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残余应力离散元有限元耦合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涛 李文辉 +2 位作者 温学杰 李秀红 杨胜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7-1676,共10页
为探究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零件的离散元有限元(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振动周期内颗粒运动状态以及颗粒间平均接触力的变化,构建了颗粒与零件间的随机接触模型,开展了不同振动参... 为探究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零件的离散元有限元(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振动周期内颗粒运动状态以及颗粒间平均接触力的变化,构建了颗粒与零件间的随机接触模型,开展了不同振动参数下的残余应力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大,容器内颗粒运动更加剧烈,颗粒与零件间有效法向接触力发生概率及均值增大,导致零件表面残余压应力呈增大趋势。残余应力仿真值与实验值对振动参数的响应趋势一致,误差在3.6%~11.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有限元 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 残余应力 颗粒运动 随机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进化神经网络的立式振动式滚磨光整关系模型构建及工艺参数优化
2
作者 张燎原 李文辉 +4 位作者 温学杰 张演 李秀红 王海珠 杨胜强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31-140,共10页
目的构建高精度立式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参数的关系模型,实现工艺参数优化。方法以TC4钛合金板材为试件开展正交实验,通过方差分析获取各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下降率的影响程度。将工艺参数作为输入,表面粗糙度下降率作为输出,通过... 目的构建高精度立式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参数的关系模型,实现工艺参数优化。方法以TC4钛合金板材为试件开展正交实验,通过方差分析获取各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下降率的影响程度。将工艺参数作为输入,表面粗糙度下降率作为输出,通过数学回归以及神经网络的方法构建初始工艺参数关系模型。通过迭代训练隐含层确定神经网络的最优隐含层结构,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网络权重和偏置,构建多层进化神经网络(GA-MLP)关系模型,进一步将关系模型耦合遗传算法实现工艺参数优化。结果采用数学回归与传统神经网络构建的工艺参数关系模型预测精度为75.6%和76.4%,基于多层进化神经网络构建的关系模型预测精度可提升至96.6%。优化后的加工参数为振动频率25 Hz、偏心块相位差98°、上偏心块质量1.55 kg、下偏心块质量1.8 kg,在此工艺参数下加工可将试件表面粗糙度由0.976μm降低至0.311μm,表面粗糙度下降率达68.12%。结论提出的多层进化神经网络相较于传统的数学回归以及初始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优化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降低试件表面粗糙度并提升其下降率。研究结果为立式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参数关系模型构建与参数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振动式磨光 工艺参数关系模型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再发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胜强 王秀枝 李文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5-392,共8页
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不断得到工业应用,在去毛刺和光整加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内涵,从激振方式、夹具设计、器壁类型、隔振弹簧、卸料方式、筛分功能、介质流通和加工控制... 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不断得到工业应用,在去毛刺和光整加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内涵,从激振方式、夹具设计、器壁类型、隔振弹簧、卸料方式、筛分功能、介质流通和加工控制等方面分析了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设备及特点;对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的理论分析与模型建立、工艺参数优化、先进测试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对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的再发展进行了设备、工艺、模型及绿色集成创新等方面的展望,为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的应用及下一代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振动式 表面质量 表面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观赋权专家推理的滚磨光整加工工艺要素决策
4
作者 张浩 田建艳 +3 位作者 王良晨 史玉皓 孙家飞 杨胜强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4-1536,共13页
滚磨光整加工是先进制造技术中提高零件表面质量和改善使用性能的表面完整性加工工艺,滚抛磨块、光整设备和磨液是影响滚磨光整加工效果和效率的核心工艺要素。目前,采用专家推理方法可以实现滚抛磨块决策,但应用于光整设备和磨液决策... 滚磨光整加工是先进制造技术中提高零件表面质量和改善使用性能的表面完整性加工工艺,滚抛磨块、光整设备和磨液是影响滚磨光整加工效果和效率的核心工艺要素。目前,采用专家推理方法可以实现滚抛磨块决策,但应用于光整设备和磨液决策时其准确率不理想,并且当新问题特征信息不完整时无法对工艺要素进行决策。因此,提出了基于主客观赋权专家推理(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mpowerment expert reasoning,SOE-ER)的滚磨光整加工工艺要素决策模型。首先详细阐述了分级分类规则构建过程,然后介绍了专家推理中的主客观赋权,最后搭建了基于SOE-ER模型的滚磨光整加工工艺要素决策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OE-ER模型对3种核心工艺要素均具有较高的决策准确率,可以为新问题的工艺要素决策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光加工 加工工艺要素 专家推理 主客观赋权 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过程中的受力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建丽 李文辉 +2 位作者 张荔 陈玉楠 李唯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0-124,共5页
