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殊山石窟西夏《水月观音图》与《摩利支天图》考释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小刚 郭俊叶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5,共8页
文殊山石窟群后山古佛洞中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两幅《水月观音图》,在其中一幅《水月观音图》中还绘制了《玄奘取经图》的小画面,它们与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中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及《玄奘取经图》具有基本相同的形... 文殊山石窟群后山古佛洞中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两幅《水月观音图》,在其中一幅《水月观音图》中还绘制了《玄奘取经图》的小画面,它们与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中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及《玄奘取经图》具有基本相同的形式。古佛洞中还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一幅《摩利支天图》,类似题材也曾发现于敦煌与黑水城等地出土的艺术品之中。这几幅图像为研究西夏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艺术 文殊山石窟 水月观音 玄奘取经图 摩利支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月观音图像的创作依据 被引量:13
2
作者 孟翠翠 于向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2,共5页
水月观音图像是一种本土化的观音样式,据文献记载,由周昉始创于中唐时期。水月观音图像不同于一般佛教图像,它没有相应的造像仪轨,在佛教经典中也找不到直接的创作依据。本文在分析水月观音图像元素的基础上,探讨早期水月观音图像样式... 水月观音图像是一种本土化的观音样式,据文献记载,由周昉始创于中唐时期。水月观音图像不同于一般佛教图像,它没有相应的造像仪轨,在佛教经典中也找不到直接的创作依据。本文在分析水月观音图像元素的基础上,探讨早期水月观音图像样式的创作依据,与此同时,论述水月观音图像与《千手经》、千手千眼观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月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 观音道场 周昉 创作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窟第29窟水月观音图部分内容新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玉权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7,共4页
本文所言"部分内容"是指该窟水月观音图下部一度被判释为"玄奘取经图"的这部分内容。笔者依据近年来本院美术研究所整理复原的该水月观音图之白描图稿及相关佛典记载,对这部分内容作了一番辨析,提出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瓜州榆林窟 第29窟 水月观音 内容新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藏黑城出土西夏水月观音图像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怡楠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在俄罗斯艾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黑城出土西夏佛教艺术品中,有两件水月观音图像,最近在其展览图册《ПЕЩЕРЫТЫСЯЧИБУДД》中予以刊布。这两幅水月观音图,与榆林窟、东千佛洞绘制之水月观音像风格同出一辙,区别主要是在配图... 在俄罗斯艾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黑城出土西夏佛教艺术品中,有两件水月观音图像,最近在其展览图册《ПЕЩЕРЫТЫСЯЧИБУДД》中予以刊布。这两幅水月观音图,与榆林窟、东千佛洞绘制之水月观音像风格同出一辙,区别主要是在配图上。在X-2439号配图中有一幅乐舞图,经过对图像中人物、乐器、舞蹈内容的研究,这是西夏时期的乐舞图像,也是目前仅存的西夏乐舞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美术 水月观音 西夏 黑城 乐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水月观音图的艺术 被引量:13
5
作者 史忠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33,共14页
敦煌现存五代、宋、西夏、元时的水月观音图三十余幅,是绘画类水月观音的主要图像资料。对敦煌水月观音图中的各组成元素进行分类,并就其图像渊源、绘画技法等进行了分析,从而呈现出敦煌水月观音图的地域性特征和美术史价值。
关键词 敦煌 水月观音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仙人崖石窟新见西游记与水月观音壁画组合研究——兼谈明代的华严禅实践和三教合一思潮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利明 魏文斌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12-18,共7页
