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年丰南4.5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特征
1
作者 张海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435,共10页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8年4月—2020年9月连续6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获得5期岩石圈磁场半年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再结合2019年12月5日丰南4.5级地震对震中附近岩石圈水平矢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岩石圈磁...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8年4月—2020年9月连续6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获得5期岩石圈磁场半年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再结合2019年12月5日丰南4.5级地震对震中附近岩石圈水平矢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过程中,丰南地震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异常出现在震前一年时期,且随着时间推移,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区在空间上具有由东向西发展的演变过程。②丰南地震震中区域水平矢量模值在地震前后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反向变化,震前半年水平矢量模值最小,丰南地震发生于水平矢量模值反向增大的过程中。③根据亚失稳理论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变化关系,在多期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存在方向变化和弱变的区域寻找潜在的异常区,再结合异常区水平矢量模值的动态演化,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识别震前震磁前兆异常信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南4.5级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 动态演化 亚失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失稳理论解释2010~2014年四川地区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异常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瑜 陈双贵 +5 位作者 马辉源 杨磊 雷光 闫万生 杨龙 马智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4-739,共6页
梳理2010~2014年四川地区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异常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年变化的弱变化区与中强地震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震中均出现在弱变化区内或其边缘地带。结合亚失稳理论分析表明,研究区发生的10次中强地震中有... 梳理2010~2014年四川地区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异常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年变化的弱变化区与中强地震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震中均出现在弱变化区内或其边缘地带。结合亚失稳理论分析表明,研究区发生的10次中强地震中有9次与亚失稳理论各阶段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宁蒗M_S5.7、康定M_S6.3等5次地震均发生在震前连续两期弱变化区域的重叠部位。因此,对于中强地震预报应多关注连续多期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区的重叠部位。2011~2013年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带交汇区水平矢量异常明显,分析区域应力场与磁异常关系可知,芦山7.0级、康定6.3级地震的破裂区均受到来自东北方向应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磁场 水平矢量 亚失稳理论 区域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水平梯度矢量法在琼东南盆地基底断裂划分上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兵 吴世敏 +2 位作者 龙根元 郭翔艳 曾广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80,共7页
基底断裂与盆地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伴生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盆地内沉积填充和构造样式以及后期资源的分布。本文利用琼东南盆地2′×2′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在进行地形校正、布格异常校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的基础上求得重力水平梯度矢量... 基底断裂与盆地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伴生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盆地内沉积填充和构造样式以及后期资源的分布。本文利用琼东南盆地2′×2′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在进行地形校正、布格异常校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的基础上求得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尝试利用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对基底断裂进行划分并取得良好效果:在盆地基底划分出48条断裂,并将其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断裂5条,二级断裂8条,三级断裂35条;将确定的断裂与其他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剖面)确定的断裂进行比较,发现在主要格架上具有一致性;重力水平梯度矢量法与其他解释方法比较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结果直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水平梯度矢量 琼东南盆地 基底断裂 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今全球岩石圈水平速度矢量场及其在地史时期的代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珍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22,共10页
空间测量与地球物理资料分别揭示出十年尺度与百万年尺度的全球岩石圈现今绝对水平速度矢量场的基本特征,说明现今全球岩石圈存在显著的总体西向圈层运动。北半球岩石圈现今绝对水平速度矢量以西向为主。南半球岩石圈现今水平运动方向... 空间测量与地球物理资料分别揭示出十年尺度与百万年尺度的全球岩石圈现今绝对水平速度矢量场的基本特征,说明现今全球岩石圈存在显著的总体西向圈层运动。北半球岩石圈现今绝对水平速度矢量以西向为主。南半球岩石圈现今水平运动方向呈现规律性变化,南美大陆一西大西洋岩石圈速度矢量以西向为主,形成西向流;而东大西洋岩石圈速度矢量以东向为主,形成东向流;西向流与东向流在东经45°~160°的澳大利亚一北印度洋区域汇聚,形成全球唯一的强大岩石圈北向流。将全球主要岩石圈块体的现今速度矢量与依据海底磁条带、热点迁移及大陆古地磁资料所确定的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古速度矢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与一定的统计分析,发现岩石圈古、今速度矢量场高度相似。主要岩石圈块体的古、今速度矢量,无论其速率大小、还是矢量方向,都非常相近。说明全球岩石圈现今速度矢量场在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内有其代表性,基本反映了白垩纪以来全球岩石圈的稳态水平运动规律,可能适用于整个中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水平速度矢量 代表性 岩石圈 地质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失稳理论分析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政宇 倪喆 +3 位作者 周思远 王振东 王粲 赵育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398,共8页