目的测试不同加工参数对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过程中作用力的影响,对实际加工过程中加工参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数值指导。方法通过改变偏心块夹角、固定工件埋入深度及固定工件装夹角度,应用动态式压力传感器测试每种加工参数对加工作用力... 目的测试不同加工参数对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过程中作用力的影响,对实际加工过程中加工参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数值指导。方法通过改变偏心块夹角、固定工件埋入深度及固定工件装夹角度,应用动态式压力传感器测试每种加工参数对加工作用力的影响。结果偏心块夹角不同时,磨料的运动形态及运动轨迹差异明显,且偏心块夹角大小对工件的作用力影响显著,偏心块夹角为90°时磨料螺旋运动显著,加工效果好。固定工件埋入深度越深,其所受作用力越大;超过一定范围时,作用力陡增。通过改变固定工件装夹角度,观察磨料流态并测试工件不同装夹角下所受作用力,分析得到在装夹角为20°时磨料会以工件为中心聚集,工件所受作用力最大。结论偏心块夹角不同,磨料的运动流态及对工件的作用力不同,偏心块夹角为90°时光整加工效果最好。埋入深度对工件作用力影响显著,加工过程中应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确定合适的埋入深度。固定工件装夹角度不同,磨料流态变化明显,固定工件装夹角为20°时工件所受作用力最大,需根据实际加工要求确定装夹的具体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式磨光加工 偏心块夹角 埋入深度 固定工件装夹角 作用力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非自由状态工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瑞 李文辉 +1 位作者 李秀红 王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399,共7页
通过在卧式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X-Z平面上不同位置处进行工件加工试验和工件受力测试,从作用力的角度探究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机理,以指导实际加工和生产。改变工件加工位置发现,工件埋入滚抛磨块深度相同时,水平方向上各位置处工件的表... 通过在卧式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X-Z平面上不同位置处进行工件加工试验和工件受力测试,从作用力的角度探究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机理,以指导实际加工和生产。改变工件加工位置发现,工件埋入滚抛磨块深度相同时,水平方向上各位置处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归一化值R_a~*下降速率和平均作用力均较为接近;而表面粗糙度下降速率和平均作用力受埋入深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工件位于滚抛磨块流表层时,R_a~*下降速率最高且工件所受平均作用力最大;工件位于滚抛磨块流中央位置时,R_a~*下降速率且所受平均力均达到最低值。经曲线拟合发现,R_a~*与所受平均力成二次函数关系。同时对比工件加工前后微观形貌发现,工件位于滚抛磨块流表层时,滚磨加工前的刀痕完全去除,表面均匀性一致;工件位于底层时,刀痕基本去除,但表面均匀性较差;工件位于中间位置时,刀痕得到轻微细化,仍清晰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振动式磨光加工 微观形貌 表面粗糙度 归一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颗粒流场的离散元模拟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郭鹏辉 李文辉 +2 位作者 李秀红 杨胜强 李鹏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7-1042,共6页
为研究一维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中不同振幅、频率、筒宽下的颗粒流场分布及运动特征,基于离散元法对滚磨光整加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发现:加工过程中,颗粒群可根据颗粒位置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颗粒速度波动较大,且在一段时间后... 为研究一维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中不同振幅、频率、筒宽下的颗粒流场分布及运动特征,基于离散元法对滚磨光整加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发现:加工过程中,颗粒群可根据颗粒位置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颗粒速度波动较大,且在一段时间后,颗粒速度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层和底层颗粒速度始终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具有周期性;不同层域的颗粒开始运动后都会有爬升,一段时间后处于动态平衡,上层颗粒的爬升值最大,底层颗粒的爬升值最小;随着频率和振幅增加,颗粒的爬升高度增加;筒宽越宽,爬升高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光 一维振动式 颗粒流场 离散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件固定方式对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强 Md Ahmed Sanuar Hossain +1 位作者 李秀红 白小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4,共8页
