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水平井椭圆流确定水平渗透率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小涛 张烈辉 +1 位作者 刘启国 杨济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2,共4页
水平井满足一定条件时,其压力动态会出现椭圆流阶段,椭圆流阶段的特征是双对数曲线中压力导数呈现斜率为0.36的直线段。推导了利用水平井椭圆流阶段确定水平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主要考虑常规分析法、特征值法等方法。将所求渗透率... 水平井满足一定条件时,其压力动态会出现椭圆流阶段,椭圆流阶段的特征是双对数曲线中压力导数呈现斜率为0.36的直线段。推导了利用水平井椭圆流阶段确定水平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主要考虑常规分析法、特征值法等方法。将所求渗透率表达式应用到现场一口水平井,以验证表达式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文中推导的几种地层水平渗透率表达式求得的各渗透率值相近。该方法简便且准确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流 水平 水平渗透率 特征值法 常规试井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储层水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率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和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沈云琦 金之钧 +2 位作者 苏建政 李志明 牛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8-389,共12页
目前,页岩油在北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商业开发,中国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也有了重大突破。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水平纹层/层理发育层段产量高于其他层段,推测水平渗透率大于垂直渗透率。针对中国陆相典型页岩油储层渗透率,应用压力脉冲衰减法,对水... 目前,页岩油在北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商业开发,中国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也有了重大突破。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水平纹层/层理发育层段产量高于其他层段,推测水平渗透率大于垂直渗透率。针对中国陆相典型页岩油储层渗透率,应用压力脉冲衰减法,对水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的变化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常压条件下,当层理缝发育时,水平渗透率高于垂直渗透率可达5个数量级;当层理缝不发育时,水平渗透率比垂直渗透率高20~50倍左右;当储层发育切穿层理的构造微裂缝时,水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率相差倍数小于1;②围压条件下,与海相页岩油储层相比,陆相页岩油储层的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变化更为复杂,其中水平渗透率对围压的敏感性更明显;③就水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率之比而言,纹层状灰质页岩/纹层状砂质页岩、层状页岩和块状页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90.0,1.4~46.0和1.3~40.0;④潜江凹陷页岩油储层孔喉半径小,矿物组分复杂,发育硬石膏等特殊矿物,阻塞孔隙,使得江汉油田潜江凹陷页岩油储层渗透率比胜利油田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渗透率低10~1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渗透率 垂直渗透 渗透各向异性 陆相页岩油 潜江凹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汉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17块底水油藏水锥起降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聂彬 刘月田 杨海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87,155,共4页
为改善底水油藏开发效果、降低油藏开发中底水锥进现象带来的影响,对影响底水锥进现象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欢17块大凌河边底水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总结出水锥起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为改善底水油藏开发效果、降低油藏开发中底水锥进现象带来的影响,对影响底水锥进现象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欢17块大凌河边底水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总结出水锥起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隔夹层距离射孔段越远、平面展布面积越小,底水锥进现象越明显;油水黏度比、垂向水平渗透率之比、井距与水锥下降速度呈正变关系;在压制底水锥进过程中,单井日产液量越高,水锥下降速度越快;水锥下降高度变化主要发生在前4 a,建议矿场上最佳关井压锥时间为4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开发 水锥起降 数值模拟技术 关井压锥 井距 垂向水平渗透率 油水黏度比:欢17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逆冲褶皱带超压与逆冲断层持续活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庚 李伟 +1 位作者 李本亮 王晓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9-684,共16页
天山北缘准南地区的褶皱带为自新生代以来一直持续活动的逆冲构造带,由于逆冲断层的持续活动,形成了现今断层和相关褶皱。钻井资料显示,准南逆冲褶皱带内的超压层主要发育在古近纪安集海河组泥岩和紫泥泉子组泥岩之中,而该泥岩同时又成... 天山北缘准南地区的褶皱带为自新生代以来一直持续活动的逆冲构造带,由于逆冲断层的持续活动,形成了现今断层和相关褶皱。钻井资料显示,准南逆冲褶皱带内的超压层主要发育在古近纪安集海河组泥岩和紫泥泉子组泥岩之中,而该泥岩同时又成为逆冲断层发育的主滑脱面。通过多年来对准南地区地面地质调查、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以及钻井证实,我们统计出准南逆冲褶皱带现存的逆冲断层倾角分别集中在两个区间:30±5°和50±5°区间。应力分析表明,在持续挤压应力作用下,超压层(泥岩、页岩和煤系地层)中和超压层之下地层中发育的早期逆冲断层与晚期最大主压应力之间的夹角处在30±5°之间时,作用在断层面上的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比达到最小值,因此该断层最容易再次活动,形成最大的流体压力,因而断层周围的流体就会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流动,断层本身就会成为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而早期逆冲断层与晚期最大主压应力之间的夹角处在50±5°之间时,作用在断层面上的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比较大,断层重新活动所需要的流体压力较高,导致断层作为流体运移的通道因被挤压而闭合。应力分析和钻井实测应力均指出,准南逆冲褶皱带发育的超压为挤压构造应力形成的超压。这些研究表明,准南逆冲褶皱带的逆冲断层持续活动,导致早期发育的断层在晚期应力作用下,断层倾角聚集在两个优势区间,油气沿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运移,聚集油气则沿断层滑动面发育形成构造超压,导致该区域油气长期处于运移与聚集的动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逆冲褶皱带 逆冲断层 断层倾角 超压 水平渗透率 垂直渗透 油气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60
5
作者 金之钧 朱如凯 +1 位作者 梁新平 沈云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6-1287,共12页
基于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综合野外观测、典型页岩油区解剖、富有机质页岩样品分析与测试等,对比中美海相与陆相盆地页岩油地质、工程特征的差异性,提出并分析针对中国典型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致密油... 基于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综合野外观测、典型页岩油区解剖、富有机质页岩样品分析与测试等,对比中美海相与陆相盆地页岩油地质、工程特征的差异性,提出并分析针对中国典型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陆相与海相页岩油的区别、中低成熟度与中高成熟度、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源储与源盖、地质与工程、选区与选甜点标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8个方面。综合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大面积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的地质特征对比,认为未来陆相页岩油从勘探到开发,应聚焦陆相细粒沉积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与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形成机理、成岩-成烃-成储动态演化与烃类赋存富集机理、不同成岩阶段陆相页岩致裂机制与不同成熟度页岩油多相多尺度流动机理3个关键科学问题,阐明不同页岩层系储集性、含油性、可压性与不同成熟度页岩油可动性的主控因素,建立陆相页岩油富集模式,构建页岩油选区评价方法体系,探索陆相页岩油的有效开发方式,为中国陆相页岩油规模经济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中低成熟度 中高成熟度 垂直渗透 水平渗透率 源储 源盖 地质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非均质油藏Joshi公式的修正 被引量:5
6
作者 叶芳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用于非均质油藏产量计算的Joshi公式,不适用于水平渗透率各向异性的油藏上,建议采用将水平渗透率乘以校正系数(α=(K_x/K_y)^-n)的方法,对Joshi公式进行修正,该方法简便可行,适于常规应用.
关键词 水平 水平渗透率 产量计算 油藏 Joshil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