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涤纶织物表面耐久超疏水涂层制备及其水油分离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明军 蹇玉兰 +3 位作者 唐唯 柴希娟 万辉 解林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针对超疏水织物的整理工艺相对复杂且常用含氟化合物有毒的问题,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氨水和无水乙醇以体积比为3∶50∶50混合后常温水解,采用浸渍法一步制备了耐久性超疏水涤纶织物。探讨了水解时间对织物表面润湿性及形貌的影响... 针对超疏水织物的整理工艺相对复杂且常用含氟化合物有毒的问题,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氨水和无水乙醇以体积比为3∶50∶50混合后常温水解,采用浸渍法一步制备了耐久性超疏水涤纶织物。探讨了水解时间对织物表面润湿性及形貌的影响,对整理后织物的表观形貌、化学结构与元素组成、润湿性、断裂强力及涂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当水解时间为120 min整理的涤纶织物具有超疏水性,其静态水接触角为(150.6±0.9)°,滚动角为9°;与未整理涤纶织物相比,超疏水涤纶织物经向、纬向的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8.31%和11.61%,且经600 min超声波洗涤、10000次摩擦测试、24 h酸碱溶液浸泡及24 h紫外光老化测试后仍然保持超疏水性,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和环境耐久性;水解时间为90~210 min整理的涤纶织物,经5次水油分离循环测试其分离效率均在97.0%以上。该方法及工艺绿色高效,所制备的涤纶织物在水油分离、水体净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织物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超疏 耐久性 水油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非稳定流法计算边底水油藏水油体积比 被引量:4
2
作者 游小淼 周瑜 +2 位作者 房志伟 王公元 唐文忠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边底水驱油藏水油体积比表征了天然能量大小 ,是确定油藏开发方式和开发对策的关键。根据实际油藏地质静态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 ,结合物质平衡方程 ,运用非稳定流法计算出了天然水驱油藏的水油体积比 ,确定天然能量及开发方式合理性 ,为... 边底水驱油藏水油体积比表征了天然能量大小 ,是确定油藏开发方式和开发对策的关键。根据实际油藏地质静态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 ,结合物质平衡方程 ,运用非稳定流法计算出了天然水驱油藏的水油体积比 ,确定天然能量及开发方式合理性 ,为高效、经济开发油藏提供了依据 ,对类似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油 非稳定流 水油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潲水油检测进展及监管现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慧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7X期81-,共1页
1潲水油简介自1998年媒体报道食用潲水油中毒事件后,潲水油事件在餐饮业屡禁不止。潲水油又称地沟油或泔水油,是指餐饮业下水道中由隔油器收集,然后经人工提炼出来的油品以及酸败且不能再食用的油品的总称。潲水油经过多次高温煎炸、下... 1潲水油简介自1998年媒体报道食用潲水油中毒事件后,潲水油事件在餐饮业屡禁不止。潲水油又称地沟油或泔水油,是指餐饮业下水道中由隔油器收集,然后经人工提炼出来的油品以及酸败且不能再食用的油品的总称。潲水油经过多次高温煎炸、下水道的污水环境及加工提炼过程,发生水解、氧化、酸败等反应,产生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并含有洗涤剂成分。有资料显示潲水油的酸价、羰基价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食用油卫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监管现状 水油 羰基价 地沟 酸价 加工提炼 食用植物 黄曲霉毒素 检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导率检测潲水油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胡小泓 刘志金 +2 位作者 郑雪玉 潘红芝 梁丽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82-484,共3页
将提取的潲水油经过回收和精炼以后,用电导率快速测定潲水油。将油样用溶剂溶解,加入重蒸水经混合搅拌分层后,对水相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潲水油量和加水量对电导率有很大的影响,而溶剂量和搅拌时间对电导率影响不大。在取油量同等条... 将提取的潲水油经过回收和精炼以后,用电导率快速测定潲水油。将油样用溶剂溶解,加入重蒸水经混合搅拌分层后,对水相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潲水油量和加水量对电导率有很大的影响,而溶剂量和搅拌时间对电导率影响不大。在取油量同等条件下,食用油的电导率在7.47μs/cm,最小只有3.58μs/cm,而潲水油的电导率最高在18.55μs/cm,最低也达12.23μs/cm。因此可用电导率作为检测潲水油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精炼 电导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潲水油、煎炸老油与合格食用植物油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00
5
作者 潘剑宇 尹平河 +3 位作者 余汉豪 单习章 邓彩虹 赵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7-29,共3页
近年来潲水油(或地沟油)事件时常出现,为寻找鉴别潲水油的方法,防止潲水油回流到食用油市场,本文采集到的潲水油、煎炸老油及合格食用植物油的理化指标与国家规定的食用油标准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三种油的水分含量,发现潲水油及煎炸老油... 近年来潲水油(或地沟油)事件时常出现,为寻找鉴别潲水油的方法,防止潲水油回流到食用油市场,本文采集到的潲水油、煎炸老油及合格食用植物油的理化指标与国家规定的食用油标准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三种油的水分含量,发现潲水油及煎炸老油的酸价远远高于国家食用油最高允许值,因此,可作为辨别潲水油、煎炸老油与合格食用植物油的理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煎炸老 食用植物 鉴别 理化指标 标准 酸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催化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鹏展 欧仕益 +1 位作者 汪勇 温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2,共4页
