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下游水库台网地震快速检测与定位研究
1
作者 杨磊 杜泽东 +2 位作者 刘骅标 胡兴尧 杜兴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9-1094,共6页
基于金沙江下游水库台网观测资料,利用深度神经网络PhaseNet模型拾取震相到时,基于组触发和等时差八叉树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关联震相,采用NLLoc非线性定位方法对元宝山微震序列进行自动定位,快速构建高精度机器学习目录。结果发现,机器学... 基于金沙江下游水库台网观测资料,利用深度神经网络PhaseNet模型拾取震相到时,基于组触发和等时差八叉树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关联震相,采用NLLoc非线性定位方法对元宝山微震序列进行自动定位,快速构建高精度机器学习目录。结果发现,机器学习目录给出的地震数是人工目录的3.89倍,匹配率为94.76%;89.8%事件发震时刻偏差小于0.5 s,98.7%事件震中位置偏差小于3 km,90.9%事件震源深度偏差小于5 km,91.5%事件震级偏差小于0.2级。根据震源机制解和机器学习目录给出的地震分布特征,推测该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为峨边-金阳断裂的分支断层。本文地震目录构建方法可为金沙江下游水库区地震趋势判定、余震精定位、震源机制节面解确定、隐伏断层探测、发震构造分析、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台网 地震检测 地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小湾、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震级完备性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曹颖 徐彦 +1 位作者 叶建庆 李丹宁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6-411,共6页
利用b值稳定性方法计算了云南省澜沧江流域上的小湾和糯扎渡水库台网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并对其实际监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台网的建设,小湾水库台网的监控能力呈微弱下降,MC由一期台站运行时的ML1.6变为一、二期台... 利用b值稳定性方法计算了云南省澜沧江流域上的小湾和糯扎渡水库台网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并对其实际监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台网的建设,小湾水库台网的监控能力呈微弱下降,MC由一期台站运行时的ML1.6变为一、二期台站运行时的ML1.7,表明台网的运行情况影响了其监控能力;糯扎渡水库台网的监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MC由一期台站运行阶段的ML1.3变为一、二期台站合并运行后的ML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 地震目录 监控能力 小湾水库台网 糯扎渡水库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水库蓄水前库区天然地震本底特征
3
作者 雷红富 苏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研究水电站工程所在区域及水库影响区天然地震背景水平,不仅可对水库诱发性地震的危险性进行前期评价,而且可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活动监测提供可靠的鉴别依据。通过分析向家坝水电工程所在的区域地震背景、构造特征、应力场及中强震震... 研究水电站工程所在区域及水库影响区天然地震背景水平,不仅可对水库诱发性地震的危险性进行前期评价,而且可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活动监测提供可靠的鉴别依据。通过分析向家坝水电工程所在的区域地震背景、构造特征、应力场及中强震震源机制特点,并结合相关地震监测数据和向家坝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地震监测数据,探讨了向家坝水库影响区及周边区域范围天然地震年频次、月频次、地震震级一频度关系及震源机制特征,可为向家坝水库蓄水后库区水库地震监测、预测及地震类型判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水库 天然地震本底 构造应力场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坪铺水库附近都江堰震群小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政 马文涛 罗佳宏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2-352,共11页
2008年2—4月,位于汶川大震初始破裂点的紫坪铺水库附近发生了一系列的小震活动,它们与汶川地震和紫坪铺水库小震的关系值得研究。本文采用CAP方法,反演了紫坪铺水库7个专用数字地震台站的数据,得到震级大于ML 1.0的28个震源机制解。结... 2008年2—4月,位于汶川大震初始破裂点的紫坪铺水库附近发生了一系列的小震活动,它们与汶川地震和紫坪铺水库小震的关系值得研究。本文采用CAP方法,反演了紫坪铺水库7个专用数字地震台站的数据,得到震级大于ML 1.0的28个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有19个地震事件集中在紫坪铺水库东南方向的都江堰附近,最大地震为逆冲型,发震机制为逆冲型带走滑分量,少量带正断层分量;从深度剖面看,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下13km附近区域,都江堰震群丛集在前山断裂带上,其它地震散布在中央断裂带上;发震最大主压应力方向随时间的变化具有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变化比较大到趋向一致的演化过程。这些现象说明龙门山断裂带在都江堰附近存在1个凸凹体,形成应力集中点,引发都江堰震群活动,由此迫使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发生逆冲性活动,从而加剧了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汶川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紫坪铺水库台网 应力场 都江堰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