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3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33
1
作者 楼章华 朱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4-593,共10页
地下水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在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不同区带,即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止带。交替停滞带是不受地表水影响的水文地质带,有利于油气保存;自由交替带受地表水强烈影响,... 地下水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在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不同区带,即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止带。交替停滞带是不受地表水影响的水文地质带,有利于油气保存;自由交替带受地表水强烈影响,长期冲刷、氧化,不利于油气保存。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大,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在详细地分析了南方几个主要油气勘探区块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及其与油气保存条件的关系后,提出了封存大气水的概念,论述了封存大气水的形成过程及其地球化学的基本特点。不整合面附近的封存大气水应该可以认为是油气藏被破坏和保存条件差的标志。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初步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综合判别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存大气水 油气保存 水文地质 水文地球化学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运聚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孝鑫 楼章华 +3 位作者 朱蓉 朱宏权 黎华继 李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0-339,共10页
新场气田是川西的主力产气区,发育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和中浅层中、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蓬莱镇组)含气层系,均不同程度地产出地层水,气水关系复杂,不同层位间气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纵向上,深层地层水埋深为300... 新场气田是川西的主力产气区,发育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和中浅层中、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蓬莱镇组)含气层系,均不同程度地产出地层水,气水关系复杂,不同层位间气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纵向上,深层地层水埋深为3000~5500 m,随埋深增加矿化度、盐化系数逐渐增大,呈现高演化地层水特征;中浅层地层水埋深为500 ~2200 m,沟通较频繁,水化学特征差异不大,均呈现低矿化度、低盐化系数和高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特点;两者之间为地层水混合过渡带.平面上,中浅层上沙溪庙组地层水矿化度在断裂发育带附近出现高值,高值范围与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矿化度低值区基本相对应.这主要是由局部深层与中浅层地层水沿向下断至深层、向上断至中浅层的断层垂向沟通并发生混合作用导致的.中浅层断裂附近,沿断裂带上涌的深层地层水与中浅层原始沉积地层水发生混合作用,使得砂体富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天然气则沿渗透性砂体侧向运移并在一定距离的圈闭内聚集成藏,这对研究区中浅层天然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含气层系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 混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筠连煤层气井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顾俊雨 杨兆彪 +7 位作者 田文广 韩永胜 刘常青 梁宇辉 卢本举 李存磊 彭丽莎 王海晨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7-1658,共12页
煤层气井排采水地球化学特征包含着丰富的地层水来源信息,可反映煤层气保存条件,对煤层气富集机理和勘探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盆地南缘筠连区块9组19口典型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产出水常规离子、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实验... 煤层气井排采水地球化学特征包含着丰富的地层水来源信息,可反映煤层气保存条件,对煤层气富集机理和勘探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盆地南缘筠连区块9组19口典型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产出水常规离子、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实验测试,并结合产出水常规离子随排采时间变化规律探讨煤层气井产出水的来源。结果表明:筠连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中Na^(+)+K^(+)含量超过90%,溶解性固体(TDS)总质量浓度为1203~143099 mg/L,Cl^(-)质量浓度为709~85700 mg/L,SO_(4)^(2)质量浓度为12~3614 mg/L,HCO_(3)^(-)质量浓度为24~516 mg/L,具有“高TDS、高Cl^(-)、高SO_(4)^(2)、低HCO_(3)^(-)”的特征。在10 a排采期间,Cl^(-)表现为波动性下降,SO_(4)^(2-)前期含量较为稳定,约为20~25 mEq/L,在排采1500 d左右开始出现波动,HCO_(3)^(-)含量最低。筠连煤层气井产出水主要存在海相成因的原始沉积水、大气降水补给的渗入水与混合水3种类型,产出水变化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均显示了一个大气降水渗入到原始沉积水的混合过程。随着大气降水的渗入,产出水水型由Ca/Mg-Cl型先转变为Na-SO4型,再转变为Na-HCO_(3)型;微量元素含量逐步减少,其中Sr与B元素对产出水来源的敏感性较高;产出水氢氧同位素值逐渐减小,氢氧同位素拟合线也逐渐向大气降水线靠近。