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流T型中间包内控流装置优化的水模型实验 被引量:30
1
作者 谢健 郑淑国 +1 位作者 吴永来 朱苗勇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85-289,共5页
通过水力学模拟五流T型连铸中间包后发现 ,在现有的操作条件下 ,无控流中间包五个流的流动特性一致方面存在不足 ,尤其是近水口响应时间极短 ,从而影响夹杂物的上浮 ,甚至会造成铸坯中产生大型夹杂及温度的均匀性 .设置合适形状抑湍器和... 通过水力学模拟五流T型连铸中间包后发现 ,在现有的操作条件下 ,无控流中间包五个流的流动特性一致方面存在不足 ,尤其是近水口响应时间极短 ,从而影响夹杂物的上浮 ,甚至会造成铸坯中产生大型夹杂及温度的均匀性 .设置合适形状抑湍器和“V”型挡墙会大大改善上述不足 ,如果两者合理搭配则效果更加显著 .通过实验研究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流T型中间包 水模型实验 连铸 控流装置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包底吹氩均混时间及临界流量水模型实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中秋 李林敏 +1 位作者 曹茂雪 李宝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6-180,共5页
针对钢包底吹氩工艺,通过改变透气砖数量、单透气砖吹气位置、双透气砖夹角、喷吹气体流量、渣厚等参数,对钢包的均混时间进行了水模型实验研究.提出临界流量的概念,发现吹气量超过临界流量后均混时间明显减小.结果表明:单透气砖喷吹时... 针对钢包底吹氩工艺,通过改变透气砖数量、单透气砖吹气位置、双透气砖夹角、喷吹气体流量、渣厚等参数,对钢包的均混时间进行了水模型实验研究.提出临界流量的概念,发现吹气量超过临界流量后均混时间明显减小.结果表明:单透气砖喷吹时,相同吹气量下偏心喷吹时的均混时间比中心喷吹时短,临界流量小;双透气砖喷吹时,透气砖夹角越大,均混时间越短,临界流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均混时间 临界流量 水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结晶器气泡粒径影响因素的水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林敏 刘中秋 李宝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256,共5页
为了研究连铸结晶器内气泡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水模型实验研究了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吹气口、水流量、吹气量、插入深度和水口倾角对结晶器内气泡粒径的概率分布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研究连铸结晶器内气泡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水模型实验研究了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吹气口、水流量、吹气量、插入深度和水口倾角对结晶器内气泡粒径的概率分布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的平均粒径随吹气口孔径、吹气量和水口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发现不同吹气口、水流量和吹气量对气泡粒径的概率分布及平均粒径的影响较大,插入深度和水口倾角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 气液两相流 气泡粒径概率分布 平均粒径 水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钢中薄板连铸中间包水模型实验
4
作者 沈明钢 赵连刚 +1 位作者 王军 朱万彤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5,48,共4页
进行中间包挡墙和坝的水模型实验 ,分析原方案的冶金效果 。
关键词 连铸中间包 水模型实验 优化设计方案 连续铸造 鞍钢 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氩连铸结晶器内渣眼形成的水模型实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中秋 庞世超 李宝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1,共6页
针对连铸结晶器吹氩工艺,通过改变拉速、吹气量、渣厚等参数,对结晶器上表面渣眼的形成进行了水模型实验研究.发现了两个典型的渣眼分布:水口附近和窄边附近.结果表明:拉速增大,结晶器窄边渣眼逐渐增大,水口附近渣眼逐渐减小,渣眼总面... 针对连铸结晶器吹氩工艺,通过改变拉速、吹气量、渣厚等参数,对结晶器上表面渣眼的形成进行了水模型实验研究.发现了两个典型的渣眼分布:水口附近和窄边附近.结果表明:拉速增大,结晶器窄边渣眼逐渐增大,水口附近渣眼逐渐减小,渣眼总面积逐渐增大;吹气量增加,结晶器窄边渣眼逐渐减小,水口附近渣眼逐渐变大,渣眼总面积先减小后增大;渣层厚度增加,结晶器窄边和水口附近渣眼都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 吹氩 渣眼 水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 被引量:8
6
作者 解伟 赵蕾 +1 位作者 孙卫 付晓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5-748,764,共5页
采用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测得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2储层26块样品的渗透率、水驱前含油饱和度以及在不同注入倍数、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剩余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以此参数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将样品划分为E类、G类和M类3类流动单元。... 采用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测得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2储层26块样品的渗透率、水驱前含油饱和度以及在不同注入倍数、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剩余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以此参数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将样品划分为E类、G类和M类3类流动单元。结合试验动态观察和数据分析,不同流动单元类型有着不同的渗流通道、驱替方式、驱油效率以及压力对驱油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驱油模型实验 流动单元 驱油效率 驱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特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进腊 孙卫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2,共6页
