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水文实验区(流域)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船海 华文娟 +2 位作者 杨海 向小华 李书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5,共9页
通过对国内平原水文实验区(流域)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目前国外水文实验区观测水平和研究方向进行简要对比,总结平原水文实验区在研究和应用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及遇到的问题。以在太湖流域平原的实验研究为例,分析金坛水文实验区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平原水文实验区(流域)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目前国外水文实验区观测水平和研究方向进行简要对比,总结平原水文实验区在研究和应用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及遇到的问题。以在太湖流域平原的实验研究为例,分析金坛水文实验区的研究和建设过程,做出相关展望和提议,以期为未来平原水文实验区(流域)的新建、恢复和扩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 水文实验流域 平原区 发展历程 实验区建设 太湖流域 金坛水文实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吴雷 许有鹏 +2 位作者 王跃峰 徐羽 林芷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2-640,共9页
阐述了水文实验的概念与内涵,归纳了水文实验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流域水文实验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应用实验方法进行植被截留与阻滞作用、降水径流关系、非饱和带水分运移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过程研究... 阐述了水文实验的概念与内涵,归纳了水文实验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流域水文实验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应用实验方法进行植被截留与阻滞作用、降水径流关系、非饱和带水分运移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过程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当前水文实验发展的不足,提出未来水文实验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实验流域着重于地表水研究,没有深入水文循环系统的内部,应将水文实验的研究范围从地表扩展为关键带部分,并加强跨流域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关系研究;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观测实验与协同研究是水文实验的发展趋势;当前水文实验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仍显不足,应重视水文实验站网建设,加强水文实验的规范性,以促进实验数据交换和研究成果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 水文循环过程 实验流域 综合观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径流与氮素耦合模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建群 王洋 +1 位作者 郭昆 刘松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81,共6页
采用SWAT模型方法对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进行了径流与氮素耦合模拟,探讨了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移的影响。构建了花山水文实验流域SWAT模型,采用2008年1月~2013年12月的降雨、径流等数据对径流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以2012年5月~2013年1... 采用SWAT模型方法对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进行了径流与氮素耦合模拟,探讨了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移的影响。构建了花山水文实验流域SWAT模型,采用2008年1月~2013年12月的降雨、径流等数据对径流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以2012年5月~2013年12月的氮浓度监测数据对氮负荷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现状土地利用情形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假设下进行了径流与氮素耦合模拟,计算了现状和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假设下流域的径流深和氮负荷。结果表明:汛期的氮流失量占全年氮流失的比重较大,每年的汛期是控制氮流失的关键时期;旱地的氮流失潜力较水田大,林地的增加对氮负荷具有一定的消减作用;控制氮肥的使用,加强水土保持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流域氮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流域 氮输移 SWAT模型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实验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董秀颖 蒋蓉 李舒宝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4,共4页
水文实验是水文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体制改革等诸多原因,水文实验研究工作不断萎缩甚至停滞,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分析了水文实验研究工作现状,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水文实验研究工作... 水文实验是水文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体制改革等诸多原因,水文实验研究工作不断萎缩甚至停滞,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分析了水文实验研究工作现状,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水文实验研究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阐述了水文实验站发展的规划原则,并对水文实验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氮收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群 丁建华 郭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683,共7页
