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NO_3)_3·6H_2O与水杨醛缩酪氨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德军 范玉华 +1 位作者 毕彩丰 刘峙嵘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0-214,共5页
合成了Ln(Ⅲ)(Ln=Gd,Dy,Tm,Ho,Sm)与水杨醛缩 L 酪氨酸的5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C16H14NO4)(H2O)3(NO3)](CH3CH2OH)(NO3),研究了Dy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机理。
关键词 Ln(NO3)3·6H2O 水杨醛缩-l-酪氨酸 席夫碱 过渡金属配合物 合成 表征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亚红 黄显才 +4 位作者 何金锋 钟志伟 王子芫 黄嘉琪 郑嘉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9-136,共8页
【目的】在甲醇溶剂体系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配合物.【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确定它们的分子组成;采用滤纸片法、光还原NBT法及荧光猝灭法测定该配合物的... 【目的】在甲醇溶剂体系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配合物.【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确定它们的分子组成;采用滤纸片法、光还原NBT法及荧光猝灭法测定该配合物的抗菌活性、SOD活性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和结论】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配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别为K2L·3H2O(L=C17H14NO4Cl2-)和K[Mn L(CH3COO)]·2H2O,配合物中Schiff碱配体上的亚胺基N、羧基O及酚羟基O均与Mn(Ⅱ)配位.该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高于配体,且对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高于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其IC50为1.616μmol·L-1;基于静态猝灭机理,该配合物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与BSA结合形成1种基态复合物,25℃条件下与BSA的结合位点数n约为1,结合常数KA为1.62×106L·mol-1,且分子内可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Ⅱ)配合物 5-氯甲基水杨醛L- 抗菌活性 SOD活性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N-乙酰-L-酪氨酸生产工艺的中间物监控分析
3
作者 王艳领 田春美 刘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7-2142,共6页
为了探讨在生产N-乙酰-L-酪氨酸时,中间物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在采用乙酸酐乙酰化生产N-乙酰-L-酪氨酸过程中,对中间产生物料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和N,O-二乙酰-L-酪氨酸的中控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含量。具体方法是:把样品... 为了探讨在生产N-乙酰-L-酪氨酸时,中间物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在采用乙酸酐乙酰化生产N-乙酰-L-酪氨酸过程中,对中间产生物料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和N,O-二乙酰-L-酪氨酸的中控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含量。具体方法是:把样品用超纯水稀释100倍后,在色谱柱(C_(18),150mm×4.6mm,5μm)上进行分离,以10mmol·L^(-1)磷酸盐(pH3.0)-甲醇(60:4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波长270nm处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N,0-二乙酰-L-酪氨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1000mg·L^(-1),10~1000mg·L^(-1),50~1000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现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1.1mg L^(-1),1.2mg·L^(-1),14.0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分别在98.4%~105.0%,98.5%~100.8%,98.9%~10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1.8%、0.7%和0.9%,均小于2.0%。说明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方法切实可行,重现好,精密度高,可用于乙酰酪氨酸生产工艺中间物的监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N-乙酰-l- N O-二乙酰-l-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产工艺 监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缩L-天冬氨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史卫良 陈德余 吴清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1-765,共5页