目的为了探索卧式振动滚磨光整加工中加工规律,寻找最优加工位置,以满足实际加工需求,提高零件表面完整性。方法在两种固定方式下,将工件置于不同深度、不同水平位置,测试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对比两种固定方式加工效果,并用曲线拟合... 目的为了探索卧式振动滚磨光整加工中加工规律,寻找最优加工位置,以满足实际加工需求,提高零件表面完整性。方法在两种固定方式下,将工件置于不同深度、不同水平位置,测试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对比两种固定方式加工效果,并用曲线拟合找出最优加工位置。结论工件在两种固定方式下,工件各区域加工后表面粗糙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先下降再上升后降低,随着与左桶壁水平位置距离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内固定方式下,工件表面粗糙度下降速率明显快于外固定,工件能达到的极限表面粗糙度值是外固定方式下的(0.4~0.5)倍,且工件加工后不均匀性弱于外固定。通过深度、水平位置的曲线拟合及实验验证,工件的最优加工位置为:埋入深度220mm,距左桶壁27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光加工 工件固定方式:表面粗糙度 最优加工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振动式滚磨光整贴壁式加工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卢俊亮 李秀红 +2 位作者 李文辉 杨胜强 赵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1,共8页
通过一维振动式贴壁加工实验,研究了频率、振幅、试件固定高度和固定方位对试件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基于电动式振动试验系统,将6061铝合金块以不同高度嵌在橡胶衬垫里贴于垂直、平行于振动方向的自制振动容器内壁上进行加工实验。... 通过一维振动式贴壁加工实验,研究了频率、振幅、试件固定高度和固定方位对试件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基于电动式振动试验系统,将6061铝合金块以不同高度嵌在橡胶衬垫里贴于垂直、平行于振动方向的自制振动容器内壁上进行加工实验。试件垂直于振动方向固定时,同一固定高度,频率(振幅)越高,试件表面粗糙度值下降越快,加工效果越好;试件平行于振动方向固定时,同一固定高度,频率越低反而加工效果越好。一定频率和振幅下,两个固定方位的试件表面粗糙度随固定高度变化规律趋于一致,但不同频率振幅下,变化规律差异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垂直振动方向明显比平行振动方向加工效果好。垂直于振动方向固定试件主要受磨块碰撞和挤压作用,平行于振动方向主要受磨块滑擦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频率(振幅)越大,越有利于试件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光加工 一维振动 表面粗糙度 振动试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振动滚磨光整加工中工件的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凡 李文辉 +1 位作者 杨胜强 李秀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4,117,共4页
在卧式振动光饰机上加工大型或特殊要求的工件时,需要采用夹具将工件固定,这样不但避免了工件之间的相互磕碰,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必须使工件在夹具上自由转动,以保证加工均匀性。工件埋入磨料不同深度,磨料的重力及磨料对工件... 在卧式振动光饰机上加工大型或特殊要求的工件时,需要采用夹具将工件固定,这样不但避免了工件之间的相互磕碰,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必须使工件在夹具上自由转动,以保证加工均匀性。工件埋入磨料不同深度,磨料的重力及磨料对工件的作用力有很大差异。通过分析卧式振动光饰机振动机体的运动,用EDEM软件模拟磨料运动,得出磨料的运动速度。并对工件的不同埋入深度,不同自转速度等情况构造正交实验,得出磨料在加工工件时的作用力,并运用极差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工件埋入磨料深度为切向力、法向力和滚动摩擦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在zlc100长槽型振动光饰机中进行验证试验,工件深度为210mm时,加工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振动磨光加工 工件 作用力 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叶盘回转辅助水平振动式抛磨的颗粒力学行为仿真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志成 李文辉 +2 位作者 李秀红 张演 温学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7-625,共9页
针对目前抛磨整体叶盘存在的加工效率低、均匀一致性差等加工难题,采用回转辅助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对整体叶盘进行抛磨加工。基于离散元法模拟加工过程中颗粒的作用行为,探究颗粒对整体叶盘的作用行为特征、作用力变化规律、作... 针对目前抛磨整体叶盘存在的加工效率低、均匀一致性差等加工难题,采用回转辅助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对整体叶盘进行抛磨加工。基于离散元法模拟加工过程中颗粒的作用行为,探究颗粒对整体叶盘的作用行为特征、作用力变化规律、作用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颗粒在整体叶盘流道区域与两侧无工件区域具有不同的运动特征,两侧颗粒仅能作用于整体叶盘的两侧区域;整体叶盘回转过程中,叶片在进出流场区域时会受到一些突变力的作用,沿回转方向叶片表面受力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且改变回转方向影响颗粒对叶背、叶盆的作用力波动幅度;颗粒对叶片表面的作用力存在明显的强弱差异,作用力RSD值在30%~60%,叶背强作用力主要集中于进气及叶尖区域,叶盆强作用力主要集中于排气及叶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叶盘 回转辅助水平振动 磨光加工 作用行为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滚磨光整加工的表面完整性与抗疲劳性能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秀红 李文辉 +2 位作者 王程伟 杨胜强 石慧婷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5,共11页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采用卧式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对钛合金TC4试件进行加工,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确定了较优工艺参数;通过疲劳试验和SEM、XRD衍射测试等方法,分析了提高抗疲劳性能的效果和机理。...