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边界条件对径向轴承的热流体动力润滑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振山 杨玉敏 +1 位作者 戴旭东 谢友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27-1432,共6页
建立了径向轴承的三维热流体动力润滑模型,该模型涉及质量守恒广义Reynolds方程、三维能量方程和固体热传导方程的联立求解。在此基础上,对几个重要热边界条件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热边界条件的处理对径向轴承热流体... 建立了径向轴承的三维热流体动力润滑模型,该模型涉及质量守恒广义Reynolds方程、三维能量方程和固体热传导方程的联立求解。在此基础上,对几个重要热边界条件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热边界条件的处理对径向轴承热流体动力润滑分析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获得可靠的计算结果,应根据实际的操作工况合理地确定热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轴承 边界条件 流体动力润滑 JFO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守恒边界条件和微凸峰接触的动载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魏立队 魏海军 +3 位作者 孙运龙 武起立 李精明 杨智远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4,共8页
基于质量守恒边界条件和Greenwood/Tripp微凸峰接触理论,建立动载滑动轴承的热弹性流体动力混合润滑模型,该润滑模型能够同时预测油膜、空穴、接触的共生现象。计算结果表明,计入温度影响后,轴瓦变形增加,微凸峰接触加重,最小油膜厚度降... 基于质量守恒边界条件和Greenwood/Tripp微凸峰接触理论,建立动载滑动轴承的热弹性流体动力混合润滑模型,该润滑模型能够同时预测油膜、空穴、接触的共生现象。计算结果表明,计入温度影响后,轴瓦变形增加,微凸峰接触加重,最小油膜厚度降低,摩擦功耗增大;润滑油和轴瓦温度瞬时、局部增高明显,尤其在轴承端面。计入温度影响后,润滑油进/出口流量增加,表明轴承对温度具有一定的自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关键动载轴承的设计中基于质量守恒条件,同时计入接触和温度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守恒 边界条件 微凸峰接触 动载轴承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林甸地区热储水的补给及其水动力条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树林 施尚明 郭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0-82,共3页
林甸地区存在地下地热资源,地下水作为热的载体可以将地热带到地表.该地区地下是否存在水的补给,涉及能否对其地热长期开发利用的问题.根据滨北地区的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纵向上把水动力单元系统划分为2套,平面上水动力作用分为... 林甸地区存在地下地热资源,地下水作为热的载体可以将地热带到地表.该地区地下是否存在水的补给,涉及能否对其地热长期开发利用的问题.根据滨北地区的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纵向上把水动力单元系统划分为2套,平面上水动力作用分为3个区;对沉积水文地质阶段水交替和淋滤水文地质阶段水交替强度进行了计算.应用流体势原理,对该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水动力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林甸地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分区上处于淋滤水交替与沉积水交替的过渡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条件 压力系统 地下水 储水 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地行星热物理条件与热演化影响因素分析——以火星地幔热柱演化为例
4
作者 张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9-753,共15页
太阳系内类地行星具有相似的岩石层包围金属核的圈层结构,在行星幔的热演化历史起源方面具有同时性和同源性,并且都在早期变形重力位能加热的基础上随放射性热能衰减而冷却。但是,由于半径、密度、粘度以及表层构造属性等物理条件的差异... 太阳系内类地行星具有相似的岩石层包围金属核的圈层结构,在行星幔的热演化历史起源方面具有同时性和同源性,并且都在早期变形重力位能加热的基础上随放射性热能衰减而冷却。但是,由于半径、密度、粘度以及表层构造属性等物理条件的差异,其热演化历史各具特色。依据基本的热对流和热传导方程,我们计算分析了类地行星热物理条件差异对行星幔热演化历史的影响。计算表明,类地行星热演化的早期,行星幔热对流是主要的散热方式。半径较大的行星表面热流密度大,平均散热量也大。半径较小的行星内部温差小,粘滞系数高,对流能力低,提早进入传导散热状态,且传导散热的岩石层也比大行星厚。不同边界层热物理条件下,类地行星幔热演化历史会分别出现逐渐冷却的平稳式、包含热柱上涌的波动式、行星幔幕次翻转的周期式等特点不同的热演化过程。火星内部曾经存在的地幔热柱构造与火星地幔热动力学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我们从火星地幔热动力学演化模型出发,定量计算与地幔热柱构造演化相关的地幔热动力学演化特征,通过三维球壳数值模拟,研究了火星地幔热演化历史上可能存在的热柱活动造成的火星热演化历史的非单调变化,火星地幔对流环结构随时间的演变方式,以及与边界相关的地幔热柱对火星地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地行星 物理条件和参数 演化历史 火星 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条件下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程坤 谭思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5-662,共8页
浮动核电站受海面风浪影响会产生多种运动形式,造成堆芯热工水力特性改变,威胁反应堆运行安全。针对我国浮动核电站的研发设计需求,对海洋条件下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关注了海洋条件下流动换热、汽泡行为、... 浮动核电站受海面风浪影响会产生多种运动形式,造成堆芯热工水力特性改变,威胁反应堆运行安全。针对我国浮动核电站的研发设计需求,对海洋条件下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关注了海洋条件下流动换热、汽泡行为、流动不稳定性与临界热流密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波动 汽泡行为 临界流密度 自然循环 海洋条件 工水力 浮动反应堆 船用核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J-RUCv2.0预报系统对大雾形成和发展关键条件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青春 程丛兰 +1 位作者 张亦洲 王在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71,共13页