多种地球化学指标均显示处于宽缓向斜轴部的G1-2井封闭性较好,产出水主要为海相沉积水,而处于向斜翼部的G3井封闭性较差,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余井介于二者之间,为古海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筠连 煤层气 产出水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湖相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排出油和滞留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钟鸣宇 徐建永 +5 位作者 徐耀辉 刘岩 李威 畅厚鹏 王豫昌 李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量液态烃生成,具有早期生油特点。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升高,在高成熟阶段轻烃的占比明显增大。成熟度指标中的∑三环萜烷/17α-藿烷和C_(30)莫烷/C_(30)藿烷在滞留油的成熟至高熟阶段,可作为判断成熟度的可靠参数,在排出油中变化较小;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判别指标中的C_(26)TT/C_(25)TT、C_(35)/(C_(31)-C_(35))升藿烷、(nC_(21)+nC_(22))/(nC_(28)+nC_(29))与C_(27)/C_(29)规则甾烷,在排出油中相对稳定,但在滞留油中变化较大。对比发现,排出油与滞留油的成熟度、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参数的演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性,排出油中指示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的生标参数的可靠性较高,而滞留油中指示成熟度的参数的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出油 滞留油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咸水湖相烃源岩 热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中部曼塔罗盆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质量评价
5
作者 刘君安 朱意萍 +8 位作者 姜瀚涛 César De La Cruz POMA Oliberth Pascual GODOY Luis Enrique Vargas RODRíGUEZ 郭维民 姚春彦 王天刚 张明 姚仲友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9-235,共17页
为加强中国与秘鲁两国地学合作,推广我国优势的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方法,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秘鲁地质矿产冶金研究院(INGEMMET)以秘鲁中部曼塔罗(Mantaro)盆地为研究区共同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以我国现行相关行业规范为标准,采集样... 为加强中国与秘鲁两国地学合作,推广我国优势的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方法,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秘鲁地质矿产冶金研究院(INGEMMET)以秘鲁中部曼塔罗(Mantaro)盆地为研究区共同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以我国现行相关行业规范为标准,采集样品并于我国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调查和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总体呈弱碱性,Au元素强烈富集,I、C、C_(org)、Cd和N等指标较富集;土壤养分指标N和P较丰富,K则较缺乏,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较丰富(二等)为主,面积占比为74.1%,土壤肥力较好;土壤环境评价指标中,Zn和Pb在少量地区存在轻微—重度污染,Cd和As则有较大面积的污染,土壤环境综合等级以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为主,污染地区主要分布于曼塔罗河两侧5 km范围内,重度污染区则主要分布于紧邻曼塔罗河地区和人口密度最大的万卡约市周边,重金属污染较严重,污染空间分布与曼塔罗河密切相关;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主要为中等—劣等,面积占比达83.18%,优质和良好级土壤面积仅占16.82%。综上所述,秘鲁曼塔罗盆地地区土壤养分较丰富,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土壤综合质量为中等偏差,建议秘鲁有关部门加强对曼塔罗河及上游重金属污染源的环境管理与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塔罗盆地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 秘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全球尺度土壤铜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特征
6
作者 姚春彦 姜瀚涛 +5 位作者 朱意萍 郑璐 李汉武 王天刚 刘君安 Uribe Luna JESUS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3,共8页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大国和世界重要的矿业生产国。本文首次根据墨西哥全境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287件深层(C层)土壤组合样品铜元素含量测试结果,制作了1∶8000000 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图,从全球尺度角度研究了墨西哥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大国和世界重要的矿业生产国。本文首次根据墨西哥全境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287件深层(C层)土壤组合样品铜元素含量测试结果,制作了1∶8000000 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图,从全球尺度角度研究了墨西哥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背景和空间分布特征,圈定了墨西哥铜主要地球化学异常,主要取得如下结论:(1)墨西哥全球尺度C层土壤铜含量为3.6~129.0μg/g,铜含量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20.3和15.9μg/g,背景值为15.6μg/g。恰帕斯高原和南马德雷岛弧带构造单元中铜的中位值显著大于其他构造单元,背景值高于全境背景值。(2)墨西哥全球尺度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图显示,铜含量分布不均,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3)墨西哥全球尺度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异常图共圈定铜地球化学异常10处,8处达到地球化学巨省规模,两处达到地球化学省规模。从铜地球化学信息和已有矿床的套合情况来看,墨西哥南部南马德雷山脉和恰帕斯山脉可能成为墨西哥铜的重要找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尺度 土壤 地球化学背景 异常特征 墨西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7
