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片锥角和片数对悬锥装置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卫鹏 何照青 陶洪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77-79,共3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将泥沙沉降过程中浑水含沙浓度作为量测指标,通过变量控制法就导片锥角和片数对悬锥装置的水沙分离效率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悬锥装置中导片片数的多少是影响该装置水沙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导片锥...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将泥沙沉降过程中浑水含沙浓度作为量测指标,通过变量控制法就导片锥角和片数对悬锥装置的水沙分离效率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悬锥装置中导片片数的多少是影响该装置水沙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导片锥角的大小对装置的水沙分离效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锥装置 导片锥角 导片片数 水沙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含沙量对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继领 陶洪飞 +3 位作者 李巧 杨文新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宋睿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96,共5页
为探明含沙量对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运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分离鳃和普通管开展了同一浑水进口流量下4组不同含沙量的水沙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鳃中存在垂向和横向异重现象;当浑水进口流量为0.9m^3/h时,含沙量为10、30、5... 为探明含沙量对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运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分离鳃和普通管开展了同一浑水进口流量下4组不同含沙量的水沙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鳃中存在垂向和横向异重现象;当浑水进口流量为0.9m^3/h时,含沙量为10、30、50、80kg/m^3条件下,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均高于普通管;不同含沙量条件下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当含沙量为10kg/m^3时,包含缓慢增大、快速增大、缓慢增大3个阶段,而其他含沙量时仅有缓慢增大阶段,且含沙量为10kg/m^3的水沙分离效率分别为30、50、80kg/m^3的1.13~3.81、1.34~3.99、1.61~5.7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含沙量 水沙分离效率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进口位置对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继领 陶洪飞 +3 位作者 李巧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杨文新 宋睿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153,共4页
为探明浑水进口位置对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对分离鳃和普通管开展动水循环条件下7种不同浑水进口位置的水沙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均比普通管高,不同浑水进口位置的水沙分离效率是普通管的1.23~3.87倍;当浑... 为探明浑水进口位置对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对分离鳃和普通管开展动水循环条件下7种不同浑水进口位置的水沙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均比普通管高,不同浑水进口位置的水沙分离效率是普通管的1.23~3.87倍;当浑水进口位置距离分离鳃底部480、580、760mm时,水沙分离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包括缓慢增大、快速增大及缓慢增大三个阶段,而其他工况下仅有缓慢增大阶段;浑水进口位置距离分离鳃底部为760mm时,水沙分离效率最高,其值为3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水沙分离 水沙分离效率 浑水进口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继领 陶洪飞 +5 位作者 姜有为 马小翔 麦麦提江·热合曼 杨保成 阿卜杜热希提·图尔荪 艾斯喀尔·图尔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5,共5页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开展了相同含沙量下不同流量的分离鳃和普通管水沙分离效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水条件时,分离鳃中也出现了垂向和横向异重流现象;当含沙量为10kg/m^3时,分离鳃在浑水进口流量为0.3、0.5、0.7、0.9、1.1m^3/h条件...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开展了相同含沙量下不同流量的分离鳃和普通管水沙分离效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水条件时,分离鳃中也出现了垂向和横向异重流现象;当含沙量为10kg/m^3时,分离鳃在浑水进口流量为0.3、0.5、0.7、0.9、1.1m^3/h条件下,水沙分离效率是普通管的1.03~2.26、1.16~2.45、1.30~2.70、1.58~3.85、1.65~1.60倍;分离鳃的最佳浑水进口流量为0.9m^3/h,水沙分离效率可达34.12%,耗水率为5.78%;浑水进口流量为0.3~0.9m^3/h时,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随时间的变化可分成缓慢增加、快速增加、缓慢增加3个阶段,而浑水进口流量为1.10m^3/h时仅有缓慢增加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含沙量 水沙分离效率 分离鳃耗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鳃片间距对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影响试验
5
