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模式与水平衡要素 被引量:6
1
作者 邵薇薇 李海红 +2 位作者 韩松俊 黄昊 吕华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0,25,共7页
基于海河流域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驱动机制,提出了海河流域农田综合二元水循环模式,揭示了农田水循环的机制,并根据农田水循环的结构与模式分析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各项输入输出等水平衡要素。对海河流域农... 基于海河流域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驱动机制,提出了海河流域农田综合二元水循环模式,揭示了农田水循环的机制,并根据农田水循环的结构与模式分析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各项输入输出等水平衡要素。对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模式和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的改变使有效降水利用量增加,蒸散发的输出量整体增加,农业系统退水量减少。根据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模式和通量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的调控措施,包括节水灌溉、发展旱地农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农田二元循环 水循环模式 平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及其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潘世兵 王忠静 曹丽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地下水形成演化的介质场、水动力场和水文地球化学场角度研究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初步划分出内陆盆地的地下水系统,以反映地下水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循环交替方式及其盐分的迁移聚集规律,为内陆盆地地下水形...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地下水形成演化的介质场、水动力场和水文地球化学场角度研究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初步划分出内陆盆地的地下水系统,以反映地下水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循环交替方式及其盐分的迁移聚集规律,为内陆盆地地下水形成条件研究、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还提出内陆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内陆盆地 水循环模式 可持续利用 动力场 文地球化学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平原地下水水循环模式及其可更新能力的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苏小四 林学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3-508,529,共7页
同位素研究表明,包头平原中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不同的水循环模式。山前倾斜平原中,潜水的补给来源为当地雨水的补给,具有大型冲洪积扇典型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特点;承压水来源于补给高程较大的基岩裂隙水,主要通过... 同位素研究表明,包头平原中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不同的水循环模式。山前倾斜平原中,潜水的补给来源为当地雨水的补给,具有大型冲洪积扇典型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特点;承压水来源于补给高程较大的基岩裂隙水,主要通过山前断裂侧向补给。在地下水位漏斗区中,承压水δ18O和3H浓度较高的现象反映有潜水向承压水的越流补给。黄河冲积平原中,黄河灌溉水入渗补给是该地区潜水的重要来源。相比于承压水,山前平原潜水的更新时间较短,循环速度较快,潜水的更新能力明显大于深层承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技术 包头平原 地下水循环模式 可更新能力 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水循环模式的改变 被引量:4
4
作者 钱云平 王双合 +2 位作者 高亚军 蒋秀华 王志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1,共2页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内陆干旱区,受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所制约,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干扰,改变了天然水循环状态,使流域水循环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以前的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复杂转换...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内陆干旱区,受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所制约,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干扰,改变了天然水循环状态,使流域水循环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以前的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复杂转换模式逐渐向地表水—地下水的单一模式转变。流域水循环模式的改变,引起整个流域生态环境平衡失调和水资源危机,严重影响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与地下转换 水循环模式 武威盆地 民勤盆地 石羊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隆—广杨地区水循环模式及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冯杰 张强 +2 位作者 张金林 刘洋 何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26-2633,共8页
武隆—广杨地区地处渝黔交界,交通位置良好。为研究其地下水循环模式及其控制因素,2020年4月现场采集31组地下水样,利用统计分析、Piper图示、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地下水的循环模式以及其水化学特征与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 武隆—广杨地区地处渝黔交界,交通位置良好。为研究其地下水循环模式及其控制因素,2020年4月现场采集31组地下水样,利用统计分析、Piper图示、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地下水的循环模式以及其水化学特征与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四种循环模式,岩溶水I型、II型为循环深度不同,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具有快速通道的循环模式,裂隙水III、IV型是在碎屑岩区域发育的浅、缓地下水循环模式;地下水中Ca^(2+)为主要阳离子,HCO_(3)^(-)为主要阴离子,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水,裂隙水循环内部水化学组分复杂;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复杂,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以及离子交换过程是影响四种循环模式水化学组分特征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隆 岩溶 水循环模式 化学特征 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与水资源演变机理”成果通过鉴定
6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共1页
2011年3月23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与水资源演变机理”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许平副主任主持,清华大学王光谦院士担任鉴定专... 2011年3月23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与水资源演变机理”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许平副主任主持,清华大学王光谦院士担任鉴定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秦大庸教高、刘家宏高工、陆垂裕高工等汇报课题研究成果,并回答了专家的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鉴定会 二元水循环模式 演变机理 海河流域 资源 中国电科学研究院 国际合作 科技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洲区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要点、成效与示范推广分析
7
作者 陆文燕 高培国 +1 位作者 张枫 金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835-1839,共5页
秀洲区是浙江省传统渔业强区,202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3411 t,水产养殖面积为5547.39 hm^(2)。秀洲区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对养殖水域进行池塘内循环水养鱼,即“跑道”养鱼;二是稻田潜流湿地循环... 秀洲区是浙江省传统渔业强区,202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3411 t,水产养殖面积为5547.39 hm^(2)。秀洲区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对养殖水域进行池塘内循环水养鱼,即“跑道”养鱼;二是稻田潜流湿地循环种养。同时探索实施了养殖尾水长效运维机制,形成了具有秀洲特色的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建立多级联动组织体系,出台扶持政策,跟踪养殖生产全过程,全链条熟化技术模式,将该模式进行大力示范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产养殖 循环养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界水循环运行模式对理解三焦气化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傅骞 姜良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2期406-408,共3页
