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水头山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传昱 李文昌 +5 位作者 余海军 李婉婷 罗建宏 沙建泽 吴清华 潘泽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水头山铅锌矿床位于保山地块南端芦子园矿集区,区内以发育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两类铅锌矿化为特点。为查明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过程,本文对水头山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开展了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 水头山铅锌矿床位于保山地块南端芦子园矿集区,区内以发育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两类铅锌矿化为特点。为查明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过程,本文对水头山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开展了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5.8±4.2Ma(MSWD=1.70,n=6),结合区内其他矿床的成矿年龄,认为芦子园矿集区在早白垩世发生过较大规模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事件。闪锌矿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87) Sr/^(86) Sr)i=0.710258~0.710430)及矿石中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特征共同揭示,水头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区内深部的隐伏中酸性侵入岩,并有部分围岩物质加入。结合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早白垩世腾冲地块和保山地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引发地壳重熔,在芦子园矿集区产生大量富含Fe、Cu、Pb、Zn的花岗质岩浆,上侵就位形成隐伏中酸性岩体,并在与沙河厂组大理岩接触部位形成芦子园矽卡岩型铁铅锌矿床。此后,热液沿区内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继续活动,在有利空间形成水头山、放羊山和罗家寨等一系列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头山铅锌矿床 矿Rb-Sr定年 成矿物质来源 地块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