作者 宋睿明 陶洪飞 +4 位作者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李巧 杨文新 姜有为 张继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1-56,共6页
为了探究动水条件下鳃片间距对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采取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开展了分离鳃和普通管的水沙分离试验。研究成果表明:当鳃片间距为30、40、50、80、110 mm时,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分别是普通管的1.70~3.76、1.71~3... 为了探究动水条件下鳃片间距对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采取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开展了分离鳃和普通管的水沙分离试验。研究成果表明:当鳃片间距为30、40、50、80、110 mm时,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分别是普通管的1.70~3.76、1.71~3.75、1.71~3.76、1.38~2.63、1.25~2.13倍;不同鳃片间距下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包含缓慢增加、急速增加及缓慢增加阶段,而普通管仅有缓慢增长阶段;当鳃片间距小于50 mm时,水沙分离效率随间距的减小变化不大;实际工程中综合考虑水沙分离效率和经济效益,取鳃片间距为50 mm时最为适宜,其水沙分离效率分别为80、110 mm的1.34~3.99、1.61~5.77倍,且最高可达3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普通管 鳃片间距 水沙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进口位置下分离鳃的水沙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洪飞 宋睿明 +5 位作者 李莎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李巧 杨文新 姜有为 魏建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7-112,共6页
为研究进口位置对分离鳃内水沙流场的影响,运用CFX软件并采用混合物模型和RNGκ-ε模型,对不同进口位置分离鳃的速度场及浓度场进行动水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进口1、2、4,进口3分离鳃内部环境较为稳定,形成的异重流更明显... 为研究进口位置对分离鳃内水沙流场的影响,运用CFX软件并采用混合物模型和RNGκ-ε模型,对不同进口位置分离鳃的速度场及浓度场进行动水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进口1、2、4,进口3分离鳃内部环境较为稳定,形成的异重流更明显;动水环境中,过滤出的清水循环位于远离进口的区域,在底部进口的分离鳃中,清水层位于分离鳃的上部,更有利于出口处清水的排出;动水条件下,进口位置位于底部的分离鳃在清水出口剖面上的泥沙体积分数最低,即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最高,达到72.45%,且分别是进口1、2、4的2.10、1.71、1.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数值模拟 进水口 速度场 浓度场 水沙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HE模型的重力沉沙池水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春山 牧振伟 贾亚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150-155,163,共7页
为了研究重力沉沙池流量、含沙量与水沙分离效率的关系,借助CCHE软件,建立CCHE2D水沙两相流数学模型,采用混合掺长紊流模型,对重力沉沙池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沉沙池内水流流态、悬移质输移规律以及沉沙池的水沙分离效率,并在前人研究的基... 为了研究重力沉沙池流量、含沙量与水沙分离效率的关系,借助CCHE软件,建立CCHE2D水沙两相流数学模型,采用混合掺长紊流模型,对重力沉沙池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沉沙池内水流流态、悬移质输移规律以及沉沙池的水沙分离效率,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流量、含沙量情况下,其流量和含沙量对沉沙池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流量在0. 05~0. 30 m^3/s时,随着流量增大,则流速增大,水流挟沙力增大,不利于泥沙沉降,使沉沙池的水沙分离效率降低;改变初始含沙量(5~20 kg/m^3),随着初始含沙量的增大,由于沉淀池尾部回流区存在,使得部分泥沙直接被带入清水池,使得沉沙池水沙分离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HE模型 沉沙池 悬移质 数值模拟 水沙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HE的重力沉砂池结构布置参数比选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孟俊达 牧振伟 贾亚非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119,共7页
为了提高重力沉砂池水沙分离效率,对重力沉砂池相关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各项结构参数取得较优值,并研究了侧向溢流堰长度与位置对重力沉砂池最终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且取得较优的侧堰长度与位置。基于CCHE软件采用混合掺长紊流模型建立CC... 为了提高重力沉砂池水沙分离效率,对重力沉砂池相关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各项结构参数取得较优值,并研究了侧向溢流堰长度与位置对重力沉砂池最终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且取得较优的侧堰长度与位置。基于CCHE软件采用混合掺长紊流模型建立CCHE2D重力沉砂池数学模型,得到重力沉砂池内水流流速、泥沙沿程分布及最终水沙分离效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得到较优的重力沉砂池侧向溢流堰长度及位置。研究结果表明:改变侧向溢流堰长度及位置可将传统重力沉砂池水沙分离效率显著提高。当溢流堰长度取4 m并向上游移动1 m时可将水沙分离效率提高至71.20%。当侧向溢流堰向上游移动一段距离可以阻挡由沉砂池末端产生回流、漩涡等流态而卷起的泥沙,避免其流向清水池,从而提高重力沉砂池水沙分离效率。移动距离不可过前,否则距离过于靠前由于沉砂池边壁的阻挡容易使沉砂池末端形成一段"死水区",使沉砂池有效沉降距离减少,从而降低重力沉砂池水沙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HE模型 侧向溢流堰 重力沉砂池 结构优化 水沙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