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都市圈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评价及协调特征研究
1
作者 陈星 叶佳慧 +2 位作者 许钦 张其成 宋兰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与水安全、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圈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引擎。以南京都市圈为实例,深入分析1990-2020年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演变规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三者协调发... 城市化进程与水安全、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圈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引擎。以南京都市圈为实例,深入分析1990-2020年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演变规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三者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水安全等级和城市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而粮食安全等级先下降后回升。整体上,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状况均表现良好,到2020年各城市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等级均已达到较安全水平,南京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其城市发展指数远高于其他城市。(2)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度持续提升,从1990年的失调状态逐步进入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阶段。各城市水安全发展尤为突出,处于优先地位。其中,扬州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而宣城、芜湖、马鞍山水安全和粮食安全远优于城市发展指数,城市发展潜力大。(3)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增加是影响三者耦合协调度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粮食价格、第三产业占比以及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等因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为统筹水、粮食、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发展 耦合协调发展 南京都市圈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水-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
作者 刘忠哲 魏慧贤 +4 位作者 王富强 刘沛衡 杨欢 吕铖 胡嘉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9,141,共12页
【目的】综合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缓解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供需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构建了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共25项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EFAST方法和云... 【目的】综合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缓解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供需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构建了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共25项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EFAST方法和云模型理论对2011—2020年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中原城市群水资源子系统受自然条件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不稳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可持续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5%和3.15%;水-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71%,核心发展区的年均可持续发展指数(0.603)略优于非核心发展区的年均可持续发展指数(0.586);济源、淮北、郑州是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最靠前的三座城市,南阳、驻马店、商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增长幅度最为显著。【结论】中原城市群水-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并呈现区域差异和类型分化特征,研究结果为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EFAST方法 云模型理论 中原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媒介-城市”:数字媒介视域下新晋网红城市现象级“出圈”的演进逻辑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崔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4,共12页
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促成了“人-媒介-城市”的深度交融和频繁互动,淄博、哈尔滨等一批新晋网红城市在互联网媒介事件的营销下先后火爆“出圈”,并伴随生活性场景、消费性服务业等的兴起形成现象级热点。基于此,研究探讨了数字媒介传播... 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促成了“人-媒介-城市”的深度交融和频繁互动,淄博、哈尔滨等一批新晋网红城市在互联网媒介事件的营销下先后火爆“出圈”,并伴随生活性场景、消费性服务业等的兴起形成现象级热点。基于此,研究探讨了数字媒介传播主体、介质和效应场域的多元化融合,辨析由此带来的“人”与“媒介”主客贯通、“媒介”与“城市”显隐互鉴、“人”与“城市”虚实互动的关系特征,进而将新晋网红城市现象级“出圈”的演进机制与路径划分为“媒介呈现—具身接触—价值回馈”循环促进的过程,揭示其在数字时代下技术、内容、时空、社交和治理多元媒介逻辑的转型变革,以期推动和实现城市“出圈”的特色彰显和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晋网红城市 “人-媒介-城市 现象级“出圈” 数字媒介 空间发展 城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区”双驱动型乡村发展:路径选择及其动态演化过程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鲁 吴必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97-1906,共10页
城市溢出和景区辐射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有研究对城市周边和景区附近区位下"城市-景区"双驱动乡村的发展路径探索较少。以北京市怀柔区慕田峪村、北沟村、田仙峪村和辛营村4个行政村共同组成的"长城国际文化村"... 城市溢出和景区辐射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有研究对城市周边和景区附近区位下"城市-景区"双驱动乡村的发展路径探索较少。以北京市怀柔区慕田峪村、北沟村、田仙峪村和辛营村4个行政村共同组成的"长城国际文化村"为案例地,探索城市和景区双重优势驱动下的乡村发展路径选择及其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城市、景区和乡村自身等多元力量共同驱动乡村发展,继而导致其发展路径呈现出非线性、多元化的演变特征;(2)"城市-景区"双驱动型乡村的发展路径可分为"景区主导-城市辅助""城市-景区并重驱动""城市主导-景区辅助"和"城市-景区双重弱驱动"4种类型;(3)"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竞争性路径随着城乡、景乡间要素的差异化集聚引发了乡村产业结构变动及区域空间格局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区”双驱动 乡村发展 城市溢出 景区辐射 长城国际文化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发展态势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丁志伟 王发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85,共7页
城市-区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布局与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的整合与优化是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进程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目前,河南省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选择合适的空间优化模式与优化战略对其发... 城市-区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布局与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的整合与优化是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进程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目前,河南省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选择合适的空间优化模式与优化战略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成长能力评价模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态势,结合城市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提出了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三圈、一廊道、四轴带、双核、多边形组团、五协调区、一经济区"模式,并由此提出其空间优化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态势 布局优化 空间结构 城市-区域系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基于协同发展视角 被引量:21
6
作者 卞显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1,共5页
