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囊膜糖蛋白嵌合型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邵钰 王金良 +5 位作者 刘任强 张会雷 王喜军 葛金英 温志远 步志高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8-442,共5页
埃博拉病毒(EBOV)和马尔堡病毒(MARV)属于丝状病毒科,能够导致人和动物发生致命的埃博拉出血热和马尔堡出血热,这两种病是重要的尚未传入我国的烈性人兽共患病。为研制安全有效的储备疫苗,本研究利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反向遗传操作技... 埃博拉病毒(EBOV)和马尔堡病毒(MARV)属于丝状病毒科,能够导致人和动物发生致命的埃博拉出血热和马尔堡出血热,这两种病是重要的尚未传入我国的烈性人兽共患病。为研制安全有效的储备疫苗,本研究利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VSV自身糖蛋白(GP)分别替换为EBOV或MARV的GP,构建了表达扎伊尔型EBOV、苏丹型EBOV及MARV GP的嵌合VSV重组病毒r VSV△G/ZEBOVGP、r VSV△G/SEBOVGP及r VSV△G/MARVGP。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这3种GP蛋白在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均能够正确表达。电镜观察结果显示,3种重组病毒均与亲本病毒具有相同形态特征,表明这3种外源GP蛋白均能够嵌合在重组病毒粒子表面。本研究构建的这3种重组病毒为进一步的动物免疫试验并评价其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马尔堡病毒 糖蛋白 水泡口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坤 王喜军 +7 位作者 温志远 葛金英 冯娜 胡旭乐 陈伟业 高玉伟 夏咸柱 步志高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1-435,共5页
埃博拉病毒(EBO V)能够引起一种人畜共患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即埃博拉出血热。研制安全、有效的抗病毒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 SV)印第安纳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并拯救得到表达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EBO V)囊膜... 埃博拉病毒(EBO V)能够引起一种人畜共患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即埃博拉出血热。研制安全、有效的抗病毒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 SV)印第安纳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并拯救得到表达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EBO V)囊膜糖蛋白G P的重组V SV(rV SV-ZEBO V-G P),通过w 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证明在重组病毒中ZEBO V G P蛋白获得正确表达;动物试验显示重组病毒对小鼠高度安全;中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ZEBO V囊膜糖蛋白G P嵌合V SV假病毒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本研究表明rV SV-ZEBO V-G P作为防控ZEBO V的储备性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 糖蛋白 重组水泡口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疱性口炎病毒糖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成群 彭金美 +3 位作者 吴东来 童光志 仇华吉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0-256,共7页
对一株实验室保存多年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的囊膜糖蛋白(VSV_G)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且构建了重组VSV_G真核系统表达载体。结果表明克隆的VSV_G基因全长1536个核苷酸(nt),其编码的G蛋白长为511个氨基酸(aa),氨基酸序列与20个Indian... 对一株实验室保存多年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的囊膜糖蛋白(VSV_G)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且构建了重组VSV_G真核系统表达载体。结果表明克隆的VSV_G基因全长1536个核苷酸(nt),其编码的G蛋白长为511个氨基酸(aa),氨基酸序列与20个Indiana血清型VSV毒株的同源性在95.4%左右(94.1%~98.0%)。种系发生树分析表明此病毒株属于水疱病毒属的VSV_Indiana血清型。经免疫荧光检测证明构建的重组VSV_G表达质粒pCIVG5和pCRVG6转染23T细胞后能够有效地转录和表达,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VSV_G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疱口炎病毒 糖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抗原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学章 高丰 赵文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68-72,共5页
动物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引起动物水泡性疾病。VSV有两个主要抗原群是核酸蛋白和G蛋白抗原。G蛋白因为能产生中和性抗体被认为是在发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起主要作用。已经证实VSV 的New Jersey 株中产生独立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决... 动物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引起动物水泡性疾病。VSV有两个主要抗原群是核酸蛋白和G蛋白抗原。G蛋白因为能产生中和性抗体被认为是在发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起主要作用。已经证实VSV 的New Jersey 株中产生独立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决定蔟分布在G 蛋白的193~289氨基酸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口炎病毒 抗原 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enin通过调节包被E2外泌体的分泌调控HCV脂病毒颗粒对中和抗体的敏感性
