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性能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华 陈煊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77,185,共5页
为了改善传统混凝土面层找平应用砂浆带来施工效率低、自流平效果差、流动性低的缺陷,试验研究超高性能水泥基自流平砂浆。通过水胶比试验确定最优水胶比;外加剂单因素试验研究对砂浆流动度、强度、黏度等影响;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研究对... 为了改善传统混凝土面层找平应用砂浆带来施工效率低、自流平效果差、流动性低的缺陷,试验研究超高性能水泥基自流平砂浆。通过水胶比试验确定最优水胶比;外加剂单因素试验研究对砂浆流动度、强度、黏度等影响;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研究对砂浆性能综合影响,并确定最佳配合体系。试验结果表明:(1)适宜水胶比能够使浆体稳定性提高,最佳水胶比0.25,初始流动度146 mm,28 d抗折强度6.64 MPa,28 d抗压强度26.97 MPa。(2)保水增稠剂改善砂浆泌水及提高均匀度,最佳掺量0.65 g时,砂浆黏度值为1 275 m Pa·s;乳胶粉决定拉伸黏结强度,最佳掺量4.5 g时,拉伸黏结强度值达到1.56 MPa。(3)最佳胶凝材料体系为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石膏=340 g∶30 g∶30 g∶30 g,流动度更高,强度不减弱,综合性能指标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 水泥自流平砂浆 水胶比 外加剂 胶凝材料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机理及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绘美 王培铭 张国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08-2513,共6页
通过介绍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的泛碱产物物相及泛碱机理,初次泛碱与二次泛碱的发生过程,泛碱的抑制措施等,对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在泛碱机理及抑制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饰面砂浆 泛碱 机理 抑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憎水剂影响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白的机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绘美 王培铭 张国防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2-886,900,共6页
研究了憎水剂对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1~180d泛白的影响,并对其1d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憎水剂可明显抑制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28d内的早期泛白,对其28~180d较长龄期的泛白则影响较小;1d时,憎水剂增大了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内... 研究了憎水剂对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1~180d泛白的影响,并对其1d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憎水剂可明显抑制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28d内的早期泛白,对其28~180d较长龄期的泛白则影响较小;1d时,憎水剂增大了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内部50nm^1μm的大毛细孔比例,明显降低了其孔溶液中K+,Na+的浓度,并抑制它们的迁移,使表面溶出的碱性离子总含量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表面的盐浸出率,起到了抑制泛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饰面砂浆 憎水剂 泛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气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白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6
4
作者 朱绘美 王培铭 张国防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了引气剂对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初次泛白和二次泛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引气剂通过引气和促凝作用能显著抑制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的初次泛白,还能显著减轻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7d前的二次泛白,消除7d后的二次泛白.原因... 研究了引气剂对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初次泛白和二次泛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引气剂通过引气和促凝作用能显著抑制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的初次泛白,还能显著减轻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7d前的二次泛白,消除7d后的二次泛白.原因在于引气剂虽会导致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总孔隙率增多,但能显著减少小毛细孔的比例,同时可显著降低孔溶液中K+,Na+的质量浓度,并抑制它们的迁移,使表面溶出的碱性离子总含量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表面浸取液中的固体含量,起到抑制二次泛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饰面砂浆 引气剂 泛白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机制砂水泥基自流平干混砂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郑娟荣 卢晓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09,114,共4页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粗石灰石粉、石灰石机制砂、减水剂、细石灰石粉为原材料,研究了粉砂比、砂的细度模数、减水剂和细石灰石粉掺量对砂浆流动度、保水率、7、28 d抗压强度及泌水率的影响规律,得出了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最佳配比。结...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粗石灰石粉、石灰石机制砂、减水剂、细石灰石粉为原材料,研究了粉砂比、砂的细度模数、减水剂和细石灰石粉掺量对砂浆流动度、保水率、7、28 d抗压强度及泌水率的影响规律,得出了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该水泥基自流平干混砂浆,每吨材料成本仅135元,将砂浆的水粉比控制为0.533,砂浆的初始流动度268 mm,30 min流动度240 mm,保水率93.6%,泌水率为0、7、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14.5、26.5 MPa,完全达到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机制砂水泥自流平砂浆 减水剂 细石灰石粉 流动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弃物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婷 丁益民 +1 位作者 陆文雄 赖榕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75-477,共3页