作者 何星 金玮 +5 位作者 张帆 霍秋立 李跃 鲍俊驰 刘璐 曾庆兵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勘探获得突破,是资源潜力较大的新层系。通过TOC、热解、R_(o)、族组成、色谱、色质、δ^(13)C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各洼槽各小层的烃源岩进行了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评价,深入分析了铜钵庙组原油...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勘探获得突破,是资源潜力较大的新层系。通过TOC、热解、R_(o)、族组成、色谱、色质、δ^(13)C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各洼槽各小层的烃源岩进行了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评价,深入分析了铜钵庙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定量计算了原油来源,并预测了下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整体发育TOC平均值为1%、类型以Ⅰ—Ⅱ_(2)型为主的中等烃源岩,其中铜二段泥岩也可见Ⅰ型烃源岩,洼槽区R_(o)为0.6%~1.5%,处于成熟阶段。②研究区铜钵庙组原油可分为乌北铜三段原油、乌南铜三段原油和乌南铜二段原油3类。乌北铜三段原油高饱和烃,姥植比高,饱和烃与芳烃δ^(13)C偏重,C_(27)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含量高。乌南铜三段原油具有高饱和烃、饱和烃与芳烃δ^(13)C偏轻,C_(27)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含量中等。乌南铜二段原油饱和烃含量低,奇偶优势比(OEP)值高,饱和烃与芳烃δ^(13)C轻,C_(27)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含量低。③研究区铜钵庙组3类原油均来源于南屯组南一段泥岩和铜钵庙组泥岩的二元混合,乌北铜三段原油与乌北南一段烃源岩更接近,乌北南一段泥岩的贡献比例为62.9%;乌南铜三段原油与乌南南一段烃源岩更接近,乌南南一段泥岩的贡献比例为59.5%;乌南铜二段原油与乌南铜二段烃源岩更接近,乌南铜二段泥岩的贡献比例为75.4%。④乌北和乌南洼槽发育厚度大于200 m的暗色泥岩,可为铜三段油藏和铜二段油藏供烃,乌北洼槽和乌东斜坡带为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下步甩开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油源对比 贡献比例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铜钵庙组 白垩系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页岩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厘定--以牛庄洼陷牛斜55区块沙四段上亚段为例
8
作者 王秀红 陈涛 +3 位作者 张守春 李政 牛子铖 王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6,共9页
页岩油来源精细厘定对页岩油甜点区评价与资源潜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实践发现东营凹陷牛庄洼陷部分井沙四段上亚段页岩油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页岩油聚集可能并非传统认识的自生自储,为了满足精细勘探的... 页岩油来源精细厘定对页岩油甜点区评价与资源潜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实践发现东营凹陷牛庄洼陷部分井沙四段上亚段页岩油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页岩油聚集可能并非传统认识的自生自储,为了满足精细勘探的需要,亟需落实各层组生烃差异性及主力供烃层系。综合利用轻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地球化学测试手段,系统开展了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牛斜55区块沙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Es_(4)^(上cs))烃源岩及重点井页岩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精细厘定了油源。研究结果表明:牛斜55区块Es_(4)^(上cs)各层组页岩有机质发育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非均质性,反映有机质来源及热演化等方面存在纵向上的差异,同时受生源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周期变化导致各层组生烃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油源精细对比表明,该区NY1-AHF与NY1-BHF井页岩油分别来自于Es_(4)^(上cs)的3层组与4层组的页岩,体现了页岩油差异聚集的源控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页岩油精细勘探部署应重视主力供烃层系并考虑一定的宏观构造背景,在优势页岩发育区探寻优质储集空间以及有效的断层输导区域,是突破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的重要甜点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主力供烃层系 页岩油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伊比蒂亚拉—里奥德孔塔斯地区古元古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9
作者 沈莽庭 叶海敏 +4 位作者 王天刚 范飞鹏 孙建东 徐鸣 吴大天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8,共20页