基于调查数据和监测实验数据,对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氮收入与支出进行了研究。对花山流域内人口、作物种植面积、施肥量、产量、畜禽养殖等进行调查,对大气氮湿沉降、径流含氮量、作物籽粒及秸秆含氮量等进行监测和分析,计算2012年10月... 基于调查数据和监测实验数据,对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氮收入与支出进行了研究。对花山流域内人口、作物种植面积、施肥量、产量、畜禽养殖等进行调查,对大气氮湿沉降、径流含氮量、作物籽粒及秸秆含氮量等进行监测和分析,计算2012年10月—2013年9月及2013年10月—2014年9月这2个灌溉年流域氮收支,分析降雨与径流对流域氮收支的影响。2个灌溉年大气氮沉降通量分别为26.10和26.32 kg·hm-2·a-1,氮径流流失模数分别为3.86和8.95 kg·hm-2·a-1,占氮总输出量的比例分别为6.54%和13.98%;2个灌溉年的化肥氮均为流域最主要的氮输入项,分别占氮总输入的50.46%和50.36%;作物收获是流域氮最主要的输出项,分别占氮总输出的56.68%和52.17%;氮盈余量分别为59.94和55.06 kg·hm-2·a-1。氮随径流流失量与径流量有关,花山流域存在潜在富营养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收支 氮流失 氮循环 非点源污染 水文实验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实验六十年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发信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89,共4页
1950年,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年,百废待兴,党中央国务院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淮活动,从战火中走来的新中国水文资料极度匮乏,众多工程规划设计所采用的水文资料,主要靠调查走访与引用外国的经... 1950年,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年,百废待兴,党中央国务院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淮活动,从战火中走来的新中国水文资料极度匮乏,众多工程规划设计所采用的水文资料,主要靠调查走访与引用外国的经验。其时,广大的淮北平原地区内涝极为严重,农田除涝水文计算亟待开展,而淮北地区特定的降水与下垫面条件又无相似地区水文资料可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 淮河流域 基本建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氮流失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建群 郭昆 +1 位作者 刘松平 王洋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29,共7页
以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各种形态的氮随径流流失的特征。基于2012年10月-2013年9月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氮素实验观测数据,对流域的氮随径流流失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地比重较大的集水区... 以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各种形态的氮随径流流失的特征。基于2012年10月-2013年9月滁州花山水文实验流域氮素实验观测数据,对流域的氮随径流流失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地比重较大的集水区域径流中的TN质量浓度和N03-N质量浓度较高,农田比重较大的集水区域径流中的NH3-N质量浓度较高;在林地面积比例较大集水区域,TN质量浓度与N03-N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在耕地面积比例较大的集水区域,TN质量浓度与NH3-N质量浓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对于嵌套子流域,N03-N质量浓度沿河道往下游随集水区域的增大和森林覆被比例的减少而呈逐渐递减趋势;在农田非施肥季节,各个月的TN质量浓度空间上自上而下随森林覆被比例的减少而呈逐渐递减趋势,而NH3-N质量浓度变化较小;在施肥季节,TN质量浓度随NH3-N质量浓度的上升而上升。研究还发现:研究区域汪郢左支断面和军事牌断面的集水区域林地比重高达99.92%以上,虽然人类活动较少,但TN质量浓度较高,分别为2.830mg/L和4.028mg/L,高于集水区域农田比重较大的竹园沟断面和新坝断面(两断面农田比重分别为39.59%和35.63%),分别是竹园沟断面和新坝断面的1.42~2.5l倍、2.02-3.57倍;这一事实与人们通常的认识不一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流域 氮流失 非点源污染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实验求是传统水文概念——纪念中国水文流域研究50年、滁州水文实验20年 被引量:24
8
作者 顾慰祖 陆家驹 +1 位作者 唐海行 王全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8-378,共11页
回顾了径流实验研究50年来的曲折历程。对于建立实验水文学和相应的实验水文系统作了概述。列举了使用环境同位素所得到的若干初步结果,用以说明通过实验研究对于传统水文概念进行订正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建议恢复径流实验研究,并就其... 回顾了径流实验研究50年来的曲折历程。对于建立实验水文学和相应的实验水文系统作了概述。列举了使用环境同位素所得到的若干初步结果,用以说明通过实验研究对于传统水文概念进行订正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建议恢复径流实验研究,并就其方向、策略等问题在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实验水文 径流 环境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实验水文和同位素水文学家顾慰祖先生
9
作者 廖爱民 任立良 +1 位作者 庞忠和 岳甫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0-480,共1页
中国实验水文学和同位素水文学的开拓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慰祖先生,因病于2022年4月11日逝世,享年90岁。顾先生祖籍为江苏常州武进,1932年3月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 中国实验水文学和同位素水文学的开拓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慰祖先生,因病于2022年4月11日逝世,享年90岁。顾先生祖籍为江苏常州武进,1932年3月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至安徽滁县专属治淮指挥部工程处工作。顾先生在水文实验领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1953年参与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实验站——青沟径流实验站(现为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水文 上海交通大学 径流实验 江苏无锡 江苏常州武进 贡献者 水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水文模拟系统的流域嵌套式强化观测方案设计——以新安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改建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健 高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2,48,共5页
