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夫星 陈东 汤秋鸿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90,共10页
为研究黄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并揭示各要素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潜在关系,建立了全流域VIC水文模型、MK突变检验和MK相关检验。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流域绝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而降水、蒸散发、径流深和土壤... 为研究黄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并揭示各要素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潜在关系,建立了全流域VIC水文模型、MK突变检验和MK相关检验。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流域绝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而降水、蒸散发、径流深和土壤湿度呈整体减小趋势,且中游地区减幅最大。各要素与东亚夏季风相关密切,但空间差异性明显。气温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普遍呈负相关,且宁蒙河段及内流区相关性显著;其他要素则相反,正相关显著区域主要位于河口镇到三门峡区间。研究还发现相比较降水,黄土高原径流深对夏季风强度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对东亚夏季风的研究可为预测黄河流域内水文过程及水资源的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东亚夏季风 VIC模型 MANN-KENDALL检验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近岸海域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小燕 胡挺 +2 位作者 汪亚平 邹欣庆 施晓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54,共11页
2006~2007年在江苏近岸海域进行水文气象要素(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波浪、透明度、水色和海水温盐度等)大面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各水文气象要素具有较大的空间分异,四季变化显著。秋季气温明显高于春季,冬季气温较历史数据偏高。整... 2006~2007年在江苏近岸海域进行水文气象要素(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波浪、透明度、水色和海水温盐度等)大面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各水文气象要素具有较大的空间分异,四季变化显著。秋季气温明显高于春季,冬季气温较历史数据偏高。整个海域风速较大,风向受季风控制,有效波高与风速之间显著相关。如东附近海域波浪较大,废黄河口波浪较小;春、夏季有效波高较小,而夏、秋季近岸海域波高较小,离岸波高增大。夏季海水透明度最大,平均为2.3m;冬季透明度最小,平均只有0.6m;水色与透明度呈负指数相关。春、秋季水温分布与气温分布基本一致,冬季大致沿等深线分布。射阳河口与长江口为低盐区,辐射沙脊群外缘为高盐区。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这些新的调查成果可为江苏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近岸海域 水文气象要素 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郝振纯 袁伟 +3 位作者 陈新美 王加虎 朱敏 杨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107,共5页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干旱地区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在对黑河上游莺落峡站以上地区1960~2010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径流、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及年平均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K非参数统计检验对其显著性进行判断,运用...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干旱地区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在对黑河上游莺落峡站以上地区1960~2010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径流、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及年平均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K非参数统计检验对其显著性进行判断,运用小波变换探讨了各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采用R/S法分析了流域各序列的持续性,估算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以定量估计未来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径流、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具有一致的主周期和次周期;黑河上游径流成分由降雨和融雪径流组成,同时受降雨和气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上游 水文气象要素 M-K检验 小波分析 R/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古纳河流域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轩玮 李翀 +1 位作者 赵慧颖 廖文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7,共8页
应用预置白处理后的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额尔古纳河流域20个水文气象站点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以及典型站点降雨量、径流量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同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推算了径流... 应用预置白处理后的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额尔古纳河流域20个水文气象站点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以及典型站点降雨量、径流量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同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推算了径流量序列的突变点。结果表明,该区域气温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其中海拉尔站可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气温升高幅度最大。流域年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某些月份降水量存在明显增加或者减小的趋势,其中显著增加的月份为11、12和1月,显著减小的月份为7、8月;降水趋势显著变化的站点主要分布在该流域的呼伦湖水系和海拉尔河水系。流域年径流量有减少趋势但不显著,然而4、5月份大多数站点径流量出现显著减少趋势。小波分析表明,典型站点年降水量存在25a左右的主周期,年径流量存在20~26a的主周期。各个站点径流量序列的显著跳跃点大都发生在1999年,这与通过小波分析得出的有关突变点的结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多时间尺度特征 水文气象要素 额尔古纳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岚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及响应关系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国庆 唐雄朋 +2 位作者 刘佩瑶 刘翠善 王建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7-70,83,共5页
变化环境对区域水文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山西省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有序聚类方法,诊断了1955—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实测... 变化环境对区域水文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山西省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有序聚类方法,诊断了1955—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实测径流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平均线性减少率为-0.917 mm/a;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气温却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径流突变主要发生在1968年和1982年,上静游站径流系列可划分为4个阶段:天然阶段(1955—1968年)、轻微人类活动影响阶段(1969—1982年)、中等人类活动影响阶段(1983—2000年)和强人类活动影响阶段(2001—2015年)。