笔者等首次报道了巴西中东部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巴伊亚州内伊比蒂亚拉—里奥德孔塔地区古元古代(变)流纹质熔结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3~1736 Ma。该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过铝质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 笔者等首次报道了巴西中东部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巴伊亚州内伊比蒂亚拉—里奥德孔塔地区古元古代(变)流纹质熔结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3~1736 Ma。该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过铝质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Th、U、Rb、Ba、Sr)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Zr、Hf)以及T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含量较高(ΣREE为325×10^(-6)~830×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_(N)为3.26~6.57],稀土配分曲线呈现略微右倾,强烈Eu负异常(δEu=0.0460~0.416)的海鸥型;火山岩锆石Ti温度计得出岩浆温度为706~943℃,锆石饱和温度836~992℃。这些特征表明该区火山岩岩浆具有高温、浅成就位特征,为钙碱性铝质A型花岗岩类岩浆,形成于非造山型陆内板块裂谷带环境。该火山岩岩浆经历了壳幔部分熔融、结晶分异过程,并有西部火山岩向东部富硅演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伊比蒂亚拉—里奥德孔塔斯地区 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 巴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河水-地下水转化驱动下的水文地球化学空间演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文静 王文科 +2 位作者 侯昕悦 季德帅 马稚桐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河水-地下水的相互转换影响着水化学的成分组成及演化规律,进而影响着水生态环境,因此了解其水化学成分的来源及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典型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水化学图解、离子比例系数分析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演化... 河水-地下水的相互转换影响着水化学的成分组成及演化规律,进而影响着水生态环境,因此了解其水化学成分的来源及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典型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水化学图解、离子比例系数分析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演化等方法,对该流域不同地貌的河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离子组分来源和演化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地貌和河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变化,河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从HCO_(3)·SO_(4)-Ca型逐渐演化为Cl-Na型,水化学变化的自然驱动因素由水岩作用变为蒸发浓缩;在脱节段,水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4)-Ca型,主要受到溶滤作用;在河水—地下水交换段上游,主要为SO_(4)·Cl-Na型,主要发生溶滤和混合作用;交互段下游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型,主要受蒸发作用影响;反向演化结果进一步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水岩作用的影响,沿地下水流方向,发生了钠长石和钙长石的沉淀,白云石、石膏、Ca-蒙脱石和岩盐的溶解,以及Na-Mg、Ca-Mg的正向阳离子交换。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特征 河水-地下水转化 水文地球化学演化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汶川“龙溪玉”地球化学特征及三星堆、金沙玉器的产地溯源
11
作者 宋明伟 彭义伟 +7 位作者 郎兴海 程文斌 欧阳辉 陈曦 赵甫峰 彭磊 蔡姬敏 许文丽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60,共21页
四川龙溪玉在古蜀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讨龙溪玉的地球化学识别标志及其与三星堆和金沙玉器矿料之间的关系,笔者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子探针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对龙溪玉的矿物成分和主微量元素特征进行... 四川龙溪玉在古蜀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讨龙溪玉的地球化学识别标志及其与三星堆和金沙玉器矿料之间的关系,笔者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子探针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对龙溪玉的矿物成分和主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溪玉为与大理岩相关的透闪石玉,含少量方解石、白云石、滑石和磷灰石等副矿物。玉石通常具有墨绿色-黄绿色-浅绿色-青灰色色环;高P、Mn、V、Cr、Ni、U含量和低δCe值(>1),LREE/HREE比值接近1,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海鸥状,具明显Ce、Eu负异常特征,可以作为龙溪软玉的地球化学识别标志。龙溪玉的宝石学特征与金沙和三星堆遗址出土软玉相似,稀土元素特征和金沙遗址玉器高度一致,结合三地之间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推测四川龙溪可能是三星堆玉器和金沙玉器中软玉玉料的主要来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溪玉 三星堆遗址 金沙遗址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地球化学与水文地质特征对污染物自然衰减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萌 姜永海 +4 位作者 冯帆 贾永锋 廉新颖 尚长健 臧永歌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0-261,共12页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MNA)作为污染场地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应用的核心是确定污染物衰减能力及效率。而其衰减能力及效率会受到污染物本身特性,以及场地典型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等固有特征影响,明确场地...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MNA)作为污染场地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应用的核心是确定污染物衰减能力及效率。