气候变化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有研究成果已不能真实反映现代条件下的水文变化规律。作为概念性模型的代表,新安江模型已不能适应变化环境下流域综合水文要素的模拟,因此有大量应用基础研究... 气候变化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有研究成果已不能真实反映现代条件下的水文变化规律。作为概念性模型的代表,新安江模型已不能适应变化环境下流域综合水文要素的模拟,因此有大量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亟需加强。为解决这一难题,文章以新安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改建项目为例,阐述嵌套式强化观测流域设计方案的应用,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嵌套增建了原型小流域及坡地水文综合要素观测场、嵌套式强化观测流域、水文综合实验与分析测试中心及远程接收中心。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有效的提升数据资源类型及涵盖面,为发展新一代水文模型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为建设流域大气-水文-生态综合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式 流域设计 水文水资源实验 水文模型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实验流域降雨径流现象发生的悖论 被引量:16
11
作者 顾慰祖 尚熳廷 +4 位作者 翟劭燚 陆家驹 Frentress Jason Jeffrey McDonnell Carol Kendall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1-478,共8页
作为滁州水文实验系统一部分的1号天然实验流域,面积7897m2,以安山岩为基底,上覆平均厚度2.46m的第四系沉积物。实测了包括地面径流和地面下径流的各种降雨径流响应,后者包括来自非饱和带的壤中流和饱和带的地下水径流。表明这些径流成... 作为滁州水文实验系统一部分的1号天然实验流域,面积7897m2,以安山岩为基底,上覆平均厚度2.46m的第四系沉积物。实测了包括地面径流和地面下径流的各种降雨径流响应,后者包括来自非饱和带的壤中流和饱和带的地下水径流。表明这些径流成分有着复杂的组合类型,主要是以地面径流为主的SR型和以地面下径流为主的SSR型,以及中间的和演化的类型。SR型实例中的地面径流量可占总径流的65%,而SSR实例中的地面下径流量可有90%。主要降水的7月,地面下贡献占54.5%,其中地下水径流即占33%。大部分地面径流与降水的18O组成有不小的差异,比较了同时进行测验的3个实验流域,在1400min的降水径流过程中,降水的平均δ18O为-1.210%,而同期地面径流的平均δ18O,2号水文山流域(512m2)为-1.132%,1号南大洼天然流域为-1.065%,3号只有薄层风化碎屑的牵牛花流域(4573m2)为-0.801%。这质疑了现行同位素流量过程线划分方法8个假定中的两个:地面径流的同位素组成不同于降水,天然流域尤其如此;各种水源在汇集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影响并非都可忽略不计。实验流域因降水而产生径流,但所产生的径流却有着非本次降水的组分,这一降水径流悖论发生于各个实验流域。SR型和SSR型总的非本次降水组分分别达16%和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 环境同位素 径流组成 降雨径流关系 流量过程线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文测流仪器进展概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正惕 杨世伦 谷国传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2-64,共3页
以事实为依据,资料为背景,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文测流仪器的几个发展过程,对我国的水文测流仪器既看到了成绩,又找出了差距,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文仪器 流速仪 水流观测 水文实验 水文测流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动能对溶质径流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全九 沈冰 王文焰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8年第1期17-21,共5页
降雨动能对溶质径流过程有明显影响。本文在室内时空分布均一条件下,通过调整降雨器高度的方式改变降雨动能,由降雨径流实验具体说明了降雨动能对表层土壤水分运动、坡面漫流过程以及对泥沙和土壤溶质向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 降雨动能对溶质径流过程有明显影响。本文在室内时空分布均一条件下,通过调整降雨器高度的方式改变降雨动能,由降雨径流实验具体说明了降雨动能对表层土壤水分运动、坡面漫流过程以及对泥沙和土壤溶质向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降雨动能影响的模拟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 降雨动能 径流过程 溶质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人工降雨入渗实验系统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默远 王中根 +1 位作者 潘兴瑶 刘昌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人工降雨入渗实验是产流过程与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人工实验观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技术升级改造,研制了一种新型人工降雨入渗实验系统,主要包括下垫面系统、人工降雨系统和数据观测记录系统三部分。开展了25场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入渗实验是产流过程与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人工实验观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技术升级改造,研制了一种新型人工降雨入渗实验系统,主要包括下垫面系统、人工降雨系统和数据观测记录系统三部分。开展了25场人工降雨入渗实验对该系统的各项指标和功能进行验证。并用Horton下渗公式对各场次下渗过程线进行拟合,各场次的拟合结果良好,均方根误差小于0.15,相关系数和纳西效率系数分别在0.97和0.95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降雨时间过程的平稳性与空间分布的均匀性、流量观测的精度与时间分辨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与便携性等方面表现优异,能够为降雨入渗产流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 降雨入渗 产流过程 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地理信息与确定性水文模型参数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自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3-38,共6页
试图分析自然地理信息与确定性水文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利用自然地理信息来确定模型参数的目的.在分析中选用了结构合理并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安江模型,利用淮河流域近3000个站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新安江模型的8个... 试图分析自然地理信息与确定性水文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利用自然地理信息来确定模型参数的目的.在分析中选用了结构合理并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安江模型,利用淮河流域近3000个站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新安江模型的8个主要参数进行了率定,分析了这些参数与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活动影响地区的模型参数的率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参数 地理信息 参数区域规律 水文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工程水文的发展与展望
