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8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利保险与创新水平:基于区域空间异质的视角
1
作者 钱林义 陈丰 +1 位作者 刘紫涵 张向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76,182,共15页
以专利保险构筑风险缓释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效能,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全链条安全、构建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有效手段。基于2016—2022年我国214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以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为切入点,实证分析专利保险试点政策对区... 以专利保险构筑风险缓释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效能,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全链条安全、构建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有效手段。基于2016—2022年我国214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以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为切入点,实证分析专利保险试点政策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保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这一政策能够有效提高区域整体的专利质量。就影响机制而言,专利保险试点通过推动当地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高区域的创新水平;而且,营商环境在政策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放大器”作用,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对于政策效果具有叠加促进作用。此外,该政策对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基于空间矩阵的进一步讨论表明,专利保险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政策试点通过影响相邻地区的创新水平,从而传导至自身实现正向反馈。上述结论对于评估专利保险试点政策效用,研究区域创新发展路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保险 创新水平 企业数字化转型 营商环境 区域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2
作者 刘云中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9页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明晰区域发展差距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要素流动、统一市场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举措缩小差距。具体而言,要优化“3+N”主体功能分区体系,推动功能区动态调整与复合功...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明晰区域发展差距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要素流动、统一市场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举措缩小差距。具体而言,要优化“3+N”主体功能分区体系,推动功能区动态调整与复合功能协同,并强化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作用,促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科创产业融合。此外,通过培育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打造省际交界地区新增长极、重构地方竞争机制、增强次区域韧性等路径,构建更均衡、安全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布局 高质量发展 水平安全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时空演化及收敛特征
3
作者 沈红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9-64,共6页
文章构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空间收敛等方法分析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动态演化及收敛性特征... 文章构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空间收敛等方法分析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动态演化及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共同富裕水平稳步上升,东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共同富裕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不同等级间的类型转移状况比较稳定,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在空间滞后条件下共同富裕水平依然存在“等级锁定”现象。全国及四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σ收敛和β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水平 区域差异 时空演化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4
作者 王慧 刘荣军 包乌兰托亚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构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2022年为研究期,基于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黄河... 为了给黄河流域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构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2022年为研究期,基于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空间自相关性,并采用地理探测器诊断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在研究期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异明显,黄河下游地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远较上、中游地区的高,上游地区的最低,各省(区)间差异较大且差异呈增大趋势;2)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低-低、高-高集聚且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空间集聚模式在研究期较稳定;3)科技创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各驱动因素两两交互的影响力明显较单因素的大,即数字农业发展应发挥各驱动因素的协同作用,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建议:1)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确保黄河流域数字农业的均衡发展;2)流域内各地区依据资源禀赋、数字农业发展基础等,巩固优势、补齐短板,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新模式;3)加大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流通业创新效率的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
5
作者 权青 樊世清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8,共5页
数字经济时代,流通业创新效率提升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流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3年我国30个省份流通业的投入产出样本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流通业创新效率进行静态评估和动... 数字经济时代,流通业创新效率提升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流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3年我国30个省份流通业的投入产出样本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流通业创新效率进行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价,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对创新效率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创新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上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Malmquist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EC指数和TC指数也均呈现波动趋势,其中TC指数的变化趋势和Malmquist指数相对应,变动趋势相似。因此,政府应从加强流通业创新的顶层战略部署、打通流通业创新的技术增值链条、促进区域流通业创新的沟通交流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创新赋能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业创新效率 DEA-Malmquist模型 MALMQUIST指数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与复合系统协同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施雄天 余正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0,共12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概念,从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3个维度构建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全排列多边形法进行测度和性能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析区域差异和系统协同度。研究发现:①我国新... 基于新质生产力概念,从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3个维度构建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全排列多边形法进行测度和性能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析区域差异和系统协同度。研究发现:①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逐年上升,呈“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梯度分布态势,各区域发展不均衡性显著;②整体性能在“一般”和“较好”之间波动,全球性危机下凸显出增强韧性的必要性;③区域差异缩小趋势明显,主要由组间差异引起,东部与西部、东北地区差异尤为显著;④整体复合系统协同度上升,东部地区协同度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需加强新制造与新服务融合,东北地区需优化制造业与新业态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水平 熵权TOPSIS 区域差异 复合系统协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成膜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祎浩 但斌斌 +3 位作者 陈燕才 胡惊雷 冯鹏云 都李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6-92,共7页