为了弄清北京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揭示大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条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高速路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1月26~31日雾—霾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和有利于大雾形成和发展的天气... 为了弄清北京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揭示大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条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高速路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1月26~31日雾—霾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和有利于大雾形成和发展的天气形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北京快速循环同化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BJ-RUCv2.0)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大雾形成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得出:模式对1月30日夜间至31日前半夜的雾区模拟较好,但对28日夜间至29日白天(大雾天气伴严重大气污染)雾区的模拟偏差较大。发现近地层的持续性东南风使950 hPa以下湿度增大是大雾形成的关键条件。上层(975~800 hPa)的明显暖平流导致逆温层的加强和维持,使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强,是大雾天气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条件。另外,近地层950 hPa以下为风场辐合、其上层为风场辐散的结构有利于雾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BJ-RUC v2.0预报系统 数值模拟 边界层结构 水汽条件和热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8月亚青会期间南京轻度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燕 王磊 +2 位作者 张蓬勃 王宏斌 刘端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188,共7页
该文利用站点和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环保局监测数据,对2013年8月南京举办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期间,在采取了《2013年第二届亚青会举办期间环境质量保障临时管控措施》下仍出现的2次轻度污染事件成因进... 该文利用站点和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环保局监测数据,对2013年8月南京举办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期间,在采取了《2013年第二届亚青会举办期间环境质量保障临时管控措施》下仍出现的2次轻度污染事件成因进行了探究。发现该地工业源接近零排放,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减小,但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偏多的天气形势有利于空气污染出现。8月11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西,强度偏强,江苏处于副高中心,大气层结稳定而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属于副高控制型污染形势;8月30日江苏省处于冷锋前均压场,近地层风速小,属于冷锋前部型污染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表明,污染期间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反比,并与风速正相关:即风速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能见度低;反之亦然。逆温层的出现使得低空大气垂直运动受限制,污染物被阻滞。利用Hysplit-4模式反演污染物的扩散轨迹,发现外源输送是此次轻度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积累的重要原因,来自江西、安徽、河北、山东境内的污染物则是其主要来源。综上,气象条件对此次空气轻度污染出现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污染事件 环流形势 动力条件 Hysplit-4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LD8-1构造古压力热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秋丽 陈红汉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莺歌海盆地LD81构造流体包裹体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构造发生过6期热流体活动,其中有2期为天然气充注,分别对应第2期和第3期热流体活动。依据流体包裹体流体成分、气液比及均一温度,运用PVT热动力学模拟软件(VTFLINC)模拟得到该构造天然... 莺歌海盆地LD81构造流体包裹体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构造发生过6期热流体活动,其中有2期为天然气充注,分别对应第2期和第3期热流体活动。依据流体包裹体流体成分、气液比及均一温度,运用PVT热动力学模拟软件(VTFLINC)模拟得到该构造天然气充注时期的古流体压力;结合地层测试资料对LD81构造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动力学模拟 构造 古压力 流体包裹体 流体活动 地层测试资料 天然气 分析结果 流体成分 均一温度 流体压力 模拟软件 动力 成藏条件 气液比 PVT 充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胶南高压地体变质杂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形成的热动力条件