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了矿粉、钢渣粉和脱硫石膏(FGD)等固体废弃物对饰面砂浆性能的影响。在满足JC/T1024-2007《墙体饰面砂浆》标准的要求下,固体废弃物可以取代50%以上的水泥,减少泛碱源。最佳正交配比为矿粉、钢渣粉和脱硫石膏分别取... 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了矿粉、钢渣粉和脱硫石膏(FGD)等固体废弃物对饰面砂浆性能的影响。在满足JC/T1024-2007《墙体饰面砂浆》标准的要求下,固体废弃物可以取代50%以上的水泥,减少泛碱源。最佳正交配比为矿粉、钢渣粉和脱硫石膏分别取代水泥用量的40%、10%和8%,制备出的饰面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拉伸粘接强度、吸水量及抗泛碱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饰面砂浆 正交分析 强度 泛碱 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基自流平砂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则瑞 吴建东 +2 位作者 杨敬斌 周建和 李东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5,共6页
通过氧化和超声波分散制备了浓度为7. 4 g/L的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研究了不同GO掺量条件下硅酸盐体系自流平砂浆及其硬化体的流动度、凝结时间、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借助XRD、SEM和MIP等手段分析其改性机理。实验得出GO的最佳掺量是... 通过氧化和超声波分散制备了浓度为7. 4 g/L的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研究了不同GO掺量条件下硅酸盐体系自流平砂浆及其硬化体的流动度、凝结时间、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借助XRD、SEM和MIP等手段分析其改性机理。实验得出GO的最佳掺量是0. 04%(质量分数)。在该掺量下,相比未掺GO的空白样,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流动度与凝结时间稍有降低,28 d抗折、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分别提高38. 9%、27. 7%和48. 8%。28 d试样的氯离子渗透性能较空白样降低了98. 5%。微观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能够促进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进程,调控水泥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水泥基自流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水泥自流平砂浆 氯离子渗透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RP-PCM加固的既有病害隧道加固性能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振玉 张学朋 +3 位作者 李宁博 蒋宇静 陈红宾 刘林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4,共9页
为提高隧道工程安全运维能力,通过截面极限承载力,实现纤维增强聚合物水泥砂浆基复合材料(FRP-PCM)补强加固既有病害隧道性能的量化评价和选型的量化设计。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建立隧道损伤模型,开展FRP-PCM补强病害隧道稳定性分析数值试验... 为提高隧道工程安全运维能力,通过截面极限承载力,实现纤维增强聚合物水泥砂浆基复合材料(FRP-PCM)补强加固既有病害隧道性能的量化评价和选型的量化设计。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建立隧道损伤模型,开展FRP-PCM补强病害隧道稳定性分析数值试验,根据相关规范作出截面极限承载力曲线(又称M-N曲线)综合评判隧道安全情况,同时,提出M-N曲线风险系数α,实现加固效果的定量化评价,并与工程规范相结合建立FRP型号的设计选型方案。结果表明:衬砌拱顶产生空洞时,通过M-N曲线判断拱顶部位和拱肩部位较危险。当围岩质量越差、衬砌混凝土劣化程度越高、松动压力高度越大时,FRP-PCM方法加固性能越显著;在劣化程度80%、围岩等级V级、松动压力高度19.2 m(2D)的工况条件下,经过不同型号FRP补强后能使衬砌M-N曲线风险系数降低23%~32%,较大提升衬砌的安全性能。基于M-N曲线风险系数,可根据围岩等级、松动压力高度、衬砌损伤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优FRP型号进行补强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病害隧道 纤维增强聚合物水泥砂浆复合材料(FRP-PCM) 加固性能 M-N曲线 衬砌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掺量对三元胶凝体系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天勇 章银祥 陈旭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8-1742,共5页
研究了不同石膏掺量对硫铝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石膏组成的三元胶凝体系制备的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收缩性能、水化产物、水化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掺量基本不会影响自流平砂浆的流动度和凝结时间,石膏掺量≤4... 研究了不同石膏掺量对硫铝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石膏组成的三元胶凝体系制备的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收缩性能、水化产物、水化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掺量基本不会影响自流平砂浆的流动度和凝结时间,石膏掺量≤40g/kg时,自流平砂浆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28d拉伸粘结强度随着石膏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石膏掺量≥50g/kg时自流平砂浆因膨胀开裂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28d拉伸粘结强度随着石膏掺量增加而降低。随着石膏掺量的增加自流平砂浆各龄期的收缩值由负变正,即由收缩变为膨胀。24h之前三元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及水化放热量均随着石膏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石膏掺量为60g/kg时,因膨胀使得容器胀裂,三元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量在30h出现最高峰后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自流平砂浆 石膏 性能 收缩 水化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组分对水泥基修补砂浆的性能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文龙 潘崇根 +3 位作者 孙家瑛 魏冬 刘宏杰 潘志纲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5-119,共5页
通过往水泥基材料中加入外加剂、硅灰等功能组分的方法,研制一种快速修补混凝土裂缝的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早强剂,硅灰以及减水剂3种功能组分,对比找出对水泥胶砂快速修补材料强度影响的最佳掺量,以达到水泥胶砂快速修复材料的最... 通过往水泥基材料中加入外加剂、硅灰等功能组分的方法,研制一种快速修补混凝土裂缝的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早强剂,硅灰以及减水剂3种功能组分,对比找出对水泥胶砂快速修补材料强度影响的最佳掺量,以达到水泥胶砂快速修复材料的最佳强度。进一步研究了掺入外加剂和硅灰的水泥基材料的凝结时间。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的早强剂,硅灰和减水剂对增加水泥胶砂快速修复材料的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早强剂,硅灰,减水剂3种材料的掺量分别占胶凝材料的2%、6%、0.25%能够达到水泥胶砂快速修复材料的最优掺量,并且能够达到混凝土结构快速修复材料7 d抗压强度25 MPa以上,1 d抗折强度5 MPa以上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修补砂浆 强度 功能组分 正交试验 最优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盐渍土地区光伏支架混凝土修复界面耐久性研究
