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5
1
作者 连蕾 韩海平 冯志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5,共7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HC-BPPV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改良Barbecue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发生率、复位成功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头重脚轻、头部昏沉不适、颈部僵硬、走路不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DHI-P、DHI-E、DHI-F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DHI-P、DHI-E、DHI-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RI水平低于治疗前,EDV、PSV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RI低于对照组,EDV、PS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复位成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可改善HCBPPV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降低复发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改良Barbecue手法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谷李欣 马孝宝 +4 位作者 金玉莲 陈向平 郑贵亮 杨军 陈建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HC-BPPV患者49例,根据发病至复位时间分为短病程组33例和长病程组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转椅辅助下的Barbecue或Gufoni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复位后7~10 d进行复诊,复位前后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复位前后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结果 复位前后,长病程组DHI总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长病程组DHI-F评分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长病程组DHI-F评分、DHI-P评分、DHI-E评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后,两组DHI各维度评分差值及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与复位前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越大,残余症状可表现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障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病程 耳石复位 残余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晓薇 孙敬武 +1 位作者 罗彬 张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震电图特征,通过体位试验确诊BPPV后,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震电图特征,通过体位试验确诊BPPV后,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再同法复位,并限制体位。结果 56例患者中,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41例,潜伏期为2.5±1.3s,其中5例患者无明显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22.9±16.4s,2例持续时间≥60s;诱发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15例,潜伏期为3.7±3.1s,眼震持续时间67.2±17.7s,其中2例持续时间≤60s。41例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中39例1次复位成功,首次复位治疗成功率为95.12%(39/41),其中2例眼震持续时间〉60s的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有2例复位不成功。15例水平背地性眼震患者中,2例在首次左右侧头训练时即见眼震转化为水平向地,3例在2~4次随访时转化为水平向地;眼震转化后再行平卧侧头试验表现为,转向起初眼震为水平背地较弱侧时,其水平向地性眼震更明显,且眼震速度明显增快、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在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复位治疗过程中,翻滚复位法结合左右侧头训练及体位限制有助于复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眼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4
作者 田从哲 刘佳 +1 位作者 陈向红 李进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并观察根据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仪(Chartr 200Type1068,丹麦尔听美公司)记录的56例HC-BPPV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定...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并观察根据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仪(Chartr 200Type1068,丹麦尔听美公司)记录的56例HC-BPPV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定侧和分型,其中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38例,有28例接受Barbecue翻滚法治疗,10例不适于翻滚或体位维持困难者接受Gufoni法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18例,采用Appiani法复位后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13例,再按Barbecue翻滚法治疗或Gufoni法进行复位,方向不能转换者5例,按李氏复位法进行复位;每种方法循环复位2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周后,治愈33例(58.93%,33/56),有效16例(28.57%,16/56),无效7例(12.50%,7/56),总有效率为87.50%(49/56);3个月后治愈42例(75.0%,42/56),有效8例(14.29%,8/56),无效2例(3.57%,2/56),复发4例(7.14%,4/56),总有效率为89.29%(50/56)。结论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HC-BPPV,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波 宋海涛 +2 位作者 周金梅 吕凡 黄魏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本眩晕中心共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患者46例。诊断依据为典型的病史及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记录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的眼震...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本眩晕中心共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患者46例。诊断依据为典型的病史及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记录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的眼震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研究HSCBPPV的眼震特点。结果441例诊断为BPPV患者中,46例(10.43%)为水平半规管BPPV。其中38例(82.61%)为单侧病变,5例(10.87%)患者合并同侧后半规管病变,3例(6.52%)为双侧病变。35例患者通过两种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11例患者仅通过滚转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25例患者眼震方向向地,13例患者眼震方向背地,3例患者眼震方向不固定,5例患者各种手法诱发出同一方向的眼震。29例患者在双侧手法中出现眼震,17例患者在一侧手法中出现眼震。结论HSCBPPV眼震为完全水平性且多为快相向地。通常受累耳在双侧手法中均可出现眼震,以向患侧为重。一侧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可同时受累。滚转试验在HSCBPPV检查中比Dix-Hallpike试验更加敏感。Dix-Hallpike试验结合滚转试验可使更多的HSCBPPV患者得到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滚转试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17
