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水沙条件探讨黄河下游上下河段冲淤调整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志勇 刘继祥 张厚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以往对黄河下游河道上段 (高村以上 )和下段 (高村到利津 )冲淤调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 196 0~1999年 4 2 2场次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 ,按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期分析了上下段的冲淤关系 ,建立了上下段排沙比与水沙系数的关系 ,认为... 在以往对黄河下游河道上段 (高村以上 )和下段 (高村到利津 )冲淤调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 196 0~1999年 4 2 2场次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 ,按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期分析了上下段的冲淤关系 ,建立了上下段排沙比与水沙系数的关系 ,认为上下段冲淤关系随水沙搭配条件而变 :水流严重不饱和时上下段冲淤性质一致 ;轻度不饱和情况下上下段冲淤性质相反 ;水沙搭配基本平衡时上下段冲淤变化不大。根据上下段冲淤临界水沙系数关系绘制了上下段冲淤关系图 ,并首次按三黑小 (三门峡、黑石关、小董三站 )水沙搭配进行了定量分区 :上冲下淤、上淤下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系数 排沙比 黄河下游 泥沙运动 河床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黄河入海水沙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卢晓宁 洪佳 王玲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基于黄河入海水沙对黄河三角洲及其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研究从实时性、全面性地掌握黄河入海水沙序列演变规律的角度出发,以黄河入海口的控制测站—利津站1964年以来的实测径流量、输沙量和水沙系数为研究对象,以Matlab为软件平台,以... 基于黄河入海水沙对黄河三角洲及其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研究从实时性、全面性地掌握黄河入海水沙序列演变规律的角度出发,以黄河入海口的控制测站—利津站1964年以来的实测径流量、输沙量和水沙系数为研究对象,以Matlab为软件平台,以复值Morlet连续小波变换为研究方法,开展近50a以来的黄河入海水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并应用小波方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964—2012年黄河入海水沙序列都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性,且以年均水沙系数的多时间尺度特性最强,其次为年径流,最后是年输沙。黄河入海年均水沙系数以年代际周期振荡为主,且具有全域性,以33a为尺度中心的是主周期振荡,以18a为尺度中心的是次周期;黄河入海年径流和年输沙亦以具有全域性的年代际周期振荡最强,前者以大于45a的年代际周期振荡最强,后者以大于36a的年代际周期振荡最强;以4a为尺度中心的年际周期振荡都表现出局域范围内振荡能量最强的特征,但都仅限于1970s前期。在大的丰水期和高含沙量期的主控下,黄河河道以低于次饱和状态的冲刷作用为主,且未来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径流 输沙量 水沙系数 多时间尺度 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槽萎缩与水沙条件关系初步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界仁 夏爱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1,15,共4页
根据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分析河槽萎缩变化,采用断面过水面积、同流量(Q=3000m3/s)水位作为河槽萎缩指标,利用水沙系数(平均含沙量与平均流量比值)反映水沙条件变化,建立了河槽萎缩指标与水沙系数的关系,表明河槽萎缩指标与水沙系数有一定... 根据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分析河槽萎缩变化,采用断面过水面积、同流量(Q=3000m3/s)水位作为河槽萎缩指标,利用水沙系数(平均含沙量与平均流量比值)反映水沙条件变化,建立了河槽萎缩指标与水沙系数的关系,表明河槽萎缩指标与水沙系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萎缩 过水面积 水沙系数 水沙特性 黄河 同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下游河道断面演变特点及其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邓安军 郭庆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9,共7页
通过分析大量的实测资料,总结了渭河下游河道断面演变的特点,探讨了断面演变机理,提出了表征断面面积变化的水沙系数的概念,认为渭河下游河道断面变化受潼关高程和水沙系数变化的双重影响,1975年以前平滩主槽面积主要因潼关高程的抬高... 通过分析大量的实测资料,总结了渭河下游河道断面演变的特点,探讨了断面演变机理,提出了表征断面面积变化的水沙系数的概念,认为渭河下游河道断面变化受潼关高程和水沙系数变化的双重影响,1975年以前平滩主槽面积主要因潼关高程的抬高而增加,1973年至1985年河道断面保持着较大的平滩面积和较强的过流能力,1986年以后主槽面积主要随着水沙系数的减小而发生萎缩,尤其在1993至1997年萎缩成相当的窄深河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下游 断面 演变特点 演变机理 水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尾闾河道平滩流量变化对来水来沙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侯志军 李勇 庞隆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7,共5页
通过分析1976年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河口尾闾河道冲淤变化及河槽萎缩特点,探讨了利津平滩流量变化对来水来沙及河口延伸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口区平滩流量变化不仅与来水量、洪峰流量、水沙搭配系数、河口河长相关,而且与前期河床条件有... 通过分析1976年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河口尾闾河道冲淤变化及河槽萎缩特点,探讨了利津平滩流量变化对来水来沙及河口延伸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口区平滩流量变化不仅与来水量、洪峰流量、水沙搭配系数、河口河长相关,而且与前期河床条件有关。给出了维持河口河道4 000 m3/s平滩流量需要的水量、洪峰流量及水沙搭配的定量关系以及河口延伸长度的限制条件,为河口尾闾河道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河道 冲淤变化 平滩流量 来水量 水沙搭配系数 河口河长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