11
作者 宋山茂 王瑞骏 +4 位作者 李占海 王琦 孙斌 李阳 王博楠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147,共7页
在冻融、盐蚀作用下,西北盐渍土地区光伏支架基础混凝土劣化迅速。针对水泥基砂浆-混凝土界面进行耐久性试验,研究不同侵蚀作用后耐久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以界面抗剪强度损失率为指标的损伤度,利用扫描电镜对试件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在冻融、盐蚀作用下,西北盐渍土地区光伏支架基础混凝土劣化迅速。针对水泥基砂浆-混凝土界面进行耐久性试验,研究不同侵蚀作用后耐久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以界面抗剪强度损失率为指标的损伤度,利用扫描电镜对试件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交替作用下试件损伤最严重,其次为盐冻循环,最后为硫酸盐干湿循环,且交替作用对试件所造成的损伤为超叠加效应,其损伤度比单一侵蚀叠加结果高6.43%;相比于MgSO_(4)溶液,Na2SO_(4)溶液对界面劣化更为严重,交替作用6次时两者损伤程度分别为95.24%(Na2SO_(4))和82.41%(MgSO_(4));微观试验显示,在经历交替作用后,试件粘结界面扩展变宽,并有侵蚀产物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砂浆 界面 干湿循环 盐冻 交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graphen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mortars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明莉 张会霞 张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919-925,共7页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nano-sheets(FGN) of 0.01%-0.05%(mass fraction) were added to produce FGN-cement 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mortars. Flow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ementitious ...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nano-sheets(FGN) of 0.01%-0.05%(mass fraction) were added to produce FGN-cement 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mortars. Flow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ementitious material were th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FGN decreases the fluidity slightly and improv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based composites significantly. The highest strength is obtained with FGN content of 0.02% where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at 28 days are 12.917 MPa and 52.42 MPa, respectively. Besid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how that FGN can regulate formation of massive compact cross-linking structures and 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FGN can accelerate the hydration reaction to increase the function of the composit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nano-sheets cement mortars mechanical strength microstm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s in cemented-based materials
13
作者 马昆林 谢友均 +1 位作者 龙广成 吴克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263-268,共6页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s and chloride ion distribution rule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partially soaking in 3.5% (mass fraction) NaCl solution and fully immerging in 3.5% and 5.0% (mass f...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s and chloride ion distribution rule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partially soaking in 3.5% (mass fraction) NaCl solution and fully immerging in 3.5% and 5.0% (mass fraction) NaC1 solution, respectively, and relevant invading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full immerging condition, the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s in cement mortar is similar to beeline that is vertical to chloride ion invading direction, and chloride ion content de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hloride ion invading depth. Under partial soaking condition, the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 in cement mortar is similar to the shape of concave parabola, and chloride ion content decreases slowly along the lengthway direction of cement mortar samples in the distance of 20-80 mm from the bottom. Lots of chloride ions accumulate in cement mortar surface layer under the effect of capillary rise and evaporation and then invade cement mortar by diffusion effect. Under partial soaking condition, cement mortar is distinguished by four areas, i.e., immerging area, wet area, crystallization area and dr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chloride ions invading track DUR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