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等温加热区的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
1
作者 王斌 黄世军 +3 位作者 赵凤兰 范昕涵 苏哲烨 杨晨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0,共9页
经典模型不适用于预测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基于非等温加热区,提出考虑非等温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厚层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在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后,分析加热区温度分布及前缘、不同生产制度下多周期产能... 经典模型不适用于预测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基于非等温加热区,提出考虑非等温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厚层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在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后,分析加热区温度分布及前缘、不同生产制度下多周期产能、不同渗透率各向异性情况下产能。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加热区平均温度、压力、前缘位置;同一周期内,随着生产进行,加热前缘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相同周期内生产时间下,加热区前缘会随着周期数增加而扩大;当保持低井底压力和高产量时,加热区平均压力较低,油藏压力衰减较快,反之亦然;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需要考虑各向异性渗透率影响,否则会降低产能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稠油油藏 水平井蒸汽吞吐 产能 非等温加热区 加热区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转换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春泽 任香 +2 位作者 李秀峦 李晓玲 刘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6-68,共3页
以新疆油田某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转换开发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组合转蒸汽驱是较好的开发方式,合理注采参数为:注汽强度为1.68-2.02 m3/(hm^2·m... 以新疆油田某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转换开发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组合转蒸汽驱是较好的开发方式,合理注采参数为:注汽强度为1.68-2.02 m3/(hm^2·m·d),采注比为1.2-1.3,井底蒸汽干度大于0.4。该研究结果对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转换开发方式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也为稠油油藏水平井下步转换开发方式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油藏 超稠油 水平井蒸汽吞吐 转换开发方式 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风油田浅层超稠油注采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学忠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58,74,共3页
针对春风油田沙湾组储层埋藏浅、出砂严重、原油黏度高的特点,集成应用了绕丝充填、水平井、氮气、降黏剂、蒸汽、注采一体化技术,注采一体化技术就是稠油热采井蒸汽吞吐转周时不动管柱,上提光杆注汽,下放光杆采油。配套研发了双级热采... 针对春风油田沙湾组储层埋藏浅、出砂严重、原油黏度高的特点,集成应用了绕丝充填、水平井、氮气、降黏剂、蒸汽、注采一体化技术,注采一体化技术就是稠油热采井蒸汽吞吐转周时不动管柱,上提光杆注汽,下放光杆采油。配套研发了双级热采光杆、大斜度抽油泵、抽油泵纠偏装置、热采井口保护装置。以往稠油转周注汽时需要上作业重新防砂、检换泵。春风油田防砂质量较高,转周时一般不需要重复防砂。另一方面,通过以井筒隔热、均匀注汽管柱、大斜度注采一体化泵为特色的注采一体化技术,提高了热效率,有效避免了转周作业时的冷伤害,充分利用热能,最大程度避免热损失,同时减少作业800井次,降低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一体化技术 大斜度泵 薄浅层超稠油 水平井蒸汽吞吐 春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