9
作者 刘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05-316,共12页
在中国陆内南北板块之间古缝合线内大别-胶南高压地体中。分布着一套变质程度不一的杂岩系,我们将其划分出三期高峰变质作用形成的不同性质变形变质岩相带,并阐述了各自所代表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它们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 在中国陆内南北板块之间古缝合线内大别-胶南高压地体中。分布着一套变质程度不一的杂岩系,我们将其划分出三期高峰变质作用形成的不同性质变形变质岩相带,并阐述了各自所代表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它们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差异应力等热动力参数,为揭示地体变形变质环境和构造演化特点,提供了可靠■数值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地体 变质杂岩 流体包裹体 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靳鑫桐 周波涛 +2 位作者 谢文欣 胡跃鹏 范怡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首先识别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年份,对比分析了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背景差异。结果表明,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的高值区分别位于华北北部... 首先识别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年份,对比分析了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背景差异。结果表明,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的高值区分别位于华北北部和中南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中重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的增加更为明显。对应华北重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东亚中纬度地区为准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华北地区位于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东南部。在该异常环流背景下,华北地区上空呈现异常下沉运动、云量偏少、大气整体偏干。在异常下沉绝热增温的同时,晴朗干燥的配置有利于更多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相应的向上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增加,进一步加热近地表大气。在华北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高发年,华北位于异常反气旋(东南侧)和气旋(西北侧)性环流之间,主要受异常西南风控制。异常西南风向华北输送暖平流加热大气的同时,增加了华北上空的水汽。偏多的水汽捕获更多的长波辐射并反射至地表,利于气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高温 轻度高温 华北 大气背景 动力水汽条件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热动力灾害防控技术与装备”专题特邀主编致读者
11
作者 梁运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截至2020年底,全国煤矿共有4700余处,其中95%以上为井工煤矿,开采条件复杂,矿井普遍存在煤层自然发火和煤尘爆炸等危险。由于煤自燃及瓦斯(煤尘)爆炸等热动力灾害具有易发性、继发性和严重性,长期以来对煤矿安全...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截至2020年底,全国煤矿共有4700余处,其中95%以上为井工煤矿,开采条件复杂,矿井普遍存在煤层自然发火和煤尘爆炸等危险。由于煤自燃及瓦斯(煤尘)爆炸等热动力灾害具有易发性、继发性和严重性,长期以来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 动力灾害 煤层自然发火 井工煤矿 煤自燃 煤矿安全生产 开采条件 技术与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12
作者 纪常伟 王兵 +3 位作者 汪硕峰 潘帅 戚朋飞 张守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0-644,共15页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LIB)由于其高能量密度、易维护、循环寿命长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首选.然而,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较差,在某些滥用条件下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从而造成人身...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LIB)由于其高能量密度、易维护、循环寿命长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首选.然而,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较差,在某些滥用条件下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从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电池安全性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分析了近期由锂离子电池着火引发的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锂离子电池热安全的研究,详细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化学反应机理,并对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研究结果发现,锂离子电池的自燃问题是造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关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有关详细的电池火焰机理及火焰传播过程等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并且还未发现能够有效解决电池自燃问题的方法.故如何提升电池安全性能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失控 电动汽车 化学反应动力 滥用条件 电池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丙酸的制备及热危害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峰 谢传欣 +1 位作者 张帆 孟庭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86-189,共4页
