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监测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登忠 谭德宝 +1 位作者 汪朝辉 郝超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7-204,共8页
为了研究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选择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作为研究案例,在2010年5月和10月开展了2次原位观测试验,获取了水布垭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和甲烷交换通量、水体上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垂直变化规律及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水布垭... 为了研究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选择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作为研究案例,在2010年5月和10月开展了2次原位观测试验,获取了水布垭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和甲烷交换通量、水体上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垂直变化规律及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2010年5月份水体上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0.5 m高度以下最高,其中表层水温对水库水体二氧化碳源汇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2010年10月份水布垭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和甲烷交换通量呈排放状态,平均通量分别为3 740.92±1 872.56 mg.m-2.d-1和1.22±0.57 mg.m-2.d-1,但比世界温带和热带主要水库要低得多,接近于中国太湖和东湖等自然水体排放水平;二氧化碳通量的空间分布从上游到坝前呈现升高的趋势,而甲烷的空间分布趋势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研究将为我国水库温室气体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示范案例,为开展水电清洁能源开发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布垭水库 水库温室气体 交换通量 水气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梯级水库CO_(2)和CH_(4)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陶雨晨 傅开道 +2 位作者 张洁 杨丽莎 袁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温室效应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气候问题,而内陆水体是温室气体(CO_(2)和CH_(4))的重要排放源,更有研究发现筑坝蓄水可能引起河流水体CO_(2)和CH_(4)排放的增多。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使用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通量评估模型G-res Tool,... 温室效应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气候问题,而内陆水体是温室气体(CO_(2)和CH_(4))的重要排放源,更有研究发现筑坝蓄水可能引起河流水体CO_(2)和CH_(4)排放的增多。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使用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通量评估模型G-res Tool,利用流域基本信息及水库特征数据,对澜沧江干流已建成的10座梯级水库温室气体(CO_(2)和CH_(4))进行模拟计算,10座水库蓄水后温室气体(CO_(2)和CH_(4))年排放通量平均值为162.81 g CO_(2)e/(m^(2)·a),远低于全球水库平均水平,均表现为温室气体的“源”,从上游至下游整体呈增加趋势,且排放以CO_(2)为主,全年CO_(2)排放通量为CH_(4)的36倍。考虑了水库蓄水前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非相关人类活动的影响后,得到澜沧江水库温室气体(CO_(2)和CH_(4))年净排放通量平均值为225.70 g CO_(2)e/(m^(2)·a),表明筑坝增加了库区水体温室气体排放,但和火力发电相比,仍属于相对清洁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梯级电站 水库温室气体 模型 净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布垭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规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登忠 谭德宝 +1 位作者 汪朝辉 李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5-70,共6页
为了分析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为研究对象,在2010年5月到2011年4月之间开展了6次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的原位观测试验,获取了水库坝前、上游和支流库湾等重要区域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及其影响因子... 为了分析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为研究对象,在2010年5月到2011年4月之间开展了6次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的原位观测试验,获取了水库坝前、上游和支流库湾等重要区域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数据。对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水布垭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时空差异性较大,在排放状态下,交换通量从上游到坝前逐渐升高,在吸收状态下逐渐降低,夏季交换通量较低,气温低时较高;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时空分布受到气温、溶解氧、叶绿素以及水体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界面 水库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通量 时空分布规律 水布垭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