采用两步法催化高酸值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第一步先用硫酸铁催化潲水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酯化生成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然后再用氢氧化钾催化潲水油中的甘油三酯和甲醇进行酯交换。结果表明,硫酸铁对酯化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而且... 采用两步法催化高酸值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第一步先用硫酸铁催化潲水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酯化生成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然后再用氢氧化钾催化潲水油中的甘油三酯和甲醇进行酯交换。结果表明,硫酸铁对酯化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而且可以回收利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酯化反应参数:硫酸铁用量2%,反应温度95℃,醇油摩尔比10∶1,反应时间4 h,该条件下游离脂肪酸酯化率达97.22%。酯交换条件为:KOH用量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 h,醇油摩尔比6∶1。经过两步催化,产品中总的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含量达97.02%。该两步催化法具有不产生酸化废水,不需要耐强酸设备,反应时间短,转化率高,同时硫酸铁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 水油 酯化 硫酸铁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快速鉴别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的研究 被引量:73
7
作者 尹平河 潘剑宇 +4 位作者 赵玲 张璇 王国翠 余汉豪 单习章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49,共3页
潲水油被炼制并流回食用油行列的事件逐年增多 ,为防止此类有害油品流回食用油行列 ,寻找快速而准确的鉴别方法 ,对从市场购买的常见食用植物油以及采集到的潲水油、煎炸老油进行薄层色谱分析 ,发现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的薄层色谱有明显的... 潲水油被炼制并流回食用油行列的事件逐年增多 ,为防止此类有害油品流回食用油行列 ,寻找快速而准确的鉴别方法 ,对从市场购买的常见食用植物油以及采集到的潲水油、煎炸老油进行薄层色谱分析 ,发现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的薄层色谱有明显的拖尾斑 ,而食用植物油则没有。拖尾斑成分经柱色谱分离并进行红外分析 ,结果表明 ,潲水油、煎炸老油的拖尾成分是合格食用油所不含的醛、酮类化合物。薄层色谱法可以作为鉴别合格食用植物油与潲水油、煎炸老油的快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 水油 煎炸老 鉴别 食用植物 拖尾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调理鸡排水油混合油炸工艺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瑞雪 高天 +6 位作者 宋蕾 张林 江芸 李蛟龙 张昕 高峰 周光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4,共7页
为研究调理鸡排水油混合油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探讨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调理鸡排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黄度(b*)值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响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水油混合油炸调理鸡... 为研究调理鸡排水油混合油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探讨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调理鸡排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黄度(b*)值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响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水油混合油炸调理鸡排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油炸温度165℃,油炸时间210 s,在此条件下鸡排的含水量为62.41%,脂肪含量为8.98%,黄度(b*)值为51.04,感官评分为8.87,与模型预测值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混合 调理鸡排 响应面 感官评定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潲水油脱色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梁芳慧 尹平河 +1 位作者 赵玲 王耀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研究了双氧水氧化和活性白土吸附的联合方法对潲水油中有色物质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影响氧化、吸附过程的各种因素。确定潲水油的最佳脱色条件为:加入3.6%(W/W)的双氧水,于60℃加热搅拌20 min,然后加入5%(W/W)的活性白土升温至70℃,继续... 研究了双氧水氧化和活性白土吸附的联合方法对潲水油中有色物质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影响氧化、吸附过程的各种因素。确定潲水油的最佳脱色条件为:加入3.6%(W/W)的双氧水,于60℃加热搅拌20 min,然后加入5%(W/W)的活性白土升温至70℃,继续加热搅拌20 min,潲水油色泽由脱色前的黑褐色变成浅黄色,透光率增加,且脱色后潲水油的臭味基本消失,可以满足皂化生产洗衣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活性白土 双氧 吸附 氧化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薄层色谱及柱色谱法对潲水油极性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黄军 熊华 +1 位作者 熊小青 陈振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68-571,共4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柱色谱法(CC)对潲水毛油与市售食用植物油及其精炼油样中的极性成分(PC)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潲水油及其部分精炼油样在薄层色谱上有明显拖尾现象,而食用植物油和精炼油4(脱臭潲水油)则没有,利用柱色谱法分离潲水油...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柱色谱法(CC)对潲水毛油与市售食用植物油及其精炼油样中的极性成分(PC)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潲水油及其部分精炼油样在薄层色谱上有明显拖尾现象,而食用植物油和精炼油4(脱臭潲水油)则没有,利用柱色谱法分离潲水油的拖尾成分并进行红外分析,结果显示:食用金龙鱼100%玉米油和精炼油4吸收峰值在1746cm-1左右峰形平滑且无分裂,而潲水毛油发生峰分裂,1746cm-1处有较小吸收,在1712cm-1处有一大分裂峰,属于醛、酮类羰基伸缩振动区,潲水毛油峰值在1240~1100cm-1间发生指纹式峰裂分且吸收峰变小并向波数高处偏移,具有更大的弯曲振动频率,增大了整体的极性,其极性化合物百分含量远大于脱臭精炼油和食用金龙鱼100%玉米油,薄板色谱中拖尾组分是它们所不含的醛、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薄层色谱 柱色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潲水油在精炼中卫生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黄军 熊华 +1 位作者 李亮 罗羽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0-74,共5页