6
作者 洪渊 焉双梅 +1 位作者 吴子明 杨旭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0-494,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后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Posterior Semicircular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后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SC-BPPV)是最常见的BPPV类型,临床上推荐Dix-Hallpike试验作为诊断PSC-BPPV的"金标准",Epley法是目前治疗PSC-BPPV最有效的复位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of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HSC-BPPV)发病机制复杂,是仅次于PSC-BPPV的常见BPPV亚型,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临床实践中,HSC-BPPV其诊断与复位治疗方法与PSC-BPPV均不相同。本文即围绕HSC-BPPV研究的发展史及流行病学、分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复位方法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诊断 定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体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蔡亦强 陈力宇 +1 位作者 吴赛珍 赵徐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讨Barbecue翻滚法体位治疗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例HC-BPPV患者通过Barbecue翻滚法体位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1~3个循环复位治疗后,20例HC-BPPV患者... 目的探讨Barbecue翻滚法体位治疗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例HC-BPPV患者通过Barbecue翻滚法体位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1~3个循环复位治疗后,20例HC-BPPV患者中有16例眩晕消失、2例眩晕减轻、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患者在复位过程中由于眩晕明显伴恶心,不能耐受而中止治疗。对2例眩晕减轻和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者第2天再次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2~3个循环复位后眩晕消失。眩晕最终消失的19例患者随访2周均无再发;但1个月后有1例患者眩晕再发,再次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Barbecue翻滚法体位治疗HC-BPPV效果明显,应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ARBECUE翻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侧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于亚峰 凌红阳 +1 位作者 刘济生 肖根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4-1195,共2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又称为耳石症,耳结石可脱落于半规管或者嵴帽,多见脱落于半规管。后半规管为最常见受累器官.发病时可出现垂直扭转型眼震。水平半规管受累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又称为耳石症,耳结石可脱落于半规管或者嵴帽,多见脱落于半规管。后半规管为最常见受累器官.发病时可出现垂直扭转型眼震。水平半规管受累较少见.发病时可出现水平旋转型眼震,有文献报道仅占BPPV的2%-15%,目前发现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规管 诊断 同侧 中老年人 BPPV 耳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BPPV的摇头性眼震与低头/坐-仰卧位眼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孔勇刚 杨蕊(摘译) +2 位作者 陈始明(审校) Lee H Kim HA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75,共1页
摇头眼震(head-shaking nystagmus,HSN)是一个可以有效反映动态前庭功能左右不对称的床边试验。在速度存储机制(velocity storage mechanism)方面,中央或周围前庭不对称性是产生HSN的必要条件,然而一些研究显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 摇头眼震(head-shaking nystagmus,HSN)是一个可以有效反映动态前庭功能左右不对称的床边试验。在速度存储机制(velocity storage mechanism)方面,中央或周围前庭不对称性是产生HSN的必要条件,然而一些研究显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HSN与前庭不对称性无关。水平半规管BPPV(horizontal canal-BPPV,HC-BPPV)的特征是仰卧侧头时诱发的短暂位置性眩晕和方向改变的水平眼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前庭功能 位置性眩晕 眼震 仰卧位 BPPV 左右不对称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娟 朱小明 李晓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确诊的48例离地性眼震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滚转试验(roll test)、低头仰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等方法判断侧别... 目的探讨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确诊的48例离地性眼震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滚转试验(roll test)、低头仰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等方法判断侧别,通过Gufoni法、Barbecue法、Head shaking法(向左右快速甩头)以及强迫侧卧体位法(FPP)法多方法运用判断耳石位置以及手法复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床边手法复位治疗,首诊时31例经Gufoni法、Head shaking法转为向地性眼震,予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30例症状缓解,1例减轻;17例未转为向地性眼震,予以前庭抑制剂、Barbecue翻滚法及FPP法治疗。第3天复诊时,转为向地性眼震的31例患者中,30例无眩晕及眼震,仅1例仍有两侧向地性眼震,Barbecue翻滚法复位后眩晕及眼震消失;另17例未转为向地性眼震患者中,10例转为向地性眼震者再行Barbecue翻滚法复位症状缓解,1例Gufoni法复位眩晕及眼震即刻消失,1例Gufoni法复位后仍存在两侧离地性眼震,予以Head shaking法习服及FPP法,5例未诱发出眩晕及眼震。1周后随访时,所有患者眩晕消失,残留程度不一的头昏症状。结论离地性眼震HC-BPPV的诊治,最重要的是通过眼震变换明确耳石位置,多方法运用可提高即刻复位效果,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离地性眼震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前庭功能比较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新军 王武庆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比较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前庭性偏头痛(VM)性眩晕患者的听-前庭功能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眩晕中心门诊收治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0例及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 目的比较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前庭性偏头痛(VM)性眩晕患者的听-前庭功能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眩晕中心门诊收治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0例及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听-前庭功能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纯音测试、眼震检查、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等。