基于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交通服务价格与服务次数、城市居民居址到RBD与到城市旅游边缘... 基于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交通服务价格与服务次数、城市居民居址到RBD与到城市旅游边缘区的距离、城市人口等因素对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指出上海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为:上海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资源的空间互补特性、上海城市旅游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竞争上的优势、上海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快速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及上海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的增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 形成机制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协同发展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视角 被引量:12
7
作者 卞显红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96,共9页
文章基于城市旅游轨道交通建设视角,以上海为例,从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在旅游发展水平上逐渐趋同;城市旅游核心区与旅游边缘区的空间发展关系互补、均衡、协同发展;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可达性差异缩小;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 文章基于城市旅游轨道交通建设视角,以上海为例,从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在旅游发展水平上逐渐趋同;城市旅游核心区与旅游边缘区的空间发展关系互补、均衡、协同发展;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可达性差异缩小;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差异缩小;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旅游用地一体化;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与游憩需求增加;城市轨道交通旅游带的形成等八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 旅游协同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支撑临空经济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团社 田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7,共4页
重点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与临空经济区的关系,解析城市轨道交通对临空经济区域之间引力的提升作用,促进“港”“产”“城”三者的融合,支撑临空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提出临空经济区城市轨道交通的布局模型,即:放射布快线—串联延伸布主线... 重点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与临空经济区的关系,解析城市轨道交通对临空经济区域之间引力的提升作用,促进“港”“产”“城”三者的融合,支撑临空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提出临空经济区城市轨道交通的布局模型,即:放射布快线—串联延伸布主线—连通布次线—空白布加密线。以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布设城市轨道交通网为例,展示了该分析方法和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临空经济区 “港--城”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地系统的协调发展与系统模式识别
9
作者 谭卓英 王思敬 吴恒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175-179,共5页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 ,对城市人 -地系统的特征及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值域是城市经济、地质环境与资金技术间的交互域 ;提出系统熵的概念及系统熵的数学表达 ,扩展了熵流理论 ,建立了城市系统协调发展的拓...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 ,对城市人 -地系统的特征及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值域是城市经济、地质环境与资金技术间的交互域 ;提出系统熵的概念及系统熵的数学表达 ,扩展了熵流理论 ,建立了城市系统协调发展的拓扑关系和城市系统识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可持续发展 模式识别 -地系统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调性评估及针对性发展策略研究
10
作者 周爱娇 杨静 +2 位作者 周浪雅 王月杏 侯宇晴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问题,已成为出行服务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节点-场所-客流模型和K-means算法量化评估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性,之后针对不同协调状态的...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问题,已成为出行服务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节点-场所-客流模型和K-means算法量化评估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性,之后针对不同协调状态的站点群,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车站客流的影响程度,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站点群提出协调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协调状态可分为客流压力型站点、综合发展型站点、节点失衡型站点、客流失衡型站点、潜力发展型站点和滞后发展型站点共6类;不同类型的站点受到建成环境指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协调状态的站点群进行影响因素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建议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节点-场所-客流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定量分析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11
作者 李丽 孟得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96-202,208,共8页
以延安市为例,构建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分析法和障碍度分析法,研究2012—2021年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延安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延安市生态... 以延安市为例,构建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分析法和障碍度分析法,研究2012—2021年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延安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度水平很高,但协调度水平低且发展缓慢;年降水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项基础指标是主要制约因素。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转型和加强顶层设计3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延安市协调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态-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水平 障碍度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奕璋 周国华 +3 位作者 王华 崔树强 毕方泽 于雪霞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9-531,共13页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从城市群尺度看,2007—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总体呈提升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由轻度失调走向中度协同;2)从城市尺度看,长沙市、株洲市已实现中度协同,湘潭市仍为轻度协同,研究期内长沙市复合系统协同度持续强化、株洲市与湘潭市相对弱化;3)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城市群总体协同水平偏低、社会-生态子系统变化缓慢,主要制约序参量为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城市间协同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制约序参量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和污染排放;4)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城市群尺度下需合理制定各子系统有序发展与协同目标,健全城市群财政及公共事务统筹管理机制;在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应补足短板、提升发展能级,不断完善城市间互动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协同发展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长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西宁城市群水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柳海亮 于坤霞 +3 位作者 李鹏 李占斌 刘睿 阎思宇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1-459,共9页
近年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研究黄河流域目前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以黄河流域上游兰州-西宁城市群(以下简称“兰西城市群”)为例,对其水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 近年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研究黄河流域目前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以黄河流域上游兰州-西宁城市群(以下简称“兰西城市群”)为例,对其水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决策与规划提供支撑。本研究选取了9个水生态-经济复合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分段模糊隶属度数据归一化方法和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将所有指标集成为一个综合指标,即水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度。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整体上的水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呈轻度上升趋势,但始终处于一般协同发展水平;影响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区水资源本底条件,次要因素依次是农业用水效率、工业用水效率和人均生活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西城市 水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秦建辉 郭灵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1,共9页