不同阶段内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21世纪以来,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产流量明显偏少,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岚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对水文气象要素的频率响应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子燊 高时友 陈玲舫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以2010年11月-2011年3月磨刀门水道挂定角、联石湾、竹排沙、平岗和竹银5个测站的盐度、马口水文站流量、三灶站潮位和竹银站的主流向风速为基本数据,应用偏相干谱估计方法分析了各测站盐度变化对潮汐、流量和风的频率响应。经验诊断分... 以2010年11月-2011年3月磨刀门水道挂定角、联石湾、竹排沙、平岗和竹银5个测站的盐度、马口水文站流量、三灶站潮位和竹银站的主流向风速为基本数据,应用偏相干谱估计方法分析了各测站盐度变化对潮汐、流量和风的频率响应。经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马口站入海径流存在准1日、半日、1/4日和1/3日等显著的潮致振荡周期;2)各测站盐度变化与潮汐主要振荡周期并不一致,沿磨刀门水道向上游,潮汐对盐度变化的影响递减,竹银站盐度可作为潮汐直接作用下咸潮上溯的平均上限位置;3)消除潮汐和径流的影响后风对盐度变化的作用明显加强;4)各测站盐度变化对潮汐、流量与风的响应过程存在时间超前或滞后但无特定规律,说明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过程十分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磨刀门河口 盐度变化 水文气象要素 偏相干谱估计 频率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气象要素周期的模糊统计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惠成 陈守煜 王本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57-462,共6页
根据模糊集理论和双因素常规方差分析原理,提出了水文气象要素周期的模糊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单要素模糊推理法的周期m值的选取,且对模糊分析与随机分析相结合的问题具有参考意义。文后给出了计算实例与分析。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周期 模糊推理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流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历史演变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翟然 王国庆 +2 位作者 刘翠善 鲍振鑫 刘艳丽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5期7-12 19,19,共7页
利用清流河流域1961-2012年的降水、气温、蒸发和径流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诊断了不同尺度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清流河流域夏季气温呈非显著升高趋势,年与其它季节气温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在2007年之后,... 利用清流河流域1961-2012年的降水、气温、蒸发和径流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诊断了不同尺度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清流河流域夏季气温呈非显著升高趋势,年与其它季节气温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在2007年之后,年和季节气温均存在下降的态势。年降水量和夏、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春、秋季节降水量呈非显著性减少趋势。年水面蒸发量和除春季之外的季节水面蒸发量呈减少趋势,在清流河流域蒸发悖论现象突出。径流量的演变趋势与降水的演变特征总体一致,年和季节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径流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季节降水径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65以上,降水是径流量变化的主要驱动要素,因此,未来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特征 年内分配 清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植被覆盖度及其分布结构对水文气象要素的响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伟泽 胡鹏 +3 位作者 王建华 杨泽凡 刘欢 杨钦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7,共9页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乌裕尔河尾闾,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重要的繁育场所和栖息地。基于遥感、气象和水文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植被覆盖度,分析了扎龙湿地核心区2005-2017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乌裕尔河尾闾,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重要的繁育场所和栖息地。基于遥感、气象和水文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植被覆盖度,分析了扎龙湿地核心区2005-2017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径流、降水和气温3项水文气象要素对湿地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为科学开展湿地生态需水核算和芦苇植被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湿地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区域主要分布于乌裕尔河来水和人工补水形成的河道及周围地区,2005-2017年,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区域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于2015年达到峰值,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占比达到87.48%,湿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改善。乌裕尔河来水及人工补水量与第二年湿地高植被覆盖区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5),表明径流量对湿地植被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高、中高覆盖度区域面积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年际滞后性;温度升高有利于湿地核心区内植被覆盖度整体的提高,但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降水对湿地核心区植被覆盖无明显影响,乌裕尔河来水及人工补水量是影响扎龙湿地核心区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像元二分法 植被覆盖度 水文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及响应关系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成凤 鲍振鑫 +4 位作者 杨晓甜 刘酌希 管晓祥 王国庆 刘翠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19,共5页
黄河源区作为黄河的水塔,其水量的丰枯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采用M-K秩次相关检验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1961—2013年来黄河源区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分阶段研究了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3年间,黄... 黄河源区作为黄河的水塔,其水量的丰枯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采用M-K秩次相关检验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1961—2013年来黄河源区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分阶段研究了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3年间,黄河源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增加趋势微弱,实测径流整体呈微弱下降趋势;实测径流序列在1989年发生突变,由于兴建了生态保护工程,将实测径流系列划分为1961—1989年、1990—2000年和2000—2013年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相关性较好,阶段性差异明显,2000年以后的点群位置明显靠下,表明其他非降水因素对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5年叶尼塞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雨凝 李杨 +3 位作者 鞠琴 宁忠瑞 王国庆 鲍振鑫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40,共7页