5
作者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龙钢课题组 龙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09-2209,共1页
【据《JHepatol》2019年7月报道】题:Syntenin通过调节包被E2外泌体的分泌调控HCV脂病毒颗粒对中和抗体的敏感性(作者Deng LB等)感染性HCV颗粒的组装须要宿主脂蛋白,成熟的病毒颗粒被命名为脂病毒颗粒。针对HCV包膜糖蛋白E2亲和纯化胞... 【据《JHepatol》2019年7月报道】题:Syntenin通过调节包被E2外泌体的分泌调控HCV脂病毒颗粒对中和抗体的敏感性(作者Deng LB等)感染性HCV颗粒的组装须要宿主脂蛋白,成熟的病毒颗粒被命名为脂病毒颗粒。针对HCV包膜糖蛋白E2亲和纯化胞外产物的蛋白质组研究不仅发现了病毒核心蛋白和病毒核酸,还鉴定出HSC70、Syntenin等外泌体常见蛋白。提示细胞外HCV包膜糖蛋白E2不仅存在于脂病毒颗粒表面,还有可能通过外泌体途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E2 病毒颗粒 中和抗体 分泌调控 HCV 外泌体 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假病毒的构建及对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的感染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晓蕾 卢春 +1 位作者 吕志刚 秦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分离、克隆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包膜糖蛋白(VSV-GP)编码基因,包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假病毒,并研究其对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BCBL-1细胞的感染状况。... 目的:分离、克隆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包膜糖蛋白(VSV-GP)编码基因,包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假病毒,并研究其对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BCBL-1细胞的感染状况。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VSV-GP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PCR引物,其5′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以质粒pHCMV-G为模板,PCR扩增VSV-GP基因,经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SV-GP。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与含包装和复制功能缺陷的HIV-1基因组重组质粒pNL4-3.Luc.R-E-共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收获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HIV-1p24蛋白的表达;收获HIV-1假病毒感染BCBL-1细胞,进行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活性检测以及用ELISA的方法检测感染后细胞上清中HIV-1p24蛋白的含量。结果:PCR分离、克隆的VSV-GP序列全长1536bp,序列经过核酸分析证实;Western blot在HIV-1p24蛋白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HIV-1假病毒感染BCBL-1细胞后上清可以检测到HIV-1p24蛋白,并且测得Luciferase活性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成功包装了HIV-1假病毒,并且该病毒可以感染BCBL-1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性口炎病毒包膜糖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假病毒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V糖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作用的检测
7
作者 韩岩岩 宋德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构建水泡性口炎病毒糖蛋白(VSV-G)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检测其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和自激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VSV-G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通过RT-PCR方法从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克隆糖蛋白(G)基因,BamH I和Sal I双酶... 构建水泡性口炎病毒糖蛋白(VSV-G)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检测其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和自激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VSV-G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通过RT-PCR方法从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克隆糖蛋白(G)基因,BamH I和Sal I双酶切后连接诱饵载体pSos,获得诱饵质粒pSos-VSV-G,经测序鉴定后pSos-VSV-G转化到酵母菌株cdcH25(α),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中观察pSos-VSV-G的自激活作用和毒性作用,同时利用蛋白印迹法分析诱饵蛋白的表达。成功扩增VSV-G基因,并准确克隆入pSos中,诱饵载体pSos-VSV-G成功转化到酵母菌株cdcH25(α)中,经表型筛选检测无自激活作用和毒性作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证实pSos-VSV-G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诱饵蛋白。可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VSV-G相互作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口炎病毒 糖蛋白 酵母双杂交 诱饵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