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渣、粉煤灰协同增效下水泥稳定再生碎石基层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冬魁 陈学武 +2 位作者 席爽 王双喜 江水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7-1966,共10页
水泥稳定再生碎石存在强度不足和易收缩等问题,导致旧混凝土路面破碎再生技术的应用受限。为改善基于水泥稳定再生碎石基层的材料性能,引入钢渣和粉煤灰进行协同效应研究,并分析不同掺量的钢渣和粉煤灰对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再生碎石(CFS... 水泥稳定再生碎石存在强度不足和易收缩等问题,导致旧混凝土路面破碎再生技术的应用受限。为改善基于水泥稳定再生碎石基层的材料性能,引入钢渣和粉煤灰进行协同效应研究,并分析不同掺量的钢渣和粉煤灰对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再生碎石(CFSSR)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和粉煤灰对再生基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钢渣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CFSSR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钢渣和粉煤灰的掺量分别为50%和16%(质量分数)时,CFSSR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4.72 MPa,相较于普通水泥稳定再生碎石提高了25.20%。在此掺量下,钢渣和粉煤灰还显著降低了材料的干缩性,尽管对温缩性略有不利影响,但整体收缩性显著降低。在最佳掺量下,CFSSR内形成了大量针棒状钙矾石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两者相互交织并填充空隙,增强了结构的密实性,并产生了协同增强效应。本文为钢渣在公路养护工程中作为基层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基层材料 钢渣 粉煤灰 强度 收缩性 水泥稳定再生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唐亮 谈至明 周玉民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569,共5页
采用新研发的数字化冲刷试验仪(动水压力、速度和入射角度等可调),开展了水泥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这2种基层材料的室内冲刷试验,得到了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冲刷深度与冲刷次数、动水压力以及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冲... 采用新研发的数字化冲刷试验仪(动水压力、速度和入射角度等可调),开展了水泥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这2种基层材料的室内冲刷试验,得到了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冲刷深度与冲刷次数、动水压力以及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冲刷动水压力与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对其抗冲刷能力影响最大.研究成果可作为制定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方法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水泥稳定基层材料 抗冲刷性能 冲刷动水压力 冲刷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振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与煤矸石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稷良 郭文彬 +2 位作者 宋庆凯 徐伟东 刘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765,共9页
为研究激振搅拌工艺对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准,对比分析普通搅拌与激振搅拌对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拌状态下增加激振工艺对基层混合料抗压强度的提升... 为研究激振搅拌工艺对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准,对比分析普通搅拌与激振搅拌对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拌状态下增加激振工艺对基层混合料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显著,在激振气压为0.4 MPa、激振干拌30 s后普通湿拌30 s条件下,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佳;激振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强度的平均提升幅度约为20%,对煤矸石混合料的强度提升更加显著,水泥剂量越少,提升幅度越大。SEM结果表明激振搅拌后混合料中的水化产物分布更加均匀,结构更加致密;经线性拟合计算,当水泥剂量为2.0%~7.0%(质量分数,下同)时,激振搅拌对于碎石混合料可节约8.9%~26.3%的水泥,对于煤矸石混合料可节约12.9%~30.8%水泥,且节约率与水泥剂量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材料 激振搅拌 水泥稳定碎石 煤矸石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废旧混凝土水泥稳定再生材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立成 任晃 +5 位作者 曾国东 何禹忠 吴超凡 方杨 韩庆奎 蒋岳楼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0-1766,共7页