叶尼塞河是亚洲北部具有代表性的河流之一。以叶尼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小波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诊断了该流域1951—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5年,该流... 叶尼塞河是亚洲北部具有代表性的河流之一。以叶尼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小波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诊断了该流域1951—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5年,该流域的实测流量和降水量均呈现显著性增加趋势,平均线性增加率分别为437(m^(3)/s)/(10年)和5.2 mm/(10年);气温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平均线性增加率为0.283℃/(10年);年平均流量要素序列的突变主要发生在1983年,流域年平均流量、降水量和气温都存在一个3~4年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尼塞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07年墨累-达令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晨越 杜付然 +3 位作者 孙晋秋 徐斌 黄福贵 刘翠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8,95,共9页
墨累-达令流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系统,其干旱与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探讨该区域径流与降水、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该流域的代表性站点,采用M-K检验、小波分析和小波相干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51—2007年... 墨累-达令流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系统,其干旱与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探讨该区域径流与降水、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该流域的代表性站点,采用M-K检验、小波分析和小波相干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51—2007年间其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演变趋势及时频特征,并分阶段研究了此三要素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及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51—2007年间,研究区域的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而径流深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在2002年发生突变。径流深存在5、22年左右的主周期;气温存在12、24年左右的主周期;降水量存在5、22、33、40年左右的主周期。在整个时间域上,径流深与降水量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而径流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将所研究的时段1951—2007年划分为3个阶段:墨累-达令流域委员会成立前为第1阶段(1951—1988年);从1989年到径流时间序列发生突变的年份为第2阶段(1989—2002年);从2002年到序列资料终止年份为第3阶段(2003—2007年)。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差异明显,第3阶段的产流量显著降低,说明非降水因素对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累-达令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小波分析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我国近海航海的水文气象要素气候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平 杨燕军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16,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影响航海活动的我国沿海水文气象要素风、浪、能见度、台风的时空分布及以这些要素为指标所作的近海航海气候区划。得到了我国沿海不同海区航海条件的特征和近海各个航海气候区航海条件的差异及对其的评价。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气候分析 航海活动 航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沱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唐雄朋 吕海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0,共4页
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沱沱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采用累积距平法、M-K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沱沱河流域1961~2010年以来的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序列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以来,沱沱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序列均呈不... 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沱沱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采用累积距平法、M-K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沱沱河流域1961~2010年以来的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序列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以来,沱沱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序列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分别以0.32℃/10a、8.7mm/10a、4.1mm/10a的速度上升;气温、径流深序列均有显著上升趋势,而降水的上升趋势不太显著;气温、降水、径流深序列分别在1999、2004和2007、2004和2007年发生突变;沱沱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呈现出多年周期不同尺度的振荡特性,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年代年际变化周期分别以25、20、22年为第一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累积距平法 M-K检验 小波分析 沱沱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亚加拉河1951—2016年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及其响应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琳 龚丽飞 +3 位作者 李杨 舒章康 李晨希 贺瑞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0,共8页
尼亚加拉河是世界第一大瀑布的水源地,其水量的变化对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水力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分别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有序聚类法、小波功率谱法研究尼亚加拉河流域1951—2016年间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以径... 尼亚加拉河是世界第一大瀑布的水源地,其水量的变化对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水力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分别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有序聚类法、小波功率谱法研究尼亚加拉河流域1951—2016年间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以径流深突变点分阶段分析了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6年间,尼亚加拉河流域的气温自1997年后显著升高;降水量自1964年之后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且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流域径流深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根据突变点将径流深序列划分为1951—1967年、1968—1997年、1998—2016年3个阶段,第Ⅱ阶段的流域径流深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表明在此阶段其他非降水因素对径流深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亚加拉河 水文气象要素 时空演变 阶段性变化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裕尔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罗先超 魏怀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11,共4页