合成了新的水杨醛天冬氨酸席夫碱配体及其铜、锌、钴、镍配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及顺磁共振等手段进行表征,确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K[ML]·nH2O,式中L= C11H7NO, M=... 合成了新的水杨醛天冬氨酸席夫碱配体及其铜、锌、钴、镍配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及顺磁共振等手段进行表征,确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K[ML]·nH2O,式中L= C11H7NO, M= Cu2+ 、Zn2+ 、Co2+ 、Ni2+ ,相应地n= 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配合物 水杨醛 天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Ⅲ)与糠醛缩-L-酪氨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9
5
作者 范玉华 毕彩丰 李金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合成了稀土硝酸盐与希夫碱糠醛缩 L 酪氨酸盐 (以KL表示 )的 5种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 ,[Ln(L (NO3) (H2 O) 2 ) ] (NO3) (H2 O) x(x为 0~2 ,Ln =La、Nd、Sm、Gd、Er;L ... 合成了稀土硝酸盐与希夫碱糠醛缩 L 酪氨酸盐 (以KL表示 )的 5种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 ,[Ln(L (NO3) (H2 O) 2 ) ] (NO3) (H2 O) x(x为 0~2 ,Ln =La、Nd、Sm、Gd、Er;L =C1 4H1 2 NO4 ) ,并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Er(Ⅲ )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推断出第 1步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 :dα/dt=A·e-E/RT·(1-α)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Ⅲ)配合物 糠醛-l-席夫碱 席夫碱 热分解 非等温动力学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Ⅲ)与糠醛缩-L-酪氨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峙嵘 刘德军 +1 位作者 毕彩丰 范玉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5-207,共3页
合成了Ln(Ⅲ)(Ln=Gd、Dy、Nd、Er、La、Sm)与糠醛缩 L 酪氨酸席夫碱的6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C14H12NO4)(NO3)(H2O)2](NO3)(H2O)x(x=0~2)。得到了Er配合物的热分解... 合成了Ln(Ⅲ)(Ln=Gd、Dy、Nd、Er、La、Sm)与糠醛缩 L 酪氨酸席夫碱的6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C14H12NO4)(NO3)(H2O)2](NO3)(H2O)x(x=0~2)。得到了Er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Ⅲ) 配体 糠醛-l-席夫碱配合物 热分解反应机理 合成 稀土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甲氧基水杨醛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华云 宋康康 +3 位作者 张春乐 韩鹏 何群 陈清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0,共4页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实验发现:5-甲氧基水杨醛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5-甲氧基水杨醛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对酶稳态活力的抑制作用,和对迟滞时间的延长作用,2.0mmol/L的5-甲氧基水杨...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实验发现:5-甲氧基水杨醛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5-甲氧基水杨醛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对酶稳态活力的抑制作用,和对迟滞时间的延长作用,2.0mmol/L的5-甲氧基水杨醛使得单酚酶的稳态酶活力下降68%,并使迟滞时间从107 s延长到160 s;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效应,半抑制率(IC50)为2.45 mmol/L,抑制类型表现为混合型机理,其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1.426和7.766 mmol/L.通过研究5-甲氧基水杨醛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设计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氧基水杨醛 抑制作用 单酚酶 二酚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溴水杨醛缩甘氨酸的合成及荧光法测定粮食中微量锌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春梅 康信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试剂 3,5-二溴水杨醛缩甘氨酸 ( DBSAGL Y) ,建立该试剂荧光度法测定微量Zn( )的新体系 ,在 p H=7.0~ 8.0时 Zn( )与 DBSAGL Y形成 1∶ 1的络合物 ,络合物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λex=30 0 nm和 λem=4 68nm,荧...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试剂 3,5-二溴水杨醛缩甘氨酸 ( DBSAGL Y) ,建立该试剂荧光度法测定微量Zn( )的新体系 ,在 p H=7.0~ 8.0时 Zn( )与 DBSAGL Y形成 1∶ 1的络合物 ,络合物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λex=30 0 nm和 λem=4 68nm,荧光线性范围 0~ 12 0 μg/ L,检测限量 1.6μ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溴水杨醛 荧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或甲醇混配Cu(Ⅱ),Zn(Ⅱ),Ni(Ⅱ)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表征
