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上杭县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晓丹 祁进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23-924,共2页
罗卜岭大型铜(钼)矿床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矿田的东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侵入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也受到多期次构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罗卜岭铜钼矿床含矿裂隙空间分布规律。
关键词 斑岩体 铜钼矿 控矿 紫金山矿田 断裂构造发育 岩浆侵入活动 罗卜 隐伏矿体 线金属量 水平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矿田早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与成矿研究
2
作者 杨小男 徐兆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0-71,共2页
铜陵矿集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重要的铜、金、铁、硫等矿产资源产地,位于成矿带中部安徽省境内,地处扬子板块北缘,长江深断裂南侧。大量地质勘察与钻探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区内矿产水平分带分布(储国正和黄许陈,1993)与"多层楼&... 铜陵矿集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重要的铜、金、铁、硫等矿产资源产地,位于成矿带中部安徽省境内,地处扬子板块北缘,长江深断裂南侧。大量地质勘察与钻探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区内矿产水平分带分布(储国正和黄许陈,1993)与"多层楼"式的垂向赋存特征(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黄许陈和储国正,1993;唐永成等,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 赋存特征 水平分带 成矿带 矿田 常印佛 扬子板块 翟裕生 钻探工作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黑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白福 杨小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黑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受径流蒸发和溶滤作用的控制,地下水水化学最重要的特征是自补给区至排泄区具有典型的水平分带性和垂直倒置分异规律。水平方向从祁连山山前洪积扇顶部到冲、洪积细土平原北部的盐沼(盐地),表层地下水的矿... 黑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受径流蒸发和溶滤作用的控制,地下水水化学最重要的特征是自补给区至排泄区具有典型的水平分带性和垂直倒置分异规律。水平方向从祁连山山前洪积扇顶部到冲、洪积细土平原北部的盐沼(盐地),表层地下水的矿化度随着径流长度的增加而增高,由淡水过渡为咸水并达到卤水阶段,化学组分亦相应的由HCO3--Na+-Ca+型递变为SO42--HCO3--Na+-Ca2+型、SO42--Cl--Na+-Ca2+型直到Cl--SO42--Na+型、Cl--Na+型,每个水化学带与一定的地貌单元相联系。垂向上在淡承压水分布的区域,上部潜水矿化度0.5~4.0g/L,下部承压水矿化度小于1g/L,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矿化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化学 水平分带 垂直分异 干旱内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头青断裂对玲珑金矿田矿体的控制作用浅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姜维明 杜中柱 +6 位作者 张光安 孙健 吕军恩 许建波 原少波 刘文利 路仁兵 《黄金科学技术》 2011年第6期31-35,共5页
破头青断裂是玲珑矿田的一级控矿断裂,控制着玲珑矿田金矿体的生成和分布。研究破头青断裂对玲珑矿田金矿体的控制作用,有助于研究玲珑矿田金矿体的分布规律,特别是金矿体在深部的分布规律,指导矿区的深部地质探矿。玲珑矿田存在矿脉类... 破头青断裂是玲珑矿田的一级控矿断裂,控制着玲珑矿田金矿体的生成和分布。研究破头青断裂对玲珑矿田金矿体的控制作用,有助于研究玲珑矿田金矿体的分布规律,特别是金矿体在深部的分布规律,指导矿区的深部地质探矿。玲珑矿田存在矿脉类型水平分带和矿体矿化带垂直分带现象,二者均受破头青断裂的控制和影响。由于破头青断裂的重要控矿作用,且其在玲珑矿区深部有巨大的延伸,认为玲珑矿田深部具有巨大的资源储量,存在金矿体的第二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断裂 水平分带 垂直分带 破头青断裂 玲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书楼丘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流体成矿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国权 范洪海 +4 位作者 高永宝 范堡程 薛春纪 庞雅庆 马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5-358,共14页
文章以粤北长江铀矿田书楼丘矿床矿体外围蚀变岩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将流体水岩作用导致的蚀变划分为4期11种类型。以各类蚀变在水平方向的发育程度、组合变化等为依据,将蚀变岩划分为矿化中心带、矿旁强蚀变带、矿旁弱蚀变带、正常花岗... 文章以粤北长江铀矿田书楼丘矿床矿体外围蚀变岩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将流体水岩作用导致的蚀变划分为4期11种类型。以各类蚀变在水平方向的发育程度、组合变化等为依据,将蚀变岩划分为矿化中心带、矿旁强蚀变带、矿旁弱蚀变带、正常花岗岩4个分带。以各分带蚀变岩石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变化为依据,探讨流体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矿化中心带以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肉红色碳酸盐化蚀变组合、Li+Pb+W+Mo+Bi元素正异常组合和Sr+Ba+Th+Zr元素负异常组合为特征,对找矿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成矿流体为富含Si、Ca、Fe、S、U、∑CO_(2)的壳幔混合流体,多期流体作用致使各蚀变带内轻稀土元素不同程度迁出,矿化中心带稀土元素之间出现“均一化”现象。岩体为成矿提供了铀源,区域上中基性岩脉的就位可能为成矿系统提供了还原环境。书楼丘矿床的成矿流体壳源成分占比高于棉花坑矿床,整体水-岩作用相对较弱,蚀变带发育程度不如后者,造成二者成矿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水平蚀变分带 元素迁移规律 流体作用机制 书楼丘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