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采用卧式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对钛合金TC4试件进行加工,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确定了较优工艺参数;通过疲劳试验和SEM、XRD衍射测试等方法,分析了提高抗疲劳性能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滚抛磨块直径是影响表面粗糙度值和残余应力的最主要因素;单面加工时,表面粗糙度Ra、Rz最大下降值为0.389μm和2.353μm,显微硬度可从314HV_(0.5)增加到367HV_(0.5),产生了308MPa的残余压应力;双面加工时,Ra、Rz最大下降值为0.356μm和2.151μm,显微硬度增加到346 HV_(0.5),产生了352 MPa的残余压应力。滚磨光整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改善和残余应力的存在,有助于阻碍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疲劳性能明显改善,单面加工可使试件的疲劳极限从389 MPa提高到450 MPa,提高了15.7%,双面加工时提高到578 MPa,提高了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磨光加工 疲劳寿命 表面完 残余应力 表面粗糙度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零件滚磨光整加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胜强 李文辉 +2 位作者 李秀红 姜豪增 高云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4,共12页
通过分析高性能零件的需求、滚磨光整加工的优势和应用范围,拓展了滚磨光整加工的内涵,从离散元模拟、微观作用测试分析、新型加工介质研发、实验研究以及典型零件的滚磨光整加工效果等方面,对滚磨光整加工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 通过分析高性能零件的需求、滚磨光整加工的优势和应用范围,拓展了滚磨光整加工的内涵,从离散元模拟、微观作用测试分析、新型加工介质研发、实验研究以及典型零件的滚磨光整加工效果等方面,对滚磨光整加工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使用不同类型的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对高性能零件光整加工后,毛刺等缺陷去除,棱边倒圆均匀,表面纹理细化,光泽度等感官质量好。表面粗糙度Ra等级提高2级左右,表面应力状态大幅改善,残余压应力明显增加,表面完整性多项指标综合改善,抗疲劳、耐腐蚀等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有效提高。通过颗粒流场的创成与调控,可以为高性能零件光整加工工艺方案及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推进下一代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发展,满足高性能零件的光整需求。最后,从研究分析方法、加工介质研发、新型及复合加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零件 磨光加工 离散元模拟 表面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钛合金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晓东 李秀红 +1 位作者 李文辉 杨胜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钛合金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影响。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加工过程中磨块碰撞TC4钛合金材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材料应变及不同光整参数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场分布规律的影... 目的研究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钛合金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影响。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加工过程中磨块碰撞TC4钛合金材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材料应变及不同光整参数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场分布规律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比碳化硅磨块与氧化铝的加工效果。结果磨块参数对残余压应力峰值影响显著,但对其出现的位置影响不大。与碳化硅磨块相比,氧化铝磨块更适合于加工钛合金。结论有限元模拟可以探讨磨块碰撞作用下钛合金材料残余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优化滚磨光整加工钛合金的工艺参数。碰撞模拟证明,氧化铝磨块更适用于钛合金材料的滚磨光整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光加工 有限元模拟 残余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轴类零件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胜强 王明珠 +1 位作者 杨世春 汪鸣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0-302,共3页
根据曲轴类零件表面光整加工的实际要求 ,提出并制定了卧式滚磨光整加工的工艺方案 ,在阐述加工机理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磨块与工件表面间复杂的相对运动 ,建立了数学模型 ,分析了影响加工的主要因素 。
关键词 曲轴 磨光加工 去毛刺 表面完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曲轴滚磨光整加工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田雨 李文辉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3,共5页