自然界水循环运行模式与人体三焦气化有很好的对应性,正常模式对应三焦气化生理,异常模式对应三焦气化病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三焦气化异常导致三焦不畅的病机状态,并总结了三焦不畅的基本理法方药。
关键词 自然界循环运行模式 三焦 三焦气化 三焦不畅 理法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体微生物、蛋鸭粪便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宁健 赵帅平 +6 位作者 杨宇 叶胜强 王丽霞 邓兵 陈星 蒋思文 龚萍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体微生物、蛋鸭粪便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采集样品检测饮水管、戏水池、排水沟、各级消化池的水样和鸭舍内粪样、运动场粪样及周边土壤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排... 试验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体微生物、蛋鸭粪便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采集样品检测饮水管、戏水池、排水沟、各级消化池的水样和鸭舍内粪样、运动场粪样及周边土壤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排水沟的微生物数量相比,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的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28.13%、32.42%、40.98%和33.94%,"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13.75%、53.13%、82.5%和79.38%,均差异极显著(P<0.01);(2)与鸭舍内粪便微生物数量相比,运动场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增加3.08%和2.29%,但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9.00%和3.70%,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循环水养殖模式能显著减少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循环养殖模式 体微生物 粪便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基推水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秀侠 方婷 +3 位作者 陈金良 高娜 陈诚 卢文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878,共10页
为研究陆基推水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水体及净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对集装箱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水体与净化处理系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水质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评价... 为研究陆基推水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水体及净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对集装箱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水体与净化处理系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水质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评价养殖水体与净化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在养殖水体内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7属21种,在净化系统水体中共鉴定出8门51属93种,净化系统水体内浮游植物种类数显著大于养殖水体的(r=0.918,P<0.01)。在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分别为2.816×10^(5)cells·L^(-1)和0.021 mg·L^(-1),优势种主要为类颤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和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在净化系统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135×10^(6)cells·L^(-1)和0.763 mg·L^(-1),优势种为被甲栅藻(Scenedesmus armatus)、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顶锥十字藻(Crucigenia apiculat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等;净化系统水体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显著高于养殖水体的(P<0.01),且优势种种类较多。净化系统水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均显著高于养殖水体的(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示养殖水体为β-中污染水平,净化系统水体为轻污染水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影响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水体与净化系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理化因子为pH、比电导率(SPC)、溶解氧(DO)与NO_(3)^(-)-N等,净化系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主要与NO_(3)^(-)-N、NO_(2)^(-)-N、光照等因子有关。研究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调控水质条件控制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与净化系统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来维护养殖模式的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循环养殖模式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中水动力特性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江竹 宛立 +3 位作者 任效忠 史宪莹 张倩 薛博茹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8-464,共7页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拥有重要的地位。在过去50多年间,以中国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已超过全球人口增速,全球已经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了捕捞产量,中国则以水产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73%位列第一[1-2]。随着经济的...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拥有重要的地位。在过去50多年间,以中国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已超过全球人口增速,全球已经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了捕捞产量,中国则以水产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73%位列第一[1-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提升,养殖业出现了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养殖环境污染、水域生态破坏、病害频发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养殖模式 池型 动力条件 养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和内循环的南美白对虾标粗试验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凤禄 徐爱玲 +2 位作者 李慧娟 宋琪 蒋敏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比较循环水和内循环系统对南美白对虾标粗过程影响的理化因子差异,在厂内水泥池分别用循环水和内循环模式进行了对虾标粗过程的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水和内循环养殖模式都有着需水量较少、能耗低、对环境无害等优势,但内循环养殖模式... 为比较循环水和内循环系统对南美白对虾标粗过程影响的理化因子差异,在厂内水泥池分别用循环水和内循环模式进行了对虾标粗过程的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水和内循环养殖模式都有着需水量较少、能耗低、对环境无害等优势,但内循环养殖模式独立运行单元,可防止外源致病菌侵入,其成本低,管理和运行方便,无须外加有机碳源,降低弧菌爆发风险;循环水养殖和内循环系统2种模式在标粗中对于温度、溶解氧、pH值和浊度的影响差异不大;与循环水养殖模式相比,标粗前期内循环系统中的氨氮和亚硝氮值偏高,中后期2种养殖模式产生的氨氮和亚硝氮值趋于一致,内循环系统的COD含量低,TN含量明显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循环模式 循环模式 标粗过程 对虾生长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鲍鱼循环水养殖可行性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方洲 《河南农业》 2022年第11期59-60,共2页