而其衰减能力及效率会受到污染物本身特性,以及场地典型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等固有特征影响,明确场地固有性质对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影响对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具有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场地典型地球化学特征与水文地质特征为重点,阐述了两者对地下水中污染物自然衰减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沉积物有机质和矿物组成等典型地球化学特征控制污染物的吸附络合行为,同时参与电子传递过程从而影响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化学转化过程;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含水层岩性及结构特征会导致渗透性、吸附解吸能力有所差异,从而影响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能力,地下水流速控制污染物对流弥散作用,同时影响污染物从沉积物固相向地下水的溶解释放以及生物降解动力学过程。总体上,由于有机质、矿物、微生物组分的复杂性,加之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均质性,场地固有性质对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影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要通过长期的场地监测,识别污染物衰减的时空动态规律,深化对场地典型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衰减 污染物 有机质 矿物组成 水文地质 微生物降解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锶生态产业发展潜力
13
作者 孙厚云 刘卫 +5 位作者 樊彦超 彭香景 马峰 卫晓锋 陈自然 杨忠芳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1-833,共33页
【研究目的】厘清基岩−风化壳−土壤−特色作物体系中锶的丰度、物质来源、迁移聚集规律,对助力承德市富锶土壤标准建立,指导富锶生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参比元素标准化方法厘定了承德全区和红旗—大庙小流域表层土... 【研究目的】厘清基岩−风化壳−土壤−特色作物体系中锶的丰度、物质来源、迁移聚集规律,对助力承德市富锶土壤标准建立,指导富锶生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参比元素标准化方法厘定了承德全区和红旗—大庙小流域表层土壤的锶元素地球化学基线;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GIS方法、岩石风化元素化学损耗分数CDF、元素生物富集系数BCF,电子探针和原位微区分析等方法阐明了不同地质建造基岩、风化层和土壤,不同水体和特色作物样品的Sr元素丰度、空间分异与迁聚特征,识别了高锶特征寄主矿物类型,探讨了承德市锶元素异常的地球化学成因。系统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富锶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承德市特色生态资源禀赋特征,评价了承德市富锶生态产业发展潜力。【研究结果】承德全区和红旗—大庙小流域土壤Sr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206.87~216.49 mg/kg和241.69~260.51 mg/kg。全区表层土壤Sr平均含量为514.59 mg/kg,其中59.05%和68.10%样品Sr含量超过全区地球化学基线值和中国表层土壤Sr背景基准值。承德全区基岩Sr含量平均达546.57 mg/kg,富锶寄主矿物为辉石、橄榄石、磷灰石、钙长石和角闪石。化学风化过程中,斜长岩、斜长片麻岩和花岗岩Sr淋溶损失程度较高。基岩Sr丰度空间分异与区域构造格架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华北克拉通大陆地壳减薄隆起造成丰宁—隆化和大庙—娘娘庙深大断裂之间富锶的太古宇变质基底物质上涌,基性岩浆与陆壳混染、结晶分离形成的大庙斜长岩体、海西期侵入岩,火山岩和太古代变质基底建造多具富锶特征。滦河流域58.08%水样,红旗—大庙斜长岩体周边81.61%井水和53.57%泉水Sr^(2+)浓度超过锶矿泉水标准限值,地热温泉水Sr^(2+)浓度平均达0.78 mg/L。区内34种经济作物Sr平均含量范围为0.77~26.60 mg/kg,道地黄芩Sr含量范围为15.94~116.51 mg/kg,显著高于我国其他黄芩产区。【结论】承德市富锶水土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地理标志性生态产品、道地中药材锶富集明显,在饮用矿泉水、地热温泉康养、饮料饮品和酿酒,特色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开发,道地药材等富锶生态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岩石风化 元素迁移 生态富锶产业 承德 水文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哈尔里克山早二叠世超基性岩墙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4
作者 杜晓飞 王威 +3 位作者 张传林 马华东 朱炳玉 邱林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8,共13页
在东天山哈尔里克山发育多期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超基性岩墙。为限定古亚洲洋在该区的闭合时限,同时阐述超基性岩墙形成的构造环境,文章报道了哈密沁城超基性岩墙(角闪石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研究表明,... 在东天山哈尔里克山发育多期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超基性岩墙。为限定古亚洲洋在该区的闭合时限,同时阐述超基性岩墙形成的构造环境,文章报道了哈密沁城超基性岩墙(角闪石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研究表明,角闪石岩SiO_(2)含量为39.00%~45.48%、TiO_(2)(1.60%~3.01%)、Mg^(#)在50~60之间,轻稀土相对弱富集((La/Yb)_(N)=1.34~2.25)),铕异常不明显(δEu=0.76~1.1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角闪石岩属于碱性系列岩石,3件角闪石岩样品的LA-MC-ICPM_(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8.4±1.7 Ma、297.7±1.6 Ma、295.5±1.6 Ma。全岩Sr-Nd组成表明,岩石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47~0.7051之间,εNd(t)变化范围在-2.63至+1.81之间。结合对区域地质、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等资料的全面分析,认为沁城早二叠世角闪石岩原岩的岩浆可能起源于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同时,暗示哈尔里克山地区古亚洲洋在早二叠世之前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岩 LA-MC-ICPMS U-Pb测年 SR-ND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哈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地球化学及生烃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例
