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桂中坳陷现今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
被引量:
7
1
作者
金爱民
尚长健
+2 位作者
李梅
朱蓉
楼章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5-781,共7页
从水文地质地球化学角度,对桂中坳陷及周缘岩溶地质、温泉水成因和分布以及温泉水循环深度、地层水化学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桂中坳陷及周缘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桂中坳陷内现今埋深小于800m的浅部地层岩溶发育,受...
从水文地质地球化学角度,对桂中坳陷及周缘岩溶地质、温泉水成因和分布以及温泉水循环深度、地层水化学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桂中坳陷及周缘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桂中坳陷内现今埋深小于800m的浅部地层岩溶发育,受大气水下渗作用强烈,水文交替频繁,地层水普遍为低矿化度水,属自由交替带,油气保存条件普遍差;埋深大于800m的地层,大气水下渗作用逐渐减弱,进入交替阻滞带,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交替停止带可能分布在2 000m以下地层.坳陷外围尤其是坳陷东部和东南部,发育中高温温泉,大气水下渗深度在1 000m以上,不利于油气保存.桂中坳陷中西部大气水下渗作用对油气保存条件的破坏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中坳陷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
大气水下渗
油气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运聚
被引量:
9
2
作者
周孝鑫
楼章华
+3 位作者
朱蓉
朱宏权
黎华继
李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0-339,共10页
新场气田是川西的主力产气区,发育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和中浅层中、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蓬莱镇组)含气层系,均不同程度地产出地层水,气水关系复杂,不同层位间气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纵向上,深层地层水埋深为300...
新场气田是川西的主力产气区,发育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和中浅层中、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蓬莱镇组)含气层系,均不同程度地产出地层水,气水关系复杂,不同层位间气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纵向上,深层地层水埋深为3000~5500 m,随埋深增加矿化度、盐化系数逐渐增大,呈现高演化地层水特征;中浅层地层水埋深为500 ~2200 m,沟通较频繁,水化学特征差异不大,均呈现低矿化度、低盐化系数和高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特点;两者之间为地层水混合过渡带.平面上,中浅层上沙溪庙组地层水矿化度在断裂发育带附近出现高值,高值范围与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矿化度低值区基本相对应.这主要是由局部深层与中浅层地层水沿向下断至深层、向上断至中浅层的断层垂向沟通并发生混合作用导致的.中浅层断裂附近,沿断裂带上涌的深层地层水与中浅层原始沉积地层水发生混合作用,使得砂体富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天然气则沿渗透性砂体侧向运移并在一定距离的圈闭内聚集成藏,这对研究区中浅层天然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含气层系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
混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
22
3
作者
梁杰
张鹏辉
+2 位作者
陈建文
龚建明
袁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9,共10页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的后期叠加改造或破坏,油气保存条件成为关乎该区海相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要素。为此,从构造运动与烃源岩条件、盖层特征、岩浆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多个方面对该盆地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2个主要阶段(中—古生代海相盆地稳定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构造变格与成盆阶段)控制了区域烃源岩的发育及演化,呈现出差异性油气保存的特点;(2)相对较弱的构造改造及品质较好的厚层烃源岩发育、纵向上良好的盖层封盖性能、较弱的岩浆活动、相对封闭性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该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有利区需要同时具备的前提条件。结论认为:该盆地中部的崂山隆起构造稳定、断裂活动及岩浆活动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发育多个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且生储盖组合完整的大型构造圈闭,是该区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最为有利的远景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中—古生代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地层
构造运动
盖层特征
岩浆活动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
特征
崂山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中坳陷现今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
被引量:
7
1
作者
金爱民
尚长健
李梅
朱蓉
楼章华
机构
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5-781,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PLC201002)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XQ-2007-01)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化工重点资助项目(40839902)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5CB422107)
文摘
从水文地质地球化学角度,对桂中坳陷及周缘岩溶地质、温泉水成因和分布以及温泉水循环深度、地层水化学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桂中坳陷及周缘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桂中坳陷内现今埋深小于800m的浅部地层岩溶发育,受大气水下渗作用强烈,水文交替频繁,地层水普遍为低矿化度水,属自由交替带,油气保存条件普遍差;埋深大于800m的地层,大气水下渗作用逐渐减弱,进入交替阻滞带,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交替停止带可能分布在2 000m以下地层.坳陷外围尤其是坳陷东部和东南部,发育中高温温泉,大气水下渗深度在1 000m以上,不利于油气保存.桂中坳陷中西部大气水下渗作用对油气保存条件的破坏影响相对较弱.