利用过氧化氢氧化丙酸制备出过氧丙酸,并考察了过氧丙酸的热危害特性:利用等转化率法计算得到过氧丙酸分解的热动力学;利用绝热时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时间(TMRad)判断了过氧丙酸在不同温度存储时的失控可能性;利用泄放尺寸实验仪(VSP2... 利用过氧化氢氧化丙酸制备出过氧丙酸,并考察了过氧丙酸的热危害特性:利用等转化率法计算得到过氧丙酸分解的热动力学;利用绝热时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时间(TMRad)判断了过氧丙酸在不同温度存储时的失控可能性;利用泄放尺寸实验仪(VSP2)实测出过氧丙酸绝热分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过氧丙酸TMRad为1 h、8 h及24 h时的初始温度分别为51℃、6℃及-12.5℃,绝热条件下分解时最高温升速率及最高压升速率分别可达130℃.s-1及80 MPa.s-1。因此,过氧丙酸潜在热危害较大,为使过氧丙酸稳定存储,存储温度应低于-10℃,若在常温下存储,则应增加冷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丙酸 自加速分解 动力 条件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深入内陆热带气旋产生大暴雨的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洁 杜惠良 吴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6,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等资料,对2006年3个深入内陆的热带气旋产生大暴雨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碧利斯"虽强度属3个热带气旋中最弱的一个(只达强热带风暴等级),但由于它与南侧强西南季风...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等资料,对2006年3个深入内陆的热带气旋产生大暴雨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碧利斯"虽强度属3个热带气旋中最弱的一个(只达强热带风暴等级),但由于它与南侧强西南季风结合,使其产生暴雨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异常强盛,因而导致其暴雨强度最强、范围最大、灾害最严重;(2)螺旋度垂直分量20×10-7hPa.s-2等值线包围区的水平范围和螺旋度正值区垂直伸展高度及各层中心值强度与暴雨强弱有较好的关系,且暴雨区主要落在700 hPa 20×10-7hPa.s-2等值线包围区内;(3)暴雨发生时,3个热带气旋的湿位涡MPV1场均呈现下负上正分布,说明低层为不稳定层,同时均出现高层MPV1正值区向低层下伸的现象,反映不稳定能量开始释放;(4)由于3个热带气旋均未与冷空气结合,故MPV2值均较小,因此湿位涡的湿正压项(MPV1)对产生暴雨的作用大于湿斜压项(MP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气旋 大暴雨 水汽动力条件 螺旋度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合球面各向同性热释电空心球的瞬态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惠明 丁皓江 陈云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4,共8页
运用叠加原理,将层合球面各向同性热释电空心球的球对称动力学问题的解分成准静态和动态两部分, 准静态部分首先运用状态空间法给出了显式表达式,然后运用分离变量法、初参数法和特征函数展开技术,给出了动态部分的表示式,再结合内外表... 运用叠加原理,将层合球面各向同性热释电空心球的球对称动力学问题的解分成准静态和动态两部分, 准静态部分首先运用状态空间法给出了显式表达式,然后运用分离变量法、初参数法和特征函数展开技术,给出了动态部分的表示式,再结合内外表面上的电学边界条件和界面上的电学连续条件,导出一个关于时间函数的第二类Volterra积分方程,运用插值法可成功地给出此积分方程的高精度数值解,最终可求得原问题的位移、应力、电位移以及电势的响应.此方法适用任意层数且各层是任意厚度的层合热释电空心球作用随时间以任意形式变化的球对称温度场.文中还给出了数值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各向同性 空心球 释电 瞬态响应 VOLTERRA积分方程 动力学问题 显式表达式 状态空间法 分离变量法 叠加原理 展开技术 特征函数 初参数法 连续条件 边界条件 时间函数 数值结果 准静态 球对称 表示式 外表面 第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教热与职教冷之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戚业国 《职教论坛》 1998年第2期24-25,共2页
普教热与职教冷之对比1990—1994年,我国普通高中在校生的绝对数连续五年下降,从1995年开始又突然以每年50多万之数迅速增加,1994年在校生660万人、1995年713万人、1996年769万人,一个全国性的... 普教热与职教冷之对比1990—1994年,我国普通高中在校生的绝对数连续五年下降,从1995年开始又突然以每年50多万之数迅速增加,1994年在校生660万人、1995年713万人、1996年769万人,一个全国性的普高热在悄然兴起。初中毕业生报考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高 高等职业教育 就业市场 教学质量 普高 动力基础 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 办学条件 发展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影响epoxy/C‑S‑H界面黏结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清瑞 金祖权 +1 位作者 王攀 侯东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6-1091,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模拟不同温度条件下环氧树脂(epoxy)/水化硅酸钙(C‑S‑H)界面的脱黏行为,研究了热环境对epoxy/C‑S‑H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从纳观尺度评价了其界面热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epoxy/C‑S‑H界面的力学性能下降...