为了研究废旧混凝土强度与再生集料性能及水泥稳定再生基层材料的力学及耐久性能之间的影响规律,采用钻芯法对废旧桥梁T梁、立柱、废旧路面混凝土不同结构部位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得出废旧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分别为25.8 MPa、37.4 MP... 为了研究废旧混凝土强度与再生集料性能及水泥稳定再生基层材料的力学及耐久性能之间的影响规律,采用钻芯法对废旧桥梁T梁、立柱、废旧路面混凝土不同结构部位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得出废旧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分别为25.8 MPa、37.4 MPa、58.1 MPa。对3种不同强度废旧混凝土再生集料的性能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强度废旧混凝土对再生集料性能及水泥稳定再生材料力学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旧混凝土强度增加,再生集料的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吸水率减小,塑限指数及相对表观密度增大;废旧T梁、立柱、路面混凝土水泥稳定再生材料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分别近似的呈线性减小和增大的趋势;同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冲刷性能均表现增大的变化规律,但干缩性能减弱。废旧混凝土强度增加能有效提高水泥稳定再生材料的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混凝土 再生集料 水泥稳定再生材料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RAP材料劈裂应力-应变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冯德成 赵银 陈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8,共5页
为研究水泥稳定再生沥青混合料(RAP)基层材料的抗拉性能,根据不同的RAP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5%、30%)和水泥剂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5%、5.0%)设计了4种混合料,采用劈裂试验分析了RAP掺量和试验温度分别为-15、5、20℃对材料劈裂强度... 为研究水泥稳定再生沥青混合料(RAP)基层材料的抗拉性能,根据不同的RAP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5%、30%)和水泥剂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5%、5.0%)设计了4种混合料,采用劈裂试验分析了RAP掺量和试验温度分别为-15、5、20℃对材料劈裂强度、劈裂回弹模量、峰值应变、能密度和脆性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劈裂强度、劈裂回弹模量和脆性指数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降幅随RAP掺量增加而增大;在-15℃,随RAP掺量的增加,劈裂强度和峰值应变持续减小,脆性指数增大;正温条件下随RAP掺量增加,劈裂强度、峰值应变和能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劈裂模量和脆性指数趋于减小;模量、峰值应变、能密度和脆性指数与劈裂强度之间均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使各评价指标趋于改善的RAP推荐掺量为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基层 再生废旧沥青路面材料 劈裂试验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赤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梁旭 梁乃兴 +2 位作者 曾建民 梅迎军 于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086-1089,共4页
通过对水泥赤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的测定以及配合比设计,从室内无侧限抗压、劈裂强度、弹性模量、室内回弹模量、抗冻性及固化机理几个方面,分析研究了水泥赤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水泥赤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的测定以及配合比设计,从室内无侧限抗压、劈裂强度、弹性模量、室内回弹模量、抗冻性及固化机理几个方面,分析研究了水泥赤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加赤泥的混合料的各种性能均优于未掺加的混合料,根据各室内试验结果最终确定了混合料中赤泥的最佳掺量范围为1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赤泥 性能研究 基层 筑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拌养水泥稳定珊瑚砂基层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耿九光 尚涛 陈明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4-798,共5页
利用珊瑚砂取代天然河砂制备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系统研究了水泥稳定珊瑚砂材料在海水拌合养护、淡水拌合养护制度以及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差异,利用XRD、SEM对其微观结构和强度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拌合养护水泥稳定珊... 利用珊瑚砂取代天然河砂制备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系统研究了水泥稳定珊瑚砂材料在海水拌合养护、淡水拌合养护制度以及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差异,利用XRD、SEM对其微观结构和强度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拌合养护水泥稳定珊瑚砂材料比淡水拌合与养护早期强度发展快,但后期强度会出现倒缩,其中5%、6%、7%、8%水泥用量90 d强度分别倒缩15%、5%、3%、1.5%,而6%水泥用量下的试件90 d强度依然满足规范要求;干湿循环作用加速了海水对水泥稳定珊瑚砂材料内部结构破坏,最终导致材料表面局部脱落、松散,使强度降低;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海水拌合水泥稳定珊瑚砂材料水化产物与普通水泥石类型相同,水泥水化产物与珊瑚砂表面孔隙紧密接触,有利于增强浆体与珊瑚骨料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水泥稳定基层材料 海水 养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玉春 陈德志 《林业科技情报》 2005年第1期64-65,共2页