为探究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成膜特性,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求解,揭示该区域内喷涂成膜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喷涂距离和边界距离,分析二者对内、外边界区域成膜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与喷... 为探究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成膜特性,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环形面边界区域喷涂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求解,揭示该区域内喷涂成膜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喷涂距离和边界距离,分析二者对内、外边界区域成膜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与喷涂膜厚均匀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喷涂距离增加,外、内边界区域长轴截面内的流场扩散范围和所形成的速度梯度变化范围均逐渐增大,短轴截面内流场扩散不明显,所形成的速度梯度变化范围逐渐增大;外、内边界区域内液膜形状由“椭圆状”向“棒状”过渡;边界距离对外、内边界区域成膜特性的影响实际是由喷炬与壁面接触面积的变化造成的,当接触面积增大时,长轴截面内所形成的速度梯度范围沿y轴方向逐渐增大,短轴截面内气相流场沿壁面的扩散范围逐渐增大,喷涂平面上形成的液膜面积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喷涂 喷涂成膜特性 环形面边界区域 欧拉-拉格朗日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密集型转型下的区域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双测度及关联性研究
8
作者 孙海燕 耿成轩 +1 位作者 林晟瑶 肖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为探索农业经济知识密集转型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分别构建测度评价体系。使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计算测度,对江苏省两种测度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年江苏省区域智力资本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提升,且区域智... 为探索农业经济知识密集转型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分别构建测度评价体系。使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计算测度,对江苏省两种测度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年江苏省区域智力资本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提升,且区域智力资本综合得分从3.976上涨到12.204。智力资本中人力、关系、结构、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别为0.6626、0.6703、0.6203、0.754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创新能力,增加创新投入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发展水平 区域智力资本 知识密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9
作者 和逸群 赵德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8,共7页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深化应用,数字乡村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通过运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深化应用,数字乡村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通过运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东北的区域间差异最大;而中部—东北、西北—东北的区域间差异在不断缩小。据此,就数字乡村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数字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缩小数字乡村的区域差异,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发展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为干扰评价的城郊森林公园边界区域识别
10
作者 吴一凡 徐文辉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1期38-43,共6页
城郊森林公园边界区域作为土地与自然资源重置的调控地带以及生态资源保育的生长地带,区域内各类用地交织,景观层次多样,为休闲游憩服务提供坚实基础。然而,由于边界区域的复杂性与模糊性,其范围界定缺乏科学的理论方法,导致边界区域的... 城郊森林公园边界区域作为土地与自然资源重置的调控地带以及生态资源保育的生长地带,区域内各类用地交织,景观层次多样,为休闲游憩服务提供坚实基础。然而,由于边界区域的复杂性与模糊性,其范围界定缺乏科学的理论方法,导致边界区域的规划与管控缺失。本研究以义乌华溪森林公园为研究场地,基于人为干扰视角对研究区进行评价,运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取人为干扰强度中等的空间单元,运用边界修正工具,结合自然与行政边界,划定华溪森林公园的边界区域面积为1103.73 hm^(2)。基于地理区位、土地利用类型、人为干扰强度对边界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其在区位、生态、经济均表现出两重性特征,在今后的规划管控中,应根据各区块特点进行差异化分区管控,缓解城镇化对生态保护地的冲击,丰富边界区域的游憩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森林公园 人为干扰 边界区域 华溪省级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秦昕 涂维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11-217,共7页
基于“经济-人口-社会-空间-生态”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10—2021年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融合发展最好,生态融合和人口融... 基于“经济-人口-社会-空间-生态”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10—2021年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融合发展最好,生态融合和人口融合发展较快;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明显的分异特征,宜荆荆恩和襄十随地区的区域内差异在逐渐缩小,而武鄂黄黄地区的差异却呈扩大趋势;再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影响因素表明,社会经济、公共服务和财政支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自然因素影响也不容忽视,提出强化城乡融合发展主导因素的驱动作用,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分化,持续推进“强县工程”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及规范建构
12
作者 梁嘉铭 宋啸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9,共12页
土壤污染的隐蔽性、累积性、滞后性、复合性和跨行政区域性,导致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存在着包括范围边界、主体边界及行为边界在内的多重边界不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土... 土壤污染的隐蔽性、累积性、滞后性、复合性和跨行政区域性,导致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存在着包括范围边界、主体边界及行为边界在内的多重边界不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以协同治理理论、行政自制理论和有限政府理论作为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健全规范体系、明确范围边界、主体边界和行为边界的具体路径。通过构建行政边界为基础、功能边界为主导、地理边界为辅助的范围边界模式,确立政府主导、市场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三角协调模式”,以及以必要和相适应为核心逻辑的行为边界明确方法,旨在为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提供科学指导,从而推动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协作的深入发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厘定 区域协同治理 土壤污染防治 跨行政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曹莎 颜梦雪 +1 位作者 任梅 张玉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49,共11页
采用因子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并结合地理学空间表达,对2002—202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效益以及二者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1)2002—202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 采用因子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并结合地理学空间表达,对2002—202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效益以及二者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1)2002—202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同步增长态势,耦合协调性由弱转强,大致经过了“协调滞后型(2002—2006年)→协调过渡型(2008—2010年)→协调发展型(2012—2020年)”的时间演变过程,呈现出趋向于优质协调过渡的阶段性特征。2)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度自沿海向内陆递减,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分布特征。耦合协调度的泰尔指数在0.0336~0.0712间波动,区域空间差异较小且存在减小趋势。相比于组内差距,组间差距更为显著。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组内差距以及贡献率明显高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二者对全国整体地域差异的影响力度较大。3)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但区域创新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率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水平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 VAR模型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水平测度及效应研究——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14
