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2013年暖季北京暴雨日水汽来源定量统计
1
作者 陆婷婷 崔晓鹏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本文使用FLEXPART轨迹追踪模式以及水汽来源定量贡献分析方法,分析揭示了2009—2013年暖季(5—9月)北京暴雨日的水汽源区、输送路径和源区定量贡献。结果表明,目标气块初始源地和运动轨迹分布广泛,所处高度较低的气块,由于其源自或途径... 本文使用FLEXPART轨迹追踪模式以及水汽来源定量贡献分析方法,分析揭示了2009—2013年暖季(5—9月)北京暴雨日的水汽源区、输送路径和源区定量贡献。结果表明,目标气块初始源地和运动轨迹分布广泛,所处高度较低的气块,由于其源自或途径水面,其水汽摄取能力更强;目标气块到达北京之前,经历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水汽摄取和释放,其中,华北和华中及其沿海区域摄取和释放最为显著。暴雨日水汽主要来自我国中东部大陆及沿海,其中,华北和华中大陆及沿海地区贡献最大(65.8%),而亚洲西部-中国西北部-青藏高原地区(7.34%)和华南大陆及沿海(8.16%)贡献相当。目标气块从华北和华中大陆及沿海地区摄取的水汽总量最大,而在暴雨区释放部分仅占6.9%,但由于摄取总量巨大,对暴雨日贡献远高于其他区域;亚洲西部-中国西北部-青藏高原地区水汽摄取总量排在第二位,但沿途损失占比较高,然而由于摄取总量明显高于华南大陆及沿海,造成其与后者相当;华南大陆及沿海地区水汽摄取总量与俄罗斯南部-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相当,但由于相对较低的沿途损失率,造成前者水汽明显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PART模式 水汽来源定量分析方法 暴雨日 暖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18年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积雪季极端降水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卫国 李弘毅 +3 位作者 朱小凡 谢泽明 王建 郝晓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7-1383,共17页
水汽是青藏高原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水资源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FLEXPART方法,研究了1979-2018年青藏高原4个区域(青藏高原北部NEQXP、西北地区NWQXP、东南地区SEQXP和西南地区SWQXP)积雪季极端降水的... 水汽是青藏高原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水资源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FLEXPART方法,研究了1979-2018年青藏高原4个区域(青藏高原北部NEQXP、西北地区NWQXP、东南地区SEQXP和西南地区SWQXP)积雪季极端降水的水汽来源及相对贡献。研究表明:(1)NEQXP、NWQXP和SWQXP的年极端降水量和年极端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SEQXP则不显著。(2)青藏高原4个区域极端降水的水汽贡献存在明显差异,SEQXP和SWQXP极端降水主要由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控制,而对NEQXP极端降水贡献最多的是本地蒸发,中亚地区的水汽对NWQXP极端降水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3)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地中海地区、北非阿拉伯半岛地区、SWQXP、中亚地区和NWQXP逐年持续的水汽供应,引起NWQXP逐年极端降水的增加;而NEQXP极端降水增加更多是因为NWQXP逐年水汽增加;SWQXP极端降水增加是因为中亚地区和SWQXP逐年持续水汽的供给导致。这些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青藏高原内部水汽循环差异和极端降水事件的认识,并从水汽来源的角度解释当前极端降水逐年增加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极端降水 积雪季 FLEXPART方法 水汽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