鲍鱼是我国贝类养殖体系中重要的经济型品种,在天津地区确未曾报道过,引鲍入津可以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也可改变天津地区水产品的单一性,改良本地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生态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本地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 鲍鱼是我国贝类养殖体系中重要的经济型品种,在天津地区确未曾报道过,引鲍入津可以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也可改变天津地区水产品的单一性,改良本地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生态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本地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规范本地腹足类贝类的养殖流程和养殖参数,提升腹足类贝类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 循环养殖模式 养殖技术平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循环水系统养殖设备配置及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海涛 雷任雄 陈骏 《江苏农机化》 2014年第4期24-26,共3页
通过对不同的养殖设备配置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和数据分析,证明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可净化水质,提高水体养殖指标,对减少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降低养殖水体中化学需用氧及亚硝酸氮的浓度、提高水产养殖行业污水处理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具有... 通过对不同的养殖设备配置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和数据分析,证明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可净化水质,提高水体养殖指标,对减少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降低养殖水体中化学需用氧及亚硝酸氮的浓度、提高水产养殖行业污水处理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循环养殖模式 设备组合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耗水系统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魏传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82-286,共5页
在分析水循环中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和耗水平衡原理、径流过程和需水过程的特点,简述了水资源配置系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在分析不同地区生态保护目标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水资源模拟中生态耗水的计... 在分析水循环中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和耗水平衡原理、径流过程和需水过程的特点,简述了水资源配置系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在分析不同地区生态保护目标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水资源模拟中生态耗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以湖泊或湿地耗水、河道生态用水约束、区域地表生态耗水以及流域出境下泄水量构成的流域生态耗水系统,与水资源配置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以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嫩江流域的成果简要地说明了生态耗水的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生态耗 二元水循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克明 马林 +5 位作者 尤宏争 李文雯 张韦 蔡超 姜巨峰 钱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2,共6页
为了评价循环水模式(工厂化)、半流水模式(池塘)和全流水模式(山泉全流水)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的肌肉营养成分,对3种养殖模式下2龄北极红点鲑(体质量平均为764.29~831.22 g)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全流... 为了评价循环水模式(工厂化)、半流水模式(池塘)和全流水模式(山泉全流水)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的肌肉营养成分,对3种养殖模式下2龄北极红点鲑(体质量平均为764.29~831.22 g)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全流水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的水分(74.06%)、灰分(1.34%)和粗蛋白质(21.34%)含量最高;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中均测出18种氨基酸,氨基酸酸总量为54.92%~73.3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依次为半流水模式(81.20%)>循环水模式(80.47%)>全流水模式(80.42%),其中赖氨酸含量均最高,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肌肉脂肪酸种类与含量在各模式下有所不同,循环水养殖的脂肪酸种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总量最高,全流水模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肌肉微量元素中,全流水模式下锌元素含量最高(4.21 mg/kg),循环水模式下铁元素含量(6.90 mg/kg)最高。研究表明,无论哪种模式养殖的北极红点鲑均是一种高蛋白质、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的鱼类,3种模式下全流水模式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循环水模式的脂肪酸含量尤其是EPA+DHA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红点鲑 循环养殖模式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的规律及差异 被引量:4
17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3 位作者 刘建忠 徐嘉波 朱雅珠 朱晓东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4-290,共7页
为探寻凡纳滨对虾节水、节能、高产、环保的养殖模式,对两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开放换水养殖模式)进行了对比饲养试验,测量并分析了1460尾各生长阶段的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研究了两种养殖模式下该虾生... 为探寻凡纳滨对虾节水、节能、高产、环保的养殖模式,对两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开放换水养殖模式)进行了对比饲养试验,测量并分析了1460尾各生长阶段的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研究了两种养殖模式下该虾生长的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体长与体重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相关(W=aLb),a、b均非常接近,且b接近于3;该虾在两种模式下的生长虽均呈明显的阶段性,但在湿地循环水模式下快速生长期较长(70 d),而在开放换水模式下快速生长期较短(56 d);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该虾体长与养殖天数均呈极显著的直线增长相关。湿地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单位产量(5.69 kg/m25,.27 kg/m3)明显比开放换水模式的(4.80 kg/m2,3.00 kg/m3)高。与传统开放换水模式相比,采用湿地循环水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同时又具有节水节能、高产低碳、生态环保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湿地循环模式 开放换模式 生长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2种大菱鲆养殖模式对环境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杰 张延青 +2 位作者 孙国祥 李甍 刘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380-4383,共4页
[目的]评价流水养殖模式与循环水养殖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单尾大菱鲆增重50 g为功能单位,将2种模式分为饲料生产、电力生产和养殖系统排放3个阶段,从能源消耗、全球变暖影响、酸化潜势和富营养化潜势等方... [目的]评价流水养殖模式与循环水养殖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单尾大菱鲆增重50 g为功能单位,将2种模式分为饲料生产、电力生产和养殖系统排放3个阶段,从能源消耗、全球变暖影响、酸化潜势和富营养化潜势等方面评价2种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流水养殖模式的4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数分别为2.96×10-7、1.19×10-4、4.62×10-5和1.20×10-3,而循环水养殖模式的4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数分别为4.43×10-7、1.85×10-4、7.00×10-5和5.05×10-4。2种养殖模式的的综合指数分别为0.001 37和0.000 76。[结论]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环境性能优于流水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循环养殖模式 大菱鲆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