15
作者 张洋洋 李勇 +13 位作者 张雪莹 罗力元 何清波 李树新 刘向君 李翔 李星涛 杨强 陈世加 路俊刚 张楠 刘喆 余锐阳 马海川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7-871,共15页
为明确海陆过渡相页岩地球化学和生烃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有机显微组分、古生物、镜质体反射率(R_(o))、生烃热模拟等分析测试,开... 为明确海陆过渡相页岩地球化学和生烃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有机显微组分、古生物、镜质体反射率(R_(o))、生烃热模拟等分析测试,开展了山西组页岩矿物组成、成烃母质、生烃潜力、生烃动力学过程和累计产气率计算模型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平均TOC含量为4.06%,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殖无定形体和镜质组为主,平均R_(o)为2.61%,整体上表现为高有机质丰度、腐殖型有机质、过成熟演化阶段的特征,具有较高的生气潜力。(2)封闭体系下,山西组页岩气态烃C_(1)和C_(1-5)最大产率分别为138.74和139.22 mg/g;半封闭体系下,山西组页岩气态烃C_(1)和C_(1-5)的最大产率分别为86.51和102.59 mg/g,远低于封闭条件下气态烃最大产率。(3)山西组页岩气态烃产物C_(1)和C_(1-5)的活化能均出现了两个明显的高峰,分别代表了干酪根降解和重烃二次裂解,C_(1)活化能两个高峰分别为56 kcal/mol(26.53%)和61 kcal/mol(30.10%),频率因子为2.0×10^(11) S^(-1),C_(1-5)活化能两个高峰分别为56 kcal/mol(28.45%)和61 kcal/mol(19.18%),频率因子为2.2×10^(11) S^(-1)。(4)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累积产气率与R_(o)的变化趋势具有y=1/(1+e^(-x))的函数特征,并建立了两种体系下的累计产气率计算模型。研究成果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量计算和有利区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页岩气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演化特征 山西组 下二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潜力分析
16
作者 张晶 李天虎 +4 位作者 王志华 Naghmah HAIDER 洪俊 张辉善 梁楠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4,共14页
本文首次应用巴基斯坦国家尺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区铜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和大型斑岩型铜矿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了该区内主要地层、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巴基斯坦主要基岩出露区铜元素平均值为2... 本文首次应用巴基斯坦国家尺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区铜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和大型斑岩型铜矿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了该区内主要地层、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巴基斯坦主要基岩出露区铜元素平均值为23.48×10^(-6),背景值为18.6×10^(-6),与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的铜元素丰度相当。与成矿斑岩体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新生代酸性岩和中生代酸性岩,铜元素的地球化学平均值分别为39.09×10^(-6)和28.28×10^(-6),富铜斑岩体是主要物质来源。应用1∶1000000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进行建模,元素组合为Cu、Au、Mo、Ag、Pb、Zn、Co和Cr,说明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异常对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具有指示意义。以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为基础,计算了铜异常的成矿有利度和致矿物质量,对区内铜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和排序。在梳理典型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模型的基础上,以Cu、Mo、Au和Ag为主要指示元素,以Pb、Zn、Co和Cr为参考指示元素,结合地质背景圈定斑岩型铜矿找矿预测区4处,并对找矿预测区进行了成矿潜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潜力分析 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地方病病区水文地质特征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编图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春潮 孙一博 +1 位作者 魏哲 王文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前编图主要是水文地质图方面,而对于具有实际意义的典型地方病区的编图研究甚少。结合前人研究,通过分析典型地方病区水文地质、地质环境的特征,对典型地方病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编图的原则,以及一些重要图件的表示方法做了相关探讨、... 目前编图主要是水文地质图方面,而对于具有实际意义的典型地方病区的编图研究甚少。结合前人研究,通过分析典型地方病区水文地质、地质环境的特征,对典型地方病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编图的原则,以及一些重要图件的表示方法做了相关探讨、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病 生态地球化学 水文地质特征编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铭杨镁铁-超镁铁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燮 杨建国 +1 位作者 张东阳 程功德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5,共17页