针对水泥稳定基层易产生裂缝而影响路面使用寿命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对水稳基层裂缝形成的机理、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从优选原材料、执行施工规范、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等方面入手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从而减... 针对水泥稳定基层易产生裂缝而影响路面使用寿命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对水稳基层裂缝形成的机理、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从优选原材料、执行施工规范、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等方面入手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从而减少或避免水稳基层产生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措施 基层裂缝 原因 路面使用寿命 水泥稳定基层 裂缝形成 施工规范 施工质量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9
作者 杨树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文章以新疆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第10合同段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为例,详细阐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的质量控制及接缝的质量控制等几个重要环节,以规范为... 文章以新疆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第10合同段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为例,详细阐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的质量控制及接缝的质量控制等几个重要环节,以规范为依据,提出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法及控制要点,可用以指导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根据工程实践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砂砥基层 质量控制 材料 机械设备 混合料 接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废旧水泥混凝土全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亚伟 蔡良才 +1 位作者 吴永根 刘庆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3-270,共8页
为了完全再生利用灾后产生的大量废旧水泥混凝土(WCC),研究再生混凝土(RC)、水泥稳定水泥混凝土废料基层材料(CCBM)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结构及机理。结果表明:RC含气量可达4.7%,维勃稠度达10~15s,28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在6MPa、56... 为了完全再生利用灾后产生的大量废旧水泥混凝土(WCC),研究再生混凝土(RC)、水泥稳定水泥混凝土废料基层材料(CCBM)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结构及机理。结果表明:RC含气量可达4.7%,维勃稠度达10~15s,28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在6MPa、56MPa以上,抗渗等级在S40以上,氯离子渗透性低。RC结构包括骨料、新、旧砂浆、骨料与新、旧砂浆过渡区、新旧砂浆过渡区六相,骨料新砂浆、新旧砂浆过渡区结构致密,骨料旧砂浆界面处有裂缝,通过骨料预吸水、掺粉煤灰和外加剂改善了RC的性能。4%、5%、6%、7%水泥剂量CCBM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3.01MPa、3.94MPa、4.75MPa和4.98MPa,5次冻融循环后CCBM的BDR值大于80%,满足道路基层强度和抗冻耐久性要求。因而,"RC+CCBM"全再生利用技术可对灾后大量WCC进行100%的资源化利用。关键词:灾后重建;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废旧水泥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水泥稳定水泥混凝土废料基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土及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简介
11
作者 金文海 刘秩国 《林业科技情报》 2004年第2期64-64,共1页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程实践,简要介绍了水泥稳定土及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一般施工 方法和全部过程。
关键词 水泥稳定 水泥稳定砂砾 基层施工 工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对水泥稳定碎石干缩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澎 王元纲 +1 位作者 李芸 张兴丽 《森林工程》 2007年第5期65-67,77,共4页
本文探讨了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材料干缩变形特性与钢渣的掺量、颗粒大小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渣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钢渣的颗粒越细其干缩越小,钢渣的掺量越多效果也越显著。
关键词 钢渣 水泥稳定碎石 半刚性基层材料 干缩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碱激发下精炼钢渣水稳基层材料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义 谭波 +1 位作者 李育林 刘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5-909,共5页
