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胶州湾北部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的动力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吴增茂
翟雪梅
+3 位作者
张志南
俞光耀
张新玲
高山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8-597,共10页
基于胶州湾 1 995年 5航次的生态动力学综合实验观测 ,建立了一个水层 -底栖生态系耦合的动力学箱式模型 ,其中水层亚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氮、无机磷以及DOC、POC和溶解氧 7变量 ,底栖部分包括大型、小型底栖生物、细菌、...
基于胶州湾 1 995年 5航次的生态动力学综合实验观测 ,建立了一个水层 -底栖生态系耦合的动力学箱式模型 ,其中水层亚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氮、无机磷以及DOC、POC和溶解氧 7变量 ,底栖部分包括大型、小型底栖生物、细菌、碎屑及无机氮和磷 6变量。模型考虑了海面太阳辐照度变化、海水及底泥温度变化 ,以及营养盐与DOC陆源流入的影响 ,利用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胶州湾北部各生态变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同吴增茂等 (1 999)水层模型模拟结果相比可以看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生态动力学模型
胶州湾
水层
-
底
栖
耦合生态
系统
季节变化
浮游生物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层—底栖耦合生态动力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
56
2
作者
张志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概述浅海生态系的水层系统与底栖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有机质沉降动力学、底栖生态系统对有机质的响应、生物沉降和侧向平流、生物扰动和沉积物再悬浮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水层-底栖系统
耦合
有机质沉降
生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海冷水团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杰
吴增茂
万小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黄海冷水团水域浮游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循环的基本动力学特征,利用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垂直3层模型,模拟分析了该水域生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年变化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通过对黄海冷...
为了进一步揭示黄海冷水团水域浮游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循环的基本动力学特征,利用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垂直3层模型,模拟分析了该水域生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年变化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通过对黄海冷水团水域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模拟分析,估算出黄海冷水团年平均初级生产力为228.47mg.m-2.d-1,并根据模型中营养盐的来源估算出f比约为33%。分析模拟结果还表明,在黄海冷水团存在的季节,冷水团水域水层营养盐匮乏,浮游植物生产受限制,仅在晚秋出现了不十分明显的“秋华”。然而,在此时段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基本和浮游植物为同一量级且量值比较接近,由此可推断微食物环在黄海冷水团能流、物流循环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模拟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碳约有60%是通过微食物环供给的。与实测及文献结果相比较,模型的模拟结果是合理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冷水团
水层
-
底
栖
耦合生态
系统
初级生产力
f比
新生产力
微食物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州湾北部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的动力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吴增茂
翟雪梅
张志南
俞光耀
张新玲
高山红
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8-597,共10页
基金
国家教委关于海洋生态动力学预研究专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9790 0 1 0号
文摘
基于胶州湾 1 995年 5航次的生态动力学综合实验观测 ,建立了一个水层 -底栖生态系耦合的动力学箱式模型 ,其中水层亚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氮、无机磷以及DOC、POC和溶解氧 7变量 ,底栖部分包括大型、小型底栖生物、细菌、碎屑及无机氮和磷 6变量。模型考虑了海面太阳辐照度变化、海水及底泥温度变化 ,以及营养盐与DOC陆源流入的影响 ,利用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胶州湾北部各生态变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同吴增茂等 (1 999)水层模型模拟结果相比可以看出 。
关键词
浅海生态动力学模型
胶州湾
水层
-
底
栖
耦合生态
系统
季节变化
浮游生物
营养盐
Keywords
Shallow sea ecosystem model, Jiaozhou Bay, Pelagic benthic coupling ecosystem, Seasonal variation simulation
分类号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层—底栖耦合生态动力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
56
2
作者
张志南
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出处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6 76 30 0
4 9790 1 0 4 )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 970 4 2 30 6 )资助
文摘
概述浅海生态系的水层系统与底栖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有机质沉降动力学、底栖生态系统对有机质的响应、生物沉降和侧向平流、生物扰动和沉积物再悬浮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水层-底栖系统
耦合
有机质沉降
生态动力学
Keywords
benthic pelagic coupling
sedimentation of organic matter
biodeposition
lateral advection
bioturbation
ecosystem dynamics
分类号
Q178.1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海冷水团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杰
吴增茂
万小芳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6045)资助
文摘
为了进一步揭示黄海冷水团水域浮游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循环的基本动力学特征,利用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垂直3层模型,模拟分析了该水域生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年变化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通过对黄海冷水团水域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模拟分析,估算出黄海冷水团年平均初级生产力为228.47mg.m-2.d-1,并根据模型中营养盐的来源估算出f比约为33%。分析模拟结果还表明,在黄海冷水团存在的季节,冷水团水域水层营养盐匮乏,浮游植物生产受限制,仅在晚秋出现了不十分明显的“秋华”。然而,在此时段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基本和浮游植物为同一量级且量值比较接近,由此可推断微食物环在黄海冷水团能流、物流循环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模拟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碳约有60%是通过微食物环供给的。与实测及文献结果相比较,模型的模拟结果是合理可信的。
关键词
黄海冷水团
水层
-
底
栖
耦合生态
系统
初级生产力
f比
新生产力
微食物环
Keywords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coupled pelagic
-
benthic ecosystem
primary productivity
new production
f ratio
microbial loop (microbial food loop)
分类号
P731.1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胶州湾北部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的动力数值模拟分析
吴增茂
翟雪梅
张志南
俞光耀
张新玲
高山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层—底栖耦合生态动力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张志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
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海冷水团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分析
李杰
吴增茂
万小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