关键词
桂中坳陷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
大气水下渗
油气保存
Keywords
Guizhong depression
hydrogeology and hydrogeochemistry
meteoric water infiltration
hydrocarbon preservation
分类号
TE1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运聚
被引量:
9
2
作者
周孝鑫
楼章华
朱蓉
朱宏权
黎华继
李飞
机构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研究所
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海洋资源研究所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0-33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中西部重点碎屑岩领域油气富集规律与分布预测"(编号:2011ZX05002-006-003HZ)资助
文摘
新场气田是川西的主力产气区,发育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和中浅层中、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蓬莱镇组)含气层系,均不同程度地产出地层水,气水关系复杂,不同层位间气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纵向上,深层地层水埋深为3000~5500 m,随埋深增加矿化度、盐化系数逐渐增大,呈现高演化地层水特征;中浅层地层水埋深为500 ~2200 m,沟通较频繁,水化学特征差异不大,均呈现低矿化度、低盐化系数和高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特点;两者之间为地层水混合过渡带.平面上,中浅层上沙溪庙组地层水矿化度在断裂发育带附近出现高值,高值范围与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矿化度低值区基本相对应.这主要是由局部深层与中浅层地层水沿向下断至深层、向上断至中浅层的断层垂向沟通并发生混合作用导致的.中浅层断裂附近,沿断裂带上涌的深层地层水与中浅层原始沉积地层水发生混合作用,使得砂体富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天然气则沿渗透性砂体侧向运移并在一定距离的圈闭内聚集成藏,这对研究区中浅层天然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含气层系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
混合作用
Keywords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Xinchang gas field
Gas-bearing be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termingling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
22
3
作者
梁杰
张鹏辉
陈建文
龚建明
袁勇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9,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项目(编号:DD20160152)
"南黄海前第三系油气前景研究"(编号:XQ-2005-01)
"南黄海崂山隆起和滩海区海相地层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编号:2009GYXQ10)
文摘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的后期叠加改造或破坏,油气保存条件成为关乎该区海相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要素。为此,从构造运动与烃源岩条件、盖层特征、岩浆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多个方面对该盆地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2个主要阶段(中—古生代海相盆地稳定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构造变格与成盆阶段)控制了区域烃源岩的发育及演化,呈现出差异性油气保存的特点;(2)相对较弱的构造改造及品质较好的厚层烃源岩发育、纵向上良好的盖层封盖性能、较弱的岩浆活动、相对封闭性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该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有利区需要同时具备的前提条件。结论认为:该盆地中部的崂山隆起构造稳定、断裂活动及岩浆活动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发育多个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且生储盖组合完整的大型构造圈闭,是该区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最为有利的远景区带。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中—古生代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地层
构造运动
盖层特征
岩浆活动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
特征
崂山隆起
Keywords
South Yellow Sea Basin
Mesozoic-Paleozoic
Hydrocarbon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Marine strata
Tectonic movement
Caprock characteristic
Magmatic activity
Hydrogeological and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Laoshan Uplift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桂中坳陷现今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
金爱民
尚长健
李梅
朱蓉
楼章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运聚
周孝鑫
楼章华
朱蓉
朱宏权
黎华继
李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
梁杰
张鹏辉
陈建文
龚建明
袁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