结果 30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纯音测听异常率为23.3%(7/30),7例纯音异常患者均属单侧轻度或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中枢性眼动异常率为26.7%(8/30),均为扫视试验异常;冷热试验异常率为83.3%(25/30),均为单侧前庭反应减弱;VEMP异常率为13.3%(4/30),其中7例显示患侧低振幅,2例显示患侧P13波潜伏期延长;接受ABR检查的患者共12例,异常率为58.3%(7/12),均显示为单侧异常。33例MV患者纯音测听异常率为24.2%(8/33),均属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眼震检查中枢性眼动异常率为48.5%(16/33),冷热试验异常率为21.2%(7/33),VEMP异常率为51.5%(17/33),接受ABR检查的患者共15例,异常率为26.7%(4/15)。经统计分析,二者的冷热试验异常率(t=13.62,P=0.000)、中枢性眼动异常率(t=9.65,P=0.000)、VEMP异常率(t=5.76,P=0.000)均显著高于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结论与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相比,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显示出更高的冷热试验异常率和较低的中枢性眼动异常率,可以为二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 听-前庭功能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耳石移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兰龙江 徐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管结石复位过程中耳石移位误入其他半规管的发生率、识别方法和治疗策略。方法对98例HSC-BPPV患者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仪分析其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管结石复位过程中耳石移位误入其他半规管的发生率、识别方法和治疗策略。方法对98例HSC-BPPV患者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仪分析其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治疗,分析复位过程中出现耳石移位误入其他半规管的情况。结果 63例水平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复位过程中转变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5例;35例水平背地性眼震患者(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在Gufoni法复位后变为管结石4例;总发生率为9.18%(9/98)。结论 HSC-BPPV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可能发生耳石移位至其他半规管,可通过仔细观察并正确识别眼震方向发现;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在转化为管结石后可以进行管结石复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水平半规管 耳石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13
作者 邢光前 陈智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3-553,共1页
邢光前,陈智斌,卜行宽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36(1):28 [摘要]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 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 邢光前,陈智斌,卜行宽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36(1):28 [摘要]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 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0年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9例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全面采集病史,行纯音听阈测试和耳神经学检查,常规施行仰卧侧头位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并按Barbecue翻滚法行耳石复位治疗.结果 [ HT SS 本病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为特征,常见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身(9/9例)和转头(5/9例).仰卧侧头位试验可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无潜伏期和疲劳性.采用Barbecue 翻滚法治疗后全部患者症状立刻消失,随访4~15个月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表现和体位试验结果,可明确区分水平半规管性和后半规管性BPPV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Barbecue翻滚是治疗HC-BPPV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鄢敏 刘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4,共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目前所有能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白Barany在1921年对该病进行了首次报道后,有关该病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BPPV可因病变累及部位不同而...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目前所有能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白Barany在1921年对该病进行了首次报道后,有关该病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BPPV可因病变累及部位不同而分为后半规管BPPV(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治疗 诊断 BPPV 内耳疾病 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22
15
作者 曹效平 顾东胜 +2 位作者 袁洵易 黄爱萍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Brandt-Daroff康复练习对23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3年12月间23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包括2例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21例客观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 目的 探讨Brandt-Daroff康复练习对23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3年12月间23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包括2例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21例客观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嘱患者进行Brandt-Daroff练习。结果 23例患者练习1周后,痊愈12例,9例症状减轻,2例无效;2周后复诊,痊愈17例,5例症状明显减轻,1例无效。