为解决精炼钢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以精炼钢渣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颗粒偏细、低活性、存在六价铬等重金属成分及在公路应用中易于开裂等特点,研发专用碱激发剂制备低收缩抗裂钢渣路面基层材料,通过室内试验测试其力学性能并验证其... 为解决精炼钢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以精炼钢渣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颗粒偏细、低活性、存在六价铬等重金属成分及在公路应用中易于开裂等特点,研发专用碱激发剂制备低收缩抗裂钢渣路面基层材料,通过室内试验测试其力学性能并验证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中水泥的最佳掺量为8%;3%激发剂掺量(NaOH碱激发组)、水泥掺量8%的水泥稳定钢渣路面基层材料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6.19 MPa,弯拉强度及劈裂强度也分别达到2.13和0.93 MPa,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其干缩稳定性也明显优于未添加激发剂的水泥稳定精炼钢渣试件;激发剂对钢渣安全性也有改善效果,可显著降低水泥稳定钢渣浸出试验中的重金属析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钢渣 激发剂 水泥稳定材料 路面基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型建筑固废再生水稳材料疲劳性能试验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涛 肖源杰 +4 位作者 陈宇亮 李昀博 何庆宇 周震 李鼎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6-2777,共12页
为探讨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在透水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和耐久性强化问题,以建筑固废再生骨料部分替代天然碎石制备透水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基于能量理论分析透水型再生水泥稳定碎... 为探讨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在透水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和耐久性强化问题,以建筑固废再生骨料部分替代天然碎石制备透水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基于能量理论分析透水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的耗散能变化规律,并建立基于耗散能的疲劳损伤预估模型,进而分析透水型建筑固废再生水稳碎石材料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透水型建筑固废再生水稳碎石材料其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满足我国大多数公路基层的使用要求;试样累积耗散能随疲劳应力加载峰值的上升呈指数级增长,并且单次疲劳应力加卸载循环中产生的耗散能量与疲劳应力比具有较强关联,疲劳应力比为0.75和0.85的试样在每个疲劳加载循环中的耗散能相较于0.55的试样整体分别提高了50%和200%;随着试样中再生骨料占比的提升,试样在单次加载中产生的耗散能降低,试样疲劳损伤变量和疲劳损伤相对变化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基于疲劳应力峰值和损伤演化规律提出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估不同疲劳应力水平下材料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在透水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高效应用及长期服役性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型基层 建筑固废 再生水泥稳定材料 疲劳损伤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添加剂在桥梁工程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璐 陈倩 +1 位作者 王永嘉 李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04,共2页
高性能混凝土融合了高强度、高耐久性、优良的体积稳定性、易混合性、易施工性和抗渗性,成为一种高级建筑材料。其组成精心挑选,确保最佳性能。主要包括:优质硅酸盐水泥作为基础,确保强度和耐久性;细粒度沙子作为精细骨料,增强密实性;... 高性能混凝土融合了高强度、高耐久性、优良的体积稳定性、易混合性、易施工性和抗渗性,成为一种高级建筑材料。其组成精心挑选,确保最佳性能。主要包括:优质硅酸盐水泥作为基础,确保强度和耐久性;细粒度沙子作为精细骨料,增强密实性;碎石或碎砾作为粗骨料,提升结构强度;严格控制的水用量,以维持理想的水泥比例;矿物掺合料如硅灰、粉煤灰或矿渣,以提高强度和环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体积稳定 建筑材料 矿物掺合料 高耐久性 成本效益分析 硅酸盐水泥 抗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炉钢渣胶凝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杨 许四法 方诚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348-353,共6页
本文就外掺物对电炉还原钢渣活性的激发及其对混合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比硅酸盐水泥,全面考察了钢渣胶凝材料的各项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胶凝材料 工业废料 稳定 快硬性 钢渣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建工新材雄安搅拌站7条生产线全面投产
17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66,共1页
日前,雄安搅拌站的预拌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土三大建筑材料,全产品7条生产线实现全面投产,累计混凝土日产突破7 000 m^(3)、沥青混凝土日产突破3 000 t。2020年11月,雄安搅拌站首条混凝土生产线的第一方混凝土下线,经过半年的... 日前,雄安搅拌站的预拌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土三大建筑材料,全产品7条生产线实现全面投产,累计混凝土日产突破7 000 m^(3)、沥青混凝土日产突破3 000 t。2020年11月,雄安搅拌站首条混凝土生产线的第一方混凝土下线,经过半年的建设,克服重重困难,原本至少需要60天才能实现首方混凝土出机,仅仅39天就实现了出机目标,至少170天完成的4套搅拌机组生产线设备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 生产线设备 水泥稳定 建筑材料 搅拌站 沥青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3年(第7卷)总目次
18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聚合物混凝土 定量器 复合材料组分 水泥化学分析 材料力学性能 运转周期 稳定性判据 微机控制系统 文献检索课 英语听说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1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粉煤灰强度 粉煤灰综合利用 工业废物处理 稳定 基层材料 试验研究 增钙渣 河北省 硅酸盐水泥熟料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