作者 刘永冬 任声策 操友根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2-74,共13页
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系统论与协同法,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4个维度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复合系统,利用2001-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系统论与协同法,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4个维度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复合系统,利用2001-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数据对全链条协同水平开展实证测度,分析不同区域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研究发现,从复合系统视角,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度呈现“东部优于西部,中部不平稳”的特征,且全链条协同度对经济水平具有一定贡献;从子系统视角,创造子系统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中度或轻度协同,存在区域分化现象,知识产权运用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是目前的短板,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协同水平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
15
作者 王洪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6-9,14,共5页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熵权TOPSIS法对2018—2022年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但各省份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不平衡现...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熵权TOPSIS法对2018—2022年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但各省份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进一步分析不同粮食功能区表现,粮食主销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发展势头强劲,粮食主产区追赶势头较为明显,然而产销平衡区面临较大挑战,亟须加强支持,特别是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数字化水平、内部审计效率与企业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琳 王春子 李玉松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区域数字化水平、内部审计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同时深入探讨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内部审计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内部审计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显著正相...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区域数字化水平、内部审计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同时深入探讨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内部审计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内部审计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区域数字化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区域数字化水平能够提升内部审计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正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效率 区域数字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创新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成因识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丽 张好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8-133,共6页
文章基于2006—2021年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测度结果,通过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QAP模型对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 文章基于2006—2021年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测度结果,通过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QAP模型对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上升趋势;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整体及分区域金融创新水平存在多极分化现象;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缩小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的区域差异是解决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水平 区域差异 二次指派程序 重大国家战略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布局落点与发展策略——基于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坤建 刘刚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3,共6页
立足区域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广东省现有国家、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情况与结构,形成对广东省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布局落点的基本描绘。对高水平专业群组群逻辑主线进行归纳提炼,提出技术演进多元化、区域优势... 立足区域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广东省现有国家、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情况与结构,形成对广东省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布局落点的基本描绘。对高水平专业群组群逻辑主线进行归纳提炼,提出技术演进多元化、区域优势产业特色化、院校专业发展类属化三种类型的组群走向,并进行内部细化区分。在此基础上,从专业群聚集化发展、校企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群打造等维度提出提升区域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专业群 核心竞争力 组群逻辑 高职院校 区域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的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盛竹 蒋凡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8,共14页
数字化共享手段能够突破社会公共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聚焦数字化时代背景,多层级、多维度考察中国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水平,对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社... 数字化共享手段能够突破社会公共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聚焦数字化时代背景,多层级、多维度考察中国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水平,对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均衡、融合、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数字化治理与发展视阈,构建起包含基础设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六大方面的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熵值法对数字化共享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采用Dagum Gini系数、Moran’s I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系统地考察共享水平的区域差异根源、空间相关性及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但呈上升趋势;数字化共享水平的总体区域差异不断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数字化共享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各省份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分布特征,并且其空间依赖性突出、异质性明显、稳定性较高;全国及三大区域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存在直观的收敛特征,低共享水平省份对高共享水平省份具有显著的追赶效应。因此,可通过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完善共享支撑体系、创新共享途径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法和途径来加快推动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资源 数字化共享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究——评《中国自由贸易区网络一体化水平与我国产业国际地位提升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志勇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自由贸易区成为全球化浪潮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为进一步推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手段。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自由贸易区建设时期。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自由贸易区成为全球化浪潮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为进一步推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手段。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自由贸易区建设时期。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将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战略 一体化水平 经济全球化 中国与东盟 自由贸易协定 理论与实践 区域一体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