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相联系的CISK惯性重力波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晓芳 崔春光 胡伯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0-768,共9页
在虚拟高度坐标系中,用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式初步研究了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分布对长江流域梅雨锋附近贯穿整个对流层的深厚惯性重力波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对CISK惯性重力波不稳定有重要作用。在一般干的层结... 在虚拟高度坐标系中,用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式初步研究了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分布对长江流域梅雨锋附近贯穿整个对流层的深厚惯性重力波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对CISK惯性重力波不稳定有重要作用。在一般干的层结大气中,实际可能出现再强的水平风切变的影响也难以使惯性重力波变得不稳定;只有在积云对流潜热参与,原为弱稳定条件下,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能促使低空急流北侧不稳定扰动的发生发展。而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对不稳定贡献最大的区域是梅雨锋南侧的急流轴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K惯性重力波 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 梅雨锋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套管磨损对套管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饶富培 付建红 +1 位作者 张智 唐世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65,共3页
在深井、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由于钻杆与套管长时间的接触会造成上层套管受到不均匀磨损,导致套管抗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降低,给安全钻井带来隐患。根据ISO10400推荐的套管抗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计算模型,考虑磨损后套管壁厚不均度、内壁... 在深井、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由于钻杆与套管长时间的接触会造成上层套管受到不均匀磨损,导致套管抗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降低,给安全钻井带来隐患。根据ISO10400推荐的套管抗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计算模型,考虑磨损后套管壁厚不均度、内壁不圆度的影响,推导出了非均匀磨损套管抗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套管磨损厚度对套管抗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非均匀磨损套管的抗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降低百分比随套管磨损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磨损厚度情况下,磨损后套管的抗挤强度比抗内压强度降低得更快;与磨损后CS-110T套管抗挤强度试验数据相比较,由理论计算出的非均匀套管磨损抗挤强度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该计算模型为深井、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非均匀套管磨损提供了新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大位移井 水平 套管 均匀磨损 抗挤强度 抗内压强度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P胶结钙质砂的强度试验及强度离散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郑俊杰 吴超传 +1 位作者 宋杨 崔明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对钙质砂进行微生物固化可以显著改善其强度等力学特性,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强度离散的现象。为控制微生物固化钙质砂强度离散性,以更好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对3种粒径级配的钙质砂进行微生物固化,并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比重测试、... 对钙质砂进行微生物固化可以显著改善其强度等力学特性,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强度离散的现象。为控制微生物固化钙质砂强度离散性,以更好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对3种粒径级配的钙质砂进行微生物固化,并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比重测试、碳酸钙含量测定,探讨颗粒粒径、胶结水平对微生物固化钙质砂相关物理指标、强度以及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同时开展扫描电镜(SEM)测试,进一步分析微生物固化钙质砂表面细观结构,探讨强度增长的内在机理,分析影响强度离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固化钙质砂的强度及其离散性均随胶结水平的提高而提高;MICP胶结产生的碳酸钙晶体"包裹"钙质砂颗粒的现象不利于强度的高效形成;微生物固化钙质砂的强度离散性主要由钙质砂土骨架差异性以及碳酸钙分布均匀性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化钙质砂 碳酸钙含量 胶结模式 强度离散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胶结水平 碳酸钙分布均匀 差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热采水平井动用程度的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飞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B12期100-103,共4页
辽河油田水平井的应用已由试验阶段进入到规模应用阶段。依照数值模拟及理论研究,在油层特性参数相近的情况下,水平井生产效果与水平井段长度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实际生产中水平井长度的优势发挥不明显、水平段动用不均等问题日益突... 辽河油田水平井的应用已由试验阶段进入到规模应用阶段。依照数值模拟及理论研究,在油层特性参数相近的情况下,水平井生产效果与水平井段长度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实际生产中水平井长度的优势发挥不明显、水平段动用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注汽强度不合理、水平段吸汽不均、井间干扰等是影响水平井生产效果的主要因素。文中在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计算等研究手段并结合现场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大注汽强度、均匀注汽、组合式吞吐等技术手段,提高了水平井动用程度,且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动用程度 注汽强度 均匀注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