天水仙人崖石窟华严殿内新发现一组明代中期的西游记与水月观音壁画组合,是现存唯一一例明代此类图像的组合。这组图像延续了北宋、西夏、元代以来唐僧取经图像与水月观音图像组合出现的传统,表现为传统形式与新形式的融合,是早期此类... 天水仙人崖石窟华严殿内新发现一组明代中期的西游记与水月观音壁画组合,是现存唯一一例明代此类图像的组合。这组图像延续了北宋、西夏、元代以来唐僧取经图像与水月观音图像组合出现的传统,表现为传统形式与新形式的融合,是早期此类组合向清代观音救难与西游记壁画组合转变的过渡形式,弥补了此类组合发展演变中的缺环,具有重要的艺术史价值。它们作为附属图像,配置在以华严三圣和禅宗六祖师像为主体的神圣空间内,是明代华严禅与三教合一思想及实践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当地明清以来民间宗教与信仰的主流,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水月观音 禅宗祖师像 华严禅 三教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写本《千手经》与《大悲启请》 被引量:1
7
作者 何莹 张总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30,共9页
本文介绍了敦煌写本《千手经》与《大悲启请》的详细情况,注意其开首"仰启月轮观自在"之句,对于了解水月观音与千手观音的关系,水月与密宗观音的关联,即水月观音的真正缘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千手经 大悲启请 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 月轮观自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与样式——中国佛教美术中四家样说简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总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8,共5页
本文是对中国佛教美术内风格与样式之分析。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了中国佛教美术的四家样,影响甚巨。但是其中含有风格与样式的区别。近现代人文科学中美术史与古代画史等本质有所不同,使用的概念,范畴也都有不同。四家样中吴道... 本文是对中国佛教美术内风格与样式之分析。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了中国佛教美术的四家样,影响甚巨。但是其中含有风格与样式的区别。近现代人文科学中美术史与古代画史等本质有所不同,使用的概念,范畴也都有不同。四家样中吴道子的吴带当风与曹仲达的曹衣出水是典型的风格,而由水月观音代表的周家样则是样式。厘清如此问题对于古代佛教艺术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 样式 美术史 四家样 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 水月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玉皇山天龙寺佛教摩崖造像 被引量:3
9
作者 常青 《文博》 2016年第1期29-37,共9页
杭州是十世纪以后中国佛教及其艺术的中心之一,保存着内容丰富的佛教石窟与摩崖造像。天龙寺摩崖造像即为其中之一,原属吴越王钱假出资建于北宋乾德三年的天龙寺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存天龙寺遗址中有三龛造像,其中第1、2龛造像应雕于乾... 杭州是十世纪以后中国佛教及其艺术的中心之一,保存着内容丰富的佛教石窟与摩崖造像。天龙寺摩崖造像即为其中之一,原属吴越王钱假出资建于北宋乾德三年的天龙寺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存天龙寺遗址中有三龛造像,其中第1、2龛造像应雕于乾德三年前后,且有统一规划。第1龛的主尊为未来的弥勒佛,包含唐代遗风。同龛内的胁侍菩萨与天王像则具有鲜明的吴越国地方特征。第2龛内佛像表现阿弥陀佛,反映了吴越国对西方极乐世界及其教主的崇拜。二龛结合,反映了吴越国佛教信徒对来世所寄予的期望。天龙寺第3龛造像表现水月观音,是中国佛教僧俗创作的一种观音形象,年代约在至正三年重建天龙寺完工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寺 摩崖造像 弥勒佛 阿弥陀佛 水月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炳林教授主编《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10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郑炳林教授主编,张景峰教授、李宏伟局长、魏迎春教授编著的《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由安徽美术出版社于2023年8月出版。该书采用一窟一册的方式,共分四册,分别介绍了第2窟,第5窟,第7窟以及外景、第4、6、8等窟的内... 郑炳林教授主编,张景峰教授、李宏伟局长、魏迎春教授编著的《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由安徽美术出版社于2023年8月出版。该书采用一窟一册的方式,共分四册,分别介绍了第2窟,第5窟,第7窟以及外景、第4、6、8等窟的内容,选取了867张精美高清照片,涵盖了东千佛洞所有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壁画题材,如第2窟的观音菩萨图、多罗菩萨图、水月观音图、唐僧取经图等,为石窟壁画艺术研究提供了全面而珍贵的图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 郑炳林 安徽美术出版社 石窟艺术 瓜州 丝绸之路 水月观音 观音菩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