依据食用油脂精炼工艺,对毛潲水油进行不同程度精炼处理,并对不同精炼阶段的样品进行卫生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后的样品黄曲霉毒素B1及苯并(a)芘高达21μg/kg和11μg/kg,分别超出国家规定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5%... 依据食用油脂精炼工艺,对毛潲水油进行不同程度精炼处理,并对不同精炼阶段的样品进行卫生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后的样品黄曲霉毒素B1及苯并(a)芘高达21μg/kg和11μg/kg,分别超出国家规定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5%和10%,且其电导率及极性成分也远高出市售食用植物油。因此,毛潲水油及其各精炼阶段的样品均属不可食用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脂精炼 黄曲霉毒素B1 电导率 极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潲水油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凌新龙 乐志文 +2 位作者 于法锋 唐忠锋 黄添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53,共3页
研究了双氧水和活性白土联合使用对潲水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和氧化两种方法各自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潲水油的最佳脱色条件为:潲水油中加入3.5%(占油质量)的双氧水,60℃下搅拌反应20 min;再加入5%的活性白土,维持温度60℃不变,搅... 研究了双氧水和活性白土联合使用对潲水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和氧化两种方法各自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潲水油的最佳脱色条件为:潲水油中加入3.5%(占油质量)的双氧水,60℃下搅拌反应20 min;再加入5%的活性白土,维持温度60℃不变,搅拌25 min可以达到理想的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脱色 活性白土 双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薄层底水油藏产水规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炳金 唐海 +1 位作者 吕栋梁 王卫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8-590,共3页
从岩心相渗数据出发,经归一化处理得到油藏的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针对具体油藏,结合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回归出Kro/Krw与Swd关系式的具体形式,并进一步推导了油藏的理论水驱特征曲线方程。实际应用中,对于薄层底水油藏(无水采油量接近为... 从岩心相渗数据出发,经归一化处理得到油藏的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针对具体油藏,结合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回归出Kro/Krw与Swd关系式的具体形式,并进一步推导了油藏的理论水驱特征曲线方程。实际应用中,对于薄层底水油藏(无水采油量接近为0),进一步推导了油藏水油比对数与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之间的线性方程式,与薄层底水油藏实际产水情况十分吻合,因此可用于预测该类油藏的产水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曲线 驱特征曲线 采出程度 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潲水油氧化-吸附法脱色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耀 尹平河 +1 位作者 梁芳慧 赵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43,共3页
基于潲水油理化特征,研究了双氧水、白土对潲水油脱色后的吸收光谱,建立了光谱法监控对潲水油进行双氧水氧化和活性白土吸附脱色的新方法。研究表明,25.0 g潲水油中加入3.0mL双氧水、再用1.25 g或2.50 g白土脱色时,脱色效率分别为88.1%... 基于潲水油理化特征,研究了双氧水、白土对潲水油脱色后的吸收光谱,建立了光谱法监控对潲水油进行双氧水氧化和活性白土吸附脱色的新方法。研究表明,25.0 g潲水油中加入3.0mL双氧水、再用1.25 g或2.50 g白土脱色时,脱色效率分别为88.1%和92.0%,若是将其放置1周,则脱色率分别可以提高到96.9%和98.1%。脱色处理后的潲水油无不良气味,可以作为洗涤产品中添加的皂化物的工业原料,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活性白土 双氧 氧化-吸附脱色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潲水油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利英 常云芝 +1 位作者 左鹏飞 李桂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潲水油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46篇)。
关键词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水油 检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利用高酸值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顺 汪勇 唐书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4,51,共6页
以潲水油为原料,采用两步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先用聚合硫酸铁催化潲水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然后再通过碱催化剩余的甘油三酯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酯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6.0 h、甲醇用量10... 以潲水油为原料,采用两步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先用聚合硫酸铁催化潲水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然后再通过碱催化剩余的甘油三酯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酯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6.0 h、甲醇用量108.7%(质量比,按油质量)、催化剂用量5.87%(质量比,按油质量)、反应温度80℃下,酸值可达到2.20 mgKOH/g,即酯化率为97.71%。在110℃下对经两步催化得到的生物柴油进行分子蒸馏,得率为98.20%,测定了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组成,按照国标检测了纯化的生物柴油的物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水油 聚合硫酸铁 酸值 生物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潲水油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新安 俞慧芳 +2 位作者 邱祖民 潘玉 张吕珏昕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8年第1期9-11,共3页