为研究微观水驱油模型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的可行性和效果,应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以吴起油田X井区特低渗透长63储层25块样品为例,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以测得的渗透率、水驱前含油饱和度、启动压力、1 PV驱油效率以及孔隙度5... 为研究微观水驱油模型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的可行性和效果,应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以吴起油田X井区特低渗透长63储层25块样品为例,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以测得的渗透率、水驱前含油饱和度、启动压力、1 PV驱油效率以及孔隙度5项参数为基础,将样品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分别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类型相吻合。结合实验动态观察和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有着不同的渗流通道、驱替方式、孔喉特征、驱油效率以及压力增加对驱油效率的敏感程度。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具有较好的综合判别能力,为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灰色聚类方法 砂岩微观驱油模型实验 流动单元 驱油效率 孔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循环水槽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与水动力模型实验方案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广年 杜林 +2 位作者 李振琦 石凡 郭海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7-181,共5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小型波流循环水槽的池体设计方案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整合波流循环水槽测试设备及测试技术资源,依托波流循环水槽搭建了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依据测量变量的不同,将波流循环水槽教学实验平台水动力模型实验归为力测量、... 文章介绍了一种小型波流循环水槽的池体设计方案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整合波流循环水槽测试设备及测试技术资源,依托波流循环水槽搭建了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依据测量变量的不同,将波流循环水槽教学实验平台水动力模型实验归为力测量、位移测量、流场测量三个类别,并介绍了各类模型实验测试方案,给出了三类模型实验操作难点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循环 实践教学 教学平台 动力模型实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t LF水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窦力威 于赋志 沈峰满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1-1134,共4页
以某炼钢厂180 t钢包炉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通过水模型实验,分别考察了精炼过程中底吹位置、加料位置及底吹气量等操作参数对钢包内钢液混匀状况的影响,得出了各参数对钢包混匀状况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水模型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其他因... 以某炼钢厂180 t钢包炉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通过水模型实验,分别考察了精炼过程中底吹位置、加料位置及底吹气量等操作参数对钢包内钢液混匀状况的影响,得出了各参数对钢包混匀状况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水模型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其他因素,得出180 t钢包炉最佳操作参数:最适宜底吹位置在0.3R附近,最适宜的加料位置在底吹喷嘴正上方,正常精炼时的底吹搅拌气量为40-90 m^3/h;钢包炉精炼及微调成分后,最佳取样位置在钢包炉加料部位,取样前应至少搅拌2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炉 精炼 底吹搅拌 水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结晶器内偏流及漩涡卷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中秋 李宝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6-670,共5页
连铸结晶器内的偏流和漩涡卷渣行为严重影响连铸坯的质量,因此建立了一套直弧型结晶器系统,研究了偏流和漩涡卷渣的运动规律.结果发现:偏流是由于流场自身的不稳定造成的,是时刻变化的;偏流发生在二冷区弯曲段附近.即使保证水口对中放置... 连铸结晶器内的偏流和漩涡卷渣行为严重影响连铸坯的质量,因此建立了一套直弧型结晶器系统,研究了偏流和漩涡卷渣的运动规律.结果发现:偏流是由于流场自身的不稳定造成的,是时刻变化的;偏流发生在二冷区弯曲段附近.即使保证水口对中放置,结晶器上表面漩涡依然存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单个漩涡出现,其位置和大小是瞬变的.对称涡出现的机率较小,尺寸和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同时考察了拉速、水口插入深度、滑动水口开度和中间包液位高度对偏流及其周期和漩涡卷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 偏流 漩涡卷渣 水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结晶器内气泡群粒径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中秋 李林敏 李宝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了获得结晶器内的气泡粒径及其分布规律,建立了一套水模型实验系统.为模拟真实上水口的吹氩过程,采用莫来石制作水模型的环状吹气装置,利用激光片光源和高速摄像机捕捉气泡的瞬时分布,并采用Image J软件分析和计算气泡的粒径.结果发现... 为了获得结晶器内的气泡粒径及其分布规律,建立了一套水模型实验系统.为模拟真实上水口的吹氩过程,采用莫来石制作水模型的环状吹气装置,利用激光片光源和高速摄像机捕捉气泡的瞬时分布,并采用Image J软件分析和计算气泡的粒径.结果发现:气泡平均粒径随水流量、水口插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吹气量、水口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莫来石弥散砖产生的气泡初始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气泡粒径在结晶器宽面一侧水平方向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水流量的增大,气泡分布更加分散;随吹气量的增加,气泡分布规律无明显区别,但粒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 聚并 破碎 气泡粒径分布 水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波动及卷渣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颖东 刘中秋 +1 位作者 全明杰 李宝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9,64,共8页