结论 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dt—Daroff练习 耳石 水平半规管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鞠骏 李进让 邹世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病程是否会影响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282例原发性HC-BPPV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病程是否会影响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282例原发性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按病程分为短期组(病程≤1周)、中期组(病程8~30天)、中长期组(病程31~180天)及长期组(病程>180天),各组均经Barbecue或李氏复位法治疗,记录首次复位后3天及1周的疗效,比较各组复位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短期、中期、中长期及长期组患者手法复位后3天时的有效率分别为92.63%、88.14%、87.50%、88.24%,1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99.47%、96.61%、100%、100%,各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C-BPPV患者的病程长短并不影响手法复位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程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体位限制治疗首诊未痊愈水平半规管管石症疗效初探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志斌 张金翠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限制联合Barbecue复位法治疗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管石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首诊2~3次手法复位治疗未痊愈HC-BPPV管石症患者,按门诊就诊卡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A组为Barbecue复位...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限制联合Barbecue复位法治疗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管石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首诊2~3次手法复位治疗未痊愈HC-BPPV管石症患者,按门诊就诊卡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A组为Barbecue复位法+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组,嘱患者睡眠时双枕(头与床面有30°角)平卧和健侧卧位交替。B组为单纯Barbecue治疗组,3天及1周后门诊复查,观察2组疗效,并记录治疗后的伴随症状。结果 A组3天及1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96.97%,伴随症状分别为19例和9例;B组3天及1周的有效率分别为71.88%和93.75%,伴随症状分别为21例和11例。2组3天治疗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周的治疗效果及伴随症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位限制是一种治疗首诊未痊愈HC-BPPV管石症的有效方法,收效快,疗效可靠,可作为首诊未痊愈的HC-BPPV管石症手法复位治疗的补充治疗,患者眩晕症状消失可正常体位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arbecue复位法 水平半规管 管石症 体位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反转相眼震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俊瑜 徐玉玲 +2 位作者 刘佳 孟峥 田从哲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观察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位置试验中反转相眼震的发生率和特征,探讨反转相眼震对于手法复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水平半规管BPPV... 目的观察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位置试验中反转相眼震的发生率和特征,探讨反转相眼震对于手法复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滚转试验时眼震的方向、潜伏期、持续时间、眼震强度,根据是否有反转相眼震分为有反转相眼震组和无反转相眼震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眼震参数和眼震特征;并比较两组行手法复位后的疗效,评价反转相眼震对疗效的影响。结果76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中,6例为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症,均未观察到反转相眼震,余70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患者中,51例(72.86%,51/70)出现反转相眼震,占67.11%(51/76),其中16例双侧均有反转相眼震,35例仅单侧出现反转相眼震。产生反转相眼震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罹患半规管的侧别无关(均为P>0.05)。所有产生反转相眼震的患者眼震强度明显大于无反转相眼震患者(P<0.01),仅单侧出现反转相眼震的患者,反转相眼震总是出现在眼震较强的一侧(即患侧),且强度显著小于第一相眼震强度(P<0.01),但持续时间较长(P<0.01),绝大多数患者反转相眼震的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部分患者持续时间大于3分钟,显示为持续性眼震。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反转相眼震组即时评估的总有效率为90.20%,无反转相眼震组总有效率为89.47%,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χ^(2)=0.051,P=0.975)。结论在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中,反转相眼震的发生率高,第一相眼震强度大的患者易出现反转相眼震,且反转相眼震持续时间较长;反转相眼震可能不影响手法复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反转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经首诊手法复位未愈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志斌 张小莉 +2 位作者 陶祥明 李东海 张金翠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0-583,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经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12月对经Dix-Hallpike和Roll Test试验确诊且首次手法复位未痊愈的176例HC-BPPV患者采用联合改良体位限制治...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经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12月对经Dix-Hallpike和Roll Test试验确诊且首次手法复位未痊愈的176例HC-BPPV患者采用联合改良体位限制治疗,观察治疗后3d和1周的有效率。结果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手麻症状,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复位治疗。176例首诊复位未痊愈的患者应用改良体位限制治疗3d后,痊愈、有效及无效患者分别为132、17、27例,痊愈率75.00%(132/176),总有效率84.66%(149/176);1周后随访,痊愈、有效及无效患者分别为158、10、8例,痊愈率89.77%(158/176),总有效率95.45%(168/176)。结论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经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的HC-BPPV患者的疗效好,可作为首次手法复位治疗失败患者的补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体位限制 水平半规管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半规管壶腹嵴结构与功能关系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双 李古强 +4 位作者 吴翔 于申 刘文龙 郑庆印 肖晓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8-98,共1页
目的研究内耳半规管马鞍形嵴结构与半规管感受有角运动的力学机理。方法建立无马鞍形嵴和有马鞍形嵴半规管感受冷热试验的有限元模型,并比较感受器嵴顶的力学响应规律。结果研究发现两种模型距离嵴较远的嵴顶产生大小相当、方向相同的... 目的研究内耳半规管马鞍形嵴结构与半规管感受有角运动的力学机理。方法建立无马鞍形嵴和有马鞍形嵴半规管感受冷热试验的有限元模型,并比较感受器嵴顶的力学响应规律。结果研究发现两种模型距离嵴较远的嵴顶产生大小相当、方向相同的横向形变响应,响应规律符合巴拉尼假说,即热水试验水平半规管嵴顶向椭圆囊侧偏转,冷水试验向管侧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试验 水平半规管 椭圆囊 生物力学研究 冷水试验 嵴顶 感受器 角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