以潲水油为原料,以碱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得出在碱催化下,潲水油允许的最大酸价为10 mgKOH/g;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65℃;反应时间80 m in;m(醇):m(油)为1:5;催化剂的量为油重的0.9%;所得到的生... 以潲水油为原料,以碱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得出在碱催化下,潲水油允许的最大酸价为10 mgKOH/g;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65℃;反应时间80 m in;m(醇):m(油)为1:5;催化剂的量为油重的0.9%;所得到的生物柴油的性能完全达到与石化0#柴油的性能指标相当,产率可达90%,甲酯含量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生物柴 酯交换 碱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鉴别潲水油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占彬 谭红 +5 位作者 谢锋 李荣华 朱平 饶琼娟 杨林 孙海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9-382,共4页
建立了潲水油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检测方法,样品经高纯水提取、三氯甲烷萃取、亚甲蓝显色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对食用油中SDBS的最佳提取时间为2 h,温度为50℃,... 建立了潲水油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检测方法,样品经高纯水提取、三氯甲烷萃取、亚甲蓝显色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对食用油中SDBS的最佳提取时间为2 h,温度为50℃,检测波长为645 nm。方法检出限(LOD)为0.1μg/kg。加标量分别为1.0、5.0、10.0、20.0μg/kg时的回收率为94%~9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5组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潲水油中SDBS的残留量平均值为19.19μg/kg,优质食用油中SDBS的平均含量为0.35μg/kg。潲水油中SDBS的含量有很大差别,但总体均高于优质食用油中的含量,方法可用于潲水油和食用植物油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油 食用植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鉴别潲水油的研究 被引量:102
19
作者 刘薇 尹平河 赵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6,共3页
潲水油是经过精炼的餐饮业地沟油,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不法商贩将其掺入食用油中谋取暴利,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实验研究发现,潲水油中含有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潲水油经过水洗预处理,在水相中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潲水油是经过精炼的餐饮业地沟油,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不法商贩将其掺入食用油中谋取暴利,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实验研究发现,潲水油中含有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潲水油经过水洗预处理,在水相中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具有特征荧光λex/λem=230/290nm波峰出现,合格食用植物油的水相在此波长处无波峰出现。在合格食用植物油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工作曲线推算出潲水油中所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为25mg/kg。将一定比例的潲水油掺入到合格食用植物油中,按同样的方法预处理,测定水相的荧光,当潲水油的掺入量为10%时,其水相在λem/λem=230/290nm处出现明显的波峰,可见荧光分析法可以鉴别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水油 荧光法测定 鉴别 食用植物 有毒有害物质 荧光分析法 身体健康 实验研究 主要成分 工作曲线 预处理 合格 地沟 餐饮业 食用 洗洁精 波峰 掺入量 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快速鉴别潲水油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凌云 谢锂纱 +2 位作者 谭志 方智 杨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4,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法快速提取油脂中的胆固醇,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FIA)联用建立测定油脂中胆固醇含量的自动分析方法。利用胆固醇与邻苯二胺在浓硫酸作用下形成聚合物,在413nm处有最大吸收峰,以此建立FIA自动分析方法对胆固醇进行定... 采用固相萃取法快速提取油脂中的胆固醇,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FIA)联用建立测定油脂中胆固醇含量的自动分析方法。利用胆固醇与邻苯二胺在浓硫酸作用下形成聚合物,在413nm处有最大吸收峰,以此建立FIA自动分析方法对胆固醇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在2.0~100mg/L的范围内,胆固醇质量浓度与峰高成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81%(20mg/L胆固醇,n=12),方法检出限为0.16mg/L。实验表明:固相萃取-FIA联用法操作简单、回收率高、耗时短、消耗试剂量少,30min内可完成油脂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仪器小巧、便携、可实现油脂中胆固醇的现场检测,便于快速鉴别潲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固相萃取 胆固醇 水油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