连铸结晶器钢/渣界面时常发生卷渣现象,严重影响连铸坯质量.本文通过水模型实验研究了吹氩量、拉速、水口浸入深度对钢/渣界面波动及卷渣现象的影响.利用波高仪采集液面的波动数据,采用高速摄像机捕捉钢/渣界面卷渣时的瞬时图像,重现了... 连铸结晶器钢/渣界面时常发生卷渣现象,严重影响连铸坯质量.本文通过水模型实验研究了吹氩量、拉速、水口浸入深度对钢/渣界面波动及卷渣现象的影响.利用波高仪采集液面的波动数据,采用高速摄像机捕捉钢/渣界面卷渣时的瞬时图像,重现了剪切卷渣、漩涡卷渣、大气泡卷渣及抽吸卷渣现象.结果表明:随着吹氩量的增大,结晶器液面波动加剧,适当的吹氩量有利于抑制卷渣,本实验中0.8 L/min吹氩量下的卷渣频率最低;随着水口浸入深度的增加,液面波动程度和卷渣频率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拉速增大,水口附近的波动先减小后增大,窄边附近的波动逐渐增强,卷渣频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 钢/渣界面 波动 卷渣 水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包——一种典型的非等温反应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萧泽强 彭世恒 程乃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8-411,共4页
温度差对中间包内流动的影响将直接影响中间包内许多冶金过程·在许多水模和数模研究中 ,中间包被看为一种等温反应器·研究发现 ,中间包内流动过程对温差十分敏感·物理模型实验、数学模拟和现场直接测定对温差的影响作了... 温度差对中间包内流动的影响将直接影响中间包内许多冶金过程·在许多水模和数模研究中 ,中间包被看为一种等温反应器·研究发现 ,中间包内流动过程对温差十分敏感·物理模型实验、数学模拟和现场直接测定对温差的影响作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出了鉴别温差影响的中间包准数 ,并给出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非等温反应器 水模型实验 连续铸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itial cracking mechanism of an expansive soil due to moisture-change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珺华 袁俊平 吴宏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437-1446,共10页
Swelling and shrinkage due to moisture-change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ansive soil,which is similar to the behavior of most materials under thermal effect,If the deformation is restricted,stress in expa... Swelling and shrinkage due to moisture-change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ansive soil,which is similar to the behavior of most materials under thermal effect,If the deformation is restricted,stress in expansive soil is caused by the swell-shrinking.The stress is defined as "moisture-change stress" and is adopted to analyze swell-shrinkage deformation based on the elasticity mechanics theory.The state when the total stress becomes equal to the soil tensile strength is considered as the cracking criterion as moisture-change increases.Then,the initial cracking mechanism due to evaporation is revealed as follows:Different rates of moisture loss at different depths result in greater shrinkage de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while there is smaller shrinkage deformation at the underlayer in expansive soil;cracks will grow when the nonuniform shrinkage deformation increases to a certain degree.A theore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which may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caused by moisture-change.The depth of initial cracks growing is predicted by the proposed model in expansive soil,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are carried out by exposing expansive soi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moisture-changes.The process of crack propagation is investigated by resistivity method.The test results show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predicted results by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sive soil swell-shrinking deformation moisture-change CRACK RESIS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