伸试验,研究了其应力应变特性,并分析了压拉强度、模量及泊松比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拉压不同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拉压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性质符合双模量理论的双线性特征,2%~3%水泥剂量范围为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本质特性发生变化的过渡区;水泥稳定碎石的拉压力学参数与加载速度和水泥剂量均呈良好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就影响因素而言,水泥剂量对材料拉压参数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加载速度;就力学参数而言,模量受水泥剂量和加载速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强度,最后为泊松比,且相较于抗压,抗拉力学参数受这2种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压拉模量比及压拉泊松比的比值受加载速度和水泥剂量的影响较小,压拉强度比随水泥剂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水泥剂量超过3%时,压拉强度比趋于稳定,据此建立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拉压力学参数量化取值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双模量理论的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取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材料 力学参数 水泥稳定碎石 拉压不同特征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建筑垃圾水泥稳定碎石力学强度增长规律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宇 蒋应军 +2 位作者 范江涛 许晓平 俞晓松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55-3764,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CSM)力学强度的影响,以强度最高或掺量最大为原则提出了再生集料最佳掺量和配比,并在最优掺量下研究了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CSMRA)的力学强度增长规律,提出了CSRA力学强度的预测模型,并... 本文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CSM)力学强度的影响,以强度最高或掺量最大为原则提出了再生集料最佳掺量和配比,并在最优掺量下研究了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CSMRA)的力学强度增长规律,提出了CSRA力学强度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CSRA抗压强度随再生细集料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再生粗集料掺量增加而降低,再生集料最大掺量为70%(质量分数);所建立的力学强度增长方程和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不大于14.0%,表明在确定水泥掺量、集料类型、矿料配比及7 d强度后,该模型可准确预测CSRA在其他养生龄期时的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水泥稳定碎石 力学强度 增长规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子龙 马士宾 +2 位作者 贺苗 梁栋 刘月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5,283,共9页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内部细观空隙特征变化对微裂程度的影响,借助CT无损检测技术提取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空隙特征参数,采用灰熵关联度探讨水泥稳定碎石空隙参数与微裂程度关联性,建立空隙数量与微裂程度灰色关系模型。结果表明:...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内部细观空隙特征变化对微裂程度的影响,借助CT无损检测技术提取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空隙特征参数,采用灰熵关联度探讨水泥稳定碎石空隙参数与微裂程度关联性,建立空隙数量与微裂程度灰色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延长振动时间,面空隙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微裂程度呈现先增长后降低趋势。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相比未微裂试件空隙数量有所增加,且微裂作用对面积在0~0.1 mm^(2)范围内的空隙影响最为显著。圆度在0~0.2范围内空隙占比随振动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微裂后空隙分形维数均大于未微裂试件,且材料内部空隙形状趋于复杂化。空隙数量与微裂程度关联度最高。基于上述结果建立的微裂程度GM(1,2)预测模型可为水泥稳定碎石微裂技术细观层面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CT图像 微裂技术 空隙特征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小麦秸秆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影响研究
15
作者 秦佳铭 王欢 +1 位作者 王建棋 贾利旺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80-4490,共11页
为了研究改性小麦秸秆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小麦秸秆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并分析了NaOH溶液浓度和改性时间对秸秆质量的影响。将改性后的秸秆纤维掺入水泥稳定碎石中,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 为了研究改性小麦秸秆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小麦秸秆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并分析了NaOH溶液浓度和改性时间对秸秆质量的影响。将改性后的秸秆纤维掺入水泥稳定碎石中,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得到最佳纤维配比,在最佳纤维配比下进行干缩试验、冻融试验,结合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测试,观察改性前后小麦秸秆微观变化及秸秆纤维在水泥稳定碎石内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3.5%的NaOH溶液对小麦秸秆进行12 h的改性处理时,小麦秸秆的质量损失率较高,可减轻对水泥的缓凝作用;秸秆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增强作用,纤维长度为20 mm、掺量为0.15%(质量分数)时强度最高,且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不断提升。秸秆纤维水泥稳定碎石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相比,其干缩性能和抗冻性能均有明显改善;ESEM分析表明改性后的小麦秸秆可以提升其与基体的黏结,阻止或延缓水泥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小麦秸秆 水泥稳定碎石 力学性能 干缩性能 抗冻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研究
16
作者 韩洪宇 李少秋 +4 位作者 魏武巍 季节 王君武 李增宝 郑文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54-4260,共7页
为研究橡胶粉、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和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半圆弯曲试验,通过刚度、断裂能、断裂韧性等指标评价改性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结果表明,未改性橡胶粉可增强混合料的断裂能、断裂韧性,改性橡胶... 为研究橡胶粉、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和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半圆弯曲试验,通过刚度、断裂能、断裂韧性等指标评价改性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结果表明,未改性橡胶粉可增强混合料的断裂能、断裂韧性,改性橡胶粉对混合料抗裂性能的提升更显著。抗裂级配可提高混合料的刚度、断裂能和断裂韧性,从而增强混合料的抗裂性能。改性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再生集料以等体积的方式替代30%的天然集料时,其抗裂性能和强度均优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橡胶粉 建筑垃圾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抗裂级配 抗裂性能 道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配类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 被引量:32
17
作者 曾梦澜 罗迪 +1 位作者 吴超凡 吴正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共7页
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了悬浮密实和骨架密实两种集料级配类型各5个水泥用量共10种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材料的各项材料参数,进而分析了材料在温度、湿度作用下的抗裂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悬浮密实型和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材料... 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了悬浮密实和骨架密实两种集料级配类型各5个水泥用量共10种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材料的各项材料参数,进而分析了材料在温度、湿度作用下的抗裂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悬浮密实型和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材料不开裂的极限降温幅度和极限失水率都是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水泥用量时,骨架密实型材料较悬浮密实型材料的极限降温幅度高19.9%~24.3%和极限失水率高3.6%~6.8%;骨架密实型材料的最佳水泥用量较悬浮密实型材料的最佳水泥用量低约2%,而最佳水泥用量时极限降温幅度高279%~294%和极限失水率高109%~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 水泥稳定碎石 密实类型 抗裂性能 极限降温幅度 极限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孙兆辉 王铁斌 +3 位作者 许志鸿 刘志远 邱颖峰 林晓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5-290,共6页
通过试验分析了集料级配类型、试件尺寸、水泥剂量、水泥品种、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等对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分析了不同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从而为强度的合理限值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集料级配类型 延迟时间 无侧限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兆辉 许志鸿 +2 位作者 刘志远 欧阳伟 林晓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55-559,共5页
在养生温度为25°C和10°C的情况下,分别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缩试验以及温缩试验.比较这2种养生温度下的试验结果发现: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及收缩性能均有影响;低温条件下养生、施工有... 在养生温度为25°C和10°C的情况下,分别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缩试验以及温缩试验.比较这2种养生温度下的试验结果发现: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及收缩性能均有影响;低温条件下养生、施工有利于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养生温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干缩系数 温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干缩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孙兆辉 许志鸿 +1 位作者 王铁斌 曹卫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干缩裂缝的缺陷,进行了一次和二次循环干燥收缩试验,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干缩变形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完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级配组成,改善其收缩性能,减少其干缩量奠定...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干缩裂缝的缺陷,进行了一次和二次循环干燥收缩试验,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干缩变形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完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级配组成,改善其收缩性能,减少其干缩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级配组成 干燥收缩 干缩应变 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