9
作者 张秀梅 高伟 +1 位作者 褚道葆 袁希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7,共4页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L.′nH2O[L=C9H7NO3,(M=Cu(Ⅱ),L′=CH3OH,n=0;M=Zn(Ⅱ)、Ni(Ⅱ),L′=2-氨基吡啶n=1)].电合成Zn(Ⅱ)、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0.5 mol.F-1,电极反应为2电子反应,电合成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1.0 mol.F-1,电极反应为1电子反应,Schiff碱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Cu(Ⅱ)配合物中Cu(Ⅱ)(L)L′/Cu(I)(L)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1.225 V(vs S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电化学合成 “牺牲”阳极法 水杨醛Schiff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酪氨酸甲酯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军 吕早生 +4 位作者 汪大巍 任肖丽 陶康 胡衍甜 严莉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59-61,65,共4页
以L-酪氨酸和乙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乙酰-L-酪氨酸,再和甲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的氯化亚硫酸甲酯反应得到N-乙酰-L-酪氨酸甲酯,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和1H NMR化学位移确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N-乙酰-L-酪氨酸甲酯... 以L-酪氨酸和乙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乙酰-L-酪氨酸,再和甲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的氯化亚硫酸甲酯反应得到N-乙酰-L-酪氨酸甲酯,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和1H NMR化学位移确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N-乙酰-L-酪氨酸甲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摩尔比mol(L-酪氨酸)∶mol(氯化亚砜)∶mol(甲醇)=1∶1.3∶10,加热温度65℃,加热时间2 h。该工艺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反应周期短及产物易分离的特点,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l-甲酯 L- N-乙酰-l- 氯化亚砜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的合成及临床实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党永红 王世真 +1 位作者 程欣 周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2,I002,共4页
目的氨基酸类显像剂O-(2-犤18F犦氟代乙基)-L-酪氨酸(18F-FET)用于脑肿瘤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两步反应合成18F-FET并配成注射液,进行小鼠异常毒性实验、细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并对脑瘤患者进行与2-犤18F犦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 目的氨基酸类显像剂O-(2-犤18F犦氟代乙基)-L-酪氨酸(18F-FET)用于脑肿瘤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两步反应合成18F-FET并配成注射液,进行小鼠异常毒性实验、细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并对脑瘤患者进行与2-犤18F犦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对比显像。结果18F-FET注射液放化纯度大于95%,室温下放置6h稳定;注射液细菌及细菌内毒素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正常脑组织中18F-FET摄取明显低于肿瘤组织,肿瘤组织摄取高于18F-FDG,且显像清晰。结论18F-FET制备简便,体外稳定,毒性小,用于人体非常安全;非肿瘤组织摄取低,获得的图像清晰且优于18F-FDG,是一个较好的脑肿瘤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18F]氟代乙基)-l- PET 脑肿瘤 核素显像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3-^(18)F-氟代丙基)-L-酪氨酸的合成及其生物分布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刚华 王明芳 +4 位作者 唐小兰 罗磊 甘满权 吴湖炳 黄祖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1,共6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氨基酸代谢显像剂O (3 18F 氟代丙基) L 酪氨酸(FPT)。首先,18F-与1,3 二对甲苯磺酸丙二酯(TsOCH2CH2CH2OTs)发生亲核氟化取代反应,生成3 18F 1 对甲苯磺酸丙酯(18FCH2CH2CH2OTs);然后,18FCH2CH2CH2OTs与L 酪氨酸二钠反... 采用两步法合成氨基酸代谢显像剂O (3 18F 氟代丙基) L 酪氨酸(FPT)。首先,18F-与1,3 二对甲苯磺酸丙二酯(TsOCH2CH2CH2OTs)发生亲核氟化取代反应,生成3 18F 1 对甲苯磺酸丙酯(18FCH2CH2CH2OTs);然后,18FCH2CH2CH2OTs与L 酪氨酸二钠反应生成FPT。FPT总合成时间约为70min,未校正总放化产率为25%~30%,放化纯度大于95%。FPT在正常小鼠、肿瘤模型、炎症模型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荷瘤裸鼠PET显像结果表明:肾、肝、肺、血液等脏器放射性摄取较高,滞留时间较长,脑摄取放射性较低。FPT可被肿瘤细胞高摄取,而被炎症组织低摄取。