16
作者 王维第 《电网与清洁能源》 1989年第3期14-19,共6页
本文概括综合了西北地区工程水文在站网建设、设计暴雨和洪水、水情预报、河流和水库泥沙、水资源分析评价以及水文实验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群众性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促进了水文手册、暴雨图集和径流查算图表的制定和不断提高... 本文概括综合了西北地区工程水文在站网建设、设计暴雨和洪水、水情预报、河流和水库泥沙、水资源分析评价以及水文实验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群众性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促进了水文手册、暴雨图集和径流查算图表的制定和不断提高;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对设计洪水分析计算,提出了新的内容;水保工程的推进,已显著改变了一些河流的来沙状况;水库防淤的分析计算,也取得了新的经验,等等.在这些方面,已经提出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带有干旱半干旱水文特征,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注意.论文还对西北地区工程水文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文 设计洪水 水库泥沙 设计暴雨 西北地区 水文实验 水情预报 水保工程 排沙 水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雨天与非雨天小麦和大豆潜水蒸发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怡然 王怡宁 +4 位作者 李靖瑄 周超 方晶晶 高佩 孙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揭示淮北平原雨天和非雨天作物生长期不同阶段潜水蒸发规律,本文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8—2020年长系列实验资料,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模拟砂姜黑土冬小麦和夏大豆生长期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变化,提出雨天非雨天潜水蒸发计算拟合模型,... 为揭示淮北平原雨天和非雨天作物生长期不同阶段潜水蒸发规律,本文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8—2020年长系列实验资料,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模拟砂姜黑土冬小麦和夏大豆生长期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变化,提出雨天非雨天潜水蒸发计算拟合模型,进而得出作物生育期雨天非雨天临界埋深。结果表明,冬小麦雨天初始生长期与成熟期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增大而递减,呈指数函数关系;快速发育期和生育中期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呈复合函数关系;非雨天各生长期潜水蒸发均随埋深的增大而递减,呈指数函数关系,临界埋深在2.34~3.91 m;夏大豆雨天和非雨天各生长期潜水蒸发量均随埋深的增大而递减,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临界埋深在2.10~3.80 m,拟合模型R2为0.83~0.98,RMSE在0.0519~0.2624mm/d,能较准确预测作物雨天非雨天生长期不同阶段浅水蒸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天非雨天 潜水蒸发 临界埋深 五道沟水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暗针叶林区森林蒸散发特征与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根伟 陈桂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7-621,共5页
通过对贡嘎山森林区的蒸发实验观测,利用修正的Penman Monteith公式对地面和冷杉林蒸散进行模拟,并与水面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控制该区蒸散的主导因子是太阳有效辐射、大气温度以及植被类型;对裸地、灌草、森林模拟的年内... 通过对贡嘎山森林区的蒸发实验观测,利用修正的Penman Monteith公式对地面和冷杉林蒸散进行模拟,并与水面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控制该区蒸散的主导因子是太阳有效辐射、大气温度以及植被类型;对裸地、灌草、森林模拟的年内变化过程与水面蒸发的实际观测值趋势一致,分别在4月和9月出现两个明显的蒸发高峰。原始Penman公式可以用于裸露地面和短草地面的蒸发计算,然而对森林蒸散发应采用Penman Monteith公式模拟,其模拟结果显示,在非生长季节森林蒸散发低于非森林地面,而在森林生长季节的蒸散发比非林地要高,其变化差异在±25%之间。因此修正的Penman Monteith公式是森林地区水量平衡计算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实验 蒸发实验 森林蒸散发特征 模拟 贡嘎山森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截留观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文 诸葛绪霞 周炫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504,共10页
植物的截留观测可以分为林冠截留观测与地面枯枝落叶层截留观测两方面,对林外总降雨量、林下透落雨量、枯落物截留量、树干茎流量以及植被特征等各具体相关观测项目的观测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各项目的观测方法、观... 植物的截留观测可以分为林冠截留观测与地面枯枝落叶层截留观测两方面,对林外总降雨量、林下透落雨量、枯落物截留量、树干茎流量以及植被特征等各具体相关观测项目的观测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各项目的观测方法、观测点布设、与截留相关的植被参数估计方法等较为多样化,没有统一、标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观测误差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截留 观测 实验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总体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震 郝振纯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4,共4页
人工模拟降雨系统通过对人工降雨输水管道和供水管道流量的控制,以及对人工降雨喷头的开关全控制,实现不同强度、分布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过程,并提供实时、准确而有效的原始数据,对不同降雨强度、不同降雨历时和不同前期土壤含水... 人工模拟降雨系统通过对人工降雨输水管道和供水管道流量的控制,以及对人工降雨喷头的开关全控制,实现不同强度、分布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过程,并提供实时、准确而有效的原始数据,对不同降雨强度、不同降雨历时和不同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土壤下渗的影响,以及降雨时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自动控制 测迭系统 水文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