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0年夏季西北地区水汽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江林 李照荣 +2 位作者 杨建才 石延召 伏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74-1581,共8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近10年(2000-2009年)夏季西北地区整层大气水汽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北地区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分布呈两头多、中间少。700~200hPa的水汽通量值要比地面至700...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近10年(2000-2009年)夏季西北地区整层大气水汽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北地区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分布呈两头多、中间少。700~200hPa的水汽通量值要比地面至700hPa的大,在南疆盆地,地面至700hPa的水汽通量值比700~200hPa的大,水汽通量在600~450hPa之间比较丰富;(2)整层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对降水落区的预报具有指导意义,除甘肃河西地区外,其他地区低层(700hPa以下)和高层(700hPa以上)的水汽通量散度呈反位相分布。(3)近10年西北地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风带在青藏高原西侧分为南北两支所携带的水汽、孟加拉湾的水汽随西南风输送以及西风带爬上青藏高原沿高原南边输送,而造成整层水汽通量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风带输送水汽能力的大小。(4)近10年西北地区整层水汽通量呈线性增加,整层水汽通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上可以指示地面降水的年变化趋势。(5)西北地区近10年夏季水汽来源主要以经向输送为主,纬向水汽通量对于西北区水汽净收支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 水汽净收支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夏季旱涝和典型暴雨的水汽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玲萍 王博 +1 位作者 李天江 李晓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3-933,共11页
水汽源地和输送路径是影响我国河西地区旱涝模态的主要因素,也是该地区暴雨预报需要考虑的关键因子。本文利用1979-2018年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河西走廊夏季不同环流形势典型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差异以及与... 水汽源地和输送路径是影响我国河西地区旱涝模态的主要因素,也是该地区暴雨预报需要考虑的关键因子。本文利用1979-2018年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河西走廊夏季不同环流形势典型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差异以及与旱涝年水汽输送气候平均态的不同。结果表明:(1)夏季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整层水汽通量表明该区总体均呈现略偏干趋势走向,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4·(10a)^(-1)和-5.7 kg·(m·s)^(-1)·(10a)^(-1)。(2)夏季水汽主要来源为西北方(北冰洋)和西方(黑海和里海),其中旱年来自西北方,水汽通量<50 kg·(m·s)^(-1);涝年来自西方,水汽通量为50~100 kg·(m·s)^(-1);旱涝年各边界水汽输入主要来自西边界和北边界,区域水汽收支都为净流出。(3)两次暴雨过程均存在西路水汽输送,这和夏季涝年气候平均态一致,但还需中低层其他路径的水汽补充汇合并形成强的水汽通量辐合,区域水汽收支为净流入,其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低槽型暴雨水汽主要来自西路的里海、黑海,南路的南海和西南路的孟加拉湾,水汽通量最大中心达100~150 kg·(m·s)^(-1),水汽输入主要来自南边界和西边界;河套异常高压型暴雨水汽来自东路的黄海、西路的里海和黑海、西南路的孟加拉湾,异常偏东气流将三路水汽接力式地输送到暴雨区,水汽通量最大中心达250~300 kg·(m·s)^(-1),水汽输入主要来东边界和南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旱涝 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净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