给药后180min,荷瘤裸鼠PET显像清晰,肿瘤/肝脏放射性比值约为1.3。FPT制备简便,可以区分肿瘤和炎症,可望成为一种肿瘤氨基酸代谢PET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18F-氟代丙基)-l- 合成 生物分布 肿瘤 炎症 体内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的全自动合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刚华 王明芳 +2 位作者 唐小兰 罗磊 甘满全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采用PETtrace回旋加速器 FDG全自动合成系统,通过18O(p,n)18F核反应生产18F-,然后与乙二醇二对甲苯磺酸酯发生亲核氟化取代反应,生成2 18F 氟代乙醇对甲苯磺酸酯,后者与L 酪氨酸二钠反应生成O (2 18F 氟代乙基) L 酪氨酸(18F FET)。总... 采用PETtrace回旋加速器 FDG全自动合成系统,通过18O(p,n)18F核反应生产18F-,然后与乙二醇二对甲苯磺酸酯发生亲核氟化取代反应,生成2 18F 氟代乙醇对甲苯磺酸酯,后者与L 酪氨酸二钠反应生成O (2 18F 氟代乙基) L 酪氨酸(18F FET)。总合成时间为5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约为4%,放化纯度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18F-氟代乙基)-l- 全自动合成 氟18 标记 正电子发射放射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显像剂O-(2-[^(18)F]氟乙基)-L-酪氨酸的新型前体的合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春艳 姜申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2-896,共5页
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剂O-(2-[18F]氟乙基)-L-酪氨酸的前体化合物: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9a,11a)和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甲苯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叔丁酯(9... 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剂O-(2-[18F]氟乙基)-L-酪氨酸的前体化合物: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9a,11a)和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甲苯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叔丁酯(9b,10b,11b)。这些化合物以L-酪氨酸为原料,先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或与乙酸叔丁酯进行酯交换,再用叔丁氧羰基保护氨基,最后以碳酸钾为碱、18-冠-6为相转移催化剂与乙二醇的磺酸酯在丙酮溶液中加热回流形成目标化合物,总收率为3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L--O-(2-[18F]氟乙基)-l-前体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饲料添加剂N-乙酰-L-酪氨酸丁酯合成工艺研究
15
作者 汤军 刘嘉群 +4 位作者 王湘怡 王芳 阮诗航 汪大巍 吕早生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22期18-23,共6页
以丁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氯化亚硫酸丁酯,再与N-乙酰-L-酪氨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N-乙酰-L-酪氨酸丁酯,产物结构经IR和1H NMR确证。优化N-乙酰-L-酪氨酸丁酯的合成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3... 以丁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氯化亚硫酸丁酯,再与N-乙酰-L-酪氨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N-乙酰-L-酪氨酸丁酯,产物结构经IR和1H NMR确证。优化N-乙酰-L-酪氨酸丁酯的合成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3因素对N-乙酰-L-酪氨酸丁酯收率的影响,根据响应面最优化分析,N-乙酰-L-酪氨酸丁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比1∶1.2、反应温度94℃和反应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N-乙酰-L-酪氨酸丁酯收率可以达到8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l-丁酯 L- N-乙酰-l- 氯化亚砜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乙酰-L-酪氨酸构筑的两例纯手性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英文)
16
作者 马宁 宋会花 于海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8-1088,共11页
利用手性配体N-乙酰-L-酪氨酸(Hacty)与钴盐通过溶液法合成了2例纯手性配合物{[Co(acty)(bpp)_2(H_2O)_2](NO_3)·2H_2O}_n(1)和{[Co_2(acty)_2(bpe)_3(H_2O)_3](Cl O_4)_2·4H_2O}_n(2)(bpp=1,3-联(4-吡啶)丙烷,bpe=1,2-联(4-... 利用手性配体N-乙酰-L-酪氨酸(Hacty)与钴盐通过溶液法合成了2例纯手性配合物{[Co(acty)(bpp)_2(H_2O)_2](NO_3)·2H_2O}_n(1)和{[Co_2(acty)_2(bpe)_3(H_2O)_3](Cl O_4)_2·4H_2O}_n(2)(bpp=1,3-联(4-吡啶)丙烷,bpe=1,2-联(4-吡啶)乙烷),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热重(TG)、粉末X射线衍射(PXRD)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六配位的Co(Ⅱ)离子被bpp配体连接形成一维右手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六配位的双核Co(Ⅱ)离子被bpe配体连接形成一维带状链结构。在氢键的作用下,它们均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深入讨论了不同构型的含N辅助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此外,测定了2例手性配合物的圆二色(CD)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N-乙酰-l- 晶体结构 纯手性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吡啶甲基)-L-丝氨酸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艳红 袁彩霞 +4 位作者 卢丽萍 朱苗力 付学奇 邢述 高增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8-2143,共6页