铭杨岩体位于甘肃北山南带古堡泉-红柳园断裂北侧,侵位于敦煌岩群,为甘肃北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一处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岩体,主要由辉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等组成。全岩成分以低碱、低钛为特征,轻稀土略富集,具有明显的... 铭杨岩体位于甘肃北山南带古堡泉-红柳园断裂北侧,侵位于敦煌岩群,为甘肃北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一处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岩体,主要由辉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等组成。全岩成分以低碱、低钛为特征,轻稀土略富集,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Sr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U、Nb、Ta、Zr和Hf。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斜长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地、物、化、遥综合信息显示具有较好的铜镍成矿潜力。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首次获得铭杨岩体中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结晶年龄分别为(452.9±2.4)Ma和(457.7±2.1)Ma,岩体可能为早古生代陆缘裂谷环境下的产物。北山地区早古生代含铜镍岩体的发现对区域构造演化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镁铁-超镁铁岩体 铭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双湖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19
作者 张洋洋 饶文波 +2 位作者 徐明钻 刘峰 姚维军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1-596,共16页
苏北双湖石墨矿位于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前人研究仅限于其基础地质与找矿方法,而对其成因的认识较浅。在矿床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拟开展该石墨矿床矿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试图揭示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石墨石英岩、变... 苏北双湖石墨矿位于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前人研究仅限于其基础地质与找矿方法,而对其成因的认识较浅。在矿床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拟开展该石墨矿床矿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试图揭示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石墨石英岩、变粒岩以富SiO_(2)、Al_(2)O_(3)为特征,而含石墨大理岩与大理岩以富CaO、MgO为特征。各类岩矿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Ba、Nb元素亏损,石墨石英岩、变粒岩Rb/Sr值大于Sr/Ba值。全部样品均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显示负Eu异常、弱负Ce异常特征。矿床成矿原岩为泥砂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成岩环境为相对缺氧偏还原的滨浅海环境,沉积时水体介质为半咸水-咸水。碳同位素信息表明,矿区石英岩型石墨矿碳质来源为有机碳,大理岩型石墨矿碳质来源则混合了少量的碳酸盐无机碳。双湖石墨矿为区域变质型矿床,其形成和改造主要经历了中新元古代有机质沉积、三叠纪变质成岩成矿和200 Ma以来的构造活化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矿床成因 地球化学特征 苏鲁造山带 大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垦区土壤重(类)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20
作者 刘靖宇 尹芳 +3 位作者 钱涵 蒋磊 武婷婷 刘磊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为查明塔里木河下游垦区土壤重(类)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25件,测定其As、Hg、Ni、Cr、Cu、Zn、Cd和Pb 8种元素含量和pH值大小,基于地统计学、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Nemerow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为查明塔里木河下游垦区土壤重(类)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25件,测定其As、Hg、Ni、Cr、Cu、Zn、Cd和Pb 8种元素含量和pH值大小,基于地统计学、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Nemerow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Pn)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RI)对土壤重(类)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利用正定矩阵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对重(类)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所有重(类)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值未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筛查值,含量整体处于正常水平。(2)研究区RI指数的变化范围为50.75~179.07,生态风险轻微、中等、较强的样点分别占29.37%、63.63%和7%,说明研究区整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3)PMF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类)金属主要来自于自然因素(48.88%),其含量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其次为农业生产(31.63%),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耕地区重(类)金属含量较高;煤炭燃烧(12.20%)和交通运输(7.29%)对重(类)金属元素累积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塔里木河下游 垦区 地球化学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