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环流和温、盐结构动力学研究 II.环流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兴泉 尹宝树 侯一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2-320,共9页
利用POM模型,以研究海区的海面风应力、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海面边界条件,以与外海界面处的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侧向液边界条件,并考虑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的影响,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各季节的三维斜压环流和温、盐结构进行... 利用POM模型,以研究海区的海面风应力、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海面边界条件,以与外海界面处的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侧向液边界条件,并考虑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的影响,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各季节的三维斜压环流和温、盐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环流的数值结果表明,冬季和秋季研究海区的水平环流主要由长江径流、东海沿岸流、台湾暖流、杭州湾环流和沿岸流与台湾暖流之间的气旋和反气旋涡构成;东海沿岸流与长江径流顺岸南下,随着自北往南岸界地形坡度的增大,其流幅变窄,流速增强;台湾暖流沿陡坡及其外缘蜿蜒北上,随着自南往北水深的变浅,其流幅由宽变窄继而又由窄变宽,流速却一直由强变弱。冬季和秋季海区纬度断面垂直环流的总趋势由近岸向外海流动,海底地形变化缓慢区离岸流产生波动,海底地形变化显著的陡坡区离岸流产生剧烈振荡而生成强升降流。春季和夏季研究海区的水平环流主要由长江径流与东海沿岸流汇合流、台湾暖流、杭州湾环流、舟山群岛附近及长江径流和东海沿岸流汇合流与台湾暖流之间的气旋和反气旋涡构成;长江径流和台湾暖流平行北上并在长江口以北产生顺时针偏转。由海区水平环流特征和变化趋势证实,春季长江冲淡水已开始向东北偏转,夏季冲淡水的偏转程度、伸展距离和扩展范围都更甚于春季;春季在长江口近岸存在弱上升流,夏季长江口外的陡坡区出现下降流,而长江口以北和以南的陡坡区出现上升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邻近海区 水平环流 垂直环流 升降流 气旋涡 反气旋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新定义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庆万 胡淑娟 +2 位作者 贾蓓 周冰倩 高晨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5-636,共12页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规律及其变异的动力学机理问题一直是我国气象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和预测中常用的高度场指数不能全面、准确刻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副高演变特征的缺陷,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规律及其变异的动力学机理问题一直是我国气象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和预测中常用的高度场指数不能全面、准确刻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副高演变特征的缺陷,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流函数能够等价描述副高三维空间几何图像的优势,以500 hPa水平型环流流函数的零等值线为客观标准,给出了副高面积、强度、脊线及西伸脊点指数的新定义,并以2018年夏季副高的短期结构演变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为例,验证了本文新定义副高指数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水平型环流流函数新定义的副高指数,不仅从形态上准确刻画了副高的大尺度涡旋环流特征,而且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动力学、热力学方程组为进一步利用新指数开展副高异常演变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大气环流的三型分解 水平环流 流函数 副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地形对一次副高边缘大暴雨过程影响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丽娜 孙继松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7,共13页
利用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雷达、风廓线及卫星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22年秋季山东一次极端大暴雨事件中泰山山脉周围的降水分布及其产生这种分布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这次山东大暴雨事件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为强盛偏南气流的背景下,... 利用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雷达、风廓线及卫星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22年秋季山东一次极端大暴雨事件中泰山山脉周围的降水分布及其产生这种分布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这次山东大暴雨事件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为强盛偏南气流的背景下,强降水时段集中在2022年10月1日23时至2日02时(北京时,下同),100 mm等雨量线呈“反弓形”横亘在泰山北侧与西侧,并各自伴有超170 mm的降水中心,而泰山南侧降水反而明显偏弱。(2)大暴雨分布带与地面上的中尺度涡旋-辐合线对应:泰山西侧的中尺度涡旋是山脉北侧冷性绕流与南侧暖性绕流相遇而形成的,导致泰山西侧出现强降水中心,降水呈单峰型;山脉北侧的辐合线长时间维持与重建过程,造成泰山北侧降水时间更长,累计降水量更大,小时降水量呈双峰型。(3)泰山北侧观测站的两个降水峰值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两条平行回波带对应:位于泰山北坡处于长时间准静止状态的第一条回波带,与泰山北侧水平涡度环流的上升支气流对应,其形成机制是夜间具有强垂直切变特征的越山西南低空急流和近地面层受到山脉阻滞的东北气流构成的水平涡度强烈发展和维持的结果;第二条降水回波带与弱冷空气云系对应,当其靠近泰山北侧时受到越山西南低空气流背风坡上升支的影响,出现雷达反射率因子增强现象,与之对应的地面风场特征表征为辐合线的重建过程。(4)在泰山西侧,地面辐合线在低空冷空气的驱动下向东南方向移动,致使回波带逐渐演变成“反弓形”,造成强雨带也呈“反弓形”分布;而泰山南侧处于具有强烈垂直切变低空急流形成的水平涡度的下沉支控制下,因而降水量相较泰山北侧和西侧明显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山脉 绕流 低空急流 水平涡度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流沉砂池砂粒去除效果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邵超 叶勇 +4 位作者 汪家权 张辉 王淦 侯红勋 王晶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73-379,共7页
采用MRF和DPM模型对新型旋流沉砂池的小试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沉砂池内部流场和砂粒运行轨迹、搅拌桨旋转方向以及搅拌桨运动与进水流速关系对砂粒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桨旋转运动方向不同时,形成的轴向环流流场有较大差异... 采用MRF和DPM模型对新型旋流沉砂池的小试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沉砂池内部流场和砂粒运行轨迹、搅拌桨旋转方向以及搅拌桨运动与进水流速关系对砂粒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桨旋转运动方向不同时,形成的轴向环流流场有较大差异,其中顺时针旋转有助于砂粒的沉降与去除。当搅拌桨静止时,进水流速对砂粒的沉降有一定影响,其中进水流速较小时池体内会累积较多的砂粒;流速较大时砂粒的逃逸率也随之增大。在进水流速一定时,搅拌桨转速的变化对砂粒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转速较小时,形成的涡旋强度不足以将砂粒移向池心;而当转速逐渐增大时,形成的径向流和较强的轴向流将不利于砂粒的沉降与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进水流速 搅拌桨运动 砂粒去除率 强制涡旋 水平环流 轴向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