在甲醇溶液中,还原希夫碱HL[N-(2-吡啶甲基)-L-丝氨酸]与CuCl_2·2H_2O以摩尔比1∶1反应,得到1个新的中性单核铜配合物[CuLCl(H_2O)](Ⅰ).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在甲醇溶液中,还原希夫碱HL[N-(2-吡啶甲基)-L-丝氨酸]与CuCl_2·2H_2O以摩尔比1∶1反应,得到1个新的中性单核铜配合物[CuLCl(H_2O)](Ⅰ).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该配合物中还原希夫碱以三齿双螯合环配位到中心铜离子,同时氯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也参与配位,形成1个具有四方锥构型的五配位铜(Ⅱ)配合物,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Ⅰ能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IC_(50)值分别为0.32和0.4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N-(2-吡啶甲基)-l- 抑制剂 蛋白酶1B(PTP1B) T细胞蛋白酶(TCPTP)
全文增补中
手性镍络合物介导的2,6-二甲基-L-酪氨酸的合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郁蕾蕾 陈佳佳 +3 位作者 刘金春 李晓闻 常磊 厉廷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采用经济、可靠的方法合成2,6-二甲基-L-酪氨酸。方法:通过O-乙氧甲酰基-3,5-二甲基-4-氯甲基苯酚和(S)-2-[N-(苄基脯氨酰基)-氨基]-二苯甲酮-Ni-甘氨酸[(S)-BPB-Ni-Gly,手性Ni络合物]络合物缩合的方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2,6-二甲基... 目的:采用经济、可靠的方法合成2,6-二甲基-L-酪氨酸。方法:通过O-乙氧甲酰基-3,5-二甲基-4-氯甲基苯酚和(S)-2-[N-(苄基脯氨酰基)-氨基]-二苯甲酮-Ni-甘氨酸[(S)-BPB-Ni-Gly,手性Ni络合物]络合物缩合的方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2,6-二甲基-L-酪氨酸。结果:由3,5-二甲基苯酚出发经4步反应得到2,6-二甲基-L-酪氨酸,总收率34.3%。结论:该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可重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BPB-Ni-Gly西弗碱 2 6-二甲基-l- 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法合成γ-L-谷氨酰-L-酪氨酸
19
作者 佘维娜 周治 +2 位作者 姚忠 徐虹 韦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1-45,共5页
以B.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为催化剂,以L-谷氨酰胺和L-酪氨酸为底物,利用转肽反应合成γ-L-谷氨酰-L-酪氨酸,考察了pH、温度、供体/受体比以及酶浓度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谷氨酰胺浓度为20 mmol/L,L-酪氨酸浓... 以B.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为催化剂,以L-谷氨酰胺和L-酪氨酸为底物,利用转肽反应合成γ-L-谷氨酰-L-酪氨酸,考察了pH、温度、供体/受体比以及酶浓度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谷氨酰胺浓度为20 mmol/L,L-酪氨酸浓度为20 mmol/L,酶浓度为0.4191 U/mL以及pH10.0条件下,于37℃水浴中反应2 h,γ-L-谷氨酰-L-酪氨酸得率为1.4 mmol/L,相对于谷氨酰胺的转化率为1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酰转肽酶 γ-l--l- 酶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L-酪氨酸-2-脱氧-D-葡萄糖的合成及其热裂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芦昶彤 郑峰洋 +5 位作者 李成刚 赵永振 王宏伟 霍娟 付瑜锋 段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8-1735,共8页
以D-果糖和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了2-L-酪氨酸-2-脱氧-D-葡萄糖,用IR、~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采用热重-差热(TG-DTA)和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热裂解。结果表明:1)合成产物为目标化合... 以D-果糖和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了2-L-酪氨酸-2-脱氧-D-葡萄糖,用IR、~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采用热重-差热(TG-DTA)和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热裂解。结果表明:1)合成产物为目标化合物;2)化合物裂解温度为153.01℃,600℃时样品总失重达到86%;3)裂解产物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裂解产物主要为杂环类、酮类、羧酸类、醛类和醇类等,这些物质表现出甜香、焦甜香、烘焙香、坚果香、花香和奶油香等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l--2-脱氧-D-葡萄糖 合成 热裂解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