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模拟不同温度条件下环氧树脂(epoxy)/水化硅酸钙(C‑S‑H)界面的脱黏行为,研究了热环境对epoxy/C‑S‑H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从纳观尺度评价了其界面热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epoxy/C‑S‑H界面的力学性能下降;在热环境下,epoxy在C‑S‑H表面附近密度降低、稳定性减弱,阻碍了epoxy与C‑S‑H之间的应力传递;随着温度的升高,epoxy与C‑S‑H之间的离子键合作用、氢键作用减弱,界面相互作用能下降.研究结果从纳观角度揭示了热环境下epoxy/C‑S‑H界面黏结弱化的内在机理,为FRP加固混凝土技术的优化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 环境 环氧树脂 水化硅酸钙 力学性能 温度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和江淮地区2001年9~10月异常干旱的水汽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秀文 李峰 阿布力米提.司马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0-867,共8页
文中利用NCEP/NCAR 2 0 0 1年 9~ 10月的全球日平均资料和中央气象台的逐日 0 8时 2 4h降水资料 ,着重分析了 2 0 0 1年秋季黄淮、江淮地区持续干旱时期的水汽收支及动力条件。结果表明 ,2 0 0 1年 9~ 10月该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比常年... 文中利用NCEP/NCAR 2 0 0 1年 9~ 10月的全球日平均资料和中央气象台的逐日 0 8时 2 4h降水资料 ,着重分析了 2 0 0 1年秋季黄淮、江淮地区持续干旱时期的水汽收支及动力条件。结果表明 ,2 0 0 1年 9~ 10月该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小 ,水汽以支出为主 ,并且南边界的水汽输出与多雨时期的情况截然不同 ;与之相反 ,有两支水汽通道将大量水汽输送到中国华西地区 ,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在此期间 ,江淮、黄淮地区大气层结稳定或成中性 ,对流弱 ,基本为下沉气流控制 ,使得该地区缺乏有利的动力条件 ,无法形成降水。通过分析发现 ,造成 2 0 0 1年秋季江淮、黄淮地区持续干旱时期水汽和动力条件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亚洲中高纬地区盛行纬向环流 ,西风锋区位于 5 5°N附近 ,比常年同期偏北约 5个纬距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北 ,是近 2 6年来同期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持续在 2 5°N以北时间最长的一年 ;同时 ,2 0 0 1年 9月份东亚 -西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大气活动异于常年 ,吕宋岛附近维持一个强盛的对流中心 ,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 动力条件 黄淮地区 异常 纬向环流 持续干旱 NCAR 江淮地区 秋季 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评定相容性的判据△T_m的论证
19
作者 劳允亮 沈中南 《兵工学报》 EI CAS 1983年第4期21-27,共7页
本文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二元混合体系热分解动力学参数与峰值温度变化值△T_m的内在联系。从理论和实验方面论证了在合理选择实验条件下,△T_m能够表征混合体系反应速度的变化,因而△T_m可以作为评定混合体系相容性快速筛选的... 本文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二元混合体系热分解动力学参数与峰值温度变化值△T_m的内在联系。从理论和实验方面论证了在合理选择实验条件下,△T_m能够表征混合体系反应速度的变化,因而△T_m可以作为评定混合体系相容性快速筛选的判据。但准确可靠地衡量混合体系的不相容性,还应辅以其它方法,如真空热安定性试验(VST)、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体系 安定性 T_m 分解动力 峰值温度 相容性试验 实验条件 分析评定 分解反应 特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010805”特大暴雨与“080825”大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曹晓岗 王慧 +2 位作者 邹兰军 陈永林 张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通过对"010805"特大暴雨和"080825"大暴雨两次过程的天气环流背景、产生强降水的热力、水汽和动力条件以及卫星云图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异同点:"010805"特大暴雨是热带低压(简称010805TD)影响产生的,"... 通过对"010805"特大暴雨和"080825"大暴雨两次过程的天气环流背景、产生强降水的热力、水汽和动力条件以及卫星云图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异同点:"010805"特大暴雨是热带低压(简称010805TD)影响产生的,"080825"大暴雨是由中纬度低涡切变引起的,但是登陆减弱的2008年第12号热带风暴"鹦鹉"为"080825"大暴雨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两次过程都有来自北方的弱冷空气影响,中低纬度不同气团的相互作用对暴雨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移动缓慢的010805TD东侧的偏南、东南急流不断为"010805"特大暴雨提供水汽和能量,维持了010805TD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与低空切变之间存在强的西南低空急流,给下游的上海输送了水汽和能量。"010805"过程开始前24h对流不稳定能量开始积聚,而"080825"过程则是在产生前12h才快速增加,其大气的对流不稳定发展更为强烈。上海在两次降水过程开始前都变得不稳定,K指数增加到36℃以上。两次过程开始前12~24h的水汽输送就开始了。"010805"特大暴雨由偏南、东南急流输送来自东海的水汽;"080825"大暴雨由西南急流输送来自南海及西南地区的水汽,而且也有低空偏东气流输送来自东海的水汽和能量。两次过程上海上空的大气可降水量都在60mm以上,正涡度和上升气流都集中在上海上空非常窄的地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仅在上海产生特强降水的原因。对流云团有向后传递的特点,在减弱的对流云团后部再生新的云亮核与其合并是中尺度云团迅速发展、加强的原因之一,多个云团合并同样是中尺度云团迅速、发展加强的原因,有很强的突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大暴雨 环流背景 条件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中尺度云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