为提升煤炭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水平,推动其绿色转型发展,以河南省8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评估模型,探究2000—2018年河南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动态演化趋势和异... 为提升煤炭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水平,推动其绿色转型发展,以河南省8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评估模型,探究2000—2018年河南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动态演化趋势和异质性特征,识别各要素间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8年河南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度呈波动增加态势,增速约为0.008/a,协调发展程度逐步转为良好水平;2000—2018年成熟型和衰退型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度增速最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协调发展度也逐渐高于其他类型资源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绿色转型 经济-环境-社会 协调发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增长竞合到统筹协调的城市-区域发展——基于广深联动的政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寒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2,206,共13页
广深联动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双城联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并触发联动政策的调整。制度创新驱动下的区域性政策体系的协同、重大发展平台的联动和合作架构的创设,构成了广深联动政策转向的核心维度... 广深联动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双城联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并触发联动政策的调整。制度创新驱动下的区域性政策体系的协同、重大发展平台的联动和合作架构的创设,构成了广深联动政策转向的核心维度,并使得基于增长的城市-区域治理逻辑向统筹协调转变。在此过程中,以城市间合作为动力的城市-区域治理既是国家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全球体系的空间单元;中央意图与地方发展、国家安全与对外开放、城市引领与区域均衡的兼顾与协调都涉及多元治理要素和治理过程的统筹安排。广深联动为以城市-区域为基本单元走向国家与全球并重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探索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主义 统筹协调 国家战略 地方发展 全球体系 广深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对云南省能耗水平与城市生态-发展系统耦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孟琦 汪承平 +1 位作者 王建雄 韦彦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7-365,共9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能耗水平与城市生态-发展系统间的协调程度,以便有效地为云南省优化城市发展以及合理资源分配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与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研究区2013—2019年夜间灯光NPP/ⅦRS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灯光数据与能... [目的]了解云南省能耗水平与城市生态-发展系统间的协调程度,以便有效地为云南省优化城市发展以及合理资源分配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与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研究区2013—2019年夜间灯光NPP/ⅦRS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灯光数据与能源消耗量间的相关性,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3—2019年云南省各州市能耗水平和城市生态-发展系统耦合协调时空特征。[结果](1)随着2013—2019年发展,云南省整体能耗水平与城市生态-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3—2015年增长了44.51%,2015—2019年增长了4.8%,增幅有所放缓;(2)以昆明为中心的东部城市更早进入协调发展阶段,其余大部分州市耦合协调指数为0.2~0.5,耦合协调水平较低;(3)滇中城市群的耦合协调程度最高,滇西北和滇东北城市长期处于失调阶段,云南省整体上发展仍不平衡,耦合协调发展仍有很大空间;(4)各地区能耗水平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变化对耦合协调度影响较大,存在地区响应的差异,能耗水平与城市生态及发展系统间是相互作用与制约的。[结论]云南省能耗水平与地区发展密切相关,未来应加强城市协调发展的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ⅦRS 能耗水平 城市生态-发展系统 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出炉
17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共1页
《报告》认为.至2003年底.中国城镇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0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30个百分点。《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进程已到达了第二个转折期.即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作... 《报告》认为.至2003年底.中国城镇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0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30个百分点。《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进程已到达了第二个转折期.即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今后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报告》还认为.目前我国城市的行政建制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 中国 城镇化建设 区域经济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结构变动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宫斌斌 刘帅 +1 位作者 杨宁 刘文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28-131,共4页
为调整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稳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偏离-份额法对1982—2015年东北三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和杂粮5种粮食作物的增长结构和竞争力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分解1982—2015年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 为调整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稳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偏离-份额法对1982—2015年东北三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和杂粮5种粮食作物的增长结构和竞争力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分解1982—2015年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产情况,以明确该区域粮食生产结构与竞争力缺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粮食主产区相比,东北三省水稻不具有结构优势,主要原因是单产增长率低于主产区。大豆增长潜力与实际增长存在偏离。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快及大豆单产水平低下等因素导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生产不具备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黑龙江省大豆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是缺乏结构优势。近年来,杂粮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下降迅速导致东北三省杂粮和小麦生产处于全面劣势。要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应该加快实施水稻良种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引进优质专、特用玉米品种;划定"大豆生产特区",建立健全大豆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对杂粮作物的科研投入并建立标准化的杂粮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结构优势 竞争力优势 偏离-份额法 东北三省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的比较 被引量:23
19
作者 曾鹏 张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98,共5页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城市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人-地系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制约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卓英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4-208,共5页
建立了城市人 -地系统相互作用的全球概念模型 ,分析阐述了城市发展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以及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影响 .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环境制约 环境影响 城市-地系统 -地系统 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