回溯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2017-2021年云南地区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逐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亚失稳理论中稳态-亚稳态-亚失稳态-失稳态的各阶段进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出现的岩石圈磁场... 回溯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2017-2021年云南地区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逐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亚失稳理论中稳态-亚稳态-亚失稳态-失稳态的各阶段进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出现的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现象是震前的典型特征,其"弱变区域"的形成对应亚失稳O点,是野外观测当中最易识别的重要标识;漾濞地震前连续4期弱变区域存在有"重叠"区域,同时其外围水平矢量量级增大且方向改变,则是进入到了"不可逆"的亚失稳OB阶段,预示着地震将要发生且震中在"重叠"区域的边缘,利用这种时空变化特征可以提前预判发震地点与时间。此外,该分析也是将亚失稳研究从室内实验走向野外观测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岩石圈磁场 水平矢量 亚失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区中层惯性重力波的VHF雷达观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绍东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6-163,共8页
本文采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在挪威Andopv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的传播特征.几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表明它们是惯性内重力... 本文采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在挪威Andopv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的传播特征.几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表明它们是惯性内重力波.通过分析波相关的流体速度东向和北向分量的变化,获得水平传播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它们与中层高度上典型的观测值一致.同时还观察到三个等相面上行的惯性重力波,其速度偏振椭圆是逆时针旋转的.波相关的扰动速度为15-40m/s,说明在中层存在强烈的向下的能量传输.估算出它的运动学参量,周期为数小时,垂直相速度在0.l—0.6m/s之间,垂直波长约为6.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重力波 水平矢量 雷达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形建构主体倾斜测量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再华 柳广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9-31,66,共4页
结合实例介绍对无观测标志、不可或不便攀登的塔型建构物进行倾斜测量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倾斜测量 水平位移矢量 轴线设站法 正交设站法 任意设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区中层惯性重力波VHF雷达观测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绍东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2-158,共7页
本文采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22日至6月29日在挪威Andφy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传播的统计特征.21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 本文采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22日至6月29日在挪威Andφy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传播的统计特征.21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表明它们是惯性内重力波.通过分析波相关水平扰动速度的矢端曲线,获得了水平传播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分布,大多数(76%)波具有西向传播的波矢分量,似乎与中层顶具有强的西向背景风有关;水平传播速度的大小与中层高度上典型的观测值一致.本文分析结果还表明在极区中不仅存在向上的能量传输,也存在强烈的向下的能量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重力波 水平传播矢量 统计特征 中层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land FD-CSEM forward modeling using edge finite-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9
作者 LIU Jian-xin LIU Peng-mao TONG Xiao-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A modeling tool for sim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surveys,based on a finite-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fields,has been deve... A modeling tool for sim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surveys,based on a finite-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fields,has been developed.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our modeling method and those previous works is edge finite-element approach applied to sol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generated by horizontal electric dipole source.Firstly,the edge finite-element equation is formulated through the Galerkin method based on Helmholtz equa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s.Secondly,in order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ing code,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a homogeneous half-space model.Finally,other three models are simulat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for solving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The algorithm has been demonstrated,which can be effective to modeling the complex geo-electrical structures.This efficient algorithm will help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3-D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and to setup basis for research of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model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horizontal electric dipole forward modeling edge finite-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