利用乌裕尔河流域的雨量站和水文站近60 a的降雨、气温、蒸发及径流资料,运用线性趋势估计、累积距平、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乌裕尔河流域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该流域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蒸发... 利用乌裕尔河流域的雨量站和水文站近60 a的降雨、气温、蒸发及径流资料,运用线性趋势估计、累积距平、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乌裕尔河流域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该流域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蒸发无显著性变化;降雨和径流均有明显的丰水期、枯水期变化,总体上均呈不显著减小趋势;降雨存在30 a的主周期波动,径流存在21 a的主周期波动.研究成果可为乌裕尔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管理及下游扎龙湿地的水循环及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裕尔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特征 线性趋势估计 累积距平法 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沟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关系变异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覃姗 岳春芳 +1 位作者 何兵 李艺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50-56,共7页
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金沟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选取内陆干旱区金沟河流域八家户水文站1964-2016年实测年径流资料和同步实测气象(气温、降水)资料,在采用累积距平法、R/S分析法、M-K趋势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 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金沟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选取内陆干旱区金沟河流域八家户水文站1964-2016年实测年径流资料和同步实测气象(气温、降水)资料,在采用累积距平法、R/S分析法、M-K趋势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径流与气温、降水间的相关性,将偏相关系数法与数据滑动窗口技术相结合,分析径流与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异特征,最后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对变异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金沟河流域1964-2016年年径流量以极其微弱的趋势波动增加,增加趋势不显著(0 <U=1. 0 <Uα/2=1. 96),并且未来一段时间内年径流量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H=0. 68>0. 5);同时段气温具有极显著的增加趋势(U=4. 33> Uα/2=2. 56> 0),未来气温将呈现出明显的持续增加趋势(H=0. 78> 0. 5);同时段降水具有显著的增加趋势(U=2. 13> Uα/2=1. 96> 0),未来降水将持续增加(H=0. 54> 0. 5);相关性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金沟河流域径流的主要气象因子;滑动偏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径流-气温联合序列变异点为1985年,采用双累积曲线法进行验证,结果与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诊断 水文气象要素 偏相关系数 数据滑动 金沟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河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一帆 刘颖 +3 位作者 李杨 李文鑫 李小平 薛运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6,共8页
尼日尔河是非洲的主要江河之一,基于该流域1951—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过去这60年来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年内分布以及降水量-径流深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51—2... 尼日尔河是非洲的主要江河之一,基于该流域1951—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过去这60年来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年内分布以及降水量-径流深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期间,尼日尔河流域年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年均气温在1992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年径流深都呈现下降趋势,年径流深下降突变点在1966年,年降水量下降突变发生在1962年;在年内分配上,气温、降水量、径流深的多年月平均峰值不同期,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5月份,而降水量和径流深的月平均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份和11月份,径流深峰值较降水量峰值推迟3个月出现;年均气温在30年时间尺度上的信号震荡最强,30年为其第1主周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深的震荡主周期均为30年;根据年降水量、年径流深和年均气温的突变点,将水文气象资料系列划分为1951—1966年、1967—1992年和1993—2012年3个阶段,发现不同阶段的降水量-径流深响应关系差别较大,非气候因素对区域水文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特征 周期分析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瑙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及响应关系
19
作者 辛昱昊 刘颖 +3 位作者 宁忠瑞 鞠琴 张晓华 王鸿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3,共7页
环境变化会对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产生重要影响。以多瑙河流域为例,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该流域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运用小波分析法研究了径流量变化的主、次周期;采用M-K突变检验法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径流量演变中的... 环境变化会对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产生重要影响。以多瑙河流域为例,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该流域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运用小波分析法研究了径流量变化的主、次周期;采用M-K突变检验法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径流量演变中的突变特征及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1951—2010年间,该流域实测径流量总体呈现小幅度增加趋势,平均线性增长率为0.1379 mm/年;降水量相对增加趋势明显,平均线性增长率为0.4361 mm/年。同时发现:年均气温总体呈现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温幅度为0.28℃;降水存在7年主周期和16年次周期;径流演变的主周期为16年,次周期为3年;实测序列突变点发生在1982年和2002年,在不同阶段降水-径流的响应关系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瑙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周期性 突变性 降水-径流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演变趋势及阶段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丽红 贾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98-104,共7页
研究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渭河源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采用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对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进行检验,利... 研究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渭河源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采用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对渭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进行检验,利用M-K检验法找出各要素的突变年份,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阶段降雨、蒸发量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近30年来渭河源区年降水量与四季降水量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年蒸发量与春、夏季蒸发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径流量与夏季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季径流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均在1993年发生显著性突变,年蒸发量在1990年发生显著性突变。分析得出:1981-1993年年径流量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变化影响,1994-2010年径流量变化主要受蒸发量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源区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