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桂林岩溶湿地沉积记录的中全新世以来水文气候变化
1
作者 周建超 殷建军 袁道先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1004,共14页
重建我国东部季风区全新世水文气候变化历史对于理解东亚夏季风的驱动机制及预测其未来变化十分重要,然而,迄今为止,对我国华南地区全新世水文气候变化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本文在广西桂林岩溶湿地八仙岩获取了一连续沉积剖面(BX),对其开... 重建我国东部季风区全新世水文气候变化历史对于理解东亚夏季风的驱动机制及预测其未来变化十分重要,然而,迄今为止,对我国华南地区全新世水文气候变化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本文在广西桂林岩溶湿地八仙岩获取了一连续沉积剖面(BX),对其开展了AMS^(14)C定年及粒度分析,探讨了该区域中全新世以来的水文气候变化。通过端元模型分析(EMMA)提取了具有明确环境指示意义的三个粒度端元(EM1-3),其中,EM1代表了湿地水位变化,间接指示季风降水;EM3指示极端水文事件。据此,恢复了研究区8.5 ka BP以来湿地演化及季风降水变化历史。结果表明,8.5 ka BP以来区域降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8.5~6.35 ka BP,区域降水丰富,八仙岩发育浅水湖泊;6.35~4.15 ka BP,区域气候逐渐变干,八仙岩退化为湖沼湿地,其中在6.25~6 ka BP、5.2~4.9 ka BP和~4.5 ka BP发生了三次极端水文事件;4.15~0.15 ka BP,湿地水位持续降低,但在1.3~0.7 ka BP有短暂回升。区域对比分析表明,八仙岩沉积记录的季风降水变化历史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周期分析还表明,太阳活动是我国华南地区季风降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此外,低纬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如ENSO)对我国华南地区的季风降水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岩溶湿地 粒度 全新世 水文气候变化 极端水文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连续大洪水年机理分析及预报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文龙 李鸿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针对长江流域大洪水预报问题,以提高预报可信度、减少误报为目标,依据可公度理论方法,基于长江流域长期历史大洪水资料,综合考虑天文因素、气候特征和局地自然地理特征等因素,采用三元、五元可公度法模型进行预测并对成果进行验证,结合... 针对长江流域大洪水预报问题,以提高预报可信度、减少误报为目标,依据可公度理论方法,基于长江流域长期历史大洪水资料,综合考虑天文因素、气候特征和局地自然地理特征等因素,采用三元、五元可公度法模型进行预测并对成果进行验证,结合太阳黑子和月球赤纬角等天文因素活动规律进行相关分析与论证,预测长江流域未来洪水年份、连续性、分布区域和洪水量级,并给出相似洪水年份。综合预报成果为:(1)预测201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赣江、鄂西、长江中下游鄂皖将发生洪水,九江段洪水风险较高;预测2019年长江发生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发生大水的概率较高。(2)预测2018年长江下游大通站流量为72 000 m^3/s,相似年为1999年;预测2019年长江下游大通站流量为72 000 m^3/s,相似年为1995年。研究成果可以为长江流域水文情势分析和大洪水预测提供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连续大洪水年 可公度 周期性 天文因素 防洪安全 流域水文气候变化 水文循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