提出一种曲轴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将离散元法应用于曲轴滚磨光整加工分析,通过三维EDEM软件建立曲轴滚磨光整加工动态模型,对料箱内磨料颗粒系统的运动过程进行可视化仿真。通过分析加工过程中磨料颗粒的位置、速度以及磨料颗粒对曲轴的... 提出一种曲轴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将离散元法应用于曲轴滚磨光整加工分析,通过三维EDEM软件建立曲轴滚磨光整加工动态模型,对料箱内磨料颗粒系统的运动过程进行可视化仿真。通过分析加工过程中磨料颗粒的位置、速度以及磨料颗粒对曲轴的接触力,探讨同一周期内不同位置磨料颗粒系统速度场分布对加工效果的影响,分析磨料颗粒系统平均速度随加工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磨料颗粒系统与曲轴之间的平均接触力,这对于提高曲轴滚磨光整加工技术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光加工 曲轴 离散元法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磨光整加工的离散元模拟速度优化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荔 李文辉 +1 位作者 杨胜强 李秀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6,160,共5页
滚磨光整加工作为提高和改善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其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在机械加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使用离散元法进行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模拟计算时,由于现有计算机运算能力的限制,常常因为模拟所需时间过长,导致无法高效... 滚磨光整加工作为提高和改善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其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在机械加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使用离散元法进行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模拟计算时,由于现有计算机运算能力的限制,常常因为模拟所需时间过长,导致无法高效、完整的完成整个模拟。有许多方法能够减少离散元模拟的计算量,缩短模拟时间,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适当增加离散元计算时迭代的时间步长来减少迭代次数,从而缩短模拟时间,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且可能会造成对磨块行为的描述不准确,甚至造成模拟结果的发散。基于对BJL-LL05型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模拟,提出一种得到滚磨光整加工所能够适应最大时间步长的方法,以期达到显著减少模拟计算时间,缩短计算成本的目的。模拟速度最终可达到最高10倍的计算加速比,并进一步验证了调整滚磨光整加工时间步长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缩短模拟时间 磨光加工 最大时间步长 磨块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盘类零件滚磨光整加工的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秀枝 杨胜强 李文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5,149,共5页
为探寻航空发动机盘类零件滚磨光整加工一致性的最优方案,进一步提升滚磨光整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盘类零件表面光整加工中应用的有效性,基于离散元法对航空发动机盘类零件分别进行振动式、回转式和离心式三种滚磨光整加工方案的模拟分... 为探寻航空发动机盘类零件滚磨光整加工一致性的最优方案,进一步提升滚磨光整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盘类零件表面光整加工中应用的有效性,基于离散元法对航空发动机盘类零件分别进行振动式、回转式和离心式三种滚磨光整加工方案的模拟分析。对比典型区域工件和磨块颗粒的速度、磨块颗粒与工件的接触力,并通过"Hertz-Mindlin withArchard Wear"模型对盘类零件的磨损情况进行计算对比。通过模拟分析得出,同一种方案中不同区域处工件及磨块颗粒的速度、磨块颗粒对工件的接触力均不相同,与各区域所处于磨块颗粒介质流场中的空间位置有关;不同方案中盘类零件的磨损情况均不相同,与不同方案的加工原理、工艺参数有关;一定条件下,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较回转式和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一致性明显较好。该模拟分析方法可对航空发动机盘类零件加工方案的选择、工艺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最终提高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光加工 盘类零件 磨块颗粒 离散元法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异形轴类零件的滚磨光整加工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文辉 杨胜强 +1 位作者 刘桂莲 任恒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92,共6页
基于大尺寸异形轴类零件的实际光整需求,提出了滚磨光整加工实现方案,理论分析了影响相对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了偏心部分的加工均匀性,揭示了加工介质的"瞬时空区"规律和"运动趋向性"规律,得出了改善异形... 基于大尺寸异形轴类零件的实际光整需求,提出了滚磨光整加工实现方案,理论分析了影响相对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了偏心部分的加工均匀性,揭示了加工介质的"瞬时空区"规律和"运动趋向性"规律,得出了改善异形轴类零件加工效果,尤其是加工均匀性的解决措施。在研制开发设备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工艺的加工效果,尤其是对表面纹理、显微硬度、残余应力、清洁度等零件表面完整性指标的改善程度。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优于传统的砂带抛光,解决了大尺寸曲轴、凸轮轴光整加工的现实难题,对内燃机行业及相关轴类零件加工行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光加工 异形轴类零件 表面完 自由磨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的机理分析及工艺选择
20
作者 李玲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9,共4页
 阐述了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的加工机理,对离心式滚磨加工中滚筒中质点的受力情况和加速度进行了分析.从实际生产应用出发,介绍了其加工质量的有关因素和对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磨光加工 离心式 工艺选择 机理分析 加工机理 受力情况 加工 生产应用 加工质量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